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docx
- 文档编号:9989474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35.49KB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docx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
储备表达技巧知识:
1.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
(拟人
、拟物)、借代、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等(其中比喻、拟人、夸张等往往使描绘的对象生动形象,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有增强语气、强调突出的作用)
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景”(事、物、史)与“情”(喜、怒、哀、乐、忧、伤、悲)“志”(志向、情操、理想、抱负、品质)】
主要有: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象征)、叙事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怀古伤今等。
描写: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描(细节描写)、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渲染衬托、对比烘托
常见的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3.其他表现手法:
赋比兴、烘托、衬托、用典、虚实、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动静、正侧、象征、渲染、想象、联想、意象组合、
4.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深入、首尾照应、先景后情(先情后景)、先总后分、以小见大、伏笔照应、重章叠句、倒装、过渡铺垫、承上启下等。
1、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比喻)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拟人、想象)
3、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出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夸张)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对偶)
5、“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反问)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兼及“明月”和“关”。
(互文)
7、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借代)
8、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中“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借代)
9、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夸张)
10、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设问)
11、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5个典故。
(用典)
12、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排比、意象叠加)
13、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议论)
1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记叙)
15、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绝》)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描写——以动衬静)
16、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刘颁《雨后池上》)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另外,以“明镜”喻池塘,突出了池水之平净。
(描写——动静结合)
17、“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
(描写——以动衬静)
18、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搔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描写——正侧)
19、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放得意这情溢于言表。
再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抒情——直抒胸臆)
20、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描写——点面结合)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抒情——直抒胸臆)
22、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抒情——即景抒情)
23、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抒情——借景抒情)
2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抒情——情因景生)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衬托)
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
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衬托、对比)
27、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渡湘江》)“今春花鸟作边愁”,诗人缘情写景,景随情迁,鸟语花香也化作远去边疆的哀愁了。
从艺术手法看,诗人用
花鸟反衬“愁”之深重。
(拟人、反衬)
28、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越宫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遗址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对比、用典)
29、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虚写——设想未来之境)另外,《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虚实结合、渲染、寓情于景)
30、《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
(比兴)
31、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
(对比)
32、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动静结合)
33、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两首,分别用“梅花”“杏花”象征着不随俗,出类拔萃、性格坚强的人,是诗人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写照。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象征)
34、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
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曲笔)
3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本是国画得一种画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这种加强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
诗歌中则是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渲染)
36、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寓情于景)
37、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铺排)
38、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虚写——联想想象)
39、“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起兴)
40、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比喻)
4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实写)
42、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虚写——已逝之景)
43、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实。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虚!
”写出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矛盾,理想在现实中幻灭,这正是辛弃疾一生的悲愤。
(虚写——想象)
44、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毁教夫婿觅封侯。
”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悔”——先扬后抑。
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抑扬)
4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衬托)
46、倒装:
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
再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倒装)
47、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叠词)
48、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重章叠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鉴赏 诗歌 表达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