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县域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PPP项目详细工点勘察技术标.docx
- 文档编号:9966909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78
- 大小:191.45KB
忻城县县域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PPP项目详细工点勘察技术标.docx
《忻城县县域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PPP项目详细工点勘察技术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忻城县县域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PPP项目详细工点勘察技术标.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忻城县县域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PPP项目详细工点勘察技术标
忻城县县域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PPP项目详细工点勘察
投标文件
第一卷商务文件
投标人:
_(盖单位章)
2021年月日
1、投标人的营业执照和勘察资质证书
2、投标函
3、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4、投标人完成类似项目的勘察业绩
5、拟投入本项目的人员情况表
6、拟投入本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
7、对本项目的理解和认识
7、对本项目的理解和认识
一、拟投入项目组织机构;
为确保本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项目经理部成员由项目经理选聘一批专业技术、施工、管理人员组成,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质量、进度、投资等全方位实施有效管理。
委派责任心强、思想作风过硬、能吃苦耐劳、身体健康的具有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将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分工,充分发挥我单位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先进的施工工艺、优良的施工设备、周密的施工管理、严格的技术措施和全面、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本项目的技术、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等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优质、安全、文明、高效完成本次勘察工作。
组织管理结构图图7-1
项目主要人员一览表表7-1
人员安排
姓名
性别
所学专业
现任职务及职称
1.项目负责人
谢武平
男
土木工程
总工程师/水工环地质高级工程师
2.技术负责人
王克宏
男
勘察工程
副总经理/水工环地质高级工程师
3.工点勘察分项负责人
王慧敏
女
地质工程
副总工程师/水工环地质高级工程师
4.工点勘察分项负责人
朱文景
男
土木工程
水工环地质高级工程师
5.工点勘察分项负责人
陈龙昌
男
土木工程
水工环地质工程师
6.工点勘察分项负责人
高海涛
男
土木工程
水工环地质工程师
7.测量分项负责人
钟万国
男
测绘工程
测绘工程工程师
8.现场管理人员
汪九平
男
土木工程
水工环地质工程师
9.现场管理人员
都小刚
男
土木工程
水工环地质工程师
二、勘察技术方案;
2.1勘查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包括钻孔放样、钻探劳务、青苗赔偿、室内试验及报告编制等工作。
2.2预计勘察工作量
预计勘察工作量表7-2
序号
勘察标段
估计工作量
地形条件
工期要求
1
忻城县县域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PPP项目详细工点勘察
预估路基钻孔880个,平均孔深12m,进尺约10560m;桥梁水上孔约40个,岸上孔约55个,平均孔深32m,进尺3040m
地势较低,部分地段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大。
清水河大道位于忻城县南侧,为忻城至南宁的进出城大道,两侧民房、企业及农田较多,道路车流量大,地下管线密集,施工难度较大。
南北支线段均位于现状水田、菜地内,青苗赔偿量大。
绕城主干线位于忻城县东侧、西侧、北侧,多为现状道路的扩建工程,道路两侧有民房、村落分布,旱地较多,多种植玉米、甘蔗等经济作物,钻探施工青苗赔偿量较大。
40个日历天完成勘察外业,完成外业后10个日历天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送审稿
2.3勘查方法及精度
1、地质调绘
(1)内容
1)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及其与地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地貌单元。
2)调查路段内出露的地层成因、时代、分布、产状、风化程度,特别应查明第四纪地层,岩石风化破碎程度及软弱地层对工程的影响。
3)调查路段内的地质构造类型、分布、产状、性质以及构造软弱面对工程可能的影响。
4)查明路段内的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的范围、性质、分布、厚度、埋深及物理性质等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5)查明路段内的地下水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水质及埋藏条件、与地表水的联系、地下水与软弱层的关系以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6)查明天然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数量、质量和储、运条件。
7)根据地震部门鉴定的资料,确定路段内地震基本烈度。
(2)要求
1)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按照2~3mm控制。
2)各种地质界线均需有2个以上地质点控制。
3)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选用适当方法;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软弱夹层等特殊地质观测点,宜用仪器定位。
2、物探
(1)应根据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和不同类型人工构造物,开展物探工作。
各种物探工作应按相应的勘察规范进行,达到质量精度的要求。
(2)对影响路线方案的重点路段(如可能的滑坡路段)应采用钻探、物探(浅震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根据具体岩土体性质和场地条件选取)和综合测试综合判断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物探方法应与勘探目的及地质条件相匹配,正确选择物探工作方法。
(3)物探成果应通过钻探验证,每个工点验证钻孔不少于1个,验证钻孔与物探测线距离不超过8米。
(4)利用物探查明勘察区第四系地层的分层、层厚,以及岩面(强风化岩、中风化岩之界面)的埋藏深度;查明勘察范围内的异常情况,如地层突变、不良工程地质层、不良地质构造、软弱夹层等。
物探工作与钻探工作密切配合,对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
(5)隧道洞身钻孔原则上均要求进行声波测井。
(6)物探外业工作结束后应按工点单独编写物探勘察报告,作为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依据之一,物探勘察说明的内容侧重成果解析及评价,做到便于使用。
3、钻探
(1)钻孔定位
①路基、小桥涵钻孔一般按1:
2000地形图路线控制点的坐标采用全站仪或GPS施测定位。
定位误差应<10cm,高程误差<1cm。
②大、中桥钻孔应根据桥头桩(没有桥头桩的,按1:
2000地形图路线控制点的坐标)用全站仪、GPS施测定位。
陆上钻孔:
定位误差应<10cm,高程误差<1cm。
水上钻孔:
定位误差<50cm,高程误差<10cm。
③终孔时应对孔位进行复测。
(2)钻孔孔径
①为鉴别和划分地层,孔径原则上不宜小于91mm,当取原状土样时钻孔应大于取土器直径10毫米。
②为采取原状土样,孔径不宜小于91mm;为采取岩石样品的孔径,对软质岩石不宜小于91mm;对硬质岩石不宜小于75mm。
③进行现场测试的钻孔直径应大于测试探头直径一级以上。
(3)钻孔深度
①路基
一般路基:
可采用挖探、螺纹钻进行勘探,深度2-5m。
当深部地质情况需进一步探明时,可采用静力触探、钻探、物探等进行综合勘探。
高路堤及陡坡路堤:
钻孔深度应至持力层或稳定的基岩面下不小于3m。
挖方路基:
一般以钻至设计路基标高以下3~5m控制,特殊情况可适当加深。
支挡工程:
钻孔深度应达持力层以下的稳定地层中不小于3m。
②涵洞
根据覆盖层的类型,勘探深度不同:
覆盖层为碎石土时,深度2-6m;覆盖层为砂土时,深度3-8m;覆盖层为粉土、粘性土时,深度4-10m。
当有软弱下卧层发育时,勘探深度应穿过软弱下卧层至硬层内不小于1m;地基持力层为全风化层时,勘探深度应至全风化层内不小于3m。
③取土场
钻孔深度至基岩强风化或按不大于15米控制。
桥梁
基础置于覆盖层内时,勘探深度应至持力层或桩端以下不小于3m;在此深度遇有软弱地层发育时,应穿过软弱地层至坚硬土层内不小于1m。
覆盖层较薄,下伏基岩风化层不厚时,对于较坚硬岩或坚硬岩,钻孔钻入微风化基岩内不宜少于3m;极软岩、软岩或较软岩,钻入未风化基岩内不宜少于5m。
覆盖层较薄,下伏基岩风化层较厚时,对于较坚硬岩或坚硬岩,钻孔钻入中风化基岩内不宜少于3m;极软岩、软岩或较软岩,钻入微风化基岩内不宜少于5m。
⑤隧道
孔深应至路线设计高程以下不小于5m,洞底以下存在软弱地层或影响隧道稳定的其它不良地质现象时,勘探深度应至稳定底板以下不小于8m;在洞底设计标高以上相当3倍洞径的高度范围内作孔内声波测试及上述范围以外视需要取岩样做试验,据以测定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4)岩土芯采取率
在坚硬完整岩层中不宜小于85%;在强风化、破碎的岩层中不宜小于50%;重点研究的孔段(断层破碎带、滑波滑动带等)应尽量提高岩芯采取率。
对粘性土地层不宜小于80%;对砂类土地层不宜小于65%;碎石类土不宜小于50%。
洞身钻孔在设计洞底标高以上相当于3倍洞径范围内钻探必须采用不小于75mm的双管单动岩芯管、金刚石钻头钻进,求得围岩RQD值。
(5)取样
原状样一般在技术性钻孔中采取,准确记录水、土、岩样的取样深度与名称,一般性钻孔应采取鉴别样品。
如岩、土样品未能在技术孔中取得,可在邻近鉴别孔中补充取样。
每个工点或每一地质单元分区,同一岩土层取样一般不少于6~8组。
①在粘性土地层中,取样间隔一般每1~1.5m应取原状土样一件;土层厚2~5m时,可取原状土样1~2件;层厚大于5m时,可在其上、中、下部各取原状土样一件。
土层变化时,应立即取样。
对软弱的特殊夹层应尽量取原状土样。
软土取样必须用薄壁取土器取样。
②在砂类土地层中,应尽量采取筛分样品,取样间距一般为1~1.5m。
③所有钻孔,凡钻入岩层(石)的均应采取弱风化岩、微风化岩的试压样品,取样间距为1~1.5m。
隧道钻孔则主要在设计洞底标高以上相当于3倍洞径范围内按间距为1~1.5m取样,其它部位适当采取代表性岩样。
④水样,每组水样为2瓶,其中一瓶立即加入2~3g大理石粉。
水样采取应在每个工点或每一地质单元分区采取地下水样,并不得少于2组。
⑤天然筑路材料的砂、土和石料均应采取样品,一般每个料场场地应采取1个试验样品,石料应分别采取不同级配的样品。
对取土场应分层应采取不少于1个试验样品。
⑥对所取样品均应及时标示、包装,土样和软岩岩样要进行腊封,妥善保存,及时填写送样单(须经审核),并按要求及时送到指定试验室。
⑦所有钻孔岩芯均需用数码相机照像,一般每个钻孔不少于1张,重点部位应放大照像。
按要求编辑整理,提交电子文件及纸质文件。
(6)钻探编录
①应按钻进回次逐段填写表格各栏内容,分层应另记,不得将若干回次合并记录和事后记录,大于50厘米的岩性变化要描述,大于1米的岩性要分层描述;
②记录内容
钻探记录应在钻进过程中同时完成,记录内容应包括岩土描述及钻进过程两个部分,钻探记录表的各栏均应按钻进回次逐项填写,在每个回次中发现变层时应分行填写,不得将若干回次或若干层合并一行记录。
现场记录不得眷录转抄。
钻探班工作日记,须详细记录每个孔的开、终孔日期和时间。
各类地层的描述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
粗颗粒形状、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和起骨架作用的状况;充填物的性质、湿度、充填程度;密实度。
b、对砂土应描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和矿物组成、粘性土的含量、湿度、密实度、层理特征。
c、对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湿度、包含物、结构。
d、对岩石应描述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
对沉积岩尚应描述颗粒大小、形状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尚应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对岩体的描述尚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特征和岩层厚度。
钻进过程记录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使用的钻探方法、钻具名称、规格、护壁方式等;钻进的难易程度、进尺速度、操作手感、钻探参数的变化情况;地下水位变化等;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编号、深度位置、取样工具的名称规格、原位测试类型及其结果。
岩芯采取率、RQD值等。
③钻探成果
钻探成果应包括下列各项:
a、钻探现场记录(野外钻孔记录表、坐标高程测量记录、送样委托单)、岩土芯样、钻探点高程数据一览表。
b、为便于对现场记录进行检查核对,每孔均要求装箱保存完整的岩土芯样。
送样单上说明送样单位或收样单位,对原状土样应采取防止水份蒸发的措施,按要求逐项进行试验,并有专人护送到试验室。
c、所有的钻孔岩样须有数码照片,并编写说明整理成册,以备查;未经院级检查验收,勘察单位无权处理岩芯。
d、隧道钻孔、河堤上钻孔以及对安全有影响的钻孔,在完成各项测试工作后,必须用水泥及时进行封孔,并作封孔记录,现场技术负责人需对对封孔质量负责,其它钻孔视情况封孔。
e、钻孔水位需记录初见水位、终孔水位,隧道钻孔需连续记录24~36小时稳定水位。
④深度数据量测的允许偏差为正负5厘米;
(7)钻进方法
钻进方法应采用回转钻进方法或冲击回转钻进方法,在地下水以上的土层和软土层应采用无水干钻,对软质岩石和全强风化层及破碎岩层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头或采用反循环钻具钻进。
(8)简易钻探或挖探
①挖探及简易勘探孔的定位,可采用仪器法或半仪器法测量放点。
②槽探、坑探受地下水及地层可挖性限制,揭露深度一般不宜超过3米。
③钎探可粗略探测埋深3米内土层的厚度及密实度。
④麻花钻、洛阳铲只可揭示埋深5米内土层的结构及性质。
(9)样品试验项目
①粘性土的试验项目
天然容重、含水量、孔隙比、密度、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抗剪强度、渗透系数、颗粒分析,若属高液限土,则加做膨胀指标试验;软土加做固结快剪,前期固结压力,约1/3-1/4样品加做无侧限抗压强度、灵敏度项目;高边坡土样(具膨胀性土、砂页岩风化岩土样)选部分样品加做矿物成分分析和饱水抗剪强度。
②砂类土的试验项目
一般做筛分、密度,河床部位加做颗粒分析。
③岩石样
岩土质岩做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其它岩石做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隧道岩石样加做密度及视需要加做剪切试验,对肉眼不能辨认岩石名称的,加做磨片镜下鉴定并准确定名。
④水样
一般做腐蚀性分析。
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D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中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
⑤天然筑路材料样品
土料:
承载比试验、击实、含水量、密度、液限、塑限、高液限土加做膨胀指标试验。
砂料:
颗粒分析、密度、含泥量、砂当量。
碎石料:
抗压强度、颗粒分析、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压碎值、磨耗率(洛杉矶法)、磨光值、冲击值、粘附性(沥青、水泥)。
(10)原位测试
①标准贯入试验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在所有技术性钻孔中根据不同地层分别进行。
静力触探孔和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选择在软土较厚地段结合钻孔布置。
静力触探试验宜采用双桥探头,以穿透软土层至下部一般性粘性土层或砂层1~2m为终孔原则,若软土层较厚,应钻穿软土或达到预估的地基附加应力与地基土自重应力比为0.1~0.15时所对应的深度。
十字板剪切试验只在软土层进行,试验点间距1.5-3.0m,若软土层过厚,孔深可控制在15~20m。
②静力触探成果应与钻探成果相互印证,确定地层界线,提供力学参数。
③标准贯入试验在同一土层单元中间隔不宜大于2米。
④采用原位测试结果计算岩土参数时应优先采用地区成熟经验公式。
抽(注)水试验在隧道部分钻孔中进行,一般在设计洞底标高以上相当于3倍洞径范围内进行,若遇特殊地质情况,可扩大试验段长度。
抽水试验一般采用稳定流法,必要时可采用非稳定流法;在含水层复杂且富水性较强的区段,应采用分层或分段抽水,分别评价不同含水层的渗透性。
降深应做两次或两次以上,每次降深应大于1m;对含水性不强的地层,可做一次最大降深。
(11)其它未尽事项按相关规范、规程执行。
4、地应力测试
对深埋特长隧道应进行地应力测试,原则上每座隧道选择不少于2个钻孔进行专项测试,一般采用水压致裂法进行地应力测量。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初始主应力方向及大小,评价隧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是否存在软岩大变形或硬质岩岩爆的可能,为隧道设计提供依据。
5、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勘察除应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文地质勘察应在收集整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范围宜涵盖对线路有影响的含水层补给区、径流区及排泄区。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对工程建设方案有较大影响时,应开展水文地质专题研究。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长大隧道、特殊桥梁等重点构筑物区应布置水文地质测试工作。
(4)水文地质测试一般包括抽水试验和注水(压水)试验,抽水试验适用于地下水发育地区,一般在单孔中进行,必要时可设置观测孔,当水量较小时也可采用提水方式进行,注水试验适用于地下水不发育地区。
2.4勘查工作布置原则
1、工程地质调绘
工作布置除应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第6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一般路基:
调绘范围沿拟定的路线中心线左右两侧各不应少于200米,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不应小于300米。
②高路堤:
调绘范围沿拟定的路线中心线左右两侧各不应小于二倍路堤基底宽度,斜坡地带下边坡宜调查到坡脚位置,上边坡宜调查到第一分水岭。
③陡坡路堤:
调绘范围沿拟定的路线中心线左右两侧各不应小于路堤基底宽度,下边坡宜调查至坡脚位置,上边坡宜调查至第一分水岭。
④深路堑:
调绘范围沿拟定的路线中心线左右两侧各不应小于边坡高度的4倍,调绘范围宜至边坡分水岭,基岩出露处应进行节理裂隙统计并绘制赤平投影图。
⑤边坡支挡工程:
调绘范围宜至边坡分水岭,基岩出露处应进行节理裂隙统计。
⑥涵洞:
调绘范围应包括涵洞及其两侧汇水工程以外各不小于20米的区域。
⑦桥梁:
调绘范围沿拟定的路线中心线左右两侧各不应小于100米,斜坡地带应扩大调查范围,上坡宜调查至第一分水岭,下坡调查至坡脚位置。
桥台基岩出露处应进行节理裂隙统计。
⑧隧道:
调绘范围沿拟定的隧道轴线及其两侧各不小于200米,隧道进出口及洞身基岩出露处应进行节理裂隙统计,并绘制节理裂隙赤平投影图和玫瑰花图。
2、物探
本阶段应充分利用初勘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原则上高填深挖路基等不再布置物探工作,但隧道为了取得所需的地质参数,仍需布置物探工作,工作量的布置视初勘勘探的相关资料情况及隧道地质条件而定。
当路线偏离设计线位或地质条件需要进一步查明时,隧道洞身纵向一般沿轴线布1条物探测线,各洞口横向3条物探测线;挖方高边坡配合钻探纵横向各布1条物探测线;岩溶路基可有针对性补充部分物探测线;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点情况分别选用不同的物探方法。
3、钻探
钻探应在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进行,也是本阶段的主要勘探手段。
勘探工作量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工程结构设置、勘探目的和要求等综合确定,对各路基、桥涵、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提出工程评价和处理意见。
(1)路基
一般路基:
结合涵洞、通道工点及特殊路基布孔,原则上300~400m布1个勘探点,且每段填挖方路基的勘探测试点数量不宜少于1个。
高路堤、陡坡路堤:
每段高路堤或陡坡路堤勘探横断面的数量不少于1条,每条勘探横断面上勘探点数量不少于2个,勘探横断面的间距不大于200m。
一般挖方边坡:
地质条件简单的可充分利用露头观察、槽探的方式进行调查;地质条件复杂或土层厚者应布置钻孔或工程物探进行勘探,勘探深度应达到预计滑坍面以下或路基设计标高以下2~3米。
挖方高边坡:
每50~200m布1条控制性地质横断面,地质条件复杂时为50m,地质条件简单时为200m,每个控制性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钻探等应有2个勘探点。
一般在路线两侧布置钻孔,可根据地质条件适当加密或放宽间距。
软土路基(如有时):
结合涵洞、通道工点布置,一般钻孔间距为300~500m,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按规范结合软土分布进行布置。
岩溶路基:
应密切结合初勘物探成果,对浅覆盖型(覆盖层厚度一般30米以内)岩溶发育区应布置钻探验证孔,特别要注意覆盖层中土洞的发育。
据不同的覆盖层厚度、岩溶发育程度、土洞发育情况,按桩号进行岩溶路基分段,分别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处置措施建议。
支挡工程:
一般路段墙址纵断面有2个钻孔或简易勘探控制,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路段,应适当增加勘探点数量,使得不同地质条件的段落均有勘探点。
可结合高路堤、陡坡路堤布孔。
(2)取土场
视取土场大小分别布置3-5个钻孔。
(3)桥梁、涵洞
涵洞:
结合路基布设勘探点,并采用静力触探、挖探、槽探等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必要时布设钻孔。
桥梁:
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桥位,每个墩(台)宜布置1个钻孔;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桥位,每个墩(台)的钻孔数量不少于1个;上述工程地质条件的大跨径桥梁墩台,每个墩(台)的钻孔数量应布置2个及以上;岩溶区桥位宜逐桩布置钻孔;遇有断裂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应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及基础工程设计要求确定每个墩(台)的钻孔数量。
桥梁钻孔编号应与桥梁墩台编号一致。
(4)隧道
在隧道轴线与初勘一致的情况下,本阶段应充分利用初勘地应力等测试成果,因隧道轴线改变或施工图加密钻孔,其钻探工作量按以下原则布置:
①一般在隧道洞口和洞身均布置钻孔。
钻孔数量根据地质条件在初勘基础上加密。
②地质条件不复杂,但洞口覆盖层较厚的隧道,一般在隧道的进、出口各布置2孔为宜,洞口钻孔可结合路堑、桥梁工程综合进行布置;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钻孔数量不应少于3孔。
洞身钻孔宜沿隧道中心线,并在洞壁外侧不小于5m处布置,下列位置应布置:
●地层分界线、断层、物探异常点、储水构造或地下水发育地段;
●高应力区围岩可能产生岩爆或大变形的地段;
●膨胀性岩土、岩盐等特殊性岩土分布路段;
●岩溶、采空区、隧道浅埋段及可能产生突泥、突水部位;
●煤系地层、含放射性物质的地层;
●覆盖层发育或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进出口。
(5)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岩溶:
路基勘探:
应在工程地质调绘和初勘基础上开展综合物探,圈定异常范围,结合钻孔进行综合勘探。
勘探断面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00米,每个断面应布置3个勘探点,其中至少1个钻孔;
桥梁勘探:
岩溶分布的桥梁原则上应逐桩钻探;
隧道勘探:
应结合隧址岩溶发育情况对勘探点进行加密,除应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地层接触带、含水层、物探异常带、断层破碎带等岩溶发育部位布孔外,钻孔平均间距尚应满足:
短隧道不大于200米,洞身钻孔不少于1个,中隧道不大于300米,长隧道和特长隧道不大于400米;
应通过对地质调绘、物探以及钻探成果的分析对场区地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程处治措施方案;
本阶段应充分利用初勘取得的资料,但当路线平面位置变化大于50米时,原资料仅作参考。
软土(如有):
路基勘探测试点应沿路线中线布置,钻孔平均间距不大于500米,每公里路线静力触探测试试点数不少于4个,当软土厚度大,分布复杂时,应结合填土路基设计,分段布置横向勘探,每个勘探断面勘探点不少于2个,其中钻孔不少于1个,勘探断面的平均间距不大于200米;
山间沼相软土应布置勘探横断面,间距不大于50米每个断面勘探点不少于2个,其中钻孔不少于1个;
充分利用施勘资料。
膨胀土:
除应符合规范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膨胀性岩土与非膨胀性岩土的过渡地段应加密工程地质调绘点,点距不宜大于80米;
在膨胀性岩土与非膨胀性岩土的过渡地段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80米;
在膨胀性岩土地区构筑物基础勘探应查明地下水位变动幅度,评价膨胀性岩土的影响程度;
充分利用初勘资料。
(6)简易钻探或挖探
简易钻探或挖探一般结合地质调绘、钻探、物探、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进行,深度一般1.0-3.0m。
三、特殊地质灾害工程勘察专项方案(针对勘察区的有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编制有针对性的勘察方案);
3.1滑坡:
3.1.1目的及勘查的方法手段
滑坡勘查的目的为查明滑坡岩(土)体结构、空间几何特征和体积、水文地质等条件和因素,为工程设计施工图提供地质依据和准确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勘查的方法手段是:
以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岩土工程学、结构力学、灾害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技术指导,采用地形测绘、地质测绘、钻探、山地工程、原位测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忻城 县县 交通 基础设施 提升 改造 工程 PPP 项目 详细 勘察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