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秋季高三调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9992444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09MB
黄冈秋季高三调考试题.docx
《黄冈秋季高三调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秋季高三调考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冈秋季高三调考试题
(09秋季黄冈市高三理综期末试题物理部分)
二、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是自动扶梯运送乘客的示意图,扶梯正常工作状态下做匀速运动,乘客行人很安全。
但2009年12月8日8点北京市朝阳门地铁站自动扶梯上的乘客却经历了惊魂时刻,当时地铁站的自动扶梯突发故障,载有100余名乘客的扶梯匀速上行中突然反向,变成匀速下行,致使部分乘客摔倒受伤。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匀速上行过程中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B.匀速下行过程中乘客处于失重状态
C.扶梯反向过程中乘客对扶梯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扶梯反向过程中乘客对扶梯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15.如图所示,图中五点均在匀强电场中,它们刚好是一个圆的四个等分点和圆心。
已知电场线与圆所在平面平行。
下列有关圆心O和等分点a的电势、电场强度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势为6V
B.a点的电势为-2V
C.O点的场强的方向指向a点
D.O点的场强的方向指向电势为2V的点
16.如图所示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两颗卫星的轨道比较图,其中“嫦娥一号”卫星已于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为“嫦娥一号”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卫星也将于2010年底发射升空,从而拉开中国探月二期工程的序幕。
下列有关探月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轨道高度可知“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运行速度比“嫦娥二号”在轨运行速度大
B.从图中轨道高度可知“嫦娥一号”卫星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比“嫦娥二号”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小
C.“嫦娥一号”卫星在图示轨道上运行时的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D.“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轨道上经过加速变轨,才能靠近月球
17.如图所示,两匀强磁场均分布在宽度为a的相邻区域内,他们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现有一直角边长为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导线框,从图示位置以水平向右的恒定速度穿越该场区,若以线框中逆时针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下列图线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内线框中感应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的是
18.如图为一装有食品的密封包装袋在不同物理环境下的两张照片,甲摄于压强为P0、气温为18C的环境下,乙摄于压强为0.9P0、气温为10C的环境下,其中P0为标准大气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包装袋内气体的压强小于乙图中袋内气体压强
B.乙图中包装袋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甲图中袋内气体压强
C.图中包装袋鼓起越厉害,袋内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越多
D.图中包装袋鼓起越厉害,袋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19.图示为t=0时刻两波源间的波形图象,波源S1和S2分别位于坐标原点和x=1.2m处,质点M位于x=0.6m处,图中x=0.4m和x=0.8m处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
已知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m/s、振幅均为A=2cm,其中S1只振动一个周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0.5s时,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B.t=1s时,x=0.4m与x=0.8m之间的质点速度均为零
C.t=2.25s时,质点M的位移为4cm
D.t=4s时,x=0.3m处质点的位移为2cm
20.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开始2s内的位移是最后2s内的位移的两倍,且已知滑块第1s内的位移为2.5m,由此可求得
A.滑块的加速度为5m/s2
B.滑块的初速度为5m/s
C.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s
D.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4.5m
21.如图a所示,物块A、B间栓接一个压缩后被锁定的弹簧,整个系统静止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中A物块最初与左侧固定的挡板相接触,B物块质量为2kg。
现解除对弹簧的锁定,在A离开挡板后,B物块的
图如图b所示,则可知
A.在A离开挡板前,A、B系统动量不守恒,之后守恒
B.在A离开挡板前,A、B与弹簧三者机械能守恒,之后不守恒
C.弹簧锁定时其弹性势能为9J
D.A的质量为1kg,在A离开弹簧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J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22.(6分)有同学利用如图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记录:
; ; .
23.(12分)有两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组同学器材有:
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A1(0-200mA,内阻约11Ω),电流表A2(0-300mA,内阻约8Ω),定值电阻R1=24Ω,R2=12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为了测量A1的内阻,该组同学共设计了下图中A、B、C、D四套方案:
上述最佳的方案是套,若用此方案测得A1、A2示数分别为180mA和270mA,则A1的内阻为Ω。
(2)乙组同学将甲组同学的电流表A1的拿过来,再加上变阻箱R(最大阻值9.9Ω),定值电阻R0=6.0Ω,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用来测量一个电源(E约为6.2V,内阻r约为2.1Ω)的电动势及内阻。
请在方框中画出设计电路图。
若记录实验中变阻箱的阻值和对应的A1示数的倒数,得到多组数据后描点作出R—
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V,内阻r=Ω。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0
3.0
24.(16分)如图所示,一长为L=0.8m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A,另一端拴于天花板上的O点。
现将轻绳水平拉直,并将小球A由静止释放,当小球A运动到最低点时,恰好与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2m的小球B正碰,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已知碰后A球反弹。
以地面为重力零势能面,g=10m/s2.求:
(1)小球B碰后的速度大小υ;
(2)小球A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碰前机械能之比。
25.(18分)图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的模型示意图,传送带两端点A与B间的距离为L=3.5m,传送带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5m,有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g取10m/s2)
(1)若传送带静止,物块从A处以v0=4m/s的水平速度滑上传送带,将从B端平抛,求物块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
(2)传送带始终以v=2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将物块轻放上传送带,如果希望物块从B端平抛后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2m,那么物块放上传送带的位置到A端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
26.(20分)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y>0的区域中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在y<0的区域也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图中未标出),一带正电的粒子从y轴上的P点以与y轴正向成45°垂直磁场入射,粒子第一次通过x轴时速度方向与x轴正向成135°,第二次通过x轴后在通过y轴时速度方向与x轴垂直,已知OP的距离为
a。
求:
(1)y<0的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2)粒子第2n(n为自然数)次通过x轴时离O点的距离(本问只需写出结果)。
黄冈市2009年春季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
AD
B
C
B
D
CD
ACD
22.
(1)BCD(3分);
(2)标记结点O的位置;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记录三段绳子所挂钩码的个数。
(3分)
23.
(1)D(2分);12(2分);
(2)电路如图所示(4分);6.0(2分);2.0(2分)。
24、(16分)解:
(1)设小球A与小球B碰撞前速度为v1,碰后A的速度为v2
在A从最高点运动到与B碰前瞬间有:
①(2分)
在A、B碰撞过程中对A、B系统有:
②(2分)
③(2分)
由①~③式及已知数据可得:
或
(4分)
即碰后B的速度为:
(2)碰撞过程中A损失的机械能等于B球增加的动能
(2分)
小球A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碰前机械能之比为:
(4分)
25.(18分)
(1)若传送带静止,物块一直匀减速至B点
物块加速度大小为
①(2分)
则物块匀减速至B点的速度为
②(2分)
物块从B端平抛,经时间t落地,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s,
由运动学公式有
③(2分)
④(2分)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可得t=1s,s=3m(2分)
(2)设物块到达B端时速度大小为
经时间t=1s落地,落地点距B端的
水平距离为
⑤得
=2m/s(2分)
恰好和传送带速度相等.物块轻轻地放上传送带后,应该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仍为a,当速度增加到等于传送带速度时,接下来就以这个速度做匀速运动.可知物块放上传送带的位置到B端的距离有一个最小值,设为s0,
有:
⑥得s0=2m(2分),
则物块到A端的距离最大值为
得
=1.5m(2分)
物块放上传送带的位置到A端的距离应满足条件是∆s≤1.5m(2分)
26.(20分)解:
(1)当粒子通过y轴时速度方向沿y轴负向时,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1所示。
设粒子第一次、第二次通过x轴上的点为分别为Q、M,粒子在y>0和y<0区域作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0和R1,通过y轴上的点为N,y<0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
连接PQ,由题意知:
=2R0①(2分)
又有几何关系可得:
=2a②(2分)
由①②式可得:
R0=a③(2分)
过M、N两点分别作与该点速度方向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O1点,O1即为粒子在y>0区域作圆周运动的轨迹圆心。
由几何关系可得:
粒子在y<0区域内作圆周运动的弦长
粒子在y<0区域内作圆周运动的半径R1=
④(2分)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
⑤(2分)
由③④⑤式可得:
⑥(2分)
当粒子通过y轴时速度方向沿y轴正向时,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2所示。
设粒子第一次、第二次通过x轴上的点为分别为R、S,粒子在y<0区域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2,y<0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
由几何关系可以求得:
R2=
⑦(2分)
由③④⑦式可得:
⑧(2分)
(2)设粒子在两种情况下,第2n次通过x轴时离O点的距离分别为SⅠ、SⅡ,
当粒子通过y轴时速度方向沿y轴负向时,由几何关系可推算出:
SⅠ=
(n∈N+)⑨(2分)
当粒子通过y轴时速度方向沿y轴正向时,由几何关系可推算出:
SⅡ=
(n∈N+)⑩(2分)
黄冈市2009秋季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二、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是自动扶梯运送乘客的示意图,扶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乘客很安全。
但2009年12月8日8点北京市朝阳门地铁自动扶梯上的乘客却经历了惊魂时刻,当时地铁站的自动扶梯突发故障,载有100余名乘客的扶梯匀速上行中突然反向,变成匀速下行,致使部分乘客摔倒受伤。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匀速上行过程中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B.匀速下行过程中乘客处于失重状态
C.扶梯反向过程中乘客对扶梯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扶梯反向过程中乘客对扶梯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超重、失重及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等知识,考查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属于中等难度题。
电梯匀速上行、下行乘客处于平衡状态故A、B选项都错误,电梯反向过程中乘客速度由向右变为向左,乘客的加速度斜向左下,乘客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竖直向下(乘客处于失重状态),乘客受的电梯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故C选项正确。
D选项错误。
【点评】情景很新颖,D选项命题意图是什么?
有误导中等学生之嫌。
15.如图所示,图中五点均在匀强电场中,它们刚好是一个圆的四个等分点和圆心。
已知电场线与圆所在平面平行。
下列有关圆心O和等分点a的电势、电场强度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势为6V
B.a点的电势为-2V
C.O点的场强方向指向a点
D.O点的场强指向电势为2V的点
【解析】答案AD,本题考查匀强电场线的特点、等势线等知识,考查推理能力。
属于容易题。
连接最高电势与最低电势两点(10V、2V)中点就是O点,即O点电势为6V,把两个电势为6V的点相连(等势线)必过a点,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电场线总是从高电势点指向低电势点,O点场强方向是从10V的点指向2V的点。
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点评】基础题出得很好。
16.如图所示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两颗卫星的轨道比较图,其中“嫦娥一号”卫星已于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为“嫦娥一号”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卫星也将于2010年底发射升空,从而拉开中国探月二期工程的序幕。
下列有关探月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轨道高度可知“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运行速度比“嫦娥二号”在轨运行速度大
B.从图中轨道高度可知“嫦娥一号”卫星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比“嫦娥二号”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小
C.“嫦娥一号”卫星在图示轨道上运行时的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D.“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轨道上经过加速变轨,才能靠近月球
【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环绕速度等知识,考查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属于中等难度题。
由图中可知“嫦娥一号”的轨道半径大于“嫦娥二号”,再由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知:
G
=m
知,A选项错误。
G
=mg知B选项正确。
由常识知月球表面的加速度为地球重力表面加速的
而在月球附近离月球越远重力加速度越小,故C选项错误。
“嫦娥一号”若加速向心力不足,会作离心运动,故D选项错误。
【点评】情景新颖,又注重基础。
17.如图所示,两匀强磁场分别分布在宽度均为a的相邻区域内,它们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现有一直角边边长为
a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导线框,从图示位置以水平向右的恒定速度穿越该场区,若以线框中逆时针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下列图线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内线框中感应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是
【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
属于中等难度题。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
E=Blv,i=
。
在0-
时间内l均匀减小,电流方向由楞次定律知为逆时针,故B选项错误,在
-2
时间内,左右两侧的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相串联,方向为顺时针,故C选项正确。
A、D选项错误。
【点评】常规题,强化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很好。
t0有没有必要交待?
18.如图为装有食品的密封包装袋在不同物理环境下的两张照片,甲摄于压强为P0、气温为18℃的环境下,乙摄于压强为0.9P0、气温为10℃的环境下,其中P0为标准大气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包装袋内气体的压强小于乙图中袋内气体压强
B.乙图包装袋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甲图中袋内气体压强
C.图中包装袋鼓起越厉害,袋内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越多
D.图中包装袋鼓起越厉害,袋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气体压强等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属于中等难度题。
甲乙两张照片是在不同压强和气温的同一气体,袋内气体压强和温度跟外界相同,故A选错误,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包装袋越鼓说明气体体积越大,而气体分子数一定,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越少。
故C选项错误。
【点评】情景新颖,包装袋若有很强的弹性(张力很大)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19.图示为t=0时刻两波源间的波图像,波源S1和S2分别位于坐标原点和x=1.2m处,质点M位于x=0.6m处,此时图中x=0.4m和x=0.8m处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
已知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m/s、振幅均为A=2cm其中S1只振动了一个周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0.5s时,质点P、Q都刚好运动到M点
B.t=1s时,x=0.4m与x=0.8m之间的质点速度均为零
C.t=2.25s时,质点M的位移为4cm
D.t=4s时,x=0.3m处质点的位移为2cm
【解析】答案D,本题考查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波的叠加原理等知识,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属于中等难度题。
t=
=0.5s时,质点P、Q的运动形式刚好传到M点,波传播是只是运动形式和能量,故A选项错误,S1只振动一个周期,左、右两列波经0.5s传到M点,再经1s左列波的振动形式消失,只要考虑右列的振动情况就可以了,故C选项错误,同理t=4s时x=0.3m处质点的位移只用考虑右列波传过来的振动情况即可,x=0.3m处质点Δt=
=
=1.25s开始向负方向振动,周期是1s,再经2.75s即2周期又
周期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故D选项正确。
【点评】其中S1只振动了一个周期中“了”去掉可能会更好
20.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开始2s内的位移是最后2s内的位移的两倍,且已知滑块第1s内的位移为2.5m,由此可求得
A.滑块的加速度为5m/s2B.滑块的初速度为5m/s
C.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sD.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4.5m
【解析】答案CD,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属于难题。
第1s秒的位移是2.5m,则第2秒的内的位移是2.5-a⋅12,开始2s的位移是2.5+2.5-a;最后2s的位移是
a⋅22,可求出a=1m/s2,故A选项错误;在第1s内有v0t-
at2=2.5得v0=3m/s故B选项错误;运动总时间t=
=3s故C选项正确;运动总位移是
a⋅32=4.5m,故D选项正确。
【点评】考查的方法很灵活,由于未知条件太多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导致失分严重。
21.如图a所示,物块A、B间拴接一个压缩后被锁定的弹簧,整个系统静止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中A物块最初与左侧固定挡板的相接触,B物块质量为2kg.现解除对弹簧的锁定,,在A离开挡板之后,B物块的v-t图如图b所示,则可知
A.在A离开挡板前,A、B系统动量不守恒,之后守恒
B.在A离开挡板前,A、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之后不守恒
C.弹簧锁定其弹性势能为9J
D.A的质量为1kg,在A离开挡板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J
【解析】答案ACD,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等知识,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属于难题。
A离开挡板前,由于A、B系统由于受到档板对A的作用力故A、B系统的动量不守恒,离开档板后,A、B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系统动量守恒,则A选项正确,A离开档板前后系统没有能量的转化,故系统机械能总守恒,则B选项错误,当A刚离开档板时B的动能最大,即弹簧处于原长,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为B的动能,EP=EKB=
mBv
=
⋅2⋅32=9J,则C选项正确,A、B两物体相对于弹簧振动时,当A、B的速度为2m/s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知D选项正确。
【点评】过程分析、方法的选用考查很好。
22.(6分)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的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_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2=3,N3=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答案BCD,
(2)标记结点O的位置;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记录三段绳子所挂钩码的个数。
本题考查互成角度力的合成实验能力。
属于容易题。
【点评】巧妙地考查了互成角度力的合成、平衡条件。
23.(12分)有两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组同学器材有:
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A1(0-200mA,内阻约11Ω),电流表A2(0-300mA,内阻约8Ω),定值电阻R1=24Ω,R2=12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为了测量A1的内阻,该组同学共设计了下图中A、B、C、D四套方案:
其中最佳的方案是套,若用此方案测得A1、A2示数分别为180mA和270mA,则A1的内阻为______Ω.
(2)乙组同学将甲组同学的电流表A1拿过来,再加上电阻箱R(最大阻值9.9Ω),定值R0=6.0Ω,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用来测量一个电源(电动势E约为6.2V,内阻r约为2.1Ω)电动势及内阻。
请在方框中画出设计图。
若记录实验中电阻箱的阻值R和对应的A1示数的倒数
得到多组数据后作出R-
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答案
(1)D;12;
本题考查伏安法测电阻的引申知识,考查电学实验设计能力。
属于中档题。
要测A1的电阻,电流可以直接读出,关键是电压,没有电压表,与A1并联一定值电阻,又用A2和A1共同测出,故只能在C、D方案中选择,考虑到两块的偏转的同步性(测量范围广),故选D方案。
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
RA1=
=
=12Ω学设计实验能力。
属于中档难度题。
答案
(2)电路如图所示;6.0;2.0。
本题考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知识,考查电学实验设计能力,属于难题。
此题中没有电压表,内阻已知的电流表可以作为电压表,考虑到电流的安全性Imin=
几乎等于A1的量程,只能扩大A1的量程,R0用来扩大A1的量程,Rx用来调节干路电流。
因此电路图如图所示。
【点评】实验设计思路很好,有创意。
R-
图线中(3.0,0)附近的点应该为虚线,以免造成A1超过量程的错觉。
24.(16分)如图所示,一长为L=0.8m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A,另一端拴于天花板上的O点。
现将轻绳水平拉直,并将小球A由静止释放,当小球A运动到最低点时,恰好与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2m的小球B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碰后A球反弹。
以地面为零势能面,重力加速度g=10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冈 秋季 高三调 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