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9961814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7.19KB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docx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要学习两篇记叙散文(另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它们都是写人叙事的佳作。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并获得丰富的语感和写作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带理科实验班,学习基础比较好。
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研读,分组讨论,把握人物形象,教师在写作技巧方面进行适当引导即可。
学生对梁启超先生的了解多限于历史课本上的内容,对其人的音容笑貌气质性情并不了然。
所以让学生课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并自发的搜集关于梁启超的事迹,为上课时“品人”做好初步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⑵ 学会“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⑴ 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
⑵ 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四、教学重点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品文是从教书的角度观照这篇文章,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
品人是从育人的角度观照这篇文章,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五、教学设计流程
品人物的性格品质,熏陶学生心灵
品文品人
品人物的刻画技巧练习刻画人物
六、评价标准
只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如下方面有一点收获,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并作出适时的恰当的评价。
如:
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会分析、能概括;能交流、善表达等。
七、教学方法
小组式合作学习法,诵读法,教师点拨法
八、教学工具
PPT课件(另附)
九、课时安排
二课时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学生预设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地位时,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以上壮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个人就是——梁启超先生!
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
16岁时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
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感受伟人的魅力!
(板书)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启超
欣赏视频
用一群年轻人激情飞扬的诵读激起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初步体会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
诵读
刚才视频中一群年轻人激情飞扬的诵读打动人心,那么也让我们用饱含感情的诵读来领略的梁启超先生的风采。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
加深对精彩文段的印象
检查预习
请大家齐读幻灯片上的字词;
对没有读准的字音再次强调。
学生齐读幻灯片上的字词。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夯实基础知识。
提出问题
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先生作了精彩生动的描写,其中展现了先生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读书有一种方法是圈点批注:
脂砚斋评点《红楼梦》,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与评点中展现自己对文章的独到理解和把握。
让咱们做一次“评点大师”,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做一下旁批,与同学讨论:
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同时关注:
刻画人物如此传神,运用了什么技巧?
让学生在精彩句子的旁边写上关于梁启超性格、气质和修养的批注。
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
明确答案
(适当引导学生回答)
作旁注:
⑴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
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肖像描写
⑵“启超没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
旁注:
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⑶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
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动作描写
⑷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
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动作描写
(板书气质性格和手法)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提出问题
提示一下:
《箜篌引》一段。
这短短十六字蕴涵了什么故事?
对刻画梁先生作用是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明确答案
(适当引导学生回答)
故事:
朝鲜水兵在水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
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
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
朝鲜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丽玉讲述了这个故事,丽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创作了这首歌曲,听过的人无不动容。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显梁任公讲课逼真生动,才华横溢。
侧面烘托
(板书气质修养和手法)
提出问题
除此以外,我们看到最后一段总结梁先生的性格特点时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学生会感觉到难度,可适当引导学生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提出问题
提示:
为什么梁启超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呢?
谁能讲讲《桃花扇》相关的内容?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明确答案
《桃花扇》的结局是一道士对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李香君说:
“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
家在哪里?
君在哪里?
父在哪里?
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吗?
”于是两人双双入道。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时代。
梁启超讲到这里,自然联想到国家此时的现状,怎会不痛哭流涕呢?
再次表现梁启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提出问题
提示:
为什么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呢?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明确答案
选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安史之乱后,作者听到唐军收复了河南等地,欣喜若狂。
先生就生活在中国军阀混战的时代,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他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
先生希望国家安定、富强。
从他的哭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
”
(板书性格修养和手法)
总结
撇开政坛上的梁任公不说,在文坛上,梁任公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谦逊幽默又睿智潇洒,忧国忧民的学者形象。
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价值观极其重要——不是仰视高官,也不是追慕大款,而是尊敬大师。
这样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这样的社会才是有希望的社会。
让我们在朗读中结束今天的课。
学生齐读
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一位同学或者老师的外貌、神态、言谈、举止,准备好写作素材。
摩拳擦掌,以待明日课上大展身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学生预设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方面感受到梁先生的拳拳爱国之情;一方面也体会梁实秋先生朴实、清新、自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文章风格,特别是他在人物刻画上的细腻生动、丰富多变。
“为学当有实功,当有实用。
”(梁启超)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以致用,进一步掌握一些人物描写刻画的方式,加以练习。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比较阅读提出问题
下面文段是李任夫《回忆梁启超先生》的片段,边阅读边分析里面运用了什么人物刻画的方法。
回忆梁启超先生(片段)
1926年我在北京师大求学的时候,正是梁先生息影政坛,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阶段。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他和蒋百里等漫游欧洲,写成《欧游心影录》一书,即决心不再过问政治。
以后他在大学教课,是清华大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同时也在北京师大、南开大学兼课。
他在师大教的是中国文化史,只讲到社会组织编,每周也只来两次。
由于他的名气大、学识渊博,他每次来授课,教室里都是挤得满满的,以致室无隙位,有的还站着听。
有些同学虽是学自然科学的,但届时宁可牺牲本门功课来听他的讲授,可见他的吸引力是如何的大了。
他每次来校,坐的都是自备马车。
他在车上是手不释卷的,一进校门,才把书装进提包里,但一到教授休息室,他又把书展开了。
他真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
他讲授时,对每一问题,都是上下古今,详证博引,精辟透彻,引人入胜。
在引证当中,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来启发大家。
他不止一次地谈到:
“凡研究学问,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走出来,才不致为人所蔽,而能自有所得。
所以古人说读书就是攻书,这个‘攻’字很有意义,要很好地体会。
”他的话确是我们研究学问的指针。
梁先生是文满天下的人,凡是读过梁先生文章的,无不为其带感情的笔锋所吸引。
他的文章议论纵横,笔锋犀利,而又深入浅出,是人所共知、自成一格的。
可是出乎意外,他的口才却赶不上他的文才。
在行文上他是思如泉涌,下笔万言,得心应手。
然而在讲演上,他不是口若悬河。
他虽循循善诱,但在紧要关头,我们发觉他往往是将两手交叉胸前,好似准备与人搏击的姿态,非常紧张。
我平生听过不少名人讲演,很少看到这种表情。
即以孙中山先生的讲演而论,在他讲演的时候,时间长了,也偶尔将两手往后交叉,但是他的态度却是从容不迫的,他的这种动作,反而引起人们的兴趣,能提高听讲者的注意力,决不象梁先生那样使人发生急迫感。
这确是一个鲜明有趣的对照。
也许是梁先生在讲演上的训练不及孙中山先生的驾轻就熟吧。
学生阅读幻灯片上的文段,讨论刻画方法。
比较阅读,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的同时,了解另一种人物刻画方法——对比。
明确答案
1他每次来授课,教室里都是挤得满满的,以致室无隙位,有的还站着听。
有些同学虽是学自然科学的,但届时宁可牺牲本门功课来听他的讲授,可见他的吸引力是如何的大了。
(侧面衬托)
2、他在车上是手不释卷的,一进校门,才把书装进提包里,但一到教授休息室,他又把书展开了。
(动作描写)
3、他虽循循善诱,但在紧要关头,我们发觉他往往是将两手交叉胸前,好似准备与人搏击的姿态,非常紧张。
(动作描写)
4、即以孙中山先生的讲演而论,在他讲演的时候,时间长了,也偶尔将两手往后交叉,但是他的态度却是从容不迫的,他的这种动作,反而引起人们的兴趣,能提高听讲者的注意力,决不象梁先生那样使人发生急迫感。
这确是一个鲜明有趣的对照。
(对比刻画)
回顾上节课人物刻画的方式。
提出问题
请看下面一些语段,选出你们组最欣赏的一段进行赏析,讨论人物刻画的精彩之处。
1、唐小姐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好的脸色,新鲜得使人忘掉口渴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的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围城》)
2、红梅枝上正开着花,清香一阵阵地送到他(觉慧)的鼻端。
他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里用力折成几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湿润的一小团。
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可是他满足了,因为他毁坏了什么东西。
他想如果这只手,能够把旧的制度像这样地毁掉,那是多么痛快的事。
(《家》)
3、那位后面发笑的同学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鲁迅《藤野先生》)
4、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也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见。
“父亲,祝福我啊!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到那边向我交帐!
”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欧也妮葛朗台》)
学生分组讨论鉴赏文字之妙。
让学生在鉴赏文字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刻画的技法。
明确答案
1、点评:
世上之假大空者,莫过于政治家的讲话,用它来比喻女人空荡荡的眼睛,反衬唐小姐活泼可爱、温柔多情的眼神,比正面描写形象深刻得多,且顺手抽了说大话的空口政治家一鞭,可谓技高一筹。
2、点评:
折揉红梅的动作与心理融合着写,借景写人,以小喻大,既表现出觉慧对窒息生命的旧社会的愤恨,也微露出未经生活风暴洗礼的觉慧的性格中单纯、幼稚的一面。
3、点评:
通过留级生的述评侧面突出藤野先生这个特定人物的生活和性格特征,从而表现他治学的严谨。
4、点评:
刻画人物不一定处处求全求多,有时候,一个稍纵即逝的细节比累赘的描绘更有说服力。
此段文字中葛朗台临死前的骇人动作已将守财奴的本性暴露毕尽。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课堂练习
片段作文练习:
1、从肖像、语言或神态等方面对班上同学进行刻画。
2、模仿本文写作:
记××老师的一次讲课。
学生练习,
设计目的与思想:
能力的迁移,将课内所学知识与技能作课外的延伸与拓展。
检测教学效果
总结
感受大家,学习写法,学以致用。
在今后的写作中人物刻画方面,同学们要有意识的运用本课所学的多种人物的刻画方式。
当然,生动的描写更离不开细心地观察,对生活中的人与事总是抱有热情的,回以兴趣,相信你们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喜欢、关注自己生活。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训练
十一、板书设计
气度不凡肖像描写
谦逊又自负,幽默又爽直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
博闻强识动作描写
率真奔放、至情至性、忧国忧民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才华横溢烘托侧面烘托
十二、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似浅实深。
初读人们注意到其中的细节,会感觉到梁启超的至情至性。
但进一步细读就会感觉到文字背后还有更厚重的东西。
再读,觉得爱国情怀是隐含其中不能忽略的。
因为,任公演讲的内容与他演讲时的表现均与他的爱国情怀有关。
教师作为读者,要用心阅读,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
2、课堂气氛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前先用一段富于激情的视频调动学生的情绪;在授课中,教师的激情也会使课堂活起来,以此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3、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要精心设计,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对于这篇文章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等方面,体察人物品格、情操,把握梁启超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学习人物刻画方式加以运用。
这样也就既抓住了人文内涵又不丢掉工具性。
4、通过第一课时教学中关于人物刻画技法的点拨以及课后学生的观察思考,第二节课自然引向技法的赏析和具体的写作应用,达到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检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梁任公 先生 一次 演讲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