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主要内容上政治篇.docx
- 文档编号:9974257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75KB
七年级历史主要内容上政治篇.docx
《七年级历史主要内容上政治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主要内容上政治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主要内容上政治篇
一、原始社会
A、远古人民
B、原始的农耕生活
4、黄帝(人文初祖)
时间:
距今约四五千年
地点: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特点: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炎黄子孙】
5、尧舜禹
时间:
继黄帝之后
地点:
黄河流域
特点: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禅让制:
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二、奴隶社会(BC2070~BC476)
1、夏朝
时间:
BC2070~BC1600
建立者:
禹
亡国者:
桀
都城:
阳城
特点: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意义: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禹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2、商朝
时间:
BC1600~BC1046
建立者:
汤
亡国者:
纣(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在殷都附近,建造巨桥粮仓和高大的鹿台,用来堆集从全国掠夺来的粮食和财宝。
)
大臣:
伊尹
都城:
阳城(今河南安阳)
特点:
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
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所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3、西周
时间:
BC1046~BC771
建立者:
周文王
都城:
镐京(今陕西西安)
大臣:
姜尚
特点:
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国力逐步强大。
文王死后周武王伐纣灭商,牧野之战。
公元前九世纪周厉王暴虐无道,人们道路以目,发生国人暴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族灭亡。
【分封制:
1、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3、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
4、东周(春秋战国)
A、春秋(争霸)
时间:
BC770~BC476
特点:
霸主:
齐桓公——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公园前七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了解民间疾苦,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公元前七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诚城濮大战。
晋军大败楚军。
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退避三舍】
楚庄王——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文公,坐了中原霸主。
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吴王阖闾任用楚人伍子胥和齐人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到吴王夫差时,吴国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
后来勾践北上与诸侯会盟,称霸一时。
影响: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B、战国(兼并)
时间:
BC475~BC221
特点:
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七雄并立的局面。
战役:
桂陵之战——公元前四世纪中期,围魏【孙膑】救赵【庞涓】
马陵之战——孙膑减灶计大败庞涓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白起】、赵【赵括纸上谈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
公元前三五六年吗,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影响: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三、封建社会
1、秦朝
时间:
BC221~
秦灭六国顺序:
(BC230~BC221)韩赵魏楚燕齐
意义:
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都城:
咸阳
大臣:
李斯、蒙恬、尉缭、王翦
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措施: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郡【郡守】县【县令】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影响: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定义:
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根本目的: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式,加强封建统治
巩固统一的措施
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把小篆作为成为规范文字。
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作用: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目的: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措施:
秦始皇接受李思的建议,发布焚书令。
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
其他书都要烧掉。
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
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
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目的:
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
措施:
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
他命大将蒙田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居民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
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意义: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兴修灵渠
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
意义: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暴政:
秦始皇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旁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刑法残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他和掌握大权的宦官赵高狼狈为奸
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
时间:
BC209
地点:
大泽乡
过程: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陈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不到半年被秦军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项羽刘邦起义
过程:
BC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四年“楚汉之争”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莫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
冶铸业也发展起来,铁器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
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2、西汉
时间:
BC202~9
建立者:
汉高祖刘邦
都城:
长安
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等,吸取秦王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重视“以德化民”
结果: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
匈奴乘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且继续南下。
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
但是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
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那时候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为。
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还找借口,一次就消灭当时半数的侯国。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在长安举办太学(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意义: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作用:
抑制了大商人谋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漠北战役:
BC119年,汉武帝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他们分道北上。
作用:
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昭君出塞——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
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
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
作用: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初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金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
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
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
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
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西域的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称,也传到了西域。
作用: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意义:
从今,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灭亡:
公元九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3、东汉
时间:
25~220
都城:
洛阳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刘秀就是光武帝。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董宣——强项令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外戚梁冀独揽朝廷大权20年。
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南匈奴向汉称臣,逐渐内迁。
北匈奴退居漠北,控制西域,经常出兵攻打东汉的边境。
东汉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率兵反击。
北匈奴大败,部分向西方迁徙。
东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
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作用:
班超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
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
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班超在西域时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到达波斯湾海岸,未能继续前进。
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
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4、三国
时间:
222~280
官渡之战
时间:
200
东汉末年,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
“挟天子以令诸侯”。
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
曹操大败袁绍。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
时间:
208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08年,曹操率领20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魏
时间:
220~266
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东汉结束
都城:
洛阳
蜀
时间:
221~
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都城:
成都
吴
时间:
222~280
标志:
三国开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孙权称王
都城:
建业
【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5、西晋
时间:
266~316
都城:
洛阳
晋灭三国:
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
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蜀汉先被魏国灭亡。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西晋。
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
西晋皇族纷纷起兵,“八王之乱”
评价:
“八王之乱”耗竭了晋国的国力。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6、东晋
时间:
317
都城:
建康(今南京)
皇族司马睿建立西晋。
四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383年,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8万人)。
晋军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主要内容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