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二年级语文导学案表格版第六单元.docx
- 文档编号:9969561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35.50KB
版二年级语文导学案表格版第六单元.docx
《版二年级语文导学案表格版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二年级语文导学案表格版第六单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二年级语文导学案表格版第六单元
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学校:
主备人:
课题
第15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大禹治水》
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边读边想的方法,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重点:
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
课前准备
生字卡、词卡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大禹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预设
个性调整
一、简介大禹,揭示课题。
师: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伟大英雄叫大禹,同学们在课前都查找了他的有关资料,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大禹呢?
(生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
板书课题:
15大禹治水(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识字读文。
1.出示自学目标:
(1)借助拼音学习本课生字,读准音,圈出不懂的词语,多读几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生字所在的句子。
(3)小组讨论: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借助提示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读熟课文。
3.小组内展开讨论,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15个生字,指生读,他生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2.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词语,生用喜欢的形式认读。
3.课件出示文中生字所在的句子,指生读,他生评议。
自由读、同桌赛读,引导巩固生字。
4.指生分段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5.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过家门而不入
6.小结:
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治水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顽强的毅力和心中有他人的无私精神,治理好洪水,是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
四、巩固自学成果。
1.填空并朗读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话。
2.拓展:
大禹还为天下百姓做过什么事?
《大禹锁蛟》《化熊治水》《巡游四方》并请人撰写《山海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课后要写的生字,生读准音。
2.生观察字形结构,找出难写的字,师范写指导。
3.生练习书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学校:
主备人:
课题
第15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大禹治水》
课时
第
(2)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边读边想的方法,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重点:
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
课前准备
生字卡、词卡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大禹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预设
个性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找朋友。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欣赏大禹治水的动画片。
二、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2.读后交流:
(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2)洪水很厉害。
(3)人们生活很痛苦。
(4)鲧没治好水。
3.朗读指导:
(1)这个传说离我们已经有四千多年了,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示出它的时间长吗?
(2)(播放有关洪水的课件)看到这滔滔的洪水,我们能读出洪水的厉害吗?
指生读,读后评价。
(3)洪水如此厉害,让当时的人们生活多么痛苦呀!
齐读第一自然段。
(4)鲧的精神可嘉,只是治水方法不对,因此九年也没有治好水,真可惜!
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大禹接过父亲没有完成的任务继续治水,课文中是怎样写他治水的呢?
2.生自由读文,画出大禹治水的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一去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吸取教训 疏导治水
4.小组讨论:
在大禹治水的事情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
一去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1)师:
十三年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大禹在干什么?
(治水)
(2)他三次路过家门,说明不止一次有机会回家。
“看一看”花的时间长吗?
他想的到底是什么?
(帮人们治好水,让人们不再痛苦地生活)
(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坚持不懈 一心为人民 无私奉献)适时板书。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去展现大禹的坚持不懈、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呢?
指生读,评价——女生读——同桌赛读——齐读。
7.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呢?
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重点交流:
“安居乐业”(课件播放人们安宁生活,愉快劳动的场面)引导生理解。
9.老百姓这安居乐业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他们会对大禹说些什么?
你又会对大禹说什么呢?
(老百姓:
感激;我们:
敬佩)
10.指导朗读,对大禹的敬佩之情。
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当小小配音员,给动画片配音。
(课件出示动画场景,生看画面适时读文)
2.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指生根据提示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师生评价。
3.总结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知道大禹为了治水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
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学校:
主备人:
课题
第16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朱德的扁担》
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战士们先为什么藏扁担后来又为什么不藏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预设
个性调整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课件出示:
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相机板书:
扁担。
引导学习生字“扁、担”,提示“担”在这个词中读轻音。
2.说起扁担,老师就不由地想起一位伟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朱德)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课文背景。
引导学习生字“朱、德”。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去学习——《朱德的扁担》这个动人的故事。
相机板书课题:
16 朱德的扁担(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课件出示课文朗读,生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正确。
3.和同桌一起合作识记生字、读熟课文。
三、检查识字读文情况。
1.出示剩下的11个生字卡片,指生认读,师生共同正音。
2.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自由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3.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4.交流记字方法,小组内开展记字比赛。
5.指生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6.同桌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7.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8个生字,生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师范写,生临写。
3.重点指导“扁、战”的写法,引导区分“士、土”二字的“横”。
4.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学校:
主备人:
课题
第16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朱德的扁担》
课时
第
(2)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战士们先为什么藏扁担后来又为什么不藏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预设
个性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齐读课文。
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1.生自由读文,想一想:
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讲了什么?
2.课件出示填空: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
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
3.指导朗读:
山下是敌人,山路又难走,环境多么恶劣呀!
但战士们都争着要挑粮。
这真是一群不怕牺牲、肯吃苦的好战士呀!
让我们带着敬佩的语气读读这两段话吧!
生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朱德和红军挑粮场面,生观看,说说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他是怎样的穿着?
又是怎样做的?
2.生答,课件适时出示句子(第三自然段的1、2、3句)体会朱德爷爷的优秀品质。
(1)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2)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3)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
(休息)
(4)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4.现在你知道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吗?
(心疼他)从中可以看出战士们对朱德怀有什么样的情感?
(尊敬热爱)
相机板书:
战士 藏扁担 心疼朱德——尊敬热爱
5.师:
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可是朱德爷爷怎么做的呢?
6.生答,(又找扁担写上字)课件适时出示这一自然段地最后一句。
7.生读,讨论:
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呢?
交流:
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这五个字。
8.从中你看出朱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板书:
朱德 找扁担 和战士一起挑粮——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9.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2.生自由读,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1)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2)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3)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4)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一块儿( )的事。
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学校:
主备人:
课题
第17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
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预设
个性调整
(一)导趣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板书:
(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
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
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
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
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
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
(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
)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
过渡:
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
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
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导思
1、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
念“po”,不念“bo”。
乐:
在“欢乐”、“音乐”中不同的读音。
(2)字形:
乐:
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
竖、横。
幸:
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
“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
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
中间是个西瓜的“瓜”。
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
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
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
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
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
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
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
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
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
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四)导练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学校:
主备人:
课题
第17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
课时
第
(2)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预设
个性调整
(一)导趣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
(二)导思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
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
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导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一)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
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
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
“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
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
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
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
(二)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
(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
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
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
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
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
端着、拿着、泼洒。
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
(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
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
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
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
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七、课后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2.熟读全文,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学校:
主备人:
课题
口语交际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看图讲故事
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学会观察连环画的方法,能理解图意,并能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正确评价的能力,使学生与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重点:
看懂漫画,了解漫画的内容。
难点:
能发挥想像创造性的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根据教材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预设
个性调整
一、激发兴趣,引入话题。
1.同学们一定喜欢看漫画吧?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出自德国著名的漫画家埃·奥·卜劳恩之手的故事,看谁看懂了漫画的内容并能讲出故事的内容。
2.板书课题。
二、看图练说,教给方法。
1.引导学生逐一看图,弄懂前五幅图的内容。
(提醒学生看图的时候注意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
2.启发学生想象第六幅图的内容。
(提示学生学会联系前五幅图的内容展开想象)
3.师小结看连环画的方法。
强调看图要仔细,先一幅一幅地观察,根据图意展开想像,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再把一幅一幅的图意按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多维互动,梯度训练。
1.学生自主练说——同桌互说互评——小组内展开练说。
在小组内交流时,看看谁说得流畅、完整、准确,并整理出自己组最满意的故事。
2.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讲故事,其余小组听后进行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
讲的同学要举止大方,按顺序讲清楚图意;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知道讲得是哪幅图的内容)
3.评选出班上讲得最好的“故事大王”来。
4.出示课件,观看动画表演,请生配出声音来。
四、总结延伸。
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故事中的谁?
为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科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学校:
主备人:
课题
语文园地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
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认识9个生字和8个交通工具类词语,掌握十个多音字,能正确组词。
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2.能掌握形声字的特点。
积累背诵关于人要有志向的格言警句。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重点:
识字学词、掌握多音字、学会使用标点、积累格言警句。
难点:
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培养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预设
个性调整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导学案 表格 第六 单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