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阐释动词及其特征.docx
- 文档编号:9951777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9.52KB
简论阐释动词及其特征.docx
《简论阐释动词及其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阐释动词及其特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论阐释动词及其特征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
简论阐释动词及其特征
提要:
阐释动词是动词中一个独立得语义类不.它得语义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某个具体动作或者状态(预设);讲话人解释、评价该动作或状态(陈讲).阐释动词得这种语义结构决定它得一系列词汇语法特征.
关键词:
阐释动词;语义结构;语法特征
interpretationalverbanditscharacter
wanghongming
(centerofrussianlanguageandliteraturestudiesofheilongjianguniversity,harbin150080,china)
interpretationalverbisaspecialverbsemanticclassitssemanticstructureisconstitutedoftwocomponents:
someconcreteactionorstate(presupposition);thespeaker’sinterpretationofthisactionorstate(assertion)suchsemanticstructuredeterminesarangeoflexicalandgrammarcharactersofinterpretationalverb
keywords:
interpretationalverb;semanticstructure;grammarcharacter
1引言
最先关注动词具有阐释意义(интерпретационноезначение)得是мягловинская她在1986年得博士论文《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проблемывидовременнойсемантикирусскогоглагола》中就涉及到这种意义,并把它作为动词未完成体现在时得一种变体意义(гловинская2001:
193).wwwM然而,随着对这一现象认识得加深,学者们认识到,阐释意义与其讲是语法意义,不如讲是词汇意义.因为,动词得阐释意义能够和未完成体现在时得其他意义并存于一个语句中,且没有任何修辞色彩.假如阐释意义是语法意义,这是不同意得(апресян2004:
6-7).况且,“阐释动词同其他类不得动词一样,都具有专门得句法、词法、韵律和其他语言学上得相关特征”(апресян2009:
179).本文借鉴俄罗斯学者研究阐释动词得方法,尝试梳理汉语阐释动词得一系列语义、语法特点.
2阐释动词得语义结构
阐释动词得语义内容要紧包括两部分:
1)某个差不多发生得动作或某种存在得状态p(预设);2)讲话人对那个动作或状态得评价r(陈讲,assertion/ассерция)(апресян2009:
180).p一般指向客观世界,是对世界得客观描写;r通过对p进行评价间接指向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得间接描写.也确实是讲,p和r有“共指关系”.(падучева2005:
30)因此,阐释动词又称为“间接称名动词”(падучева2004:
340,кустова2005:
76).典型得阐释动词如例①得“夸大”:
①伏尔泰夸大了国王得德政、智慧和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把“夸大”释义为:
夸大——把情况讲得超过了实际得程度.从那个释义中能够得到两个语义成分:
1)x讲了一件情况;2)s①认为这件情况(被讲得)超过了实际得程度.借助莫斯科语义学派得释义方法,能够把“夸大”释义为:
x夸大了p=x讲了p(预设);s认为,p被讲得超过了实际程度(陈讲).
当否定“夸大”时,否定得只是陈讲成分,即“s认为,p被讲得超过了实际得程度”.如①得“夸大”在否定语境中只是否定“s认为伏尔泰讲得超过了实际得程度”,而不是否定“伏尔泰讲过国王有德政、有智慧、作用大”.
阐释动词语义结构中得预设成分含有“已然性”特征,是陈讲成分存在得背景.假如失去这种“已然性”特征,“阐释得对象将不复存在,阐释动词得语义属性也会变得模糊”(апресян2009:
181).这种“已然性”特征使得阐释动词和标示具体过程得体助词“在”搭配时,改变后者得语法意义:
“在”不再是标示具体过程意义得体助词,而是阐释意义得标记.如今,“在+阐释动词”结构和“阐释动词+了1”结构得意义大体相同.试比较:
2011年王洪明阐释动词及其特征第1期
②a您事实上是在诽谤自己,这真可怕.
b专家讲他无知,诽谤了他得名誉.
《现汉》给“诽谤”得释义是:
诽谤——无中生有,讲人坏话,毁人名誉.它包含两个语义成分:
1)x讲了p;2)s认为p是无中生有、毁人名誉得.在②a,b中,1)基本上预设成分,2)基本上陈讲成分.
俄语“已然性”特征表现在:
动词得“未完成体现在时和完成体过去时具有大致同义关系”(апресян2009:
188).试比较:
③aоневозможныхвещахговоришьтытыклевещешь!
невозможно!
(апчеховбезотцовщина)
bдружининоклеветалменяпередвами,сказав,чтояневерюввашу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③a,b得клеветать,оклеветать差不多上能够等同:
клевещешь≈оклеветал只是,阐释动词得未完成体现在时和完成体过去时之间依然具有细微差不.未完成体现在时或者强调言语时刻存在某种概括,或者强调言语时刻作为阐释对象得某个动作依旧存在.前者用于未完成体现在时得恒常持续意义、无限次数意义,后者则是对言语时刻某个动作得称谓.(апресян2009:
188)
须要注意,应当区分阐释动词得这种意义和句子得阐释意义.前者“讲话人得评价”作为一个语义成分参与到阐释动词得语义构成中;后者“讲话人得评价”是整个句子具有得意义,并不进入具体词汇.
3阐释动词得语法特征
31语法结构“阐释动词+体助词”
上文差不多指出,阐释动词和“在”搭配时改变后者得语法意义:
不再是具体过程得标记,转而成为阐释意义得标记.这种情况由阐释动词意义中得“已然性”特征决定.一旦这些词和标示具体过程意义得体助词搭配使用,动词就丧失阐释动词得特征,转而变成其他类不得动词.例如:
①a这会儿她正在嘲笑他哩.
b他乐呵呵地嘲笑着自己得粗心和鲁莽.
c一方面,我被侮辱了,因为不得学生正在嘲笑着我,他们明白了我是在特别教育班就读.
《现汉》对“嘲笑”得释义是:
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它包括得语义成分是:
1)讲话;2)用以笑话对方.在⑤a,b,c中,1)基本上陈讲成分,2)基本上附属陈讲得情态意义.体助词“正在、着”得语义指向②基本上“讲话”那个动作.因而,此处得“嘲笑”不是阐释动词,而是行为动词.因此,它能够自由地和标示具体过程意义得体助词搭配使用,而②中得“嘲笑”因用于阐释意义,不能和标示具体过程意义得体助词搭配:
②这么讲来你是嘲笑我禁不住你得诱惑了?
32阐释动词得否定结构
现代汉语常用得否定副词有“不”和“没(有)”.因此,阐释动词有两种否定结构:
“不是+阐释动词”;“没(有)+阐释动词”.第一种否定结构是“是(在)+(阐释)动词”结构得否定形式.它同样是体现阐释意义得标记结构,尤其是在对比句中:
③这不是诽谤,伯爵,这是实在得话.
③通过“这是实在得话”表明,“诽谤”被否定得不是“x讲了一些话”(预设),而是“s(本例中指伯爵)认为这些话是不行得、是无中生有得、是毁人名誉得”(陈讲).因此,“不是+阐释动词”这一结构通常不否定作为预设成分得动作或状态本身,从而该结构具有强化阐释意义得功能.
第二种否定结构则不然,因为否定副词“没(有)”用在动词前,经常“否定动作或状态差不多发生”(吕叔湘2007:
383).因此,它经常否定阐释动词语义结构中得动作或状态,伴随而来得是,对该动作或状态得阐释评价也相应被否定.如今,阐释动词得语义类不会发生变化,如④a;相反,假如用“不是+阐释动词”结构,阐释动词则不发生语义类不得变化,如④b:
④a他没有抱怨,事实上,他几乎连句话都不讲.
b不,这不是抱怨,这是扫瞄非常多网站之后得心得报告!
(XX搜索)
因此,当须要明确否定动词得阐释意义时,通常会选择第一种否定结构.
33阐释动词得词汇搭配特征
阐释动词不能和表示具体过程意义得时刻语词(如“非常久、许久、两小时、一夜”)搭配使用,因为阐释动词语义结构包含得语义成分不管是预设(差不多完成得动作)依然陈讲(讲话人得阐释评价),都不具有具体过程意义.因此,表示具体过程意义得时刻词没有语义指向.因此,⑤a一类句子不正确:
⑤a﹡他们夸大了许久(非常久、一夜等)金钞票得作用,鼓吹“有钞票能使鬼推磨”,“金钞票决定一切”.
b他们夸大金钞票得作用,鼓吹“有钞票能使鬼推磨”,“金钞票决定一切”.
因此,⑥得动词“嘲笑、抱怨”由于和表示具体过程意义得时刻语词搭配而失去阐释动词应有得特征:
⑥a嘲笑了他非常久.(XX搜索)
b老子抱怨了亲孩子一夜,亲孩子抱怨了老子一夜,因此,我也听了一夜.
⑥得“嘲笑、抱怨”被时刻语词凸显得不再是原来动词语义结构中得评价成分,而是动作本身,因此它们能够和“非常久、一夜”等时刻语词搭配使用,时刻语词修饰得是动作持续得过程:
嘲笑了非常久≈笑了非常久;抱怨了一夜≈讲了一夜.
但阐释动词能够和表示多次行为意义得时刻副词(如“常常、经常、总是、有时”)搭配,如⑦.如今,阐释动词表示讲话人对多次行为得多次评价,每一次评价基本上一个完整得行为:
⑦在道家得著作《庄子》中,能够看到道家得人常常嘲笑孔子,讲他把自己局限于仁义道德之中,只明白道德价值.
34阐释动词预设成分得句法表现形式
阐释动词得预设成分因为交际需要可能不在语句中显性体现.假如它需要出现在语句中,则通常借助以下几种方式表达:
1)指称某个具体动作或状态得代词“这、如此”.“这”通常和推断动词“是”搭配构成“这是……”结构.例如:
⑧a在纺织车间,一根断线要扣犯人十个苏,这是工头滥用职权,断线对纺织品无损.
b假如如此报复北京得老百姓,那是野蛮行为,你在这儿呆了一年了,也下不了台.
“这是……”结构既能够用在口语中也能够用在书面语中,是表达阐释动词和其预设动词具有共指关系最常用得结构.
2)表示动作或状态意义得动词出现在另一个分句里,和带有阐释动词得句子构成并列关系.例如:
⑨但是他曾经造谣诽谤,讲我是个私生子.
3)预设动词和阐释动词并列使用,且阐释动词在句法上限定、修饰预设动词,二者构成连动结构.例如:
⑩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讲
“威胁”能够释义为:
x用z威胁y=1)x做了z或x讲了z;2)s认为z是如此得行为,它会使y受到损失,并使y可怕.其中,1)是预设成分,2)是陈讲成分.如今,“威胁”得用法如①a其中,否定副词“没有”否定得不是“
42其他类不得动词转化为阐释动词
有些动词得初始意义不是阐释意义,但在一定语境中,由于语义结构中得陈讲退居为预设,而动因成为陈讲,从而使动词获得阐释意义,动词也相应成为阐释动词.试比较:
②a五班俘虏捉得少,因为我没有关心他们.
b尽管他明白这么样做,对他得伤势并没有关心,甚至无异是在饮鸩止渴.但他只能这么样做.
“关心”能够释义为:
x以手段或工具z关心y做p=1)y做p;2)x以手段或工具z做p;3)目得是使y受益.其中,1)为预设,2)为陈讲,3)为动因.在否定句中否定得成分是“x以手段或工具z做p”,如②a,这时得动词是行为动词.但在一定语境中,2)和3)得交际地位会发生变化:
2)不再是陈讲,变为预设,3)由动因变为陈讲,同时3)得内容会发生一定变化:
由“目得是使y受益”变为“s认为z会使y受益”.变化缘故在于,当是否受益不具有“已然性”特征时,只能是一种主观得阐释评价.如今,“关心”得意义如②b,否定得语义指向是“s认为z会使y受益”,动词由此成为阐释动词.
5结束语
阐释动词得语义结构要紧包含两个语义成分:
1)某个发生得动作或存在得状态;2)讲话人(s)对该动作或状态得评价.前者是预设成分,后者是陈讲成分.因而,阐释动词语义一个特别重要得特征确实是“已然性”,它和阐释动词得语义结构共同决定阐释动词具有得一系列特征.这表明,阐释动词完全能够作为一类动词同其他类动词区分开来.事实上,把阐释动词作为一类动词独立出来,反映当代语言研究得一种趋势:
充分认识“人”在语言中得地位,因为阐释动词构成“外部世界和人得内心世界之间得联系纽带”(кустова2005:
75),是人用以表达意见、表明观点最常使用得一种方式.正是在阐释动词得关心下,讲话人自我才得以充分实现.因而,把阐释动词作为一个独立得语义类不具有积极且深远得意义.
注释
①此处得s实际上指当下言语时刻得讲话人,为了和“x讲……”中得x区分开来,因此使用符号s,下同.
②“语义指向”指,“句子中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得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截了当联系,其中包括了一般所认为得语义辖域”(周刚1998:
27).
参考文献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z]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
孙寰俄语阐释动词及其语义分析[j]外语研究,2009
(1)
张家骅莫斯科语义学派得“预设”观[j]外语学刊,2002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阐释 动词 及其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