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吉林省情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11588152       资源大小:69.27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吉林省情复习资料.docx

    1、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吉林省情复习资料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吉林省情复习资料 吉林概况 一、位置疆域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边疆近海省,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位置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24618区间,东西最长750公里,南北最宽600公里,总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国界线长约232.7公里;东南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国界线长1206公里;南与辽宁省相连,北与黑龙江省毗邻;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吉林省地势东高西低,东北第一高峰长白山白云峰耸立在东南边境,海拔2691米,西部平原湖滨洼地海拔约120米,东西辽河汇合地区,海拔106米,图

    2、们江下游敬信平原为全省最低,海拔不到5米。从东南向西北渐次越过东北-西南走向的诸山群峰、台地、丘陵、平原、洼地,直达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山前台地。大黑山以东是长白山山地的中山、低山、丘陵,地域广阔,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以上,大黑山以西是平原台地、湖泊洼地、草甸草原、沼泽湿地、沙地和盐碱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不到40。 二、人口民族 人口 据资料记载,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吉林地域繁衍、生息。清代初期,吉林地区作为满族人发祥地,被列为禁区,清代中晚期,由于开禁和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吉林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吉林人口已发展到77.9万人。民国元年(1912),吉林省人

    3、口约558万人,到1949年吉林省总人口发展到1008.5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林省人口总量持续增长,2001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690.8万人,52年间净增1682.3万人,增长了1.68倍。其中城镇人口戏1340.00万人,比1949年的222.3万人增长了6.03倍;性别比(女性设为100)为104.9,比1949年的119.4下降了14.5个百分点;户均人口3.34人,比1949年的4.87人减少1.5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4人,比1949年的54人增加了90人。人口再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林省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过渡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据

    4、统计,19501955年,平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3.07、11.22、31.85。19501990年,全省人口发展出现3次生育高潮期。第1次是在19501955年,平均年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达43.07、31.85,人口总量由1949年的1008.5万人发展到1955年的1202.1万人;第2次是在19621972年,平均年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7.33、28.66,人口总量由1961年的1414.3万人发展到1972年的1962.7万人;第3次是在19861990年,平均年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8.99、13.05,人口总量由1985年的20

    5、98.01万人发展到1990年的2425.47万人。从1974年起,吉林省开始制定人口计划生育规划,人口高出生自发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逐步确立了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至2001年,全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8.76、5.38、3.38,人口总量仅比2000年净增人口8.5万人。吉林省少数民族 吉林省是多民族的边境省份,有48个少数民族,2001年少数民族总人口为246361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03%。将近半数的少数民族聚居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伊通满族自治县。其余半数的少数民族散居于27个民族乡(镇)、2000

    6、多个村屯和全省各地。吉林省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开拓了吉林省的疆土、创造了吉林省的历史与文化。远在四万年到七万年前,“榆树人”原始遗存显示,松花江畔生活着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远古人类。二万六千年前的“安图人”洞穴遗址表明这里的人已迈入中石器时代。距今五千年至六千年,吉林省境内的古人类历经漫长岁月已跨近新石器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原始人类,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逐渐形成几个不同的古代民族。除汉族以外,主要有三大族系:(1)肃慎族。周至西汉称肃慎、东汉称挹娄、南北朝称勿吉、隋唐称?H、宋称女真、明末皇太极改称满洲。今满族为其后裔,主要活动于中部和东部;(2)秽貊族的夫余、高句丽。夫余居于西北部

    7、,高句丽活动在东南部地区;(3)东胡族的鸟桓、鲜卑、契丹、室韦等部族。主要活动于西部,今蒙古族、锡伯族为其后裔。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99万至110万人的有满族和朝鲜族;12万至17万人的有回族和蒙古族;2000至4000人的有彝族和锡伯族;900人至1700人的有土家、布依、维吾尔、苗、藏、壮等6个民族;500人左右及其以下的有达斡尔、侗、鄂伦春、黎、赫哲、哈尼、瑶、白、傣、俄罗斯、鄂温克、哈萨克、仡佬、高山、基诺、羌、仫佬、傈僳、景颇、畲、土、门巴、拉祜、水、纳西、普米、乌孜别克、京、塔塔尔、毛南、塔吉克、珞巴、佤、保安、撒拉、柯尔克孜等36个民族。朝、满、蒙、回、锡伯等5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

    8、为2439614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9.03%。其他43个少数民族人口为23999人,仅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0.97%。朝鲜族吉林省朝鲜族先民迁自朝鲜半岛,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吉林省与朝鲜隔图们江和鸭绿江相望。公元17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朝鲜人越境私垦。公元19世纪中叶以后,朝鲜连年遭受严重灾害,民不聊生,同时清政府废除封疆禁令,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大批朝鲜贫民迁入吉林省谋生。公元20世纪初,日本侵占朝鲜后施行强制开拓移民,三十年代后朝鲜开拓民便大量移入延边、通化、吉林等地区。吉林省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全国62.6%的朝鲜族生活在吉林省。朝鲜族为吉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9、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吉林省有朝鲜族?1 110 402人,占全省人口的4.89%。他们主要聚居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吉林、永吉、磐石、舒兰、梅河口、蛟河、柳河、辉南、集安、通化、九台长春等市县。2000年,吉林省朝鲜族人口有1145688人,分布在吉林省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林省先后建立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在其他地区还有7个朝鲜族乡(镇)和同满族共建的5个民族乡。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其语系尚未定论;爱穿素白服,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其聚居区以“歌舞之乡”、“足球之乡”著称于世。有元日、寒食、端午、秋夕、老人节等民俗节日;庆典活动

    10、有“9?3”自治州成立纪念日等。满族吉林省自古便为满族先世繁衍生息之地。满族的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吉林境内的东夷族就参与了尧舜禹的部族大联盟。春秋战国以后吉林与中原人的经济文化交往更加密切。秦汉时期,公元前108年玄菟郡西迁今集安,下设高句丽、上殷台(今吉林市附近)、西盖马县(鸭绿江东)。在玄菟北以今农安为中心建立的夫余国,占据吉林省的中、西部地区,公元49年归属东汉。公元前一世纪初,夫余的一支分离东下在长白山南麓建立卒本夫余,后称高句丽。尔后其都城从纥升骨城(桓仁附近的五女山城)迁至国内城,即今集安。在吉林地区东部的肃慎故地为挹娄部族,东南部为沃沮部族。魏晋南北朝时期,跖跋鲜卑建立北魏

    11、政权,一部分鲜卑族仍活动在吉林西部和中部。东晋末年,高句丽广开土王时,乘鲜卑征战于中原之隙,占据辽河以东、第二松花江以南大部地区。南北朝以后居于长白山林中之肃慎部族勿吉逐渐强大,西逐夫余,势力达到西部。隋朝勿吉四征高句丽,唐代于公元668年灭高句丽。唐朝中期,移居于辽西的勿吉后代,重返故地,于公元698年在今敦化东南的敖东城建震国,公元713年改渤海国,统辖南至朝鲜德源、北到松花江北、东临日本海、西抵内蒙边境的辽阔地域。建国200余年创造了灿烂的经济文化,被誉为“海东盛国”。唐衰微后,盘踞西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崛起,建契丹王国,公元925年灭渤海国,统一东北改称辽。吉林境内今农安、怀德秦家屯、四平

    12、一面山、扶余伯都讷、前郭塔虎城、洮安东城四家子、临江等古城均为辽统辖。公元10世纪末,后裔女真完颜部统一了西起松花江、东迄乌苏里江、南至吉林东部的女真各部。公元1114年,完颜阿骨打率女真各部精兵在今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的涞流水(今拉林河)畔起义,翌年建金国,并于公元1125年灭辽。吉林各地均为金统治。在元代,公元13世纪初居于斡难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蒙古族日渐强盛。可汗铁木真率蒙古骑兵南征,公元1233年灭金与东夏,统一东北,改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公元1387年明朝大举出征东北,在大兴安岭南麓、洮儿河、伊通河、饮马河等地大败元军,统一东北。随女真南迁,吉林省大部地区

    13、为女真各部占据。西部为叶赫部,西南部为辉发部,北部为乌拉部,东南部为瓦尔喀部,东及东北部为窝集部、虎儿哈部、瓦尔喀部,南部为长白山三部。建州女真由依兰迁徙到辽宁东北部和吉林东南部后,在努尔哈赤的统帅下迅速兴起,于公元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满洲族共同体,包括长白山麓的建州女真与图们江、珲春一带的东海女真,以及明末清初自京师和其他地方陆续调入吉林的原驻防八旗官兵及其眷属,系构成现今吉林省满族先人的主体,今称满族。公元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取代了明朝在东北的统治。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吉林省有满族517276人,占全省人口的2.29%。主要聚居于伊

    14、通满族自治县和吉林、永吉、辽源、梅河口、九台、东丰、双阳、长春、通化、柳河、磐石、珲春、舒兰、梨树、蛟河等市县。2000年吉林省有满族人口993112人。吉林省是满族的发源地和主要聚居区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中、东部。1988年8月30日成立伊通满族自治县,并建有11个满族乡(镇)和同朝鲜族共建的5个民族乡。满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在,绝大多数满族通用汉语文。传统服饰民族特色鲜明,以帽子、旗袍、坎肩、为其代表;喜食粘食、酸菜,传统菜肴为“白肉血肠”和各色“火锅”。传统的礼俗、祭俗、婚俗、葬俗、居住习俗、育儿习俗,至今还影响着广大地区。绘画、剪纸、歌舞、曲艺、

    15、民间故事、民族体育传承久远,至今流行。节日除传统的春节、元宵节外,还有“颁金节”。蒙古族蒙古族与中国古代北方东胡、鲜卑、契丹、室韦等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为唐代“室韦”的一支。居于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公元8世纪中叶后迁居鄂嫩河、克鲁伦河、上拉河上游肯特山游牧为生。公元13世纪初,驻牧于松花江、嫩江两岸的郭尔罗斯等部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的世袭领地。明洪熙元年(1425年)哈布图哈萨尔14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从呼伦贝尔沿洮儿河、绰尔河向东转移,游牧松花江、嫩江流域,兼并兀良哈三部之地,号称科尔沁,占郭尔罗斯、扎赉特等部。今吉林省大安县原奈属科尔沁右翼后旗,洮安县为科尔沁右翼前旗,通榆县南

    16、部属科尔沁左翼中旗,通榆县北部属科尔沁右翼中旗。至哈布图哈萨尔16世孙乌巴什时,奈属科尔沁部的郭尔罗斯分为前后两旗,长春、农安、德惠、乾安等地时为郭尔罗斯前旗的牧区。这是当今吉林省蒙古族的主体。始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驻防吉林乌拉的蒙古八旗和伯都讷蒙古族佐领的后裔,也是吉林蒙古族的重要来源。同时,在清末民国初年,随着放垦蒙荒,内蒙、辽宁等地的许多蒙古族人移居吉林省境内。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吉林省有蒙古族93038人,占全省人口的0.41%。吉林省蒙古族主要是清代郭尔罗斯部和科尔沁部的原居民,主要生息于西部草原和松嫩平原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通榆、镇赉、洮安、白城、双辽

    17、等市县,其它地方亦有零星分布。2000年,吉林省有蒙古族人口172026人。1956年9月1日建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并相继成立10个民族乡。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服饰、饮食、住行、建筑、婚俗、丧葬、禁忌和礼节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每逢自治县、民族乡成立纪念日和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都举办传统的那达慕(娱乐)大会,开展赛马、射箭、叼羊、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和歌舞表演。回族吉林省回族的先民最早源于清康熙初年平定“三藩之乱”的降服者、发遣者。他们被发遣到吉林省充当官庄壮丁,船厂匠役,水师营水手,驿站边台站丁、台丁等。与此同时,关内逃荒的回民也冒禁潜入吉林,或择地而居、

    18、流动经商,或奔赴农村卖荒自耕、开发官荒、当佃农。吉林、扶余、临江、珲春等“边外”七镇形成后,回族便逐渐由农村转居城镇从事商业活动。回族是吉林省分布较广的一个少数民族。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吉林省有回族1 110 673人,占全省人口的0.49%。全省54个市县区都有回族。主要居住在长春、吉林、吉林、九台、双阳、伊通、扶余等城镇,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2000年吉林省有回族人口125620人,主要分布在长春、吉林、松原、四平等地的城乡。回族迁入吉林省有310多年历史,最早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迁入九台县“北五屯”,探其祖籍,多数来自山东和直隶(今河北省),少数来自河南、天津等地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九台市胡家回族乡和长春市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回族通用汉语、汉文。回族传统风味食品中,“回宝珍饺子”、“三合顺焖饼”、“马忠烧饼”、“牛羊肉锅贴”、“老韩头烧鸡”等誉满省内外。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锡伯族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世代居于绰尔河(洮儿河)、嫩江、松花江流域的古代鲜卑人是锡伯族的先民。明代以前,锡伯族生息繁衍在以伯都讷为中心的东自吉林、西至呼伦贝尔、北起嫩江、南抵辽河的广阔地域。十六世纪以后,锡伯族居地为蒙古科尔沁占据,附属蒙古。明末,锡伯族各部先后归属满洲。十七世纪末,各地锡伯族被编入八旗蒙古和八旗满洲。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清政府为

    20、加强防务和监控锡伯族,南迁锡伯族兵丁及其家属于盛京(今沈阳)等地。十八世纪中叶后,为充实西北边防,又将部分锡伯族迁徙新疆。现居吉林省的锡伯族多为扶余伯都讷和吉林乌拉的世管佐领及所属丁甲和眷属。大批锡伯族南迁时,他们依然生活于原地未动。清乾隆年间,南迁盛京与北京的部分锡伯族“包衣”奴仆被遣返回伯都讷充“鳇鱼差务”,定居松花江南岸的达户屯、双屯子和第二松花江南岸的锡伯屯等地,从事捕捞“鳇鱼贡”和农牧业生产,现为吉林省锡伯族之聚居地。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吉林省有锡伯族1559人,占全省人口的0.01%。55%的锡伯族聚居于扶余县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其余则散居长春、吉林等全省各地。20

    21、00年吉林省有锡伯族人口3168人,散居在吉林省各地。在吉林省境内的锡伯族主要来源为康熙年间编设的锡伯族世管佐领和乾隆年间从北京遣回伯都讷的应鳇鱼差的内务府“包衣”的后裔,现主要居住在松原市区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锡伯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已通用汉语和汉文。有抹黑、西迁、航西、填仓、下元等民俗节日。 三、气候水文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长白山地与东南季风的方向直交,虽然距日本海很近,但大陆性气候仍很显著。因位于亚洲大陆东岸,深受西风环流和贝加尔湖低压系统的影响,形成了吉林省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温年、日较差大,雨热

    22、同季,干湿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热多雨,春季气旋活动频繁,天气多变,干燥多大风,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全省气候地域差异明显,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度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使吉林省的气温、降水、湿度、气压、风、霜冻甚至气象灾害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日照与太阳辐射吉林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西部多,东部少,最多在大安为3016小时,最少在集安为2259小时,59月份最大,为25002800小时。全省日照百分率西部平原区最大,约占全省的65%,东部山地最少,不超过57%。吉林省的太阳辐射总值在4462兆5520兆焦耳米2之间,西部大,由西向东递减。光能资源的

    23、分布,西部平原区为2800小时,中部为26002800小时,东部吉林、延边、通化为24002600小时。一年中59月占全年日照的40%。太阳年总辐射量最低值在珲春,最高值在双辽。白城、四平西部约为5200兆焦耳/米2,长春、四平以东为4800兆5000兆焦耳/米2,中低山区为4600兆4800兆焦耳/米2,通化地区为4600兆焦耳/米2以下。各月总辐射量的分布:12月至2月,多晴朗天气,但由于夜长昼短,总辐射量小,以1月为例,全省大部分地区为210兆270兆焦耳米2。35月,多晴好少云天气,日照时间增多,以4月为例,全省各地为410兆530兆焦耳米2。68月,昼长夜短,但由于雨多,故总辐射量与

    24、春季差别不大。911月,日照大于夏季,但日照时数减少,总辐射量与春季差别不大。以10月为例,全省大部分地区在330兆焦耳米2。吉林省光能利用率相对较低,日均气温在10以下时的光能利用率为0.6%,吉林、延边、通化、白山等地区的光能利用率较高,为1.01.3%,而西部较低,为0.3%,一些高产田对光能的利用率可达5%。主要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玉米5.94%,水稻3.88%,大豆1.75%,高粱4.18%和谷子2.39%。可见吉林省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增产潜力很大。气温吉林全省多年平均气温大部分为26,中西部平原为46,南部为6以上,集安市为6.5,是全省最高点。延边盆地46,珲春偏高,比延吉盆地

    25、高0.6(见第14页气温分布图)。安图县松江镇为2.1,长白山天池一带为-7.3,这里是全省年平均气温最低点。吉林省气温四季变化显著。冬季(1月)是最冷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在-11以下,其中,图们江下游为-14以上,集安老岭南鸭绿江沿岸为-14-15,汪清、敦化和西部平原地区为-16-18,长白山天池一带一般为-22以下。春季(4月)中西部平原区平均气温为68,低山丘陵为67,东部山地为6以下,图们江下游为67,老岭南鸭绿江谷地为8以上,为全省最高。夏季(7月),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为全省最高,低山丘陵区为2223间,东部山地为20以下,珲春图们江口在20以上,长白山天池一带为8,全省最低。

    26、秋季(9月)西部平原降至68,东部山地多为6以下,长白山天池一带低于-5为全省最低,图们江下游、鸭绿江北岸为6以上,集安8.4,全省最高,珲春7.9。全省气温年较差多在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夏季最小,春秋季最大。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多在3438间,东部山地在34以下,长白山天池一带为19.2,低山丘陵区为36,平原区为38以上,最高(1965年)的白城市为40.6,洮南市为40.2。年极端最低气温,西部平原长岭为-33.9,通榆-33.5,东部珲春为-32.5,延吉为-32.7,中部的长春为-38.4,局部可达-40以下,1970年桦甸最低为-45,长白山天池及东部山区可达-40以下。2

    27、001年全省气温高,是1949年以来同期气温第二次高温年,年平均为5.7,春夏秋季气温普遍特高,全省比常年春、夏、秋平均气温高0.6。地温与冻土吉林省年平均地面温度为58,集安为8.1,珲春7.8,西部平原为67。极端最高地面温度在6065,汪清最高为68.3。极端最低地面温度多为-40-45。地温年度变幅约为100110,全省地温随深度加深而变幅变小。秋冬季节地温随深度的加深而升高,春夏季节随深度的加深而降低。深度在地面20厘米以上时,1月份最低为-7-12,7月最高为18.825.1。地表以下80厘米的地温,1、2月最低,8月最高。160200厘米深最低地温在3、4月,最高地温在8、9月,

    28、为11.516,大部分地区为终年无冻土层,冬暖夏凉,可供保温等特种建筑用的土层深度。长白山地区有零星分布的多年冻土。大部分地区土壤在10月末或11月初结冻,翌年5月左右解冻,冻结深可达150200厘米,其中,白城冻土最深达170250厘米,通化在100140厘米。降水吉林省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东部长白山为700800毫米,通化南部为8001000毫米,天池一带最多,为1300毫米以上,西部平原地区为600毫米以下,洮南、镇赉等地最少,不足400毫米。1年中的降雨量以1月最少,7月份最多。全省冬季降水量最小,西部平原为10毫米,东部山地为2045毫米,长白山夏季为300500毫米,天池

    29、一带840.1毫米。长白山天池为吉林省多雨中心,西部平原为350毫米,全省雨季在6月上旬到9月上旬,约102天。长白山雨季最长,从5月上旬到9月上中旬,长达112122天,最短的是白城、通化及伊通、东丰、辽源、磐石等地,在6月上中旬到8月下旬止,为8292天。2001年吉林省降水量为4719.3毫米,比常年降雨量少139.3毫米,是历史上罕见的少降水年。吉林省降雪期在1年中有58个月,约在10月下旬到翌年3月期间,降雪量各地差异较大,天池可达362.1毫米,中部低山丘陵区为100150毫米,中西部平原为50100毫米,西部约在50毫米以下,白城、镇赉、洮南等地不足30毫米。西部平原初雪在10月

    30、中旬,东部山地初雪在10月上旬,长白山一带9月上旬初雪,天池在最早7月20日降雪(1968年)。东部山区积雪11月上旬起至次年4月上旬,终雪在5月以后,积雪期达200天左右,天池多年积雪期为9月上旬至翌年6月中旬止,积雪期达284天左右。全省东部积雪深30厘米以上,深者超过50厘米以上,中部丘陵平原区积雪2030厘米,西部平原积雪深在20厘米以下,其中,洮南平均为11厘米,镇赉、通榆平均为12厘米,是全省积雪最浅的地方。蒸发吉林省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01900毫米,西部蒸发量大,东南部小。长白山区年均蒸发量多在1300毫米以下,延边为13001400毫米,低山丘陵区为13001500毫米,中

    31、西部平原区在1500毫米以上,白城市西部达1800毫米以上,其中洮南是2083毫米,为全省最高。湿度 吉林省多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57%74%之间,东部湿度大,西部小。长白山年均相对湿度在70%以上,吉林、抚松、临江、集安等地相对湿度在71%72%间,珲春在86%,为全省最大,平原区在65%以下,洮南在57%,为全省最小。一般8月、12月湿度大,4月、11月湿度小。气压吉林省气压比较稳定,年均为9501000百帕,天池一带最低为734.4百帕,地势最低的珲春气压最高,为1011.2百帕。1月处于全年最高期,平均多在1000百帕以上。其中,珲春为1017.7百帕,镇赉、大安为1007百帕,长白山

    32、区为960百帕以下,天池为724.8百帕。7月各地气压最低,平均为950百帕,期间天池气压有所回升,为740.8百帕,仍为全省最低,珲春为1002.6百帕,为全省最高,中西部平原及集安、延吉为980900百帕,其他地区都在980百帕以下。年较差平原大,山区小。风 吉林省盛行偏西风。冬季盛行西风,其中在蛟河-松江镇以东和大安-乾安以西盛行西北风,九台、舒兰、抚松盛行南风,临江盛行北风,其他各地多西南风和西西南风,平原西部多西北和北北西风,东部山地盛行西风、西西北或北风,天池为西西南风。春季以北风转南风为主,天池风向不变。夏季延吉、和龙、临江盛行偏北风和南风,延边为东南风。秋季延边多盛行西西北风,其他地方多南风、西西南风,天池仍不变。年均风速西部平原为35米秒,通榆大于4.8米秒,扶余、长春、梨树约


    注意事项

    本文(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吉林省情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