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抗日时期的国民政府与西北开发.docx

    • 资源ID:10200621       资源大小:34.0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抗日时期的国民政府与西北开发.docx

    1、抗日时期的国民政府与西北开发抗日时期的国民政府与西北开发【内容提要】本文以翔实、具体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着重就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战略构想,举措与实绩,以及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旨在分析九一八事变前后西北地区战略地位的变化和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战略构想的演变,认为整个开发过程经历了初步酝酿(1928-1931)、着手实施(1931-1937)、积极推进(1937-1945)三个阶段。第二部分主要选取交通水利建设、农业开发、工矿业发展诸领域,以丰富的事实和数据,展现国民政府从战时环境和需要出发,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办法,以及开发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则从西北

    2、地区农业的进步和工业近代化程度的提高、商贸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东西部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扩大,分析了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活动的影响。论文指出,作为策划者和组织者的国民政府,为西北开发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其成果不仅为打破日本的经济封锁、支持长期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而且为改变西北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初步的必要的基础。但国民政府在西北开发中存在着诸多缺陷、不足和问题,特别是其开发的主旨是直接为战争服务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军事上的需要而不是该地区的全面而长远的发展。因此,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热情遽减,各种开发、建设工作也停顿了下来,最终导致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再次陷入低谷

    3、。【摘 要 题】民国史研究【关 键 词】抗日时期/国民政府/西北开发【 正 文】任何一个政权,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除了镇压反对者的职能外,都不能不执行组织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公共职能。1927年4月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也不例外。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的步步进逼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国人开发西北的呼声日渐高涨,国民政府遂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比较闭塞的西北地区,开始制定开发西北的政策,并着手实施。全面抗战爆发后,西北与西南一起成为抗日总后方,开发活动达到了高潮,西北因此而获得了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而作为此次开发策划者与组织者的国民政府,在整个西北开发过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

    4、拟就抗日时期(1931-1945)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战略构想、举措与实施、以及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探讨,期收抛砖引玉之效。一西北地区所处地位及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战略构想的演变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我国社会文明的开创阶段和周秦汉唐时期,曾有过令人艳羡的辉煌。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经济政治重心的东移以及航海事业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国际交往通道进一步扩大,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历史的遗迹。步入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攻略和欧风美雨的浸染主要来自海路,因而东南沿海成为我国外源后发型近代工商业的汇聚之所和先进生产方式的重心所在。而西北各地,则因交通不便,某些自然条件恶劣,新的经济成分极其薄

    5、弱。当时,社会上除少数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希望国人注意西北边防外,晚清政府和社会各界则对西北地区很少关顾。民国初年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孙中山先生曾发表实业计划,提出了建设西北铁路、开发西北资源的一系列设想。但当时的中国既不具备实现这一宏伟计划的历史环境,也缺乏推进它的社会力量和物质条件,致使孙先生的实业计划未能付诸实施。1927年4月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上台后,在大力推行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政策的同时,也开始逐步关注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问题。事实上,这种关注先后经历了初步酝酿(1928-1931)、着手实施(1931-1937)、积极推进(1937-1945)三个阶段。1927-1931

    6、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创建阶段,也是其开发、建设西北的初步酝酿阶段。从1928年起,不仅国民政府召开了咨询性的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成立了建设委员会和全国经济委员会筹备处,而且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还通过了统一财政,确定预算,整顿税收,并实行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以植财政基础而利民生决议案。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也确定了开发西北、建设西北为其要务之一,并相继派出西北科学考察团、西北实业考察团等进行实际考察,作为开发西北的依据。1930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制定了西北建设计划。1931年5月,国民会议第七次大会通过了开发西北办理工赈,以谋建设而救灾黎案等。但这一阶段由于蒋介石国民党事实上将主要的人力、

    7、物力、财力集中用于剪除异己和围剿南方的工农红军,并未真正把开发、建设西北当作要务,因而其开发、建设西北的种种计划和决议只不过是一纸空文,社会影响微乎其微。1931-1937年,是国民政府由顽固坚持蒋介石安内攘外的总国策而最终转向抗日的阶段,也是其开发、建设西北的战略构想进一步具体化并着手实施阶段。从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到一二八事变上海直接遭受蹂躏;从伪满洲国沐猴而冠,到华北事变平津门户洞开,民族危难日甚一日,局部抗战时起时伏。朝野上下,严厉谴责蒋介石的误国政策,纷纷要求国民政府积极备战,加强国防建设,以抵御日本的侵略。与此同时,许多爱国人士如胡应连、王聪之、胡逸民、马鹤天、郭维屏、李庆、李维城

    8、等都发出了开发西北的呼声,认为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出路,要恢复中国版图,必须以我民族发祥地的西北做大本营,要集中全力来开发西北。1932年4月,长江通讯社西北考察团主任记者罗靖及华侨团员罗正刚等8人在考察西北告竣后,专门向国民政府行政院呈送报告书,详细阐述了开发西北的理由、事类、策略及第一步计划概要。受各界舆论的影响,国民政府的一批政要人物也发表言论,倡言开发西北的重要性。如国民党元老邵元冲指出:以今日之国势而论,东北则藩蓠尽撤,东南则警耗频传,一有非常,动侵堂奥,故持长期奋斗之说,力主建设西北之,以保持民族之生命线1934年,开发西北杂志创刊,蒋介石亲笔题写开发西北,其他如宋子文、孔祥熙、何应钦

    9、、于右任等亦有题词。蒋介石还在西安发表演讲说:我们大家都是黄帝以来圣祖神宗的后裔,祖先既有那样伟大的聪明智力,那样伟大的精神气魄,那样伟大的事业,难道我们就没有吗?他号召国人要继承祖先的光荣传统,为开发西北做出贡献,并对开发的工作做了具体指示:盖各种建设,固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一贯之政策与通盘之筹划,财力要必不可少,此应由中央负责筹划。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委宋子文在考察兰州时指出:西北建设不是一个地方问题,是整个国家问题。现在沿海沿江各省在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我们应当在中华民族发源地的西北,赶快注重建设。又说:建设西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线,西北人民所负之责任,不仅是充实本身利益。这是国民政府中

    10、央大员第一次把西北建设提高到国防战略的高度,把西北开发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结合起来。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何应钦也发表开发西北为我国当前要政的文章,认为西北为中华民族摇篮,又是中国大陆之屏蔽。从国防考虑,从经济考虑,从文化考虑,都需开发。于是开发西北、建设西北之声浪,甚嚣尘上,上而当辅诸公,下至关心西北之黎庶,莫不大声疾呼,细心筹划。直有对西北之开发,刻不容缓,对西北之建设臾须促成之趋势。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时局的急剧变化,国民政府一方面继续坚持安内攘外的总国策,另一方面,也腾出一部分精力,开始着手国防建设,强调要以西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地和生命线,进行重点建设。正如戴季陶赴西北考察时所说:若就历

    11、史上、政治上、经济上之地位而言,则建设西北国防,当先借西安为起点,现在中国整个之国防计划,主力即全集中西北,则建设国防,自当西安始。关中之建设完毕,乃经营兰州,而以甘肃为起点,完成整个中国国防建设。1932年3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决议,决定以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并随即成立了以张继为委员长的西京筹备委员会和以褚民谊为主任的该会驻京办事处。后经宋子文提议,又由西京筹委会、全国经济委员会、陕西省政府合组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合力进行西京市政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由于西京市政建设实为建设西北之起点,建设西北之策源地,因而有关开发西北的决议案也纷纷出台。如附有开发西北计划大纲的开发西北案、关于开发西

    12、北之各种决议应即速实行案、西北国防经济之建设案、拟请提前完成陇海线西兰段铁路以利交通而固边防案、促进西北教育案等等。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内开发西北的言论之层出不穷,开发西北的各种计划和决议之连篇累牍,形成一种奇特的景观,这是近代西北开发史上未曾有过的。与此同时,中外人士争相到西北地区进行考察、采访、旅游,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和不少私营商业银行,以及上海银行附属的中国旅行社,争相到西北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扩展业务。由此,国民政府在开发西北的高唱声中转向了具体的实施和经营。诸如陇海铁路的向西延展,多条公路的勘测和施工,水利工程的兴修,近代工业的创办等,都是实施西北开发的明证。可以说,

    13、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以前,国民政府的战略构想是以西北作为未来对外战争的战略基地的。不过在1935年底以后,随着全国币制的统一和川、黔、滇等省地方实力派的中央化,国民政府遂将西南与西北相提并论。蒋介石和龙云谈到建立后方根据地时认为:对倭应以长江以南与平汉线以西地区为主要阵线,而以川黔陕三省为核心,甘滇为后方。蒋介石还多次强调四川是立国根据地、民族复兴的根据地。可见西南的战略地位也在迅速上升。1937-1945年,是全民族举国一致抗击日本侵略的阶段,也是国民政府积极推进西北开发和建设的阶段。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发动了旨在灭亡全中国的侵略战争。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我国华北、华东的大片领土沦

    14、于敌手。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从此,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西北与西南一起成为抗日的大后方,也成为长期战争的战略支撑点。1937年7月25日,日本突然宣布封锁中国沿海港口;1940年六七月间,日本又迫使法国、英国封锁了滇越铁路、越桂公路和滇缅公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缅甸被占,致使西南国际援华陆路交通线完全继绝。而西北地区与苏联之间的陆空运输仍畅行无阻,新疆、甘肃、陕西成为国际援华的主要通道。于是西北的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开发西北的呼声再一次高涨起来。为此,国民政府加大了对西北开发的投资力度,并实行政策倾斜。1938年,国民政府经济部

    15、长翁文灏发表谈话指出,战前我国经济建设分布失调,发展畸形,今后应注意内地建设,以西南、西北为基础。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今长江南北各省既多数沦为战区,则今后长期抗战之坚持不懈,必有赖于西南、西北各省之迅速开发,以为支持抗战之后方。1942年为了配合战时经济政策,开发西北经济,国民政府经济部下令工矿调整处及迁川工厂联合会,邀集工业界专家及技术人员21人组成西北工业考察团,前往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的自然条件、物产资源及工农业状况作了实地调查,并撰写了详细的考察报告以及开发西北地区工业的详细计划,表明了对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的重视。总之,作为抗日的大后方,

    16、西北地区地位之重要显而易见。以民族言,西北各省汉、满、蒙、回、藏,五族俱全,民情诚朴,吃苦耐劳,勇敢善战;以物产言,西北的动植五金食用俱全,煤铁锰硝,皮棉石油,出产尤富,举办重工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足以与暴日作长期抗战之用。特别是东南海口被封以后,可由新疆另开出路,与欧亚各国联络,以获国际物资的援助。且西北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地,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正如有的论者所说:我们无论从哪一方面去估计西北,西北在今天实不容再忽视了。它的资源开发,它的国际运输,它的拓殖增产和它的文化再发扬,都足以补助抗战根据地西南的不足。二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举措及其实施抗日时期,由于西北在全国所处地位的变化,国民政府

    17、从战时环境和需要出发,采取了一系列开发西北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成就。以下仅就交通水利、农业开发和近代工业的发展加以论述。发展交通与水利事业是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首要目标交通既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又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尺度。交通便捷,才能谈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西北资源虽丰,但苦于交通梗塞,以至所有资源都无从开发,这也是近代西北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因此,国民政府决定把开发西北的首要目标放在发展交通事业上,使之成为发展西北经济链条上的首要环节,尤其以铁路建设为重。1928年冬国民政府铁道部成立后,鉴于陇海铁路的延展是从海州直达西北地区的东西重要

    18、干线,乃决定将陇海铁路向西展筑。1929年首先续修灵潼段,因战事影响,直至1930年12月通车到潼关东门外。为展筑潼西段,铁道部于1931年4月设立潼西段工程局,开始勘测施工;1934年12月通至西安;1935年4月,潼西段工程局改组为陇海铁路西段工程局,继续承筑西宝段,并于1937年3月通至宝鸡。至此,陇海线宝鸡以东至连云港1075公里的铁路线全线通车。为确保陇海铁路机车用煤,陇海铁路局会同陕西省政府于1939年4月动工修建了咸同铁路支线,全长138公里,1941年11月竣工通车。另外,为了开发白水煤源,陕西省政府于1937年派工兵修建了渭南至白水轻便铁路,1939年修成通车。陇海铁路的延展

    19、和另外两条轻便铁道的修筑,大大便利了战时陕西对外交流,推动了陕西社会经济的进步。公路建设因投资少、进展快而被确定为目前便利运输交通之最先急。七七事变前,国民政府公路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修筑联络公路,使不成系统的各省片段线路互相沟通,以适应战争和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1934年春间,全国经济委员会组设西兰工务所,负责修筑西兰公路,经营近一年,工程初步完成后,1935年1月又在西安设立西北国营公路管理局,专管西北各省公路建设,制订出西北公路运输网计划大纲,并直接主持完成了西兰、西汉公路。西兰公路全长753公里,1935年5月1日通车。6月,蒋介石下令限西汉公路年底通车。该路全长公里,1934年9月开工,

    20、1935年12月完工,成为沟通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打破日本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封锁,打通国际通道,接受盟国的援助和发展对外贸易,国民政府首先在西南抓了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在西北则改善了西兰公路和修建了甘新公路,使之成为贯穿西北地区的国际交通线。甘新公路直接与苏联相连,早在20年代已具雏形,1937年底动工修建,经过两年施工,全长1179公里的甘新公路建成通车,成为开发西北的一条重要公路干线。西兰公路改造工程于1940年完成,改造后的西兰公路阴雨天也可行车,是当时西北地区路况最好的公路。其次,国民政府改造和完善了一系列重要公路干线,1936年至1937年整修了华双路华天

    21、段;1938年春整修了甘青公路。还有宁平路、宁兰路、宁包路、西汉路等也都进行了整修。另外,国民政府在西北还新修了许多公路干线,如华双公路天双段,为陕西南部与甘川联系通道;甘川公路兰通段,为甘肃入川直通路线;汉白公路为陕南与湖北联系通道;宝平公路,为陇海铁路和宝汉、西兰、宁平公路联系枢纽;青藏公路玉树段,全长827公里,系联结西北与川藏地区的西部通道;此外还有宁张公路、夏宁公路、宁陕公路、岷夏公路等。新疆自1935年修筑了迪伊线迪哈公路,该路于1937年7月1日完工通车,是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抗战爆发后,大批苏联援华物资就是通过这条公路运往中国抗日前线的。1939年5月,新疆又先后兴建了额敏-

    22、塔城、迪化-焉耆、焉耆-阿克苏、阿克苏-喀什和喀什-和阗等公路干线。除了公路干线外,西北各省都修建了不少省内支线,如陕西从30年代初开始,先后建成了西朝公路、西公路、西南、西午、原渭、咸榆、渭蒲、渭大、凤陇、凤汉、汉宁、西荆、绥宋、宜等十多条公路。青海先后建成宁民、宁循、宁门、宁互、宁同、宁都、宁贵等公路。宁夏于1933年建成了三大干线、四大支线。总之,抗日时期整个西北地区的公路有了成倍甚至成十倍的增加,最终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北近代公路网和西北各省区的公路网。此外,西北的航空、水运事业也有新的成就,兹不赘述。交通建设的发展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西北建设的

    23、首要问题是交通,同等重要者即为水利。因为交通即使便利,而农产匮乏,仍不能救济人民的贫苦。西北向来缺水,频仍的旱荒如同恶魔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存。为此,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通过西北开发案,其中对西北的水利作了统筹规划,指出必须设专门之机关与人材,作精密之考察,通盘之筹划。凡重要工程,非地方政府力所能任者,由中央办理,其余重要计划、简易工事,皆由其指导督率地方办理也。并先后在相关会议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兴办水利的决议,如十年万井计划案、请拨款兴修甘肃省杂大两渠以利灌溉方案、提倡甘肃造林兴修水利案等。1936年全国经济委员会制订的全国水利建设五年计划大纲,其中涉及西北水利的就有完成关中八惠灌溉工程、整理绥

    24、远、宁夏、甘肃水渠等计划案,以加强对西北水利事业的兴办,西北地区的水利建设掀起高潮。陕西省的水利在抗日时期发展速度最快,1930-1941年已完成的大型灌溉工程就有泾惠渠、渭惠渠、梅惠渠、织女渠、汉惠渠。其中完成最早且成效最着者当首推由华洋义赈会与陕西省政府合办的泾惠渠。此渠于1930年冬开工,次年6月完成干渠,开始放水浇地;其他支渠及修补工程,则于1935年春竣事,共费资170万元,可灌田80余万亩。渭惠渠兴工于1935年3月,完成于1941年,共费资210万元,可灌田60万亩。梅惠渠由陕西省建设厅与国民政府经济部合办,1936年10月动工,1938年6月完成,计用资万元;后又改善故道,督开

    25、农渠,至1941年已溉田万亩。织女渠在陕北米脂织女庙对岸,工程始于1937年,1938年底完成,用资11万元,可灌田万亩。汉惠渠在陕南,1938年底施工,1941年6月告竣,经费共188万余元,由陕西省与农本局合筹,可灌田10万亩。当时尚在进行中的水利工程有洛惠渠、黑惠渠、褒惠渠,而以省府每月拨款2万元,全国经济委员会协款办理的洛惠渠为最大。经委会并组织泾洛工程局专司其事,于1934年3月开工,1937年底完成大部分工程,后因隧洞流沙等原因而一度中止。、陕西银行经济研究室十年来之陕西经济、赵敏求跃进中的西北,新中国文化出版社1940印行,第36-39页。)所有这些,都为陕西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26、也为后来西北其他各省水利建设和农牧业生产开了风气。着名水利专家李仪祉还专门制订了陕西水利工程十年计划纲要。可惜功成仅半,便积劳成疾而逝。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国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之一批爱国人士的倡导和投入资金,陕西的水利建设又出现了高潮。1938年国民政府拨款10万元,陕西省政府出资40万元,加上华洋义振会和檀香山华侨分别资助的40万元和100多万元,又重新规划了陕西八大水利工程。这些水利的受益面积可达300多万亩。可见抗日时期陕西水利开发的规模和实效在全国是相当引人注目的。甘肃的水利开发较晚。1934年经委会拨款50万元,作为水利基金,组织测量队就洮惠、通惠、永丰、新古各渠开始勘测,至全面

    27、抗战爆发前仅修大型水利工程洮惠渠一项,可灌地5万亩。1940年11月,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的谷正伦,聘请原金陵大学农经系教授张心一任省建设厅厅长。张氏主管农田水利建设,主张实行政企分离,多方筹资,实行合资经营开发。由于他的努力,甘肃省政府与中国银行联合举办了甘肃水利林牧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为法币1000万元,由省政府承担300万元,中国银行承担700万元,1942年增至6000万元。1945年4月行政院水利委员会亦加入。1986年第3期。)该公司的成立,对开发甘肃农田水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完成了湟惠渠、溥惠渠、永丰渠、永乐渠、靖丰渠,丰渠等施工任务,继而又兴建了兰丰、肃丰、登丰等渠,加上其他水利

    28、工程共有23处。其中,兰丰和肃丰两渠因经费不足于1946年停工,其余21处工程均于1947年完工,计划收益农田面积35万亩。1943年1月,甘肃水利农牧公司又公布了河西走廊水利工程的初步计划,决定修建永登至敦煌17个县的水利工程,并于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先后成立了34个工作站,负责整理旧渠及测验水文事宜。到1944年,甘肃省利用库款办理的水利工程,共在河西地区整理旧渠43处,可灌田384853亩。,中华年鉴社1948年版,第1436页。)开发西北农业资源是国民政府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措施近代西北地区的经济主要还是以农业为支柱,而农业生产却十分衰敝。西北农业之所以长期滞后,除了兵匪战乱、苛捐杂

    29、税等因素外,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自然灾害频繁则是其主要原因。农业的停滞不前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迫使国民政府采取措施挽救农村经济。鉴于西北农村生产资金枯竭,高利贷盛行,全国经济委员会于1933年6月制定了西北建设实施计划及进行程序,提出救济西北,当以流通农村金融为首务的西北合作事业计划。于是西北农村合作社很快发展起来。1934年8月,全国经济委员会首先会同陕西省政府成立了陕西省农业合作事务局。该局主要以介绍银行资金流入农村为原则。但在银行尚未投资的情况下,全国经委会拨款30万元,陕西省政府拨款40万元,共70万元作为贷款基金,先行办理劝农贷款,指导组织承借农户的互助社,作为设立合作社之

    30、初步。后通过介绍,银行向农村贷款,作为合作贷款,扩大了贷款渠道。并在咸阳、三原、大荔、武功、凤翔等关中5个地区成立了办事处,办理贷款事宜。据统计,仅这5个地区成立的互助社就有1882个,合作社1688个,申请贷款总额1881741元,已贷合贷390631元,劝贷510587元。同时还在陕北协助中国农业银行拨款30万元,办理了陕北农贷,并改组了陕南合作社。截止1936年6月前,经该局介绍的中、交银行投资者仅关中地区就有11个县,贷款总额647836元。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信用社投资的力度。1937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中、中、交、农内地联合贴放的办法,规定农民可以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

    31、产品向四行请求押放。1938年颁发了战时合作农贷调整办法,严令农贷不得停顿,并不得少于历年放款数额。同年,行政院又通过了扩大农村贷款办法,颁行改进地方金融机构办法纲要,规定各地方金融机构要通过农业仓库之经营、农产品之储押、种子、肥料、耕牛、农具之贷款、农业票据之承受或贴现等业务,促使资金流向农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1937年6月,国民政府拨款50万元,作为甘肃农贷专款。同年12月,又续拨100万元作为甘肃第2期农贷资金。到1938年5月,国民政府再拨款350万元作为甘肃省第3期农业贷款,农贷的发放区域,普及全省67个县。到1941年10月,甘肃省农贷发放额达3200余万元,全省合作社也达600

    32、0个。宁夏和青海的合作社起步较晚。宁夏于1942年底决定成立省合作事业管理处,全面负责推行合作社事业。到1943年,全省除两个蒙旗外,其余13个县均已普及,包括县联社、乡镇社、专营社等共663个社,社员69014人,股金2001899元。历年发放农业生产贷款总额1500余万元。青海省1940年6月成立合作事业管理处。1943年全省26县共成立信用社54个,1946年增加到282个,股金18010009元。除信用合作社外,西北地区还成立了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垦荒合作社、畜牧合作社、水利生产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社的广泛建立,对缓和西北地区农民所受的高利贷剥削、发展农牧业生产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增加粮食生产、增进棉花生产是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农业最基本的目的。为此,国民政府把发展西北农业科研、推广农业技术、奖励人民种植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1938年秋,甘肃成立了农业改进所,专门负责改进农村畜牧生产技术的工作。这个农


    注意事项

    本文(抗日时期的国民政府与西北开发.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