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冲刺卷二.docx
- 文档编号:9952266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1.73KB
教育学冲刺卷二.docx
《教育学冲刺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冲刺卷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冲刺卷二
冲刺卷二
1、单项选择题
1.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斯宾塞D.卢梭
2.在欧洲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十分重视()
A.军事体育B.体操训练C.文雅教育D.文法教育
3.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并着眼于使所有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被称为()A.结构课程理论B.教育与发展理论C.从做中学理论D.掌握学习理论
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斯宾塞的《教育论》
5.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教育具有()
A.政治效益B.技术效益C.文化效益D.经济效益
6.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均衡性B.顺序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7.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A.遗传的重要性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8.在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
A.教育目的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9.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A.人格平等B.主导地位C.自主发展D.自由发展
10.洛克的代表作()中反映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2.A.《人类理智论》B.《论信仰自由书》C.《教育漫话》D.《教育学纲要》
11.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经验课程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式群体的是()班级学生群体B.班级共青团C.学科小组D.老同学
13.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自我评价法
14.教师提出问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是()
A.探究——研讨法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
1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来影响集体,这种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的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目标管理D.平行管理
16.实行双轨学制的国家以()为代表。
A.英国B.美国C.苏联D.中国
1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8.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包括()A.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B.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C.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D.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19.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主主义与教育》
20.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是()A.传统教育B.进步教育C.生活教育D.社会教育
21.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
2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奇C.洛克D.杜威
23.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24.在教学问题上,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
A.“有教无类”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D.“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26.“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A.正向功能B.负向功能C.社会发展功能D.隐性功能
27.“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28.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A.科学知识B.信息技术C.文化发展D.政治体制
29.一个国家的人口()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B.增长率C.质量D.分布
30.“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所推崇的理想。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后制度化教育
31.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卯学制
32.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时,高等教育就处于普及化阶段。
A.低于15%B.大于50%C.大于30%D.大于15%小于50%
33.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3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实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
35.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
36.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37.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38.()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B.素质教育C.义务教育D.全民教育
39.“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B.康德C.席勒D.卢梭
40.教育的本体功能即(),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决定。
A.个体发展功能B.社会发展功能C.正向功能D.显性功能
41.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42.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形成学生的品行B.培养学生的知识C.提高学生的能力D.发展学生的智力
4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
44.()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
A.教材B.事例C.个案D.情境
45.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A.发展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探究性学习D.合作性学习
46.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
47.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48.综合实践活动是()A.选修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必修课程
49.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利于()A.教学方法的变革B.教学过程的变革C.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D.学习方法的变革
50.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A.一种主体活动B.一种实践活动C.一种认识活动D.一种文化活动
5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52.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不包括()A.钻研教材B.了解学生C.课外辅导D.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53.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54.现代教学法的方式是()A.添加式教学B.注入式教学C.机械式教学D.启发式教学
56.“终身化”的教育特征出现在()A.古代社会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
57.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正式提出了“班级”一词。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马卡连柯D.杜威
58.孔子极力倡导“有教无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均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B.“有教无类”是一次重大革新,由此形成了“平等相待”、“一视同仁”、“教育公正”等一系列师德品质
C.不同阶层和地域的学生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D.“传道”、“授业”、“解惑”是有教无类的主要内容
59.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60.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A.礼、乐、射、辞、书、数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D.礼、乐、射、御、书、数
二、多项选择题
1.从课程制定者或者管理层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显性课程E.隐性课程
2.教师的教育素养包括()
A.教育理论B.教育思想C.政策水平D.教学能力E.教育技巧
3.中小学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有()
A.主题班队会B.主题报告会C.主题座谈会D.主题系列活动E.主题教学活动
4.课堂教学效果的组成有()A.课堂教学目的B.课堂教学气氛C.师生双方活动状态D.教学目标达成程度E.学生学习效果
6.班主任工作内容有()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学生家长工作D.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E.结合学习任务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7.教导主任是中小学校长领导教导工作的重要助手,其主要职责有()
A.组织管理教学工作B.领导班主任工作C.组织教师进修学习D.组织与领导学生的课外活动E.负责教务管理工作
8.适合小学开展的劳动活动有()A.社会公益性劳动B.自我服务性劳动C.勤工俭学劳动D.学工劳动E.学农劳动
9.教育的阶级性始于奴隶社会,在那个阶段的具体体现在()A.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B.对象上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C.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D.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E.方法上体罚和机械练习
11.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
正确的理解是()A.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制约于社会的发展状况B.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C.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D.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E.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不对的
12.“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这样的特点()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能动性B.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C.课程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D.课程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13.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B.因材施教C.学生机会均等D.责任明确E.分层管理
14.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B.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C.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E.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15.下列关于练习法的论述,正确的是()A.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等
B.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C.精选练习材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D.练习的次数和时间越多越好E.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
三、判断题(判断各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用T来代替,认为是错误的用F来代替,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2.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
5.教学主要是指教师的教的活动。
()6.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
7.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
9.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10.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
1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
12.1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
1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1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
1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16.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
17.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18.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教育学者是克伯屈。
()19.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狭义的。
()
2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
四、材料分析题(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1.某学校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
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
你如何理解“差生”?
()A.学习成绩不好B.学习习惯不好C.品德不良D.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2.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
“初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
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该教师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3.目前,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中常有以下几种倾向:
一是“一讲到底”,满堂灌,讲得过多,讲得过细,面面俱到;二是“一练到底”,满堂练,备课找题练,上课用题练,讲解对答案;三是“一问到底”,满堂问,常常将一句意思完整的话截成几段,老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框子里才肯罢休;四是“一看到底”,满堂看,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一名老师应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
A.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B.根据学生的特点C.根据课程的性质D.结合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4.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小雷能够改掉坏习惯并爱上学习,是因为()A.新老师能够在尊重他的同时提醒他的错误B.新老师的期望让他自信心增强
C.小雷喜欢新老师D.新老师让他觉得学校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地方
5.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让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
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能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包括()
A.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
B.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
C.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
D.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独立自主的开展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
6.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成绩的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A.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B.以人为本C.旨在发展D.评价内容多元化
7.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崔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级学生张某补习数学。
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
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崔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
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
路南区教育局迫于媒体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
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学校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
崔老师义务为学生张某补习数学属于()A.个别辅导B.小组辅导C.集体辅导D.群体辅导
8.下面是中外教育家关于教育的论述:
荀子说: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
“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
康德说: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
人是教育的产物。
”
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
分析上述材料,分析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A.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B.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C.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13.D.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
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1、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2.A【解析】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无条件服从、效忠国家的武士。
3.D【解析】布卢姆建立的掌握学习理论,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着眼于使所有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
4.C【解析】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5.D.
6C【解析】互补性规律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现的,应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7.B【解析】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8.C【解析】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
9.C【解析】对学生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其主动性。
10.C【解析】
11.A【解析】“六艺”、“七艺”是分科教学的,因此属于学科课程。
12.D【解析】老同学不符合正式群体概念的内涵。
13.B【解析】测验法是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14.B【解析】题干正是发现学习的实质。
15.D【解析】平行管理就是通过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的结合,以达到增强管理的效果。
16.A【解析】英国是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
17.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可以互相补充。
18.D【解析】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包括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19.D【解析】《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著作;《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是昆体良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著作。
20.C【解析】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21.C【解析】教育的民主化要求让所有人接受同样的教育,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习者予以特别照顾,从而否定了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
22.A【解析】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23.B【解析】略。
24.A【解析】《论语·卫灵公》:
“子曰:
‘有教无类。
’”意思是指,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应该进行教育。
25.B【解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26.B【解析】教育的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题干阐述的是标准化的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体现了教育的负向功能。
27.B【解析】“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学校教育。
28.B【解析】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9.A【解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迁移和分布等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人口的数量是确定一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30.C【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
如果离开这个教育体系,他也不至于被迫终身放弃利用各种教育设施的权利。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31.B【解析】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但只是颁布而没有实行。
而中国首次颁布并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32.B【解析】一般来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大于15%小于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33.B【解析】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题干描述的是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34.A【解析】宗教本位教育目的在中世纪漫长的时间内长期占据着西方教育思想的统治地位,它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
35.A【解析】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也就是受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为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应当符合什么样的阶级利益)。
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3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