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思考最新教育资料.docx
- 文档编号:9964059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74KB
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思考最新教育资料.docx
《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思考最新教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思考最新教育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思考最新教育资料
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思考
基金项目:
本研究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高校)研究课题(2015SCG252);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431576);2014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立项课题(B14KS02);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度人文社科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2014年浙江工业大学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课题;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4R403093)研究成果
网络素养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微信、微博、社交网站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网络“绑架”人类的愈紧,对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以及价值选择的影响愈严重。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认知并有效利用网络,是新的形势对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客观地说,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实践基本上仍是一片空白,部分高校开展的网络素养课程教育已不足以应对网络媒体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网络素养培育迫在眉睫。
一、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内涵阐释
(一)网络素养的内涵
关于“网络素养”,国内外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界定。
国外学者对网络素养的研究是在原先媒介素养的基础上进行的,美国学者RobertWilliamKubey就将网络素养作为研究媒介素养的一种独特视角,ArtSilverblatt则指出,交互媒体,尤其是网络,已成为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最早提出“网络素养”概念的是美国学者麦克库劳(C.R.McClure),“网络素养是了解网络资源的价值,并能利用检索工具在网络上获取特定的信息并加以处理、利用以协助个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中国,最早进行网络素养研究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台湾、香港地区,大陆地区自卜卫发表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逐渐兴起。
国内学者对网络素养的认识,多以为是能力的取得。
“网络素养是指大学生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理性地使用网络信息为个人学习、发展服务的一种综合能力”、“网络素养是指人们依据当前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网络上获取特定的信息并加以处理、评估、利用、创造以协助个体解决相关问题和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能力”。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深入,对网络素养的研究方兴未艾。
(二)对网络素养培育的探讨
高校学生作为网络的直接受益者、被影响者,对其网络素养的培育更是备受瞩目。
尽管对于“网络素养”的概念国内外学界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但网络素养的内容基本包括学生对网络的认知运用能力、网络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伦理道德以及利用网络进行创新改造的能力等五个维度(梁丽,2014;耿益群,2013;贝静红,2006,等等)。
网络素养培育,简单地说,就是针对这五个维度开展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网络认知并有效利用网络的计划和活动,以实现个体的成长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然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成了最活跃的自媒体人,自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对学生的传统价值取向和观念正形成着强势冲击。
在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下,正面网络素养培育的新挑战、实现网络素养培育的新突破、探索网络素养培育的新路径,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显然,探讨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挑战与追求
(一)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挑战
1.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工作需解决网络主体能力素养的问题
网络只是一个技术层面的操作工具,网络所导致的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取决于其操作者。
高校网络素养培育的对象就是网络的操作者,除学生之外,还应该包括普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
学生作为学校网络使用的主体,进行素养培育应当;而教辅人员更是肩负教学、管理、服务、指导学生的重担,具备网络素养是对学生进行培育之基。
当前高校学生在面对复杂网络传播环境、多元网络传播信息以及各类网络传播活动时,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感性认识多于理性思辨;而高校教辅人员又难以在第一时间作出权威解读,错失最佳教育引导时机。
“网络的负面影响并非网络自身的特点,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所作所为更多地取决于自己的主动选择,因此网络时代需要人们具备合理使用网络的能力和修养,而网络素养概念的提出以及网络素养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
”
2.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工作要应对网络传播的自媒体化趋势
自清华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正式的BBS水木清华,并根据“突出红色引领,打造绿色平台,抢占网络制高点”的要求以来,各高校相继系统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重点构建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引导和处置体系。
但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高校学生作为微博、微信等新技术的最先体验者之一,已经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占据一定的话语权。
根据CNNIC第35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的最大群体,占比23.8%,高校学生作为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社会群体更关心网络热点事件,热衷表达对问题的非绝对理性认识、看法,而当讨论聚集成话语焦点引发网络舆情时,将严重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安全稳定及校园文化建设。
在高校开展网络素养培育,是应对网络传播自媒体化趋势以及由此影响的重要途径。
3.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工作缺乏实际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自20世纪90年代始,我国对网络素养培育开展探索与实践,“并且在2004年出现了一个‘高潮’”,而后学界对网络素养及其培育的研究并未间断。
但已有研究多的是对学习、工作所在地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其培育现状的研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如官丽凤2013年对广西高校、肖立新2011年对张家口市五所高校、夏天静2010年对常州工学院、荣姗珊2007年对安徽高校的等等研究;且缺少权威、核心的研究,以“网络素养”并“培育”为主题词在学校图书馆文献统一检索平台检索,相关文献达235种,其中期刊224种,而A类期刊文章仅3篇、B类期刊文章38篇,专业图书仅1种,为《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一书,由曹荣瑞老师主编,于2013年12月出版。
可以说,对网络素养培育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当前已有的研究在高校开展网络素养培育工作中很难有实际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作用。
(二)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追求
1.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工作将直接提升高校学生网络素养
为了解当前高校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在对网络素养内容的五个基本维度进行问题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研,共发放问卷561份,回收有效问卷5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94%。
调查数据显示:
相较于其他媒体,学生“非常信任”、“比较信任”网络信息的仅21.25%,但87.10%的学生会选择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在面对不良信息(色情的、暴力的、反动的)时,73.43%的学生表示会由于好奇心等原因而浏览;89.37%的学生“会”在个人电脑上保存账号密码,没有学生会在公共电脑上保存账号密码;81.02%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比较必要”在网络活动中遵循社会伦理道德;39.8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但表示仅为学习而上网的学生只占14.23%。
数据表明,当前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保持着较为客观理性的态度,但与健全的网络素养仍存在一定差距,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有利于学生网络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2.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工作将最终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核心工作和首要任务,学校的一切工作开展都将紧紧围绕它、服务它。
高校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围绕、服务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随着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愈益成为学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利益表达的主要场所。
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激发潜能、发展个性,服务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但由于当前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传播形式多样,而学生对网络环境应对处理能力、对网络信息解读辨别能力、对网络传播抵御防护能力等有待提升,导致部分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将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网络素养知识,提升网络素养能力,使学生在网络中自我培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对策思考
(一)以立德树人为基点准则,进行网络素养培育的顶层设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战略性地回答了培养人的途径和追求。
以立德树人为基点准则进行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顶层设计,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与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追求一致。
当下我国强调的“立德树人”,说到底就是立社会主义之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之德的凝练总结和高度概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过程中,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荣辱观,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网络素养,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非凡。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的最高抽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也是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过程,高校要围绕第二课堂阵地,全面推进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工程建设,形成网上、网下有效互动、全面覆盖的科学格局。
(二)全面推进培育课程建设,实现网络素养培育的基础保障
自媒体凭借草根性、大众化、交互性等的优势,一经出现便为学生所接受推崇,通过原创、转载、评论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某类“焦点”、“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然而受网络环境、信息以及自身素质所限,学生非成熟理性的表达时有发生,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已刻不容缓,推进网络素养培育课程建设是重要渠道之一。
目前只有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且多为选修课,这显然不能满足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对高网络素养的需求,随着“10岁以下低龄网民略有提升”,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设置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似乎势在必行。
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课程的建设应该是针对大一学生,在开展集中授课的同时,可以通过学生原创漫画、原创视频等形式,旨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网络,培养学生网络认知运用、创造革新、辨别批判、规范自律、安全防卫等方面的能力,在实现个体成长发展的同时,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
(三)加快完善培育队伍结构,提供网络素养培育的人才支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素养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网络素养培育的关键。
”然而,当前高校教师的网络素养水平有待商榷,多数教师受限于时间、精力,无暇顾及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更不能对自媒体网络上的焦热点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研判,在知识、意识、能力等方面很难适应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的网络社会的要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充分发挥和调动E路良师、两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其他教辅人员培养和提升学生网络素养水平的自主性、积极性,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网络素养教育队伍是关键。
各高校应定期组织开展学校教师网络素养培训会议、讲座、论坛等,紧紧围绕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教育,多运用学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实际案例进行研判分析,提升高校教师网络素养水平。
强化高校教师对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关注,构建“教师―自媒体―学生”交互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拓展和延伸网络思政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教师和学生情感的交流、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促使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网络。
(四)建立健全培育网络平台,巧用网络素养培育自媒体优势
以微博为例,在2011年舆情曝光过程中,微博首曝比例显著提升,微博已取代网贴和博客,成为公共舆论表达的重要出口,成为仅次于新闻媒体的第二大舆情源头。
而根据2014年CNNIC数据发布显示,在微博、社交网站及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下降的情况下,类似微信的即时通信等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发展稳定,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使用率高达86.2%。
因此,有效运用自媒体平台,发挥自媒体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和影响力极为必要。
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漫画、微电影等形式宣传典型、树立榜样、引领示范,增强学生的网络信息认知能力、网络伦理道德;通过自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跟踪关注事件发展,转发权威言论或作权威解读,确保舆论导向,加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通过自媒体平台加强学校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打造学生自己的网络平台,运用网络增进学习、培养学生创造革新的能力;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升学生网络素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媒体 时代 高校学生 网络 素养 培育 思考 最新 教育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