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宏观政策主基调为托底而非推高.docx

    • 资源ID:10186307       资源大小:33.1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宏观政策主基调为托底而非推高.docx

    1、宏观政策主基调为托底而非推高 宏观政策主基调为“托底”而非“推高” “去年四季度后,我国经济结束了2年多的探底下滑,开始出现企稳回升态势。有人估计今明两年年增长率将达到9%或更高,显然是高估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对本报记者表示,去年四季度属于由存货调整引起的短周期回升,今年1-5月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这次经济回升属于弱回升。 刘世锦对本报指出,三年之前,国研中心曾经预测我国经济增长将由有高速增长阶段转换到中速增长阶段。近两年来的诸多事实表明,并不仅仅是一个逻辑推论,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在刘世锦看来,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上述弱回升态势,并未改变我国经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行的态

    2、势。“至于说短周期回升何时见顶?这要看今年三季度以后的经济走势。如果短周期与中长周期同时向下,增长速度快速下滑的可能性增加。” 刘世锦认为, 这一时期具有超过以往的内在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既要防止“推高”,也要防止“快落”。他建议宏观政策的主要基调为“托底”而非“推高”,守住底线,避免大起大落,实现增长阶段平稳转换。 经济增长阶段转换期 21世纪:从长时段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阶段是否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刘世锦:三年前,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提出一个基本判断: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10%左右的高增长后,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进入一个中速增长阶段。 提出这一判

    3、断的理由,首先是国际经验。二战以后的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如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等,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在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左右的时候,无一例外的出现了增长速度的回落,降幅平均在30%左右。中国的增长路径与这些经济体相似,而中国的按上述口径计算的人均收入到2013年将接近10000国际元。如果上述规律在中国有效的话,中国在逻辑上已经非常接近这样一个增长速度转折的时点。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从人口、劳动力等要素供给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类似的判断。我们认为更值得重视的是需求面的变化。目前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产能过剩的压力。即使供给能力充裕,当触及到需求边界,就会形成产能

    4、过剩。需要强调的并非短期的产业过剩,而是从整个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来看的长期产能过剩。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长期需求峰值。一旦长期需求峰值出现,过去曾多次出现的短期过剩产能被长期需求增长所吸收的情景将不再出现,就会出现“真的”产能过剩。 如住宅需求,2012年实际供给已经达到900万套,长期需求峰值约1300万套,预计峰值出现在2015年,此后很可能保持在既有水平,或出现负增长;基础设施中的公路建设,在东部和部分中部省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汽车的长期需求峰值将在2020年左右出现,但今后一些年基本保持略高于GDP的增长率;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峰值已经或接近出现。住宅、汽车是新世纪以来

    5、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龙头产业,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占到近些年整个投资的一半左右,这些领域长期需求峰值的出现,预示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将触摸到需求增长的“天花板”。 从实际情况看,近两年来,包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北京等在内的东南沿海省市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在全国排名中处在后几位。实际上,它们的增速回落是合乎逻辑的,因为这些省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的上面说过的11000国际元。这也说明增速回落的规律在中国是有效的。 总之,这些事实表明,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并不仅仅是一个逻辑推论,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最近两年,是增长阶段的转换期,潜在增长率大概在7-8%的水平,之后将会稳定在中

    6、速水平上。这个中速水平是多少,将会有一个寻找均衡点的过程,我们估计应该是在6-7%之间。 21世纪:应当如何认识这一经济增长转换的性质? 刘世锦:我们以为,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规律,按规律做事就是正确的。从工业化的历史经验看,能够在人均收入11000国际元处出现自然回落,是追赶型经济体成功的标志,因为已经较完整地吸收了高速增长的潜力,与更多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相比,会看的更为清楚。其次,即使增长速度降低,每年的新增量依然很大,只是与持续增大的总量基数相比,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例如,2000年时增长10%的新增量,到2012年只能推动2%或略多一点的增长,若要实现8%的增长,

    7、新增量至少要相当于当年的3倍以上。第三,今后一些年,为了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居民收入增速将有望超过GDP增速,老百姓的实际感受有望改善。还有,今后一些年即使增长速度降到7%或再低一点的水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依然可望如期实现;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按现价美元计算得到中国的经济总量有很大可能赶上或超过美国 ,人均收入水平有望踏入高收入国家的门槛。 用“硬着陆”或“软着陆”等概念描述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的变化,也容易产生混淆。中国经济正经历的是不同增长平台之间的转换,而非同一平台上的短期波动。此类概念较适合于后一场合,而在前一场合,使用此类概念易于产生这样的推论:既然已经

    8、“着陆”,接下来就应该再次起飞,重返高增长轨道。这显然容易产生预期误导。 “托底”而非“推高” 21世纪: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此前市场对于一季度GDP增速的预期为8.0%,相比2012年第四季度 7.9%的GDP增速而言,略显回落。那么,在经济增长转换的关键期,未来经济增速是否存在大幅回落的风险? 刘世锦:国际经验表明,增长阶段的转换往往不是一帆风顺。日本、韩国等就在这一时期曾出现过大的波动。其原因是,这一时期具有超过以往的内在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例如,潜在增长率开始下降,人们的预期产生混乱,情绪波动较大;短周期(存货调整等引起)变化与中长期周期变化相叠加,经常会听到一些相互矛盾

    9、的信息;企业、政府及其他行为主体容易保持增长惯性,调整滞后,如此等等。 从近期看,有两种易于出现、因而需要防止的倾向。一种是“推高”,试图回到以往的高增长轨道。在一些地方,政府换届后增长冲动上升,有可能助长这种倾向。特别当短周期回升、而中长周期实际依然向下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过度乐观的预期。在对2013年增长速度的预测中,似乎已经出现了这种状况。另一种情况是“快落”。特别当短周期和中长期周期同向变化时,增长速度在短期内快速下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2012年上半年一度曾出现这种状况。2013年当短周期上升结束开始回落时,尤其需要关注是否发生“快落”的问题。 表面上看,这两种倾向方向相反,但现实中很可

    10、能互为因果,成为一个连续过程。短期内人为推高速度,超过潜在生产率水平,出现通胀压力和金融风险。这时被迫调整,而一旦进入下行轨道,又可能出现“快落”,正所谓“大起大落”。 提出潜在增长率下降,强调增长阶段转换,并非不重视增长速度,而是为了在认清增长规律的基础上,有效保持必要且可能的增长速度。这几年我们讲稳增长,在增长阶段转换期,“稳”的必要性更强,难度也更大,更应强调“稳”字当头。能稳住,不出现大的起落,就是很大的成功。 21世纪:为了防止宏观经济的快落,应制定怎样的宏观政策? 刘世锦:这一时期增长阶段转换期的宏观政策的主要基调是“托底”而非“推高”。能保持7-8%的增长就很不错,如果出现过热苗

    11、头,应及时刹车;另一方面,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防止“快落”上,做好必要的政策和项目储备,一旦问题出现,能及时有效地出手。如果转换过程较为顺利,两三年就可能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以六项改革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21世纪:在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后,这一新阶段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刘世锦:如果说过去30多年主要是通过资源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非农部门(主要是工业部门)流动而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今后将主要通过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转型升级、优胜劣汰,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简单地说,如果过去主要是“铺摊子”,今后将主要是“上台阶”,过去很大程度上是“粗放经营”,今后将重点是

    12、“精耕细作”。 在这一背景下,新增长阶段将可能涌现一系列新增长点。第一,基础设施投资。投资增长仍有较大潜力,如高铁、地铁,中西部地区等。问题是如何在防控风险、提高效率基础上的促进投资增长。 第二,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应该还有20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空间,涉及两亿多人。现有城镇常住人口中,仍有近20个百分点的非户籍人口。有研究认为,这部分人群解决户籍问题后,其消费将会增长30%左右,相当于6个百分点的农民进城。 第三,产业升级。201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率是23%,而日本是31.4%,美国是38.5%。如果通过产业升级,达到日、美的水平,就有30%-70%的提升空间。 第四,消费升级。收入倍增规划

    13、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消费比重。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中产阶级)是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这一群体的比重到2020年将到达45%。 第五,更大程度、更高质量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通过改进贸易和投资活动,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并在某些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如与基本建设能力相关的对外贸易、劳务输出和投资等。 此外,还有创新。中国在不少领域已经表现出巨大的创新潜能。除了技术创新外,商业模式创新也不容低估。 21世纪:上述新增长点很大程度上是“潜在”的,要使其逐步变为现实,应该如何围绕新增长点推动改革? 刘世锦:首先,以放宽准入、引入外部投资者为突破口,发掘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潜力。 其次,以加快土地、户

    14、籍、财税体制改革,提高集聚效应和生产率为突破口,稳步而持续地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不仅仅是花钱消费,更重要是创造财富。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会集中于发挥集聚优势、提高生产率这个基本问题上。下一步推动城镇化,应当以提高城市的集聚效应和生产率为核心,推动土地、户籍、财税等制度改革,让人和地这两个基本要素更好地流动起来,促进优化配置,使潜在的需求释放出来,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 再者,以形成一批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重组和升级。中国究竟哪些行业能够胜出,最终取决于国内国际的市场竞争。这将是一个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提高效率的过程。在此

    15、过程中,政府基本职责是促成和保护一个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参与重组购并的各种要素的流动和组合提供政策支持,并提供基本的社会安全网的保护。如何处置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也是政府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 同时,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突破口,促进消费升级。从过去一些年的情况看,中等收入群体是扩大消费的主导力量。这一势头将得以持续。应当通过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公共服务、发展消费金融等措施,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提升其消费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在升学、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机会均等,提高社会的纵向流动性,使更多的人通过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而进入中等收入群体,通过更多的创造财富而扩大消费。 第五,以开放促

    16、改革为突破口,谋求更高水平和质量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全球化机遇,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从来都是国内国际相互促动的过程。国内的诸多改革,都是通过对外开放而推动或“倒逼”的。这一条经验今后仍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以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内金融体系改革;以与有关国家达成自贸区协议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为契机,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特别是服务业领域的改革;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办学,带动国内大学教育体系改革等。继续推动企业“走出去”,利用国际研发、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并使之与国内产业链有机衔接。 此外,以涌现一批创新型的行业领先企业为突破口,推动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关键取决于能

    17、否在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出现一批创新型的领先或龙头企业。为此,最重要是营造公平竞争、有利创新的环境条件,切实做到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 “去年四季度後,我國經濟結束瞭2年多的探底下滑,開始出現企穩回升態勢。有人估計今明兩年年增長率將達到9%或更高,顯然是高估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對本報記者表示,去年四季度屬於由存貨調整引起的短周期回升,今年1-5月以來的宏觀經濟數據表明,這次經濟回升屬於弱回升。 劉世錦對本報指出,三年之前,國研中心曾經預測我國經濟增長將由有高速增長階段轉換到中速增長階段。近兩年來的諸多事實表明,並不僅僅是一個邏輯推論,已經

    18、實實在在地發生瞭。 在劉世錦看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上述弱回升態勢,並未改變我國經濟中長期潛在增長率下行的態勢。“至於說短周期回升何時見頂?這要看今年三季度以後的經濟走勢。如果短周期與中長周期同時向下,增長速度快速下滑的可能性增加。” 劉世錦認為, 這一時期具有超過以往的內在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此既要防止“推高”,也要防止“快落”。他建議宏觀政策的主要基調為“托底”而非“推高”,守住底線,避免大起大落,實現增長階段平穩轉換。 經濟增長階段轉換期 21世紀:從長時段來看,中國的經濟增長階段是否發生瞭一個質的變化? 劉世錦:三年前,我們開展瞭一項關於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國際經驗比較研究,提出一個基本

    19、判斷:中國經濟在經歷瞭30多年10%左右的高增長後,潛在增長率將會下降,進入一個中速增長階段。 提出這一判斷的理由,首先是國際經驗。二戰以後的成功追趕型經濟體,如日本 、韓國 、中國臺灣等,在經歷瞭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後,在人均GDP達到11000國際元左右的時候,無一例外的出現瞭增長速度的回落,降幅平均在30%左右。中國的增長路徑與這些經濟體相似,而中國的按上述口徑計算的人均收入到2013年將接近10000國際元。如果上述規律在中國有效的話,中國在邏輯上已經非常接近這樣一個增長速度轉折的時點。 近年來,一些研究者從人口、勞動力等要素供給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得出瞭類似的判斷。我們認為更值得

    20、重視的是需求面的變化。目前人們已經感受到瞭產能過剩的壓力。即使供給能力充裕,當觸及到需求邊界,就會形成產能過剩。需要強調的並非短期的產業過剩,而是從整個工業化、城市化歷史進程來看的長期產能過剩。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長期需求峰值。一旦長期需求峰值出現,過去曾多次出現的短期過剩產能被長期需求增長所吸收的情景將不再出現,就會出現“真的”產能過剩。 如住宅需求,2012年實際供給已經達到900萬套,長期需求峰值約1300萬套,預計峰值出現在2015年,此後很可能保持在既有水平,或出現負增長;基礎設施中的公路建設,在東部和部分中部省份已經達到發達國傢的水平;汽車的長期需求峰值將在2020年左右出現,但今後一

    21、些年基本保持略高於GDP的增長率;鋼鐵、建材等重化工業產品的需求峰值已經或接近出現。住宅、汽車是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龍頭產業,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占到近些年整個投資的一半左右,這些領域長期需求峰值的出現,預示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將觸摸到需求增長的“天花板”。 從實際情況看,近兩年來,包括廣東、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北京等在內的東南沿海省市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平均增速,在全國排名中處在後幾位。實際上,它們的增速回落是合乎邏輯的,因為這些省區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的上面說過的11000國際元。這也說明增速回落的規律在中國是有效的。 總之,這些事實表明,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並不僅僅是一個邏輯

    22、推論,已經實實在在地發生瞭。最近兩年,是增長階段的轉換期,潛在增長率大概在7-8%的水平,之後將會穩定在中速水平上。這個中速水平是多少,將會有一個尋找均衡點的過程,我們估計應該是在6-7%之間。 21世紀:應當如何認識這一經濟增長轉換的性質? 劉世錦:我們以為,經濟增長階段轉換反映瞭經濟增長的規律,按規律做事就是正確的。從工業化的歷史經驗看,能夠在人均收入11000國際元處出現自然回落,是追趕型經濟體成功的標志,因為已經較完整地吸收瞭高速增長的潛力,與更多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相比,會看的更為清楚。其次,即使增長速度降低,每年的新增量依然很大,隻是與持續增大的總量基數相比,增長速度有所

    23、降低。例如,2000年時增長10%的新增量,到2012年隻能推動2%或略多一點的增長,若要實現8%的增長,新增量至少要相當於當年的3倍以上。第三,今後一些年,為瞭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目標,居民收入增速將有望超過GDP增速,老百姓的實際感受有望改善。還有,今後一些年即使增長速度降到7%或再低一點的水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依然可望如期實現;從國際比較的角度看,按現價美元計算得到中國的經濟總量有很大可能趕上或超過美國 ,人均收入水平有望踏入高收入國傢的門檻。 用“硬著陸”或“軟著陸”等概念描述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的變化,也容易產生混淆。中國經濟正經歷的是不同增長平臺之間的轉換,

    24、而非同一平臺上的短期波動。此類概念較適合於後一場合,而在前一場合,使用此類概念易於產生這樣的推論:既然已經“著陸”,接下來就應該再次起飛,重返高增長軌道。這顯然容易產生預期誤導。 “托底”而非“推高” 21世紀: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7%。此前市場對於一季度GDP增速的預期為8.0%,相比2012年第四季度 7.9%的GDP增速而言,略顯回落。那麼,在經濟增長轉換的關鍵期,未來經濟增速是否存在大幅回落的風險? 劉世錦:國際經驗表明,增長階段的轉換往往不是一帆風順。日本、韓國等就在這一時期曾出現過大的波動。其原因是,這一時期具有超過以往的內在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例如,潛在增長率開始下降,人

    25、們的預期產生混亂,情緒波動較大;短周期(存貨調整等引起)變化與中長期周期變化相疊加,經常會聽到一些相互矛盾的信息;企業、政府及其他行為主體容易保持增長慣性,調整滯後,如此等等。 從近期看,有兩種易於出現、因而需要防止的傾向。一種是“推高”,試圖回到以往的高增長軌道。在一些地方,政府換屆後增長沖動上升,有可能助長這種傾向。特別當短周期回升、而中長周期實際依然向下的情況下,容易出現過度樂觀的預期。在對2013年增長速度的預測中,似乎已經出現瞭這種狀況。另一種情況是“快落”。特別當短周期和中長期周期同向變化時,增長速度在短期內快速下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2012年上半年一度曾出現這種狀況。2013年當

    26、短周期上升結束開始回落時,尤其需要關註是否發生“快落”的問題。 表面上看,這兩種傾向方向相反,但現實中很可能互為因果,成為一個連續過程。短期內人為推高速度,超過潛在生產率水平,出現通脹壓力和金融風險。這時被迫調整,而一旦進入下行軌道,又可能出現“快落”,正所謂“大起大落”。 提出潛在增長率下降,強調增長階段轉換,並非不重視增長速度,而是為瞭在認清增長規律的基礎上,有效保持必要且可能的增長速度。這幾年我們講穩增長,在增長階段轉換期,“穩”的必要性更強,難度也更大,更應強調“穩”字當頭。能穩住,不出現大的起落,就是很大的成功。 21世紀:為瞭防止宏觀經濟的快落,應制定怎樣的宏觀政策? 劉世錦:這一

    27、時期增長階段轉換期的宏觀政策的主要基調是“托底”而非“推高”。能保持7-8%的增長就很不錯,如果出現過熱苗頭,應及時剎車;另一方面,要將更多的註意力放在防止“快落”上,做好必要的政策和項目儲備,一旦問題出現,能及時有效地出手。如果轉換過程較為順利,兩三年就可能進入中速增長階段。 以六項改革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21世紀:在中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後,這一新階段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是什麼? 劉世錦:如果說過去30多年主要是通過資源從低生產率的農業部門向高生產率的非農部門(主要是工業部門)流動而推動經濟的高速增長,今後將主要通過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的轉型升級、優勝劣汰,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而實現更高質量的增

    28、長。簡單地說,如果過去主要是“鋪攤子”,今後將主要是“上臺階”,過去很大程度上是“粗放經營”,今後將重點是“精耕細作”。 在這一背景下,新增長階段將可能湧現一系列新增長點。第一,基礎設施投資。投資增長仍有較大潛力,如高鐵、地鐵,中西部地區等。問題是如何在防控風險、提高效率基礎上的促進投資增長。 第二,城鎮化,中國的城鎮化應該還有20個百分點以上的增長空間,涉及兩億多人。現有城鎮常住人口中,仍有近20個百分點的非戶籍人口。有研究認為,這部分人群解決戶籍問題後,其消費將會增長30%左右,相當於6個百分點的農民進城。 第三,產業升級。2010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率是23%,而日本是31.4%,美國是3

    29、8.5%。如果通過產業升級,達到日、美的水平,就有30%-70%的提升空間。 第四,消費升級。收入倍增規劃的實施將有助於提升消費比重。城市中等收入階層(中產階級)是拉動消費增長的主要力量,預計這一群體的比重到2020年將到達45%。 第五,更大程度、更高質量地融入全球分工體系。通過改進貿易和投資活動,提高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並在某些領域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如與基本建設能力相關的對外貿易、勞務輸出和投資等。 此外,還有創新。中國在不少領域已經表現出巨大的創新潛能。除瞭技術創新外,商業模式創新也不容低估。 21世紀:上述新增長點很大程度上是“潛在”的,要使其逐步變為現實,應該如何圍繞新增長點推動

    30、改革? 劉世錦:首先,以放寬準入、引入外部投資者為突破口,發掘基礎設施領域投資潛力。 其次,以加快土地、戶籍、財稅體制改革,提高集聚效應和生產率為突破口,穩步而持續地推動城鎮化進程。城鎮化不僅僅是花錢消費,更重要是創造財富。目前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歸根結底,都會集中於發揮集聚優勢、提高生產率這個基本問題上。下一步推動城鎮化,應當以提高城市的集聚效應和生產率為核心,推動土地、戶籍、財稅等制度改革,讓人和地這兩個基本要素更好地流動起來,促進優化配置,使潛在的需求釋放出來,走出一條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續的城鎮化道路。 再者,以形成一批有長期穩定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為突破口,推動產業重組和升級

    31、。中國究竟哪些行業能夠勝出,最終取決於國內國際的市場競爭。這將是一個產業內部和產業之間提高效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政府基本職責是促成和保護一個有效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參與重組購並的各種要素的流動和組合提供政策支持,並提供基本的社會安全網的保護。如何處置低效率的國有企業,也是政府難以回避的重要問題。 同時,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為突破口,促進消費升級。從過去一些年的情況看,中等收入群體是擴大消費的主導力量。這一勢頭將得以持續。應當通過促進就業、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完善公共服務、發展消費金融等措施,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占比,提升其消費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在升學、就業、創業等方面的機會均等,提高社會的縱向

    32、流動性,使更多的人通過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而進入中等收入群體,通過更多的創造財富而擴大消費。 第五,以開放促改革為突破口,謀求更高水平和質量地融入全球分工體系。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全球化機遇,融入全球分工體系,從來都是國內國際相互促動的過程。國內的諸多改革,都是通過對外開放而推動或“倒逼”的。這一條經驗今後仍具有重要意義。例如,以人民幣國際化推動國內金融體系改革;以與有關國傢達成自貿區協議和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為契機,推動國內相關領域特別是服務業領域的改革;與國際一流大學合作辦學,帶動國內大學教育體系改革等。繼續推動企業“走出去”,利用國際研發、人才等高級生產要素,並使之與國內產業鏈有機銜接。

    33、 此外,以湧現一批創新型的行業領先企業為突破口,推動創新取得實質性進展。要真正成為創新型國傢,關鍵取決於能否在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出現一批創新型的領先或龍頭企業。為此,最重要是營造公平競爭、有利創新的環境條件,切實做到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和創新資源。 “去年四季度后,我国经济结束了2年多的探底下滑,开始出现企稳回升态势。有人估计今明两年年增长率将达到9%或更高,显然是高估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对本报记者表示,去年四季度属于由存货调整引起的短周期回升,今年1-5月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这次经济回升属于弱回升。 刘世锦对本报指出,三年之前,国研中心曾经预测我国经济增长将由有高速增长阶段转换到中速增长阶段。近两年来的诸多事实表明,并不仅仅是一个逻辑推论,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在刘世锦看来,去年四季度以


    注意事项

    本文(宏观政策主基调为托底而非推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