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教育文档.docx

    • 资源ID:11253836       资源大小:47.6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教育文档.docx

    1、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教育文档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

    2、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单选题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

    3、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

    4、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如果这时用黑纸将凸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5、。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A 不能成像 B 只能成一半像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

    6、,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C 能成原来的像,但亮度变暗 D 需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像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

    7、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 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 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虚像D 使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3如图所示,用光学仪器观察物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A 图甲中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B 图乙中用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C 图丙中用平面镜观察自己身后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像D 图丁中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像4如图所示是一款HiMirror智能梳妆镜。智能镜子配置的摄像头可以检测脸上的皱纹、黑

    8、眼圈,甚至还能检测皮肤的水分和黑色素含量,根据皮肤状态提供合适的化妆和护肤建议。关于智能梳妆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智能镜子配置的摄像头用的是凹透镜B 在拍摄时,人在透镜两倍焦距外C 靠近梳妆镜时,人在梳妆镜中成的像会变大D 要使人在摄像头中的像变大,人应该在透镜一倍焦距内5光的世界变化莫测,奥妙无穷。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中正确的是()A 图甲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图乙中,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C 图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D 图丁中,人的眼睛被凸透镜放大是投影仪的原理的应用6对如图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

    9、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乙中,人戴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7在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A 望远镜 B 穿衣镜 C 放大镜 D 近视眼镜8下列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树荫下地面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虚像B 灯光下墙上手影是因为平面镜成像C 看到池水鱼的像比实际的鱼要浅一些D 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时红光比紫光更容易偏折9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 B 鱼翔浅底一一光的直线传播C 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 D 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10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

    10、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近视眼,应戴焦距合适的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B 甲是远视眼,应戴焦距合适的由凹透镜片做的眼镜C 乙是近视眼,应戴焦距合适的由凹透镜片做的眼镜D 乙是远视眼,应戴焦距合适的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11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C 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D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1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池塘水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 B 放映电影时,

    11、在幕布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C 电视机遥控板是应用了紫外线 D 近视眼患者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视力13生活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B 医院的手术室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C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属于光的反射现象14关于实像和虚像正确的判断是( )A 实像能用光屏得到,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 B 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C 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D 由光的反射成虚像,折射成实像15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每条光

    12、线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 图C中的渔民只有瞄准的下方叉去才能叉到鱼,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D 图D中太阳经过三棱镜再透过红玻璃,在白屏上只能看到红光二、填空题16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光在酒面_(选填“反射”折射”)形成的像.这个像是_(选填“实像”或“虚像”)17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cm;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 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选填“正立”

    13、或“倒立”)、放大的虚像。18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透镜,所成的是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_(选填“远”或“近”)些。19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发生_产生的。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来解释。由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要_(选填“大”或“小”)。三、作图题20下图是某人的眼睛成像示意图,请在眼球前的方框内画上合适的透镜,来矫正他的视力。21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CD

    14、是主光轴,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用作图法作出该透镜右侧的焦点F。22完成图所示的光路图。四、计算题23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作透镜的焦度,用表示,即。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1)求焦距分别为0.25m和0.5m的透镜,其焦度分别为多少?(2)300度和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多少?焦距又是多少?参考答案1C【解析】B. C. 凸透镜成清楚的实像时,如果这时用黑纸将凸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全使成像光线减少,像会变暗,但像仍是清

    15、晰完整的,故C正确,B错误;A. D. 用黑纸将凸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不会影响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也不会影响凸透镜的焦距,所以仍成清晰的像,故AD错误;故选C。点睛:要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过程,若发光点经过凸透镜在另一侧成像,则从该点发出的射到凸透镜上的所有光线经过折射都会相交于像点,所以挡住一半凸透镜,只是成像的光线减少了,所成的像变暗,其它性质都不变。2D【解析】A.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所以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故A正确;B. 凸透镜成实像时,即物距大于焦距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所以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故B正确;C. 使

    16、烛焰位于D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D. 使烛焰位于B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D。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变小,这里的像变小,是与之前比变小,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3D【解析】A. 图甲中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故A正确;B. 图乙中用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 图丙中用平面镜观察自己身后远处的物体,平面镜成正立、等

    17、大的虚像,故C正确;D. 图丁中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经过两次反射成像,由于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大小相等,两次成像后,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D。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4B【解析】A. 智能镜子配置的摄像头利用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而凹透镜不能成实像,故A错误;B. 人成缩小的实像,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在拍摄时,人在透镜两倍焦距外,故B正确;C. 在大于焦距的条件下,靠近梳妆镜时,即物距减小时,人在梳妆镜中成的像才会变大,故C错误;D. 人在透镜

    18、一倍焦距内时,成虚像,不能再成实像,故D错误;故选B。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5C【解析】分析:(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3)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

    19、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4)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在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在物距大于f小于2f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解答: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B错误;C、近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前,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使光线推迟会聚,故C正确。D、人的眼镜被凸透镜放大是放大镜原理的应用,故D错误。故选:C。【点睛】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光有关的现象,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并用所学光学知识去解释观察到的光学现象,这能提高

    20、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C【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A、漫反射

    21、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错误。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错误;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反射、近视眼及其矫正、光的色散以及漫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7B【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与光的折

    22、射的区别。光的反射是光遇到物体时,在物体表面返回到原来介质中的一种现象,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一种现象,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都属于光的折射。解答:A、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所以A不符合题意。B、穿衣镜是平面镜,可以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所以B符合题意。C、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所以C不符合题意。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通过几个光学元件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

    23、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总结规律,分析各光学元件的制作原理。8C【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AB、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以及灯光下墙上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B错误;C、看到池水鱼的像比实际的鱼要浅一些,是由于光的折射

    24、现象形成的,故C正确;D、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小,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9A【解析】分析:A、用光的色散的知识解释;B、用光的折射的知识解释;C、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D、用光的反射的知识解释。解答: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故A正确;B、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错误;D、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

    25、时要分析各种现象的成因。10D【解析】A. B. 甲图,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方是近视眼,应戴焦距合适的由凹透镜片做的眼镜,故AB错误;C. D. 乙图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应戴焦距合适的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故C错误,D正确;点睛: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应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11D【解析】【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由光发生折射时的光线偏折情况和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答。【详解】A、不管凸透镜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凸透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

    26、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像等大,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远近无关;因此,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也不会变小,故B错误;C、近视眼应该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加以矫正(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视网膜上),而不是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故C错误;D、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由于光的折射,人们能够提前观察到日出,即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故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涉及到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以及近视眼的矫正,难点是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无论远离还是靠近像大小不变。12A【解析】【解答】A.池塘水面波光粼粼是由于太阳光在水面发生了反射的缘故,

    27、故A选项正确。B.放电影时,幕布表面粗糙,光在幕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B选项错误。C电视机遥控板是应用了红外线 ,故C选项错误。D.近视眼患者通常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光在粗糙物体的表面会发生漫反射现象,光在平滑物体的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现象;近视眼由于物体经晶状体所成的像位于视网膜前而形成的。13D【解析】解答:A.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B. 紫外线能杀菌,所以在医院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故B正确;C:彩色电视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D. 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D。点睛:(1)小

    28、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2)紫外线的作用:杀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3)根据我们对色光三原色的认识、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来作答;(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当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也会发生改变,例如:海市蜃楼现象。14A【解析】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能够观察到也能够呈现在光屏上,虚像是光线反射或折射形成的,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A说法正确;看到虚像时,仍有光线进入人眼,虚像是进入人眼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结果,B错误;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C说法错误;光的反射成

    29、虚像,光的折射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D说法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实像与虚像的区别,解题关键是理解实像与虚像成像原理。15C【解析】【详解】A. 光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 斜看水面下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看到的物体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高一些,图C中的渔民只有瞄准的下方叉去才能叉到鱼,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 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30、色散;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红色的玻璃只能透过红色的光,故在白屏上只能看到红光。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A、光发生反射时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很多,观察木板是否平整,就是其中一例C、斜看水面下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看到的物体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高一些D、光的色散现象,以及有色的透明体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光16 直线传播 反射 虚像【解析】分析:“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一人是本人,其中另外两人是本人的影子,根据影的形成原因分析解答本题;注意光的直线传播可形成影,光的反射和

    31、折射可形成像。解答: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另外两“人”是饮酒者形成的影和月亮在酒面形成的虚像。其中一“人”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即地面上的“人”;另一“人”是杯中的“人”,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答案为:(1). 直线传播 (2). 反射 (3). 虚像 【点睛】此题考查了“影子”和像的成因,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 15 正立【解析】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则F点为凸透镜的焦点,根据焦距的定义知,图中焦点F到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教育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