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7市三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docx
- 文档编号:9990952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653.09KB
山东省17市三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docx
《山东省17市三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17市三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17市三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
山东省17市2015—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实验探究题
(2015年)
1.(2015•德州)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猜测】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
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1)观察到装置(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
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
②E装置中出现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
猜测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问题讨论】
(1)B装置的作用是;D装置的作用是。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答案:
2.(2015•菏泽)实验室中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来简便快速的制备氧气,化学小组进一步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氧气的性质实验。
[查阅资料]有些水果、蔬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实验探究1]探究苹果和土豆对过氧化氢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及催化效果:
各量取6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倒入1、2、3号三志试管中,取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苹果块和土豆块,分别放入2、3号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同时伸入三支试管口内,观察现象并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
1
2
3
材料名称
无
苹果
土豆
实验现象
反应速率
很慢
稍快
较快
产生气泡
很少
比1中多
较多
复燃情况
不复燃
复燃
很快复燃
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2]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取10ml30%的过氧化氢三份,将其中两份分别稀释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同时测定收集到1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1
2
3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5%
15%
30%
所用时间(秒)
205
25
3
实验结论
[实验条件3]用上述收集的仪器与不同位置进行反应,其中有一固体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实验探究1】苹果、土豆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均有催化作用(1分),但催化效果不同或土豆催化效果较好。
(1分)(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
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得分)【实验探究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1分)
【实验探究3】S+O2
SO2(1分)
3.(2015•莱芜)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
钠(Na)
钠的氧化物
氢氧化钠溶液
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产物有哪些?
【查阅资料】:
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Na2O)外还有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作出猜想】: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1:
Na2O,
猜想2:
Na2O2,
猜想3:
Na2O和Na2O2
【实验探究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馏水
没有气泡生成
猜想1正确
【继续探究】:
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
【作出猜想】
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Na2CO3和NaOH
【实验探究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 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固体成分为Na2CO3和NaOH
2.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 无色的酚酞试液
变成红色
【实验反思】
(1)类比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写出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O+2HCl=2NaCl+H2O .
(2)过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4HCl=4NaCl+2H2O+X,X的化学式为 O2 .
(3)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请判断Na2O2 不是 碱性氧化物(填“是”或“不是”).
4.(2015•聊城)呼吸面具中“氧气再生剂”的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2NaOH+O2↑
【提出猜想】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对白色固体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
氢氧化钠猜想Ⅱ:
碳酸钠猜想Ⅲ: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适量 氯化钙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2NaCl+CaCO3↓ ;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 无色酚酞试液 .
无色变红色 .
证明猜想Ⅲ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
【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 密封存放干燥处 .
5.(2015•青岛)在实验复习课上,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溶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进行实验】
上述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将A、B、C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得滤液①。
为确定滤液①的成分,同学们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⑷同学们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滤液①中共含有种溶质。
【实验反思】向滤液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答案;出现白色沉淀;有气泡生成;Na2CO3、Na2SO4;滴入足量酚酞;溶液变红;
4;除净滤液中①的Na2CO3,防止对下一步结果产生影响;
6.(2015•泰安)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本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
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a(OH)2+CO2=CaCO3↓+H2O;对比A瓶与_C(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0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变红结论是_CO2+H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溶剂质量.
【活动与探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__2Cu+O2△2Cu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有利于空气流通、反应更充分;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
的容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0mL
20mL
12mL
16%
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 _偏小(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7.(2015•泰安)“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
同学们 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Fe+2FeCl3=3FeCl2;
②碱性的Na2C0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03、Ca0、Ca(0H)2和CaC03。
【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用带异營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漸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Fe,
不含Fe203。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 色酚酞试液。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样品中含有CaO、Ca(OH)2或其中的一种。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03的结论,理由是
_Fe2O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迸行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下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二、操作三名称是_过滤。
(2)固体I的成分是_Fe2O3、CaCO3。
(填物质化学式,下同);
(3)烧杯A中溶液和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a(OH)2+Na2CO3=CaCO3↓+2NaOH;
(4)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
是Fe、Fe2O3、CaO、Ca(OH)2、CaCO3。
【实验反思】
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_D(填字母序号)。
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实验探究2烧杯C中的溶质为Na2C03和NaOH
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D.在原样品中加人足量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
(2014年)
1.(2014•德州)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创新实验是“火龙生字”.在成果展示现场,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见图2).在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猜想与假设】对于生产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
甲:
二氧化氮;乙:
氮气;丙:
氧气;丁:
氢气;
同学丙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氢气,理由是:
二氧化氮不是单质、硝酸钾中不含有氢元素.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同学丙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
将少量硝酸钾晶体放在试管中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说明同学丙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KNO3
2KNO2+O2↑.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
硝酸钾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氧气,使写过字的白纸附近氧气的浓度增大.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169
246
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
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大,用热饱和溶液能使白纸上附着更多的硝酸钾晶体.
2.(2014•莱芜)“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涉及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收集资料】:
1.查阅资料:
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
Fe+2FeCl3═3FeCl2
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
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作出猜想】: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你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 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
【实验探究】:
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溶解
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热
固体中一定含有 CaO
二、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三、取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铁粉 ,一定不含有Fe2O3
四、将操作三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 CaCO3
【实验质疑】: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你认为甲组同学哪一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 二步操作 ,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O+H2O=Ca(OH)2 .
【继续探究】:
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 磁铁 先分离出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 ,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写出溶液呈棕黄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3.(2014•泰安)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的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1】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
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
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编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型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
白色沉淀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加入 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证明猜想Ⅱ成立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2】小红同学设计如图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氧化钠溶液22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避免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而损耗,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
(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没有 (填“有”或“没有”);
(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47.7% .(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计算结果精确至1%)
【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为 溶解、过滤、蒸发 ,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大于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实验反思】
(1)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行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偶有 ①②④⑤⑥ (填数字序号):
①选择试剂种类②确定试剂用量③试剂产量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计划⑤实验安全环保⑥测量中减少误差
(2)实验探究1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3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 检验中将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以排除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除杂中是将碳酸钠转化为产品氢氧化钠 .
4.(2014•威海)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
﹣﹣探究胡萝卜汁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
体育课上,小华不慎擦伤了皮肤,她和过氧化氢溶液对皮肤进行消毒时,惊奇地发现有嘶嘶的响声,并产生大量气泡.
小华通过查阅文献获得以下信息:
信息Ⅰ:
人体皮肤细胞中存在一种叫做过氧化氢酶的物质,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
信息Ⅱ:
胡萝卜汁等植物细胞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
信息Ⅲ:
酶是动植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其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信息Ⅳ:
在没有催化剂时,60℃以下,温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基本没有影响.
请你在小华的探究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胡萝卜汁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
请完成下表中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中应包括使用的仪器、药品和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胡萝卜汁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2)温度如何影响胡萝卜汁的催化作用?
药品:
3%过氧化氢溶液、新鲜胡萝卜汁、不同温度的水(0℃、20℃、35℃、55℃).
仪器:
15mm×150mm试管8支、250mL烧杯4只、10mL量筒、秒表、温度计、刻度尺.
实验:
如图1所示,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胡萝卜汁和3%过氧化氢溶液;
②将①中的试管放入盛有0℃水的烧杯内,恒定试管及反应物的湿度;
③5min以后,把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装有胡萝卜汁的试管中,稍微振荡,使胡萝卜汁跟过氧化氢溶液均匀混合;
④将③中的试管放回原烧杯,恒温6min;
⑤用刻度尺测量试管中泡沫状混合物的高度;
⑥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别测定20℃、35℃、55℃时泡沫状混合物的高度.
每个温度下的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编号
反应物的温度
混合恒温6min时,泡沫的高度(cm)
A
0℃
1.7
B
20℃
3.8
C
35℃
6.5
D
55℃
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测定实验准确性,该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有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胡萝卜汁的用量 ;
②请你在图2的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出泡沫的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要求:
需表示出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数量及范围)
③关于温度对胡萝卜汁的催化作用的影响,你的结论是 温度越高,胡萝卜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越快,温度能够影响胡萝卜汁等植物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但高温过氧化氢酶使丧失活性 .
5.(2014•烟台)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1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2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1)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 C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
(2)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 防倒吸 .
(3)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可能为:
Ⅰ.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与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震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也可能出现不溶物 .
②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Ⅰ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Ⅰ成立,理由是 氢氧化钙也能和稀盐酸反应,滴加的稀盐酸太少只与氢氧化钙反应没有和碳酸钙反应 .
③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滴入无色酚酞;继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滴入酚酞变红色;有气泡产生
猜想Ⅱ成立
(4)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该设想的优点有 ABC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B.充分利用太阳能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2013年)
1.(2013•滨州)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小滨同学设计了实验,以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实验,震荡.
现象:
溶液变成浅红色.由此得出结论 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现象为 产生气泡 ;
【探究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方案】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
充分加热后,大试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结论:
碳酸氢钠受热能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白色固体.
验证:
(1)请你帮小滨设计实验,证明试管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Na2CO3,而不是NaOH(所选试剂不能用酸).
步骤 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
(2)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H2O+CO2↑ ;
【拓展应用】试说出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治疗胃酸的药物 .
2.(2013•聊城)下水道堵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某同学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物质的成分.请与该同学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呈银灰色.铝与酸、强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6HCl═2AlCl3+3H2↑ .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17 三年 中考 化学试题 分类 汇编 实验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