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
- 文档编号:9951847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8.20KB
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
《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届高三联考 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届高三联考语文
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高三年级语文联考试卷
命题人:
黄翠审题人:
周庆阳2019.12
第I卷(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羞赧(rǎn)弄堂(lòng)整饬(chì)喟叹(kuì)泥古不化(nì)
B.乘机(chèng)脖颈(gěng)逮捕(dǎi)差劲(chà)力能扛鼎(gāng)
C.掣肘(chè)掂量(diān)聒噪(guō)侪辈(chái)为虎作伥(chàng)
D.皈依(guī)埋怨(mán)废黜(chù)笃信(dǔ)汗流浃背(jiā)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钟爱 风靡 传种接代 要言不烦流言飞语
B.殉情 矫健 迫不及待 别出新裁仗义直言
C.发韧 揣摸 洁白无暇随声附和一愁莫展
D.针灸 隽永 明辩是非 关怀备至焕然冰释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用词的规范性,引用古文或名言名句应当准确。
但有人往往为了追求文章通俗易懂,而随意________成语和引文,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②美国校园枪杀案引起当地民众的强烈抗议,愤怒情绪迅速扩散到全国,甚至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表态________调查此案。
③“咦!
怎么没收到?
”高松年直跳起来,假惊异的表情做得________,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
A.篡改敦促 栩栩如生B.窜改 敦促 惟妙惟肖
C.篡改 催促 栩栩如生D.窜改 催促 惟妙惟肖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
B.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门”之誉。
C.《孔雀东南飞》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找到《乐府诗集》?
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太少了。
D.修正案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正确处理《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关系,使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凭着国家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
B.11月24日10时55分,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响水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
26日中午,救援人员找到最后一名遇难矿工遗体,至此,此次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
C.11月2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在卡塔尔多哈开幕。
194个国家的代表将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展开新一轮会谈。
D.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全国之时,四川省把栽桑养蚕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开办丝绸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省各县乡蓬勃发展起来。
6.下列关于有关文学作品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
A.《红楼梦》中,薛宝钗曾经帮助贾宝玉代题一首诗《杏帘在望》。
诗中“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勾勒出一派闲适的田园风光。
B.《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
他杀吕伯奢,杀杨修,杀华佗,杀粮官,为人虚伪,奸诈多疑。
C.《高老头》中的伏脱冷外号“冷面佛”,阴沉冷静,狡猾世故,他是潜逃的苦役犯,是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
D.《巴黎圣母院》是德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品。
它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学新人的“被阅读”
徐则臣
①打开一本书,如果你不能在60天内看完,那么对不起,你必须跟这本书说再见。
阿根廷独立出版人埃特纳日前发明了这种“不等人的书”,这是一本拉美文学新人的作品集,用某种新型墨水印制而成,一旦接触到空气和阳光,字迹就开始逐渐变淡,两个月后会还原成白纸。
②埃特纳策划这本书的初衷不在于发动一场出版和阅读革命,他只想让这本书里汇集的拉丁美洲的文学新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大家关注,短到在他们被遗忘之前,能让执文学权杖者和别的出版人看见他们,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本书里延续微弱的文学生命——鉴于文学新人的出头之难,处女作中潜藏的文学生命的确太过微弱:
它的印数不会多,市场不会大,关注的人极为有限,时刻面临被无数新的出版物覆盖和再也露不出水面的可能。
如果他们的第一本书不能在短期内被关注,就很难有机会出版第二本,文学之路可能就此画了句号。
③所以,这本“不等人的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学新人“不被阅读”的焦虑,不是书不等人,而是文学新人等不了人。
作家在起步之初有时候就这么脆弱,他可以沉默着写,但他扛不住写作之外的世界对他报以更大的沉默。
如果他的第一拳就打到棉花甚至空气上,他通常怀疑的不是棉花和空气,而是自己的手。
一定有人说,文学是长跑,成大事者,必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换句话说,要耐得住不被阅读的沉默。
可是,不在乎是否被阅读的大师确有人在,无视读者的文学新人还很少见。
大师们不管怎么不在乎,读者也会蜂拥而至,若新人不在乎,那可能就真的门可罗雀了。
④第一本书传播的重要性如果直接移植到中国,也许会遭受异议:
中国有数目惊人的文学期刊,只要写得足够好,总有地方发表,只要在众多期刊里周游列国,保持足够高的出镜率,总可以从新人成长为名家,大可不必在“第一本书”的树上吊死。
但现在,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专业作家与业余作家格局业已解体,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文学越来越边缘化,文学期刊日渐式微,读者量小,关注度低,它对作家的培养功能和选拔功能都在受到质疑。
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介入,市场运作的成熟,使得不管是文学大家还是文学新人,都不能无视更广阔更有生机的出版市场的存在了。
写作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进入市场,而不再必然需要文学期刊这一传统媒介。
⑤“不等人”的书用心之良苦,暗含的是“被阅读”与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虽然靠逐渐消失来“要挟”别人读,更多的像是行为艺术或者促销噱头,并不足取。
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确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需要有更多的阅读回应,有效性的阅读甚至可以反作用于创作的再生产,但归根结底,“可持续”的动力还是来自内心,来自作家自身对于文学的坚持甚至信仰。
这是自己内心竖起的标杆,并不必须仰赖外部世界的耐心。
⑥在这个意义上,60天即消失的书不是一个写作者的志向所在。
文学新人需要“被阅读”,但也要追问,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艺术创造给人阅读?
你所期待的是抢在消失前的一次性、即时性阅读还是更长久的、可持续性的阅读?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看见我的文字,但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写出值得别人一读再读的文字,哪怕要等得更久。
每一次打开,所有的文字都在,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沉实,坚定,它们给我的信心和内心的安妥,胜过最终化为空无的著作等身,以及所有的荣誉。
(2019年9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有关“不等人的书”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种“不等人的书”,是一本由阿根廷独立出版人埃特纳日前发明并策划的拉美文学作品集,用某种新型墨水印制而成,一旦接触到空气和阳光,字迹就逐渐变淡,不久后会还原成白纸。
B.埃特纳策划这本书的并不是想要发动一场出版和阅读革命,他只想让这本书里汇集的拉丁美洲的文学新人能尽早,早到在他们被遗忘之前,让文学泰斗和别的出版人看见他们,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本书里延续微弱的文学生命。
C.鉴于文学新人的出头之难,文学新人的作品中潜藏的文学生命的确太过微弱,印数不多,市场不大,关注人员有限等因素,埃特纳策划这本书是为了让这些文学新人可以尽快得到关注。
D.这本“不等人的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学新人“不被阅读”的焦虑,不是书不等人,而是文学新人等不了人。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在起步之初有时候是脆弱的,他可以沉默着写,但他扛不住写作之外的世界对他报以更大的沉默。
如果他的第一本书没有受到关注,他往往容易丧失信心,甚至怀疑整个社会的阅读市场发生了某种偏移,从而影响到他的再度创作。
B.作为大师,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感受力,他们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并不来源于读者,因此对于自己的作品是否被阅读并不在乎,然而文学新人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C.现在,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专业作家与业余作家格局已经解体,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文学越来越边缘化,文学期刊日渐式微,读者量小,关注度低,它对作家的培养功能和选拔功能都在受到质疑。
D.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确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需要有更多的阅读回应,但归根结底,“可持续”的动力还是来自内心,来自作家自身对于文学的坚持甚至信仰。
这是自己内心坚守的事物,并不必须仰赖外部世界的耐心。
9.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
A.60天即消失的书不是一个写作者的志向所在,文学新人需要“被阅读”,但也要追问,你是否可以提供更好的、更有深度的作品给读者阅读。
B.作为一个写作者,作者当然希望更多的人看见自己的文字,但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写出值得别人一读再读的文字,哪怕要等得更久。
C.“不等人”的书用心之良苦,暗含的是“被阅读”与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是更多的像是行为艺术或者促销噱头,不太可取。
D.新媒体的介入,市场运作的成熟,写作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进入市场,而不需要文学期刊这一传统媒介。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景公之嬖妾婴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肤着于席不去。
左右以复,而君无听焉。
晏子入,复曰:
“有术客与医俱言曰:
‘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
’”公喜,遽起,曰:
“病犹可为乎?
”晏子曰:
“客之道也,以为良医也,请尝试之。
君请屏,洁沐浴饮食,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
”公曰:
“诺。
”屏而沐浴。
晏子令棺人入敛,已敛,而复曰:
“医不能治病,已敛矣,不敢不以闻。
”公作色不说,曰:
“夫子以医命寡人,而不使视,将敛而不以闻,吾之为君,名而已矣。
”晏子曰:
“君独不知死者之不可以生邪?
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
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
谗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
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嬖乎竖刁而灭,今君薄于贤人之礼,而厚嬖妾之哀。
且古圣王畜私不伤行,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
行伤则溺己,爱失则伤生,哀失则害性。
是故圣王节之也。
即毕敛,不留生事,棺槨衣衾,不以害生养,哭泣处哀,不以害生道。
今朽尸以留生,广爱以伤行,修哀以害性,君之失矣。
故诸侯之宾客惭入吾国,本朝之臣惭守其职,崇君之行,不可以导民,从君之欲,不可以持国。
且婴闻之,朽而不敛,谓之僇尸,臭而不收,谓之陈胔。
反明王之性,行百姓之诽,而内嬖妾于僇胔【注】,此之为不可。
”公曰:
“寡人不识,请因夫子而为之。
”晏子复曰:
“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
”仲尼闻之曰: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其晏子之谓欤!
”
【注】:
僇胔(lùzì),侮辱尸体,这里指使尸体发臭。
(节选自《晏子春秋》)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 间:
离开
B.将敛而不以闻 敛:
通“殓”,收殓
C.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 霸:
称霸
D.请因夫子而为之 因:
趁机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臭而不收,谓之陈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今朽尸以留生/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爱失则伤生/入则无法家拂士
12.下列各组句中,分别表明景公嬖妾和晏子善谏的一组是()
A.
B.
C.
D.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①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
译文:
②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
译文:
③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和沈石田落花诗
唐寅(明)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这首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
试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2)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群山万壑赴荆门, 。
,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
(2)是日也,天朗气清, 。
仰观宇宙之大,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
(李贺《李凭箜篌引》)
(4) ,为天下笑者,何也?
。
(贾谊《过秦论》)
(5)君子之于天下也, 。
无莫也, 。
(《论语·里仁》)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寂寞
吴念真【台湾】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
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
阿照国小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男人来,说是她的新爸爸;不过,她不记得那时候是否叫过他,记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给了她一个红包,以及她从此改了姓。
改姓的事被同学问到气、问到烦,所以这个爸爸对她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从来都没好感。
一直到国中三年级,阿照才被妈妈从外婆家带到北部“团圆”,而且听说这还是那男人的建议,说以后如果要考上好大学,她应该到北部来读高中。
那时候妈妈和那男人生的弟弟都已经上小学了。
男人在工厂当警卫,有时日班有时夜班,妈妈则在同一家工厂帮员工办伙食,早出晚归,一家人始终没交集,各过各的。
不久之后,阿照考上台北的高中,租房子自己住,即便假日也很少回去。
外婆在阿照大三那年过世,不过,之后的寒暑假,阿照也同样很少回家。
她给自己的理由是要打工、读书、谈恋爱,其实自己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对那个家根本一点感情也没有。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亲生的儿子太不成材还是怎样,那男人对待两个孩子有很明显的差别待遇,比如跟儿子讲话总是粗声粗气,对阿照则和颜悦色,过年给的红包永远阿照的比较厚,儿子只要稍微嘟囔一声,他就会大声说:
“你平常拿的、偷的难道还不够多?
”
阿照大学毕业申请到美国学校的那年他从工厂退休,妈妈原本希望阿照先上班赚到钱才出国,没想到他反而鼓励她说念书就要趁年轻。
阿照记得那天她跟他说:
“爸爸,谢谢!
”不过,才一说出口就觉得自己可耻,因为在这之前她不记得是否曾经这么叫过他。
从美国回来后,阿照在外商公司做事。
弟弟在她出国的那几年好像出了什么事,偷渡到大陆之后音讯全无,连几年前妈妈胰脏癌过世都没回来。
孤孤单单的爸爸也没给阿照增加什么负担,他把房子卖了,钱交给阿照帮他管理,自己住到老人公寓去。
阿照也一直单身,所以之后几年的假日,他们见面、聊天的次数和时间反而比以前多很多。
有一天阿照去看他,他不在,阿照出了大门才看到他坐出租车回来,说是去参加一个军中朋友的葬礼。
阿照陪他走回房间的路上他一直沉默着,最后才跟阿照说可不可以帮他买一个简单的相机,说他想帮几个朋友拍照,理由是:
“今天老宋那张遗照真不象样!
”后来阿照帮他买了。
去年冬天他过世了。
阿照去整理他的遗物,东西不多,其中有一个大纸盒,阿照发现里头装着的是一大叠放大的照片和她买的那部照相机。
相机还很新,也许用的次数不多,更也许是他保护得好,因为不仅原装的纸盒都还在,里头还塞满干燥剂并且罩上一个塑料套。
至于那些照片拍的应该都是他的朋友,都老了,背景有山边果园,有门口,有小巷,也有布满鹅卵石的东部海边,不过每个人还都挺合作,都朝着镜头笑,就连一个躺在病床上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也一样,甚至还伸出长满老人斑的手臂用弯曲的手指勉强比了一个“V”。
阿照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为了拍这些照片所有可能经历过的孤单的旅程,想象他独自坐在火车或公路车上的身影,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踯躅的样子,他和他们可能吃过的东西、喝过的酒、讲过的话以及最后告别时可能的心情。
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的号啕大哭。
照片应该是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就坐后面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
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
“魏家阖府团圆,民国九十八年秋。
”阿照说,那时候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
(吴念真《那些人,那些事》)
16.小说开头点出阿照从不称呼“爸爸”的细节,有那些作用?
(6分)
答:
17.简析小说结尾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效果。
(5分)
答:
18.结合阿照和父亲的形象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6分)
答: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为小说,《寂寞》去掉了虚饰,挤掉了水分,朴实得像一块煤,也像煤块一样沉重,却透着点点的光泽。
B.小说的高潮之处在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一张并不团圆的全家福却被这位父亲“结合”成“魏府阖家团圆”,既有深刻的内涵,又充满了对这个破碎家庭的嘲讽。
C.文章的题目叫做“寂寞”,这里的“寂寞”至少有三层含义:
亲人不在身边带来的孤独感;友人渐渐老去离世带来的落寞感;被时代、社会抛弃,留守老人院带来的落魄感。
D.小说以朴素的文字,无华的语言,刻画出小人物的人生体验,初看似乎平淡寡味,细细品读后却感觉意味深长。
E.吴念真的小说常常具有细节画面感,这篇小说中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以长满老人斑的手臂、弯曲的手指勉强比划“V”就极具画面感,令人心中一震。
六、(15分)
20.以“听雨”为题,写一篇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短文。
要求:
(1)运用“通感”和“对偶”两种修辞方法。
(2)要写出季节特点,但不能出现“春夏秋冬”等字样。
(3)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天有阴晴,月有圆缺,年有四季,花有开落。
真正完美的人生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客观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到接近完美或相对完美的人生,也就是说绝对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力求完美的人生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而接纳不完美的人生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请以“接纳不完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
(1)必须写议论文。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高三年级语文联考参考答案
(2019/12)
一、(18分,每小题3分)
1、D,解析:
A羞赧(nǎn)B乘机(chéng)逮捕(dài);C为虎作伥(chāng);
2、C,解析:
A传宗接代B别出心裁仗义执言C发轫揣摩洁白无瑕
一筹莫展D明辨是非涣然冰释
3、B,解析:
“窜改”指改动,这里的“窜”本身就是改动的意思。
“篡改”则指为了某种目的而采取作伪的手段故意改动或曲解,这里的“篡”是曲解的意思。
“窜改”是个中性词,多用于文章、成语、古书等。
“篡改”则除了指改动外,又强调这种改动是曲解和故意的,是个贬义词,多用于某种权威性的理论、指示或主张等。
“敦促”是指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醒注意,在这里比“催促”更庄重。
“惟妙惟肖”和“栩栩如生”都有形容表现得非常的逼真的意思。
但“惟妙惟肖”偏重于酷似,即“肖”,“栩栩如生”意为像活的一样,即“如生”。
此外“惟妙惟肖”还可以表现人的表演和模仿非常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多指艺术作品,不用来表现人的活动。
4、B,解析:
A所有分号应该改为逗号。
C问号改为逗号。
D两个书名号改为双引号,这里表示特指强调,不是书名或文件名。
5、B,解析A“将近一半以上“语意矛盾。
C“194个国家的代表将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展开新一轮会谈”应该在“将”后面加一个“就”,缺介词。
D“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省各县乡蓬勃发展起来”属于主语残缺,少了“丝绸厂”。
6、B,解析:
A人物弄错,这首诗是林黛玉帮助宝玉代题。
C伏脱冷的外号“鬼上当”。
D国籍弄错,雨果是法国作家。
二、(9分,每小题3分)
7、A,解析:
这种“不等人的书”,不是“拉美文学”作品集,而是“拉美文学新人”的作品集。
8、D,解析:
A这些作家不是“怀疑整个社会的阅读市场发生了某种偏移”,而是怀疑自己。
第三段中指出:
“他通常怀疑的不是棉花和空气,而是自己的手。
”B“作为大师,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感受力”这里讲所有的大师全归进去,以偏概全。
第三段中“不在乎是否被阅读的大师确有人在”并不是指所有的大师。
C“趋势”不等于“已成事实”。
第四段中只是强调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
9、答案:
D,解析:
写作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进入市场,而不需要文学期刊这一传统媒介。
文中第四段不是指“不需要“,而是“不再必然需要”。
三(9分,每小题3分)
10、D,解析:
因:
按照,依从。
11、B,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解析:
A代词,指代婴子/助词,相当于“的”。
C表目的,译为“希望,来”/介词,把。
D连词,就,于是/连词,如果
12、C,解析:
A“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是孔子话,不是晏子行为。
B“洁沐浴饮食,间病者之宫”是晏子的话,不是景公的行为。
D“公作色不说”不能体现晏子善谏。
四、(28分)
13、(12分)①现在您不做顺理的事,却做邪僻的事,跟从您干乖逆事情的人您就亲近,匡正您的过失的人您就疏远。
(重点词语:
道顺行僻导害)
②我们的士大夫及诸侯国来的四方宾客,都等在外面,君王您哭的时候还是加以节制吧。
(重点词语:
皆其节)
③做小事做成了,不如做大事做不成。
君子的缺点,胜过小人的优点。
(重点词语:
若废是非)
14、(8分)
(1)空,又(1个1分,共2分)“空”字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情。
(1分)“又”说明这种怀材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打击并非一次。
(1分)
(2)用典(1分)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1分)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得重用的苦闷(2分)
15、(8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给分,五句全写按前四句给分)
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
江娥啼竹素女愁芙蓉泣露香兰笑
一夫作难七庙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无適也义之与比
五、(21分)
16.
(1)交代了故事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分)
(2)将阿照的冷漠和父亲的温情形成对比。
(2分)
(3)以阿照的冷漠行为呼应了标题的“寂寞”。
(2分)
17.
(1)情节上,戛然而止,干净利索地收束全文。
(1分)
(2)运用对比手法(1分)以团圆的全家福,暗寓“寂寞”的一家,突出了“寂寞”的主题。
(1分)
(3)呼应了文章的标题“寂寞”,(1分)回味无穷,发人省醒。
(1分)
18.
(1)阿照:
独立、固执、倔强,不能完全体会到父亲深沉的爱和家庭给予的温暖。
(2分)
父亲:
朴实、善良,不善言辞,却深深爱着这个家,充满无人理解的寂寞。
(2分)(人物分析答到大意即可给分)
(2)(参考)启示:
爱,需要表达,更需要细细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届高三联考 语文 江西 师大附中 一中 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