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传读后感500字3篇.docx
- 文档编号:9960316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41KB
拿破仑传读后感500字3篇.docx
《拿破仑传读后感500字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破仑传读后感500字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拿破仑传读后感500字3篇
拿破仑传读后感500字3篇
篇一:
拿破仑传读后感
当波拿巴被遣送到圣赫勒拿岛上去时,埃米尔·路德维希在整章的末尾写道:
一个伟大的传奇结束了。
歌德也曾在书中第二章的开头评价过他:
“如此神圣的灵感总是与青春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而拿破仑就是古往今来最有创造力的人之一。
”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拿破仑所给予我的感觉就只是一个野心十足的矮子,最后被自己所害,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在历史课上,老师也只是提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滑铁卢战役,讲述了他被流放后,波旁王朝的复辟。
但是这本书却带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
本书并没有像教科书一样具体却单一地讲述他的一些成就,譬如说是对后世影响十分巨大的亦或是他在30岁夺取政权,称帝之后发展中央集权,保护了资本主义等。
埃米尔·路德维希是真正地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尽管描写之生动令人不禁怀疑是否有趋向于历史小说之嫌,但他本人的说法是始终忠于史实。
对于书的真实性问题暂且先抛开不看。
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1769年8月15日,父亲算是一位法国贵族,路易国王同意他的孩子们免费就读于贵族学校。
他想要征服欧洲的野心,就是当他受到贵族学校同学的排挤时所萌发的。
为此,他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想要创造历史,就得先研究历史。
”就这样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伏尔泰等人的书。
当时作者对他评价道:
这样一个孤独、叛逆、胸怀大志、以怀疑的目光审视一切的少年首先会成为一个早熟、有知人之明、充满优越感的人。
这样的性格一直延续,直到他生命的终止。
不妨把他比作一只刺猬,刺猬的性格向来孤僻,这便让他在书与知识之中成长为了一代军事天才。
他对于古罗马英雄的事迹几乎达到了狂热的地步,几乎每次的战役都总是向查理曼大帝、凯撒大帝看齐,曾经想效法他们征服东方的成就,就这样他创造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有了许许多多令人敬仰的战绩。
然而当他兵败俄国之后,身边的将领元帅几乎都背叛了他,用书中的一句话说:
空气中充满了阴谋的味道,在这种情况下,叛徒就是他最好的亲信,所谓树倒猢狲散大抵就是这样吧。
此外,波拿巴家庭中的明争暗斗,作者花费了整整一章去描述,可想而知,家庭之间矛盾也是致使他失败的一个原因。
其中,吕西安——拿破仑的大弟与约瑟夫——拿破仑的大哥依照作者对他们在书中的描述可以看到,吕西安就是拿破仑的翻版,他不愿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有一次的出言不逊使他被罢免内政部长的职务,他始终觊觎着最高的位置,在哥哥修改八年宪法后提出反对,终被流放;而大哥约瑟夫一直强调着他在波拿巴家族的一家之主位置,不想让拿破仑抢走他的风头,还好最终的结果也不算坏。
这本书不仅写了拿破仑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还写到了他在儿女情长方面的态度,其实也可以说是内心活动。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写给第一任妻子约瑟芬的信,里面满是他对她的爱毫无保留的表达,包括他怀疑她有外遇时,语气中却依旧流露了他的霸道范,几乎在每次的信中都会写到“给你一千个热烈的吻”不禁让人莞尔一笑,原来一代伟大军事家也会如此多情。
最后我想提一下,书中有两个字从头一直贯穿到尾,就是“坚毅”,他坚韧的性格,即使最后被流放,他平静的双眼一直注视着英国贵族的行为,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达到重要目标有二个途径。
——势力与毅力。
它沉默的力量随着时间发展而至无可抵抗。
直到死亡。
“拿破仑并不是被世人所征服的,他比我们所有人都伟大。
上帝之所有惩罚他只是因为他想念自己的才智,他把他那部庞大的战争机器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然而凡事物极必反,古今概莫例外。
”法军元帅贝尔纳多曾这样评价道。
拿破仑的父亲把宗教信仰传递给了他,所以他追求的是流芳千古的美誉。
他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一个天才的军事家。
“堡作是我的一切,我生来就是为了工作。
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即使我所有的业绩全部毁灭。
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未尝踌躇。
”
篇二:
拿破仑传读后感1000字
拿破仑传读后感1000字
拿破仑传>读后感
拿破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之所以声名在外,不仅是因为拿破仑几乎统治整个欧洲的成就,更多被人提起的是使他最终失败的战役——“滑铁卢战役”。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
读了之后,我有了更深的了解?
?
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是意大利的领土,他的母亲名叫莱昂齐亚,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意大利贵族,他的父亲是一位军官,名叫卡罗尔。
后来,他们一家来到法国,为法国效命,拿破仑也得以在贵族学校上学。
长大后,拿破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很快身居高位,可是他看不惯法国贵族的所作所为,看不惯他们搜刮百姓,贪图享乐,便发动了着名的“雾月政变”(“”按法国历,为雾月十八日),登上了统治者的宝座?
?
在这里,我不再对拿破仑的生平做太多的描述,拿破仑的生平有许多辉煌的事迹,然而就是一场“滑铁卢”使拿破仑的辉煌成就毁于一旦:
六月中旬的一天早晨,太阳刚刚爬上山头,昨天刚刚下过雨,道路泥泞,可是,对于拿破仑久经沙场的老兵们来说,这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可拿破仑却低估了自己军队的能力,等到了中午才下令出兵,足足浪费了半天时间。
此时,经过大战,拿破仑的死敌——英国人的军队已死伤过半,只要冲上前一举歼灭即可,可拿破仑再次判断失误,他认为英军的盟友——普鲁士军将要发起进攻。
已经判断失误两次,拿破仑还有胜算吗?
有,只要援军及时赶到,双方人数相当,谁胜谁负还说不定,可到了下午,有报告称,普鲁士的军队正在向这里挺进,还有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拿破仑这下慌了神儿。
开始呼叫援军,可援军统帅格鲁希,未能及时赶到,拿破仑只好勉强抵抗,面对对方两倍的兵力,结局:
拿破仑惨败而归。
拿破仑的失败,让我深有感触:
只是两次轻微的判断失误,就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走向,倾斜了胜利的天平;区区一场九天的战争,毁掉了拿破仑九年打拼的江山,真可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由此可见,细微之处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自然也少不了这样遗憾的事情:
记得一次数学考试——数学是我相对比较拿手的学科,所以有些大意,我很轻松就将前面的拦路小题一一清除,稍微难一点儿的应用题关卡前几关也很是顺利,做着做着,自然就有些飘飘然,得意忘形了。
正在这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好家伙,来了道难题,一下子把我拉回现实,难题是难题,可总有答案,这道题是道看似复杂的图形题,但是只要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端倪来的,可我那时正得意,稍微看出点儿蛛丝马迹,便一口咬定我的方法是对的,稀里哗啦,龙飞凤舞地写完,把下面的题目解决,眼睛扫一遍,就算是检查了,此时考试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我等不及,直接提前交卷?
?
第二天,成绩出来了,我自然很期待,结果出来了,好吧,这个成绩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个不及格——94分,学校的数学,我对自己的成绩要求始终在九十五分以上,差一分都不行,拿到卷子一看,发现正是那道图形题被打了个鲜艳的红叉,旁边大大地写着一个符号和一个数字“-6”,红色的大叉十分耀眼,看得我身上冒汗,仔细读读题,发
现中途的计算数字抄错了,结果自然也错了,然后我又用这个结果参与别的运算,自然结果更是错上加错?
?
因为一时的骄傲,导致计算出错;又因为计算出错,使得整道题都错;因为整道题错,扣了大分,结果未能达到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与满分失之交臂,开始是一个微小的错误,后来逐渐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小错误的可怕之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只有重视任何一个细节,才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就如宇宙飞船,只有不出一点儿纰漏,才能保证顺利发射。
现在,拿起你的“放大镜”,照照自己身上“细小的漏洞”吧,将来它们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你的“滑铁卢”,只有防微杜渐,填补自己身上的小漏洞,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杰出人物——细微之处,见真知!
篇三:
读拿破仑传有感
读拿破仑传有感
我们潜心数个世纪;
在恢宏的精神之光下遍览无疑;
渺小之物尽离去;
唯海与洲凝重伫立。
——歌德
带着激动的心情,我看到的是一个古罗马的征战南北的皇帝。
他出生于科西嘉岛,带着岛上代代相传的勇气、不屈和意大利的浓重家族观念,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学校里忘我学习;战场上快速成长;土伦战役展露军事头角;平保皇叛乱成为政坛新星;征服意大利赢得极高声誉。
远征埃及失利;雾月政变掌权。
加冕称帝,颁布法典。
多次打退反法同盟,乘胜扩大法国疆域。
远征俄罗斯失利元气大伤,反法同盟趁虚而入被迫退位。
不气馁重建百日王朝,失时机兵败滑铁卢。
错投英流放孤岛,孤一生含恨驾崩。
是什么让一个区区中尉在欧洲历史上叱咤风云,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是什么让一个行伍出身的瘦小青年独占大段历史而无人与之相争?
又是什么让十九世纪的整个欧洲因一个骑着战马的矮个而颤栗?
鲁特维克把他归为:
自信,精力和想象力。
自信和精力自不必说,那一个征服者会令敌人闻风丧胆,那一个独裁者不是神经高度紧张的批阅文件。
只是这奇特的想象力不好琢磨。
看了,鲁特威克解释道想象力体现在:
计划的变更、政务的处理、军事的指挥。
以下是我的理解:
拿破仑一生有三个大计划,解放科西嘉、征服亚洲、统一欧洲。
他的这些计划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童年和少年以及青年时代,他都作为一个复仇者想解放他的家乡,但当他三次领导失败后,他被逐出科西嘉岛,这个计划由此搁浅。
征战的胜利和支持者的增多使他酝酿并进行这他的下一个计划——征服亚洲,做亚历山大第二。
但他的“新东方帝国的梦想撞上了英联邦帝国的既成事实。
”法国舰队在地中海被英国全部歼灭时,有一次,这个庞大的计划搁浅了。
面对反法同盟的多次战争和政治,他又在为自己最后一个目标努力(他当时可能没有想到是最后一个),就是这样,他自己都承认,“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去哪的人是走不远的。
”面对繁杂的政务,这个独裁者总是显得得心应手,内政、外交。
他从青年征战开始,就在用灵巧的战术。
他总是在自己得胜时与对方提出条件,进行谈判。
以武力为后盾自然是谈判的基础,但谁又能不佩服他对人心的研究呢?
他把握住了对手心理上的瞬间微妙的愿望,进而提出对自己一方最有利的条件。
想象力的运用使他不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更能作为一名卓识的政治家出现在世人面前。
拿破仑的军事指挥艺术我并不能理解。
但它的确曾说军事指挥是一种艺术,应该是最高级的艺术。
他曾说过“我对权利的爱就如同艺术家对小提琴的爱。
”也许军事也是这样的吧。
他曾说他对战争中的一瞬间灵感促使他赢得了一场关键战役,这或许是艺术,但这种艺术是建立在完全精准的计算上的,也许他对于经验的积累已经内化而错以为那是艺术或灵感。
是的,很可能,天才都是这样的。
另外一点是我很看中的,书中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对他不屈不挠,不具失败的品质进行描写,但通读整本书我总觉得被这种气氛环绕。
为解放科西嘉进行3次努力,3次失败,在同一件事上失败3次谁会对自己仍然充满信心呢?
第一次被反法联军赶下台,流放时的他仍然没有一点绝望,在岛上一刻不停地建设,并且能够有勇气面对失败,更有勇气东山再起。
用书中一句话——他,屡试屡败!
难道每一个奋进者的青春都是用一连串的挫折构成的吗?
这是一个永不安宁的灵魂,即使是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仍是:
“~~~~法国~~~陆军统帅”是什么毁了他?
是叛徒的出卖?
是联合绞杀的压力?
是民众的背弃?
是帝制?
从个人角度上来讲,是自信,精力,想象力。
他成功的因素也是他失败的原因。
他的自信,或者称作自负。
给他带来了战争的胜利,权利接踵而来。
他有了地位,有了金钱,有了一切,他并不为这些所绊。
但他想要这些变成荣誉,光辉他的祖先,传给他的后代,让波拿巴家族拥有这一切。
而祖先和后代都不是他能独立完成的。
自信与正统首次摩擦产生了矛盾。
于是他的思想变了,从一个革命者变成正统君主,并且做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
这样做并没有赢得欧洲其他帝王的好感,反而惹怒民主人士,得不偿失。
他的精力,本身并没有给他惹来多大麻烦,但它的确有影响。
拿破仑一天要批阅成百上千的文件,一刻不停地工作,周围的人无法跟上他们皇帝的节奏。
其实没什么。
但他的精力随着年龄渐长而渐少,以至于在战场上的他似乎已不能精准无误,加上家族遗传的胃病,他
在该追击敌军时犯病耽搁了时机,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或者是因为年老不能准确判断,抓住战机。
俄罗斯和滑铁卢的惨败多少都有这个因素。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他的想象力。
因为加上自信自负的力量,这种纵横驰骋的想象力更具杀伤力,无论是对敌人还是对自己。
他的想象最不该到达的地方就是埃及和俄罗斯。
埃及是法兰西海上部队损失惨重,俄罗斯的该死的气候和广袤的纵深使法军元气大伤。
同时,对自己的亲信,我相信拿破仑应有所察觉,身边的人的野心和叛变,但他却不对他们进行制止,他过于相信别人,有时有太不相信别人,这种矛盾的气质在艺术家身上才能找到。
另外有一点,不是它自身的原因,而是他所处的时代。
19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刚刚开始传播,虽然欧洲人知道了自由平等,知道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他们仍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拿破仑认为在这个外面不安稳,国家处于特殊状态时,权利集中到一个人手中更妥善,而民众只要平等即可,平等就意味着自由。
但法国群众不买账。
他想要建立的欧罗巴合众国,我觉得可能就是欧盟这样一个组织,但比欧盟更集中,他希望,欧洲各民族都在一个国家的管理下,统一货币度量衡,在欧洲境内的任何地方旅游都像在自己国家一样。
他的想法在那时是很先进的,就连21世纪的今天都还没有实现那样的统一。
天才的眼光总是时下人不能理解的,需要时间和历史的铺陈,后世才能理解并把他奉为伟人。
波拿巴的倾向是正确的,但是否一定要实现就不一定了,所以,今天,我们认为他最大的贡献还
是法典。
但被反法同盟打败而死在孤岛上,他某一角度讲,他的确是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他的生命,经历了少年时代的梦想,青年时代的筹划,壮年时代的统治,流放生涯的孤寂,成功的荣誉,失败的唾弃。
一切,他都经历了。
巨星陨落,应该是要坦然,正如歌德所说——举世之人,无论是谁,都享最后的幸运,都有末日的来临。
他得到太多,必将为此失去一切。
然而人们总是记着那些辉煌的日子,“皇帝又站在市中心了。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拿破仑 读后感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