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自主创新的是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然选择.docx
- 文档编号:9965581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4.18KB
推荐自主创新的是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然选择.docx
《推荐自主创新的是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然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自主创新的是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然选择.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自主创新的是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然选择
自主创新是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一个年规划的建议》,不仪为
我们描绘丁我国在新世纪晌宏伟发
展前景,也为各行各业提出r前进
的目标.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
汽车产业.我们的日标就是奋力使
中国由汽乍生产大国走向汽车强
国要达到这一日标,我仃]重要
任务之一,就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
一
在自主创新中发展壮
大的中国汽车产业
中网汽车产业在共产党的止确
领导下.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现
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囡一2004年
汽乍产销舣突破500万辆,今年产
销有I能双双达到付界第三位f】
十多年的发展,我们走出_r?
条有
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是一条符
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
个世纪7I:
六十年代,以第
汽车J'建设为标志,中国自力更生
创建了汽车]lk的初始基点;一
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了,
经济建设为lfJ心.给汽车上业
担于,开路子,各项霸点建没和
优惠政策扶持.拉开了汽】:
业
发展的序幕;女革开放.合资合
作.拨』]:
了汽车T业发展巾的重
重禁锢与迷雾.火胆走向世界.
焕发出争行『的生机与活力;以
社会主义If=『场经济为依据的一系
列政策._巾破了:
业发展的种种
限制.让生产力与消费需求同时
喷涌而出.汽车J:
业迅速扩展为
一
个较为完档的产业,不仪真正
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Ij
渐成为国家战略产业;在引进,消
化,吸收,改进的基础上,全行业
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与人才状
况迅速进步,为自主发展,自主创
新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并且经开
始结出A主品牌疗勺丰硕果实.
淡到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
之路,我们从内心对几代汽车人
和不同时期的若干汽车骨下企业
员1'所作}I}的卓越贡献表示深深的
敬意
一
汽集团仅奠定了中陶汽乍
工业的幕础,而目.五十多年来始终
引领中国汽车产业.在改革开放过
程中.t辗持多晶牌战略.既成功组
建了多种形式的合资企业.生f世
界名牌产晶,又斥巨资搞创新开发
自主品牌,仪2004年技术创新赞用即
达到36.7亿元在百万辆销售汽车
巾,自主品牌产品超过r半数
东风集团的诞生.标志着汽车
【lI业的战略布局密联系着冈家的
安危..几代东风人硬是在荒山沟罩
建立了打不垮的汽4f业捧地和
永垂青史的汽车人团队东风公
司的整体合资合作,在体制创新
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突破性地
解决了一系列历史沉积问题,使东
风品牌快速跨人时代队列,保持了
前列地位.
上汽集团是改革开放的精品.
其抓住了最佳时机和最佳切人点,
迅速壮大为主流骨干企业.尤其可
贵的是上汽集团成功地探索了合资
企业中合作创新的路子,现实地解
决了在合资条件下自主创新分步走
的好办法.上汽集团又率先走出国
门,为并购国外汽车企业,充分利
用海外资源作了重要的探索.
广汽集团是汽车产业的后起之
秀.其正视过去失败的教训,用改
革的新思路摆脱了汽车工业中的许
多陈规陋习,开拓了快速发展的新
路子,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用智慧和
汗水率先创建了我国首例汽车产业
集群的雏形.
北汽集团,重汽集团,奇瑞集
团,长安集团,吉利集团等一批汽
车企业也各有特色,都为我国汽车
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有历史价值的贡
献.
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历历在
目,我们不由地赞叹这是一条凝聚
了党的关怀,人民的期望和全体汽
车人心血的自主创新之路,是一条
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道路.
这条路的基本特点就是一切从实际
出发,把主观要求和客观条件结合
起来,把发展和改革结合起来,把
技术进步和解决体制性矛盾结合起
来,把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结合起
来,把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探索
多种发展模式结合起来,把产业发
展和市场发育结合起来.当然在发
展过程中,也有某些不足之处,主
要是在转变增长方式上步子不够清
晰,在调整经济结构上尚未突破地
区性障碍,尤其在核心技术的自主创
新上力度不够,这些都是在"十一
五"期间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现在有一种片面的看法,把中
央自主创新的提法与科学技术发
展等同起来,认为自主创新仅限
于科技创新,甚至以此贬低这些
年汽车产业的成就.这种看法是
错误的,也是有害的.中央文件
中明确指出:
"把增强自主创新
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
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
式的中心环节."这里清楚地涵盖
了三个重要的方面,而这三个方面
的组合就是中央文件指出的创新发
展模式的一部分.
还有一种片面的提法,就是认
为五中全会后汽车产业的惟一任务
就是自主创新.这也是错误的.五
中全会提出:
"十一五"时期必须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
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
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项"必
须"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也是
汽车产业要全面完成的任务.汽车
产业的发展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
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并
非仅仅剩下一个技术问题了.中国
要成为汽车强国,必须在全行业深
入而全面地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不
仅要搞好技术自主创新,而且要认
真进行体制,机制,经营理念和模
式,管理思维与方法的创新,以促
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的变
化,进而达到创新发展模式的目
的.
二,自主创新既要满怀爱
国豪情,又要有求实的科学态
度
什么是创新?
从一般意义上说,
创新是对现状的改革与提升;从精
确的含义上说.创新应该包含从量
变到质变的飞跃.创新不是模仿,
也不仅仅是改良.有时为了创新,
可以从模仿开始,但不能把模仿自
视为创新.什么是自主?
从一般含
义上说,自主是对某一事物具有决
定权;从深层含义上说,自主是对
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并且目的明
确地为某一特定的主体服务.现代
世界以国家和地区作为存在形式,
因而自主不仅关系经济范畴,也关
系政治范畴.所以,无论从哪个角
度说,自主都是不可或缺的.
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
主.创新是内容,实质,是民族进
步的灵魂;自主是原则,精神,是
国家独立,自强的保障.单提"创
新"或"自主",很少有争议,但
一
旦把"自主创新"结合在一起,
争议就不少.今天,我们倡导的自
主创新一直受到来自左,右两个方
面的干扰,并且往往以各种方式影
响决策层的意向和工作任务的落
实.
左的干扰主要表现在把科技问
题"泛政治化",忽视或藐视经济
全球化的趋势,强调一切从头做
起,强调所谓"完全自主知识产
权".在制定标准或工作方案的过
程中,左的干扰表现在不强调开放
的原则,表面上是维护民族利益,
实际上可能是在维护小单位,小集
i面丽『_■
团的利益.这种干扰之所以不易识
别,是因为举着"爱国主义"的旗
帜,动不动给别人扣上"不爱国"
的帽子.
右的干扰主要表现在看不到西
方发达国家在技术,经济上对我国
的封锁和遏制,把国与国之间遏制
与反遏制的严肃斗争看成仅仅是单
纯的商业买卖行为;另外还表现在
看不起我国的自主开发能力,把科
技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技术引进
上,认为国内搞开发的成本远高于
国外,当前主要抓密集的加工工业
就行了,做"世界加工厂"也不
错,等资金,人才积累多了,再搞
自主创新也不晚.这种干扰很容易
蒙蔽一些贪图眼前利益的人,尤其
是政治上不敏感的人,使之安于现
状不思进取.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
社会发展全局是这次五中全会《建
议》最鲜明的特点.自主创新是科
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科学发展观
是党中央指导各项事业发展的世界
观和方法沦的集中体现,是党在深
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
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
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搞好
自主创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自
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找到差距,
才能正确地指导工作.
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发展
的速度和模式差别甚大,汽车生产
企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各不相同,
市场环境也不一样,因而在推进自
主创新的过程中原则是统一的,具
体方法和路径则不应强求一致.要
在全面研究自主创新要求的前提
下,确立各自的创新目标和安排,
■番工互丽丽
务求取得实效.
我国目前轿车生产企业的主体
是中外合资企业.合资,合作这种
形式源于改革开放,符合世界潮流
和经济发展规律.中国充分利用世
界汽车工业转移,重组的机遇,因
势利导地快速发展自己的汽车产
业,带动了汽车企业整体水平尤其
是工艺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培养了
大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
才和技工队伍,为我国汽车工业的
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内资企业和
合资企业都开始了自主创新产品的
步伐,不仅奇瑞,吉利等明星企业
有不俗的表现,而且主流骨干企业
也以多年积累的雄厚技术优势,倾
力创新开发新产品.
应强调,"自主创新"的对立
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
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是自
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改进
也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
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
意见》中,也强调了要坚持引进技
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针.中国
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了大批专家,用
一
年时间总结分析了中国汽车界内
资企业和合资,合作企业的若干种
产品开发和更新模式,作出了科学
的评价,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各有
所长,充分体现了汽车企业的创造
能力.
三,当前汽车产业自主技
术创新的任务
五中全会提出:
"十一五"
期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
优势企业.这是硬指标,是十分艰
巨的任务,是汽车界人士光荣的,
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全力以
赴,精心组织,务求成功.
全面增强科技方面的自主创
新能力,要从努力掌握核心技术
和关键技术人手,在这方面拥有
自主的知识产权,并采取切实有
效的措施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尽快形成自主品牌,以提升产业
的整体水平.
大家都很关心汽车产品的自主
开发,自主创新.自主开发,即以
自己为主导的开发,包括自主定义
产品,提出总体概念和总体设计,
自主决定产品的开发方式,主导开
发设计过程,在合作(或委托)开
发的工作中拥有决定权和决策权,
并且自身具备完整的评价标准和评
价体系,有能力对所开发的产品进
行评价,所开发产品的产权(包括
知识产权)归己所有.显然,自主
开发与自我开发含义不同.自主开
发并不意味着全部开发工作由本企
业自行完成,不需要全面掌握全部
零部件所涉及的每个技术环节,可
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
专家们分析,未来汽车产品开
发方式将呈现五大趋势,即研发任
务外包化,开发工作全球化,联合
开发扩大化,工程设计虚拟化和基
本要素沿用化.其中许多工作将不
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因而将成为
一
种节省开发成本和时间的有效
方式.但无论什么"化",如果企
业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在核
心技术研发上占有主导地位,就
会丧失自主权.这正是我们最薄
弱的环节,也是今后要全力以赴
的工作重点.
品牌代表了一个产品或一系列
产品的品质,社会认知度,市场占
有率和价值取向,也代表着企业的
信任度和形象.自主开发能力和自
主知识产权对自主品牌培育有十分
重要的支撑作用,对我国汽车产业
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是巨大的,决定
了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深
度.在当今世界汽车产业中,没有
代表国家汽车工业整体水平的知名
企业和知名品牌为支撑,没有国家
整体科技实力和工业实力为依托,
是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
地,实现持续发展的.
应该说自主开发能力和自有知
识产权主要涵盖的是科技领域,而
自主品牌则实际上表现了企业的综
合竞争力.只有当企业的技术开发
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
力,营销能力,服务水平和融资能
力等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各种要
素具有足够的实力时,才能建立起
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品牌的塑造是长期经营与市场
竞争的结果,不能一蹴而就.我们
的目标不是只要有自主品牌就行,
而是要自主的知名品牌,在国际
上有竞争力的品牌.知名品牌要
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随着技术的
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知名品
牌的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提高
质量,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才
能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使品牌
保持长期的信誉.不能只打低价
牌,而要搞价廉物美的品牌.如
果不能摆脱低附加值的现状,就
不会有足够竞争力的品牌.在一
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品牌也需
要炒作以扩大知名度,但主要靠炒
作是炒不出忠实的用户的,因而也
炒不出真正的知名品牌.
自主品牌的培育对自主开发能
力的建设至关重要,自主品牌可以
成为自主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是
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平台,也
是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发挥才能,
锻炼自己的舞台.当然在中国这
个汽车大国中,众多在中国生产
和按中国市场需求经过双方合作
创新的世界知名品牌,也是中国
汽车人的一个大舞台,我们可以从
中为培育中国的名牌产品积累很多
重要的能力.
产品开发主要是设计,研究领
域的事,而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还
包括了制造工艺,装备和材料的创
新,涉及到机械,化工,电子,冶
金,轻工,纺织等众多部门.品牌
的创新涉及的部门更多.因此,自
主创新和品牌培育不能只依靠少数
人,要最广泛地动员和依靠企业全
体人员的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
责,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中央明确指出,建立以企业为
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
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
新的基本体制架构.自主创新以企
业为主体是十分正确的,但企业
只有在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中才能
发挥其应有的主体作用.没有体
系,只靠个别科技人员和单个企业
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胡锦涛同志
指出,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要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
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
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
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
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这一指示,
极为精确地勾画了技术创新体系的
结构.
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对
国家创新体系在国家层次上进行整
体构建,重点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
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并在某些关
键问题上采取重大行动.例如,国
家已加快汽车计算机平台建设工
程,这将大大促进汽车企业进一步
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加速解决汽
车和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的优势组
合,实现新一代汽车的自主设计.
这方面,有两个问题值得注
意.一是企业普遍感到自主创新体
系的建设,上头热,下头温;给企
业压担子重,政府部门轻松;口号
喊得多,行动少;要求多,投入
少.二是目前科研院所,大学和企
业在创新链上层面错位,过度交
叉.按照中央关于创新体系的合理
分工,国家科研院所和大学应侧重
于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企
业则应侧重于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
开发,并在制造技术上有所突破,
而不应大家都来争"市场".当然,
这也与前阶段一些国家科研院所企
业化改制有关,因而造成了目标漂
移,行为错位.这些问题会在国
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深化改革中得到
解决.
同志们,面向未来,我们站在
一
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共同
努力,为把我国建成汽车强国而奋
斗.■
(本文根据作者在"2005年中国
广州汽车发展论坛"上的讲话整
理,略有删减)
鬲i面]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 自主 创新 中国 走向 汽车 强国 必然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