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9977789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40.60KB
应用语言学复习资料.docx
《应用语言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语言学复习资料.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语言学复习资料
应用语言学
第一节概况
1、研究意义
1.要真正地认识语言,就必须结合语言应用的研究。
2.研究语言的应用是为了让语言更好为使用者服务。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语言应用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
4.社会的一体化进程也需要语言的应用研究。
二、应用语言学国内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一)国外应用语言学诞生
●提出
应用语言学存在的事实,几乎与语言的诞生同时,就有了语言的应用。
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则历史很短。
1870年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首先提出“应用语言学”术语。
●标志应用语言学形成的重要事件:
1946年美国在密执安大学建立了英语学院,研究如何对外国人讲授英语,并出版著名的杂志《语言学习》,这个刊物的副题就是《应用语言学杂志》。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明确冠以“应用语言学”的杂志,从此,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学科,开始受到学术界的承认和接受。
会议:
应用语言学发展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在法国南锡召开并成立了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该会议每三年一次,1970年出会刊。
补充:
语言学发展的大概历史:
3、结构语言学时期。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结构主义语言学兴盛并取而代之。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针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语言学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之后在其影响下产生布拉格语言学派(语言结构的功能研究)、根本哈根语言学派(结构间的关系)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结构的形式描写)。
4、生成语言学时期。
1956年乔姆斯基发表了《句法结构》,认为结构分析不能掌握人类语言的创造性,提出了生成语言学。
5、19世纪以后,应用语言学就已经跟历史比较语言学分道扬镳了,当时的应用语言学主要是指语言教学。
1870年,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就已经提出要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6、20世纪40年代,在二战前后,由于军事、科技、文教、旅游的需要,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人们才开始重视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一般认为美国是应用语言学的发源地。
(2)国内应用语言学发展历史
2、晚清到民囯成立。
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出版,是中国形成独立语言学的标志。
传统语文学真正摆脱经学附庸,发展出一门独立的语言文字学,始于章太炎,《文史》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本有理论有系统的语源学著作。
3、20世纪初到建国前,主要围绕白话文运动开展的,可以概括为三大语文运动:
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国语运动。
5、改革开放以来,应用语言学科成立以及蓬勃发展。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始成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这是我国应用语言学形成的标志。
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创刊。
1995年召开首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成果丰富。
6、200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标志着我国汉语言文字工作步入法制轨道;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
3、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和特点
(一)应用语言学分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应用语言学特指第二语言教学。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定义有下面几种:
P23: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有关方面方面关系的学科。
(于根元)
P1: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
(冯志伟)
P2:
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以及各有关实际领域的学问的统称。
(齐沪扬等)
1、应用语言学的四大构成部分:
(1)、语言教学——主要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2)、语言规划——研究语言地位、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3)、广义的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同社会、时代的关系及语言的社会应用;
(4)、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现代科技的关系——语言信息处理、计算语言学研究即属于此类。
2、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特性
(1)交叉性——它和本体语言学具有交融性。
我们讲构词法,是本体语言学研究,讲构词法运用,就超出了本体语言学范畴,讲构词法规范,属于应用语言学;
(2)综合性——应用语言学注重语言应用规律和基础理论研究,尤其着力于语言应用研究,以大量的语言应用实践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归纳,它是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合体。
(3)开放性——它立足于语言现象的自然观察、语言生活的社会调查和语言科学实验,它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忌讳象牙塔式的关门研究。
(二)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1、语言教学它是应用语言学中最古老的一个分支,但成为一个独立学科是近几十年的事。
编辑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研究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语言教学包括的方面很多,以中国为例,包括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项重大任务、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2、语言规划:
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这里既有政策问题,又有技术问题。
例如标准语的确定、规范字表等的制订。
4、广义的社会语言学:
广义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1)社会语言学的产生:
社会语言学这个术语,最早是出现在美国语言学家丘里的论文《社会语言学的设计:
语言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其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标志是1964年在美国首次召开了社会语言学讨论会以及会后于1966年出版的的会议论文集《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的诞生是语言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统的语言学往往把语言作为一个独立的现象来处理,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认识到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2)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意义:
社会语言学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
●在理论方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
传统的语言学家研究的是理想的单一纯净的语言。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不是单纯的,而是存在很多变体,例如社会阶层、职业、性别、年龄、地域。
提出了语言研究的数量化的概念:
唯理语言学往往是形式化的描写,而社会语言学则从数据入手。
在历时和共时之间提出了一个中间概念。
●在实践方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为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网络语言;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和资料;有助于认识社会文化和历史。
第二节研究方法
4、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一、调查
(一)访谈法
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谈话的方法。
分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两种形式。
关键在诱导被调查者“说话”,真实地提供调查者所必须掌握的材料。
●访谈法的几种技巧:
其一、被访谈者念语料(词表、句子、语段),调查方言用得最多的技巧;
其二、提问,要精心设计问题,做到有问有答,有问无答或答非所问,都是失败的做法;
其三、测验,这不是对受访者的考试,应是一种书面访谈,让受访者在某种刺激下,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语言能力。
座谈会,这是访谈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观察法
研究人员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语言行为以获取研究材料的一种方法。
有隐蔽观察和参与观察两种方式。
隐蔽观察法指调查人员置身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旁观人们的语言行为——旁观者清。
参与观察法指调查人员置身被调查者群体中,一起参与语言活动,观察和搜集与研究相关的材料——亲历其间。
(3)问卷法
是用书面形式进行社会调查的一种方法,既适用于大规模的摸底调查,也适用于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定向、定量、定性调查。
二、比较
比较是科学研究中根本性的研究方法,其它的方法都是由它延伸而来。
v事实比较是现象事实上的归纳概括的比较,具有明显的描写性。
v理论性比较指系统理论和普遍原理在具体语言中的可行性比较。
一是历史比较法;二是对比分析法
●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比较的方法:
第一,确定比较范围,明确比较是那一个或几个方面;
第二,选择比较基点,这是实现比较研究目的的基础。
第三,注意避免无效比较和低效比较。
v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比较研究法:
数据比较;图表比较;调查比较;最后还要分析解释。
性质:
(一)实践性
(二)多样性(三)综合性(四)创造性(五)灵活性
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通过量化,即利用数字、频率、比例等的统计来说明各种事实的研究。
●定性研究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质”的分析,即对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关系进行概括。
抽样统计是定量研究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二者的关系
这两种方法的立足点、侧重点可以是不同的,但是得出的结果往往互相补充,互相印证。
而且二者之间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定性研究一定会有定量研究为基础,定量研究的后续发展和结果的形成,一定要由定性研究来完成。
从理论上看,定性研究是一种自然观察,从观察学的观点出发,站在事物本身的角度去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定量研究则是从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出发,对事物的事实和原因的了解,不需考虑事物的主观状态。
从运作过程看,定性方法是一种综合,它重在认识事物在一定时空上的位置,但在某个点的状况,需要定量研究,定量方法是一种分析,是实现定性的手段。
如研究我国公民普通话普及情况,就要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二、抽样统计
抽样统计是定量研究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定量方法必须要有统计,都要由统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论点。
在统计中,抽样具有重要意义。
适应现场观察的抽样方法:
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特别个案
(二)随机抽样
常见抽样调查种类:
简单抽样调查、系统抽样(等距离抽样)、分层抽样、多级抽样
v多级抽样和分层抽样的不同在于:
分层抽样是在个分层中直接抽样,而多级抽样是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在进行抽样。
多级抽样适合较大的调查。
(3)非随机抽样
包括偶然抽样、雪球抽样、判断抽样。
(4)统计
这是调查材料到手之后必须进行的材料处理工作。
统计的方法,一是经常用的百分比统计法,另一种是标准记分法。
4、预测法
●预测法的意义:
是促使语言发展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实现语言科学管理的需要;
实施科学的语言规划的需要。
●预测法的原则和方法:
连贯原则、类推原则、预测法在语言应用研究中的实践
第三节基本理论
5、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1)交际理论
第一阶段,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只有观点,没有论证。
黎锦熙、叶圣陶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接受斯大林观点并作大量论证。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期。
语言是工具的观点得到进一步确认,同时进一步阐述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叶圣陶、吕叔湘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人们由阐述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思维的工具,进而阐述语言的文化内涵。
现在的共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思维、交际的工具。
●交际是语言的本质:
人类社会随着人类学会交际而进入文明发展阶段;
语言因交际而产生和发展;没有交际就没有语言;
交际是语言发展变化动力和目的,是决定语言现象的根本条件;
语言交际的健康、丰富、活跃,是语言工作、语言教学、语言研究的目的和检验的标准。
在应用语言学理论领域,交际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理论的总纲
●交际理论的基本内容:
1.语言交际能力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
2.在多样的语言交际中实践语言交际能力:
3.应该以交际值作为衡量语言规范的标准。
4.语言交际能力的实践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人的语言交际能力因年龄及其他主客观原因,有层次之分、高低之别,即或成年人的语言交际能力也是动态的,有上升或滑坡的可能。
所以,交际理论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反复实践。
5.重视语言创新。
现有的稳定部分当初都是创新部分,创新部分是稳定部分的唯一来源。
要鼓励创新。
(二)动态理论
语言的新陈代谢是语素和词汇,搏动语素和词汇变化的是交际。
动态是语言的本质。
●扬雄《方言》
应用语言学要解决语言应用中的实际问题,从实践到理论是动态的,从理论到实践也是动态的,对语言的认识,既是实践性活动,也是理论性活动。
●动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语言、语言应用、语言研究。
(一)对语言动态性的认识
(二)对语言认识的动态性的认识(理论认识、语言文字工作)
(三)语言研究动稳结合
v具体分析:
(一)对语言动态性的认识
语言是以动态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交际中;
语言的动态是语言的主导方面,静态只是运动速度相对
平衡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为了研究需要的假设状态。
动态理论认为语言的运功有三种类型:
语言的吸收——吸收新词、新义;
隐退或消亡——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949——1991出现的新词8000多条,已经极少使用的有843个词。
(二)对语言认识的动态性
应用语言学要解决语言应用中的实际问题,从实践到理论是动态的,从理论到实践也是动态的,对语言的认识,既是实践性活动,也是理论性活动。
(三)语言研究要动稳结合。
语言的动态性不反对语言的稳态研究。
事物纯粹的动态研究或稳态研究都是不存在的。
1、语言需要稳态研究也需要动态研究。
促进语言自我调节,以适应人们交际、思维和认知等发展的需要,它重在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创造新的语言要素;二是保持语言相对平稳状态,使得整个语言体系不被破坏。
这是语言学研究的基本事实。
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事实。
2、动态的语言交际,需要动态研究,也需要稳态研究。
●动态理论提出的意义:
动态理论渗透在语言学的许多方面,其价值也体现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的各个层面。
1、语言是变化的,使用者学习语言不能一次完成,不进则退;
2、语言是动态的,语言不发展是最大的不规范;
3、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运用的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测试应该在语言交际实际中进行;
4、语言使用与否,使用是否规范,不是看过去有没有这样用,而重在是否符合现实规范,即重现在时,不重过去时。
5、语言的中介现象是运动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语言的情感、色彩是变化的,造成语言的情感色彩是个动态的系统。
7、语言是个巨系统,语言的运动具有惯性,语言工作、语言研究、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等都要适度超前,不能追求立竿见影,要重视后续效应。
8、语言运动的方式和层次是语言的个性,即在不同的交际方式和交际层次上表现它的独有特点。
9、语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动力。
如中国人推翻满清王朝,进入现代社会,也结束了文言文独霸文坛的历史,开创出白话文的时代。
(3)中介理论
●含义:
指语言单位之间,语体之间,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以及语言接触融合的过程中,都有一种中间状态,应用语言学理论把这种中间状态称为语言的中介现象。
●中介理论与语言规划
语言规划是社会对语言有意识的干预。
语言规划必须考虑语言政策的制定。
中介理论对语言政策的制定是有影响的。
语言政策不能只是对语言现象作对与不对、是与不是的两端判断,有许多问题需要中介理论来作解释和分析,给予合情合理的回答。
中介语:
●提出:
中介语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学者塞林格提出来的,对其定义、性质、特点等尚无统一看法。
●特点:
(一)系统性指学生在使用目标语时,虽然会出现错误,与目标语系统有差距,但仍然依照一定的规则而不是任意的。
一是学生的语言行为受到中介语系统的支配,这与使用母语时的情况完全相同。
另一方面学习者在学习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犯语言错误,判断这些错误的标准是目标语言的语法体系,如果用中介语系统作标准,就不成其错误了。
事实上,中介语系统一直存在于学习者学习目标语言的全过程之中。
学习者每进步一次,就有新的中介语系统出现。
(二)动态性中介语系统总是处在不断修改与扩展的过程中,直到靠拢目标语系统。
(三)顽固性中介语在向目标语靠拢的过程中不是直线的,有的错误纠正了,还会重新反复出现
(四)能动性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
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而会主动采取一些措施,这些都会在中介语中体现出来。
●研究方法:
对比分析法、偏误分析法、话语分析法、语言行为分析法等。
(四)层次理论
●含义:
指语言是分层次的.它认为语言的运动有不同的时空,在不同的时空表现不同的方式.
●人的层次与语言的关系:
1、不同层次的语言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
2、不同层次的人使用语言的情况不同;
3、不同层次人的主体语言在客体语言里处于不同的层次,所以,一个人的语言是这个人的第二形象;
4、语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修养、能力、职业等;
5、语言比人的体魄、仪表更内在,更真实,更具有社会影响力,所以,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的“第一形象能力”;
6、语言示范者的语言往往代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第二形象。
清代有“《说文》四杰”:
段玉裁、桂馥(1736——1806)、王筠(1784——1806)、朱骏声(1788——1858)
●现代研究成果: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
张世禄(申小龙的导师)《中国语言的特性》提出三点深刻的怀疑:
郭绍虞-----语文精神的文化反思
罗常培——我国现代语言学家中最早研究语言人文性的代表。
申小龙——语言人文性研究的后起之秀
文化语言学对语言人文性的研究最具有基础性,
第4节社会语言学
1、含义
把以语言系统作为分析基础的叫做社会语言学,归属于应用语言学;把主要从社会学出发研究的叫语言社会学,归属于社会学。
语言社会学历靠近引用语言学的部分也应该归入应用语言学。
不同观点:
观点1:
联系社会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强调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观点2:
联系语言研究社会的一门学科,即用语言材料来描绘和解释社会行为,把社会语言学看做社会学的一个范畴。
观点3:
强调语言和社会的共变关系,既可以从社会看语言,也可以从语言看社会,持实用观点。
二、提出
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
社会语言学术语的出现
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哈佛·库力1952年的论文《社会语言学的设计:
语言和社会阶层的关系》
1964年的社会语言学学术活动
1964年,第一次社会语言学会议于这一年的5月在美国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召开。
会议接受了“社会语言学”这一术语,标志着这门新的独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的兴起。
布赖特将会议的论文汇编成册出版(sociolinguistics:
ProceedingsoftheUCLASociolinguisticsConference),这应该是最早的社会语言学论文汇编。
●美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主要分两个学派:
一是以拉波夫为代表的城市方言学派,也称微观社会语言学派,代表作是《社会语言学模式》;
另一个是以费什曼为代表的所谓宏观社会语言学派,代表作是《社会语言学初阶》。
●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到今天,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79-1987):
从自发到自觉。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通论性的著作和理论的译介方面。
陈原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与社会生活》
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游汝杰、周振鹤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许国璋早在70年代末开始引进社会语言学,有关论文后来收入《许国璋论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祝畹瑾编的《社会语言学译文集》
(2)迅速发展阶段(1987-1993):
从引进走向结合中国实际
1987年12月1日至5日,中国社科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首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
●(三)稳定深入发展阶段(1994以后):
从热潮走向冷静和成熟
社会语言学的分类:
●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
宏观社会语言学:
代表人为费什曼
微观社会语言学:
代表人为拉波夫的“城市社会方言学派”为代表
社会语言学的三位先锋:
拉波夫、特鲁杰和海姆斯
●社会语言学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1、客观原因,简而言之,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
细分即:
国情发展,社会语言文化建设,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发展战略等等。
2、就其内部而言,他是语言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语言内部规律探讨需要,语言变化的研究,语言差异性研究需要等等。
⏹社会语言学研究对象:
一、社会因素(如民族、职业、阶层、语境)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如:
社会方言(socialdialect或sociolect)、标准语和土话(vernacular)、黑人英语、行话正式语体(formalstyle)扣非正式语体(informalstyle)。
二、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心理等对语言的影响。
如:
女国音、禁忌语。
三、交谈的情景(包括对话人之间的角色关系、话题、场合、说话人的动机等)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三、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成分的借用。
如语言接触、语言影响、语言融合、皮钦语、克里奥尔语。
四、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问题,包括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双语现象、双语教育等。
(三.)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拓宽了语言学研究领域,对语言提出了一种更细致更实用的概念。
就其语言变化研究而言,它的领域很宽阔。
在第一层面,有地方性变化、社会性变化;在社会性变化层,又细分为上、中、下三层,职业语言变化(教师、律师、医生、工人、农民、学生等不同语域)、语用性变化(在家里、在办公室、在讲台等使用不同的语码)等
2、提出了语言研究数量化的概念。
在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唯理语言学提出了形式描写的概念,社会语言学提出了数量化的概念。
3、在历时和共时之间提出了把稳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的概念。
二)实践意义
1、为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社会语言生活范围,官方语言选定、民族语言使用、语言文字立法、语言规范确立等,
2、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和资料。
社会语言学对语言教学的实用价值最明显。
过去的语言教学只注重语言内部关系、单一的语言知识,而对语言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对语言环境的调查与分析不关注,严重影响了语言教学实效。
3、有助于认识社会文化和历史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特点:
1、范围广泛
在研究范围而言,中国社会语言学几乎涉及到了语言和社会相关的各个方面。
就语言方面来说有语音、词汇、语法、语体、语篇、语域、文字等等;
2、注重应用
3、紧扣时代
在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学者们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尤其是当前的社会实际,进行了大量专题研究。
随着学科的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也正在开辟一些新的领域,例如语言消费的研究、各地华人社会汉语协调的研究等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
(一)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论
1、调查法,一般来说,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有实地调查和通信调查(包括网上调查),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口头调查和书面调查等。
比较常用的是通信调查和抽样调查。
2、描写,是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方法,社会语言学描写的是语言应用的各种变异情况以及变异的原因、规律、语言运用的层次分化等。
3、分类,主要是分型语言运用和变异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4、分析和统计
分析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社会语言学更重视定量分析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
社会语言学要求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如何将两种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决定研究结果是否科学、可信的前提条件。
●代表人物:
社会语言学的三位先锋:
拉波夫、特鲁杰和海姆斯,其中有两位实际上是在研究方言的基础上创建社会语言学的。
拉波夫主要研究的是纽约的城市方言,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是以纽约黑人语言为研究对象的。
特鲁杰研究的是英国诺里奇方言。
海姆斯的背景是人类学,而人类语言学也是以实际使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 语言学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