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试用版白如山.docx

    • 资源ID:11389161       资源大小:19.8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试用版白如山.docx

    1、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试用版白如山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大纲(试用版)主讲 白如山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经济地理2、 课程类别:必修3、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4、 课程地位:专业必修课程5、 总学时:51学时6、 总学分:37、 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二、课程目标和要求中国经济地理作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具有上承部门地理、下启专业课程的“枢纽”地位。目前,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定位为研究“全国及各区域经济发展与运行的动力机制”。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任务在于:了解和掌握全国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及空间分布,研究其结构类型及其演变的空间规律;

    2、分析典型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揭示全国经济发展中各地理要素及联系的空间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从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三、基本内容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是探讨国家层面上的地理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和特征;后者则是对具体区域的经济地理活动作详细的研究分析,尤其侧重对国家主要的经济板块、典型区域进行比较分析。按照这一思路,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三大组成系统:条件系统篇、产业系统篇、区域系统篇。条件篇重点讲授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地理因素(如区位与交通、资源环境、人口与劳动力等)对全国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影响;产业篇则重点讲述农业、工业、交

    3、通通信及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布局特点及其空间演变规律;区域篇则以经济区划理论统领和组织中国分区地理。四、讲授大纲与教学时数分配第一章 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中国经济地理的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及主要内容。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了解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及篇章安排。重点: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难点:中国经济地理的学科特点。第一节 中国经济地理发展概述1、中国经济地理的发展历程 2、中外“国别经济地理”的比较3、中国经济地理研究发展现状第二节 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2、学科特点 第三节 本课程的结构设计及篇章安排1、本课程的结构设

    4、计2、本课程的篇章安排条件篇(12学时)第二章 区位交通条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理解中国的地理区位及其对经济发展布局的影响;理解掌握区位交通条件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重点:中国的地理区位及其对经济发展布局的影响;难点:区位交通条件的分析方法。第一节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2、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第二节 区位与疆域1、中国在地球坐标系中的位置2、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3、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4、中国的疆域第三节 区位交通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1、区位交通条件的内涵2、区位交通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3、区位交通条件分析方法

    5、第三章 资源环境条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自然资源特征;理解中国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了解中国的生态环境特征;理解中国的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重点:中国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难点:资源环境条件的分析方法。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1、气候资源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2、水资源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3、耕地资源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4、矿产资源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第二节 中国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1、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尖锐2、1949年后对生态环境的几次冲击与破坏3、中国生态环境

    6、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第四章 人口与劳动力条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人口增长阶段;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熟悉中国人口增长模式,认识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征,分析中国贫困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其特征,了解中国人口的种族和民族分布;理解中国人口流迁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重点:中国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影响;难点:中国人口流迁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第一节 中国人口的增长1、中国人口增长阶段2、中国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3、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 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1、中国人口的数量分布2、贫困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其特

    7、征3、中国人口的种族和民族分布第三节 中国人口迁移1、近代中国人口迁移2、当代中国人口流迁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第五章 社会经济条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熟悉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内容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关注区域发展的新因素、新条件。重点: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内容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难点:区域发展的新因素、新条件。第一节 经济条件1、已有的社会经济基础2、区域的经济发展阶段3、市场条件4、资金条件第二节 社会条件1、国家政治环境与政策变化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2、国际政治经济地域格局与中国经济地理态势3、地域文化因素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第三节

    8、 区域发展的新因素、新条件1、经济国际化程度2、信息化条件3、知识经济因素产业篇(15学时)第六章 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产业的内涵及其一般分类方法;认识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等概念;回顾旧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布局;关注新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变化。重点:产业的内涵及其分类方法;难点:产业的内涵及其分类方法第一节 概述1、产业的涵义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3、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第二节 旧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布局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产业结构与布局2、半封建半殖民时期的产业结构与布局第三节 新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布局1、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2、新中国产业布局发生明显

    9、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第七章 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其生产布局(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农业的内涵及其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熟悉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划分方法及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问题;关注中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问题。重点:农业生产地域类型;难点:中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问题。第一节 概述1、农业的内涵及构成2、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3、新中国农业与农村的发展第二节 农业生产地域类型1、农业生产地域的概念及类型划分2、农业生产地域布局的理论基础3、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3、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地区第三节 中国农业分区1、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差异及其全国综合农业区2、中国综合农业区划3、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第八章

    10、 中国第二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及其演变(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对比分析新、旧中国工业空间发展格局变化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理解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空间发展格局的演变进程;深入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和纺织服装业的机遇、挑战与出路;熟悉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重点: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空间发展格局的变迁;中国汽车工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困境与出路难点:中国汽车工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困境与出路。第一节 第二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变化1、旧中国工业发展、分布的基本特征2、新中国工业空间发展格局的变化第二节 中国能源工业1、 能源资源与能源结构2、 素有“工业的粮食”之称的煤炭工业3、 素有“工业的血液“之称的石油

    11、工业第三节 中国加工制造业1、 新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2、 中国制造业分类及结构演进趋势3、 中国的汽车工业4、 中国的纺织服装业第四节 高新技术产业1、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 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第九章 第三产业(交通、商业、新兴产业)(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第三产业的概念、类型及其布局的特点;理解掌握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空间演变格局和动力机制;关注中国城市商业地理的空间结构;认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区域竞合关系。重点: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空间演变格局和动力机制;难点:城市商业地理空间结构及城市商圈。第一节 第三产业概述1、概念及类型2、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3、大力发

    12、展第三产业的意义4、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第二节 中国交通运输业1、合理发展与布局交通运输的意义2、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历程及其格局变化3、中国铁路运输格局演变及布局4、中国水路运输发展与布局5、中国公路网总体布局及国道干线6、中国航空网络空间演变格局及其动力机制7、中国客、货流的地理特征第三节 中国商业的发展与布局1、 商业发展的地区差异2、 城市商业地理的空间结构第四节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布局1、 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2、 区域旅游竞合区域篇(22学时)第十章 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化过程及现行行政区划的特征;熟悉经济区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理解行政区与经济区

    13、的关系。重点: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难点: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第一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1、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2、我国现行行政区划第二节 中国经济区划1、经济区的内涵、特征、类型2、学术界有关中国经济经济区划的探讨3、政府公布实施的综合经济区划4、经济区与行政区的关系第十一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地理背景;熟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路径及其产业结构转换的机理;理解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演变的时序特征、机制及其趋势;深入思考“东北现象”的症结,探询“东北振兴”的出路。重点: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演变的时序特征、机制及其趋势;难点:“东北现象”症结及其

    14、出路。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1、区域经济的区位交通条件2、区域经济的自然环境基础3、区域经济的人文与地缘环境基础第二节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路径1、 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路径及特征2、 产业生成与结构转换的机理分析第三节 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变1、经济地域格局演变的时序特征2、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变机制3、经济地域格局的演进趋势第四节 “东北振兴”,路在何方?1、“东北现象”症结分析2、克服“东北现象”的前景和产业选择3、“东北振兴”的新模式第十二章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地理背景;认识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其战略地位;了解其发展的特

    15、点,理解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机遇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思考其未来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重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其面临的问题;难点:东部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走向。第一节 经济发展历程与战略地位1、东部地区发展的地理环境2、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历程3、东部地区的战略地位第二节 发展特点、机遇及面临的主要问题1、 发展特点2、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3、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节 未来发展若干战略性问题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2、加速城市现代化的进程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4、建设满足现代化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5、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强大的海洋产业6、解决城乡供水问题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7、加强重

    16、点城市集聚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附:(1)长三角经济圈 (2)珠三角经济圈 (3)京津唐经济圈第十三章 中部崛起(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中部地区形成背景与战略地位;深入分析中国中部地区发展的特点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中国中部地区崛起的未来走向。重点:中部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难点:中部崛起之路。第一节 中国地区形成背景与战略地位1、发展环境与条件2、发展历程3、战略地位第二节 区域发展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1、 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2、 空间格局与内部发展差异3、 中部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节 中部地区未来发展战略1、 地区发展的地位2、 战略重点与发展途径3、 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区域发展

    17、问题附:(1)中原城市群 (2)武汉都市圈 (3)长株潭综合试验区 (4)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第十四章 西部大开发(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历程与开发基础;深入分析西部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究西部地区发展的路径。重点:西部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难点:西部地区发展的路径。第一节 西部地区发展历程与开发基础1、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2、经济发展历程第二节 西部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总体水平低2、产业部门内部结构不合理3、部分优势产业的潜力未能充分开发4、产业发展的经济与环境效应欠佳5、西部地区内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第三节 西部区域发展战略1、西部开发的区域理

    18、论基础2、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的定位3、重点任务与实施途径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为主,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要教学手段,由教师重点介绍课程要点和难点,介绍学科前沿领域及其最近研究进展,穿插国内外相关的中国经济地理背景知识,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兴趣,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包括平时考查和期终考试:以平时成绩30%,期终考试成绩70%进行折算。其中,平时考查采取课后作业、撰写读书报告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论文,以锻炼同学们论文写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由教研室集体命题,集体阅卷,考题类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问答和论述等,既考核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又考

    19、核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七、教材要求教学用教材:路紫编著 中国经济地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0参考教材:李小建等主编 经济地理学(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0陈才著 区域经济地理学M. 科学出版社 2001.05吴传钧著 中国经济地理M. 科学出版社 1998.03赵济,陈传康主编 中国地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7胡欣编著 中国经济地理(第7版)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0.02陆大道等著 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 2003.4参考期刊:地理学报 中科院北京所地理研究 中科院北京所地理科学 中科院东北所地理科学进展中科院北京所人文地理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地理 湖南经济地理研究所世界地理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参考网站: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试用版白如山.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