1、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纸的发明教案10纸的发明教学目标: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教学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
2、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初读,处理生字。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2.检查生字和词语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
3、均匀、传承(词语)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1.形近字辨析“洲”和“州”“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2.笔顺讲解“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我国四大发明分别有哪些?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一题图表并补充完整。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
4、法归纳。】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之一”能不能删除?不能,如果去掉,就变成唯一,与实际不符。【男生女生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2.造纸术发明以前用什么材料写字?3.西汉时代用什么材料写字?4.东汉时代用什么材料写字?后来用什么材料写字?并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5.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6.小组讨论:蔡伦改进
5、造纸术,能否换成,蔡伦创造造纸术?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7.齐读第5自然段,说一说:我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四、总结全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一课一练: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句子例:“首先然后再最后”写孔子学琴的四个步骤。孔子学琴,他首先学会了曲谱,然后
6、掌握了弹奏技巧,再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最后琴艺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练一练:请用“先再最后”写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五、作业布置:金牌学案教学课题10.纸的发明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学富五车、蚕茧、薄片、粗糙、捣烂、轻便、邻近”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3了解纸的发展过程,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4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1.默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2.了解纸的发展过程,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3.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7、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2.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猜谜: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纸,我们的课本是用纸做成的,我们的书写也离不开纸。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纸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近义词辨析: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 发现(第一次看到或知道。)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自读要求)2.检查自学情况。(1):创造 携带 保存 制作 蔡伦 欧洲 社会 指名
8、读,指名领读,齐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点拨多音字(鲜、累)。老师这里也有一座造纸工厂,请同学们将老师需要的原料准备好。(识字游戏)(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3.指导书写。(1):术 伟 录 册 保 存约 验 阿 欧 洲 社小组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生字结构归类)全班交流,教师评议,重点指导。“伟 、保、存、约、验、阿、 洲、社”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录”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五画,不要写成“水”,第七笔是撇。“欧”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右基本同宽,左低右高。“欧”的第二笔是撇易错字“验”不要少些横。(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再
9、读课文,探究初成。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3分钟内完成默读。教师巡视,提醒: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同时标出自然段。(2)完成填空。这篇课文先讲了在蔡伦没有改进造纸术之前,人们记录文字很不方便。到了西汉时期,人们造出了( ),但是粗糙不好书写。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制成了既( )又( )的纸,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2.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圈画出造纸术发明的时间段。(1)要点:学生可能圈画出“早在几千年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教师相机总结出“造纸方法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2)根据图表,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图表,运用段落中
10、的关键语句以及所给的时间段提示词,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自己填一填小组汇报交流要点:造纸方法发明以前,人们在龟甲、竹片、木片、帛上记录文字,但是竹片、木片携带不方便,帛价格太贵。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可以大量制造,且价格便宜。四、课外延伸。 我们初步了解了纸的历史,老师还要带你们走进纸的家族,我们一起来看看资料袋中的内容。(展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纸的家族成员,现在的我们为了环保,还会将废纸回收,然后使用它们重新造纸,这就是(再生纸)。还有越来越多的书籍、公文有了数字化形式,纸用的越来越少了。希望同学们在了解纸的同时也能做到合理利用它们,保护我们的环境。五、布置作业。1搜集
11、蔡伦的故事,课间和同学交流。2按照时间顺序,把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内容概括出来。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上一节课中,我们知道了,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继续学习纸的发明这篇课文吧!微 信关 注公 众号:好 老师 好童学教 学团队,每日免 费领取教学 教辅资料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1.文中哪个句子最能概括造纸术的贡献?(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板书:伟大贡献)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得真准确。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它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总领全文)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读书要求)。
12、不动笔墨不读书,看到同学们都能够按照老师的提示拿起笔在书上圈画,老师真高兴,希望这个好习惯你们能继续保持。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找到的答案吧!句子:要记录一件事,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人们有方法记录事情,但是并不方便,携带这些东西非常的重。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这些方法怎么样,请你来评价。预设:笨重,不方便;价格贵3.记录的工具,这些写字的方法,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怎么办呢?4.默读第3自然段,看看古人又用什么办法书写文字呢?采用薄布,麻来造纸,并做点评。5.人们不断地改进,请你们来想一想,篾席上残留
13、的薄片和麻纸适合人们写字吗?6.想了那么多的方法却还是不行,这些“纸”不是贵就是重,不是少就是粗糙,怎么办呢?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板书:蔡伦)蔡伦资料,学生自由阅读。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呢?(板书:造纸术)图示造纸过程,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用
14、这种方法造的纸,轻便好用,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7.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板书:影响世界) 三、拓展延伸。1.:四大发明过渡: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是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
15、文字载体革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火药武器的发明和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2.学习了课文,阅读了有关资料,你想说点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课堂小结:同学们,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你们应该为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人类社会
16、的进步做出贡献。板书设计10 纸的发明 蔡伦伟大贡献 影响世界 造纸术 课后反思纸的发明教学方案教材解析纸的发明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课文开门见山,第一自然段直接点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第二自然段简述了几千年前由于没有纸,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从西汉时期的“用麻来造纸”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来造纸,极大地降低了纸的价格,满足了多数人的需要。第五自然段介绍了造纸术的传播路径,说明其具
17、有世界性的影响,回应了开头。课文围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这句话展开叙述,简要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文中多处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例如“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这些表示转折关系的句子强调了把字刻在竹片、木片上或写在帛上的不足,以及用麻来造纸的缺点,层层深入地记述了人们不断改进记录文字材料的过程。此外,课文对数字的运用十分严谨,比如“两千多前”“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教学目标1.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
18、程。2.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教学重点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教学难点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精读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的发明的生字,老师考考大家,还记得这些字的读音吗?先自由朗读一下,一会儿我找同学回答。开火车读,举手补充,师领读。伟大 贡献 创造 记录 一册阅读 携带 保存 蚕茧 制作粗糙 大约 蔡伦 积累 经验改进 传承 欧洲 促进 社会造纸术 学
19、富五车 阿拉伯【设计意图】通过熟悉又简单的生字复习导入,给学生轻松愉快的感觉,各类朗读方法的使用,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保证学习效果。二、讲授新课1.学习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出示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学生朗读后举手答,师明确: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师提问:谁知道贡献是什么意思?举手答。师明确:贡献:对国家、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出示课件)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纸出现前中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说,师依次出示材料图片及不足之处。3.学习第三四
20、自然段。自由读第3、4自然段,思考:最初的纸是什么样的?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的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举手答,师出示麻纸图片及不足。出示横线说明造纸术的过程。能否把“改进”换成“创造”?生讨论后举手答。师明确:“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创造”是指从前没有的,是从无到有的。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累积的结果。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指名答。师明确: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21、,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4.学习第五自然段。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答,师明确: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出示传播图。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觉?生齐答。出示自豪。请大家带着这份自豪感再读一下课文,读完后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举手答后师出示答案。【设计意图】逐段讲解,使学生感觉条理清晰,相机插入对词语的解释,便于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最后引出学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三、课堂练习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来形容。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片、木片制作,很笨重,后来蔡伦发明了
22、纸,这种纸可以用物美价廉这个成语形容。四、课堂小结 蔡伦发明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设计意图】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强调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提高学生的自豪感。五、作业布置搜集我国古代科技领域的相关成就,和同学们交流。六、板书设计纸的发明龟甲和兽骨、青铜器:用刀刻较费力竹片和木片:笨重不方便帛:价钱太贵麻纸:比较粗糙造纸过程:剪碎、切断、浸在、捣烂、捞出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10.纸的发明
23、【教学内容】教科书P3739 内容。【教学目标】1. 会认14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了解造纸术的发展背景,理解制造纸的过程,体悟到民族自豪感。4. 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的图表,了解纸的演变过程。【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弄懂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题质疑1. 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发明。(出示课题)2.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学习生字1. 通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2. 检查反馈。3. 学生练习
24、生字,教师巡视指导。三、整体感知1. 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 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四、初学课文1. 用手势表示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2. 自由读课文,哪几段写了纸发明以前?3. 交流。抓住以下句子:(1)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2)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3)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课件出示:竹片、丝绵做的书。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4. 同桌相互说。5. 齐读12 自然段。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第2课时一、回顾复习1. 边读边思考,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
25、么做的?他们有什么特点?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所以,人们就想要找到一种材料用来做书,那就是纸。可纸又是怎么发明的呢?二、探究学习(一)学习第3 自然段。1. 你们想了解的正是大家都想知道的。自由读课文第3 自然段。2. 在除了以上几种物品外,又出现了什么物品来替代纸,有何特点?(二)学习第4 自然段。1. 自由朗读。2. 汇报:你读懂了什么?(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2)重点理解:蔡伦发明的纸是什么样的纸?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3. 指导朗读。(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2)这个纸有何好处?你有何感受?
26、(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4. 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内部讨论:为什么只有蔡伦改造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三)学习第5 自然段。1. 指名读,其他人仔细听并思考造纸术是如何传播出去的?2. 小组交流:造纸术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三、延伸拓展1. 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课外阅读:“火药的发明”“毕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改进造纸术”。2. 看看现在的纸,理解纸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进步。(纸的家族)四、合作探究开展小组活动,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传统节日及习俗。【板书设计】纸的发明纸的发明过程:竹片木片做纸帛、丝绵当纸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重) (贵) (粗糙) (轻薄便宜)【教学反思】这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由于造纸术距离学生们时间较长,且课前预习准备不够充分,因而情感的抒发不够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