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博物馆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951562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9.14KB
故宫博物院博物馆教案.docx
《故宫博物院博物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宫博物院博物馆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宫博物院博物馆教案
[科目]语文
[年级]初二
[文件]chja45.doc
[标题]故宫博物院博物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万紫千红的花活板
[关键词]现代文/教案
[内容]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从文体上讲,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说明文。
辅导学生学习说明文,一是要抓住说明文的特点,二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可以讲授代替其主动的学习。
为此建议采用设问答疑的方法。
现以《故宫博物院》一文为例,可以提出以下的一些问题,启发他们进行思考。
1.文章哪些段落写故宫博院的位置、名称、历史和在古代建筑群中的地位?
2.文章哪些段落介绍太和殿为主的主体?
3.文章哪些段落介绍以后三宫为主的后宫?
4.作者为什么只简单地说了一句话──“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角楼”?
5.作者着重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为什么?
6.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看出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的特点是什么?
7.文章的介绍是井井有条的,请你指出文章的介绍顺序。
8.如果搞清楚文章是由南向北进行介绍的,那么请你指出为什么不从其他方向介绍?
9.文章用了哪些词语介绍交代了参观路线和写出了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10.文章进行介绍时立足点有的不断变化,有的却没有变。
请你举例加以说明。
一般而言,以上的一些问题清楚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就搞清楚了。
【指点迷津】
(一)理解说明文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对阐明事物特点和事理本质的重要性。
(二)掌握三种常见的说明顺序的特点,并能注意相关的语言因素。
(三)能运用说明顺序的知识读写说明文。
(四)了解说明文也应根据说明中心的需要安排好说明材料的详写和略写。
(五)练习“默读”和“精读”两种读书方法。
(六)学习“祈使句”和“感叹句”。
(七)复习巩固本册书第一、二单元所讲的说明文知识:
说明事物的特征:
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二、学海导航
【学法提要】
1.说明文一般有哪些说明顺序?
条理性是说明文的一大特点,这表现在说明的顺序上。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既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还需要有事理的说明顺序,因为事物、事理本身是有条理性的,人对事物、事理的认识也是有条理的。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
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
说明文运用时间顺序往往突出时间的阶段性,每一阶段一般都有它的特征。
(2)空间顺序:
一般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文章。
说明实物的形状和构造时,或由近及远,或从上到下,或由表及里……
(3)逻辑顺序:
一般用于说明事理(非实物)的文章。
常见的有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构造到功用、由认识到实践等。
2.本单元四篇说明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一般来说,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确定说明的顺序。
《故宫博物院》的说明对象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文章的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参观路线,故宫建筑顺序。
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参观路线正是基本上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同时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故宫的各建筑物有清晰的了解。
因而文章采用的是空间顺序。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说明对象是书籍的演变过程。
书籍的发展显示出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书籍,都有它的特点。
从书籍的雏形──甲骨文,到正式的书籍简或牍,再到帛书、手抄书、雕板印书、活板印书直至近代形形色色的书,无不体现着极强的时间上的阶段性,书籍演变的几个阶段特征,都是从说明的时间顺序中体现出来的。
《万紫千红的花》是一篇探寻花色形成的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的说明文。
文章由花有各种颜色这一现象提出问题,说明花色产生的内部规律是“花青素”,这是花有各种颜色的本质原因。
接着文章又阐释了花的变色是由于养料、水分、温度等条件不断变化而造成的,最后又探讨了花色与昆虫、花色与人类的关系。
这种以反映事物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为依据而进行条分缕析的结构方式,即是逻辑顺序。
《活板》介绍了我国古代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和功效等。
课文从刻字排版、印刷、拆版等事物本身的程序来安排说明的顺序,即属于时间顺序。
3.什么叫做参照点?
如何选好参照点?
选参照点,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已知物为基准,来介绍另一些物体的方位。
例如: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
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级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
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殿前广场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选段中画线的句子介绍了中和殿和保和殿的位置,它们分别以“太和殿”和“中和殿”为参照点来说明的。
根据说明的需要,参照点又可以分为两种。
以说明对象自身的某个局部做参照点,我们叫它内部参照点。
如上例画线的句子。
另外一种参照点是指说日月对象以外的物体。
这个物体是读者熟悉的,至少是一问便知的物体。
如单元作文训练例文一《我们的校园》中的首段“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民族文化宫的后面,国家教委大楼的南面。
”这段文字介绍“我们的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宫”“教委大楼”就是两个外部参照点。
介绍某一建筑物的整体方位,多数以外部事物为参照点:
要说清楚事物的内部布局常使用内部参照点。
4.《故宫博物院》一文。
选材与组织材料有什么特点?
北京故宫是驰名中外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绝不可能都一一详细介绍,而必须详写重点部分,略写一般才行。
这篇说明文正是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用不长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的故宫。
就介绍故宫的整体而言,重点在“前朝”和“后廷”;就局部看,“前朝”的重点是“太和殿”,“后廷”的重点是养心殿“。
所以选择这些作为重点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出故宫这一建筑群的特征。
举例来说,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
所以在文章中作了如下介绍:
(1)太和殿的位置──紫禁城的中心,在北京的中轴线上。
(2)规模──建在七米多高的启石台基上,高二十八米,面积二千三百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宫殿。
(3)布局、装饰──金黄色琉璃瓦重檐殿顶:
殿檐斗拱、青蓝点金、贴金彩画;其正面十二根红色大圆柱、辉煌、鲜明、雄伟、壮丽。
(4)殿内──朱红台上的金漆雕龙宝座、雕龙围屏。
蟠龙金柱盘绕矫健金龙;中央藻井饰巨大雕金蟠龙,龙口里垂下银白色大圆珠……,梁枋间彩画有:
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这些内容,说明了这“皇宫”的特征──修建要体现以皇帝为中心,“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皇权至上的思想。
所以建殿于中轴线的中心,要最高、最大;因皇帝自诩为大龙所以处处饰以龙形。
中和殿、保和殿,与太和殿相似,但无论规模还是建筑艺术都逊于太和殿。
因此无需一一详细说明。
文章略笔带过。
在介绍后廷建筑时也是如此,是以“养心殿”为重点详细介绍,其他从略。
这是因为养心殿是从雍正到清末近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
文章对宫殿的结构建筑特色着笔不多;而是较详细地介绍了它的历史“位置”──皇帝在此召见群臣、发号施令;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勾结投降帝国主义。
其中详写了养心殿东间“一前一后摆着两个宝座,当中挂着一个黄色的帘子”,引出慈禧搞垂帘听政的历史沿革。
这些历史见证,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因此文章作重点说明。
5.请列表说明《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的说明顺序并分析说明方法。
书籍名称
时间阶段
书籍特点
说明方法
小结
优点
缺点
甲骨文
三千多年前雏形阶段
书籍的源头记载历史
原始不实用
书籍和人类的文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书籍演变的特点是由落后到先进,是在不断改进缺点的进程中发展进步的。
简或牍
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远古阶段
正式实用
笨重不便
举例子
列数字
帛书
春秋末期
轻便
成本高
作比较
举例子
手抄书
东汉阶段
轻巧适用成本低、便保存
费事
作比较
雕版书
唐代
省时,可连续印
质量差效率低
作比较
活版书
宋代
速度快,质量好,错别字易改,便于保存
形式单一
作比较
形形色色的书
近代阶段
花样翻新
功能有局限
作比较
各种奇妙的书(例)
缩微图书
现代阶段
功能奇妙,体积小,容量大,易保存,使用方便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悠久的古代文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古代到今天说明顺序,使书籍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以及其历史演变的进程,都完整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另外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着重说明书籍演变的总特征。
从表中以书籍优缺点的分析以及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反复运用,不难理解书籍演变特点是由落后到先进,是在不断改进缺点的进程中逐渐发展进步的。
文中大量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突出不同阶段书籍各自的特点,显示出它们的差异,比较中落后与先进鲜明的呈现在眼前,十分清楚。
如:
简牍笨重,使用不便,而帛书轻便,在比较中我们看到帛书的优势,但帛书与手抄书比较,昂贵,成本高是它明显的劣势。
很显然,手抄书的缺点是费事麻烦,当雕版印刷出现时,这个矛盾自然化解,而活版印刷又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针对它的缺点进行改进的结果。
两相比较,贯穿全文,使读者很快把握住书籍演变过程中突出的特点。
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运用,科学准确,说明力强,如在说明缩微图书的体积之小而储藏信息量大这一特点时,以“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3000多页”和“几寸长”,“五吨”和“十五公斤”作比较,真实地突出了缩微图书的特征,十分令人信服。
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文章具体生动,趣味性强,弥补了说明文平淡的缺陷,通俗易懂,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
如在说明简牍的笨重使用不便时,列举了秦始皇批阅文书和东方朔给汉武帝写文章的两个事例,给人印象深刻,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具体,明白。
本文思路清晰,结构简明,语言平实简洁,知识性强。
全文按时间顺序,由古至今清楚地阐述了书籍演变发展的历史,符合事物本身的逻辑。
文章多次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书籍由落后到先进和不断进步发展的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另外,几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同时配合运用,使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更加准确,应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6.具体说明《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文结构,文章的顺序。
这是一篇探寻花色形成的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的说明文。
课文由花有各种颜色这一现象提出问题,说明花色产生的内部规律是“色素”,它是决定“花色”的关键,含什么“色素”,就有什么颜色。
这是要说明的第一步。
第二步要说明的是“变色”。
花色既然是“色素决定的,那么花色的变化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是”色素“变了,还是其他原因?
这就由探讨第一步现象,进入到探讨第二步现象。
它的答案是:
“随着养料、水分、温度等条件经常在变化”,花色也不断发生变化。
这就由探讨内部规律转入到探讨花和养料、水分、温度等的内部联系。
第三步要说明的是花色和昆虫的联系。
第四步要说明的是花色和人类的关系。
这种以反映事物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为依据而进行条分缕析的结构形式,就是一种逻辑顺序。
7.《活板》一文是如何具体说明活板的制作、使用方法和有关事项的?
对于上述的问题,文章先指出此技术的发明者和发明时间,然后分为三个层次加以说明。
第一层(从“其法”到“字平如砥”)说明活板的制作方法。
先介绍刻字: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说明字印的制作十分简便,制成后不仅大小合度,而且坚固耐用。
后介绍布字,有四道工序:
先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匀布在铁板上;然后按铁范把字印整齐划一的排在铁板上;再用火烤铁板,使药熔化,最后用平板按压字面,使版面平整,便于印刷。
等到松脂、蜡等物冷却下来,字印就牢牢在被固定在铁板上了。
从这一套工序可以看出,发明者对排版设计得相当周密。
第二层(从“若止印三二本”到“瞬息可成”)说明提高印刷效率的方法。
文章先指出“活板”印刷有速度快的特点,接着就来说明怎样提高工效。
主要措施有两条:
一条是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版,两块交替使用,可以节约时间,加快印刷的速度;另一条是采用科学的拣字法,把字印做上标记后,按韵分类,放在一定的格子里,同时根据字的使用频率储备相当数目的字印,以提高拣字的速度,拣字速度提高、排版速度自然也跟着提高。
这说明发明人对工效的问题极为重视,所设计的方法也切实可行。
第三层(从“不以木为之者”到本段结尾)说明木质活字不适宜印刷的原因和拆版的方法。
【妙文赏析】
要认真阅读
叶圣陶
文艺鉴赏并不是一桩特别了不起的事,不是只属于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事。
我们苏州地方流行着一首儿歌:
咿呀咿呀踏水车。
水车沟里一条蛇,游来游去捉虾蟆。
虾蟆躲(原音作“伴”,意义和“躲”相当,可是写不出这个字来)在青草里。
青草开花结牡丹。
牡丹娘子要嫁人,石榴姊姊做媒人。
桃花园里铺“行家”(嫁妆),梅花园里结成亲。
……
儿童唱着这个歌,仿佛看见春天田野的景物,一切都活泼而有生趣:
水车转动了。
因而自己也觉得活泼而有生趣,蹦蹦跳跳,宛如郊野中一匹快乐的小绵羊。
这就是文艺鉴赏的初步。
另外有一首民歌,流行的区域大概很广,在一百年前已经有人记录在笔记中间了,产生的时间当然更早。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
几个飘零在外头?
唱着这个歌,即使并无离别之感的人,也会感到在同样的月光之下,人心的欢乐和哀愁全不一致。
如果是独居家的欢乐,更见离别的难堪,虽然头顶上不一定有弯弯的月儿,总不免簌簌地掉下泪来。
这些人的感动,也可以说是从文艺鉴赏而来的。
可见文艺鉴赏是谁都有份的。
但是要知道,文艺鉴赏不只是这么一回事。
文艺中间讲到一些事物,我们因这些事物而感动,感动以外,不再有别的什么。
这样,我们不过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已。
我们应该处于主动的地位,对文艺要研究,考察。
它为什么能够感动我们呢?
同样讲到这些事物,如果说法变更一下,是不是也能够感动我们呢?
这等问题就涉及艺术的范围了。
而文艺鉴赏正应该涉及艺术的范围。
在电影场中,往往有一些人为着电影中生离死别的场面而流泪。
但是另外一些人觉得这些场面只是全部情节中的片段,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反而对于某景物的一个特写、某角色的一个动作点头赞赏不已。
这两种人中,显然是后一种人的鉴赏程度比较高。
前一种人只被动地着眼于故事,看到生离死别,设身处地一想,就禁不住掉下泪来。
后一种人却着眼于艺术,他们看出了一个特写、一个动作对于全部电影所加增的效果。
还就看电影来说。
有一些人希望电影把故事交代得清清楚楚,譬如剧中某角色去访朋友,必须看见他从家中出来的一景,再看见他在路上步行或者乘车的一景,再看见他走进朋友家中去的一景,然后满意。
如果看见前一景那个角色在自己家里,后一景却和朋友面对面谈话了,他们就要问:
“他门也没出,怎么一会儿就在朋友家中了?
”
散场的时候,往往有一些人说那个影片好极了,或者说,紧张极了,巧妙极了,可爱极了,有趣极了──总之是一些形容词语。
另外一些人却说那个影片不好,或者说,一点不紧凑,一点不巧妙,没有什么可爱,没有什么趣味──总之也还是一些形容词语。
象这样只能够说一些形容词语的人,他们的鉴赏程度也有限得很。
文艺鉴赏并不是摊开了两只手,专等文艺给我们一些什么。
也不是单凭一时的印象,给文艺加上一些形容词语。
文艺中间讲到一些事物,我们就得问:
作者为什么要讲到这些事物?
文艺中间描写风景,表达情感,我们就问:
作者这样描写和表达是不是最为有效?
我们不但说了个“好”就算,还要说得出好在哪里,不但说了个“不好”就算,还要说得出不好在哪里。
这样,才够得上称为文艺鉴赏。
这样,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动自然更见深切。
文艺方面如果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也会觉察出来,不至于一味照单全收。
鲁迅的《孔乙己》,现在小学高年级和初级中学都选作国语教材,读过的人很多了。
匆匆读过的人说:
“这样一个偷东西被打折了腿的瘪三,写他有什么意思呢?
”但是,有耐心去鉴赏的人不这么看,有的说:
“孔乙己说回字有四样写法,如果作者让孔乙己把四样写法都写出来,那就索然无味了。
”有的说:
“这一篇写的孔乙己,虽然颓唐、下流,却处处要面子,处处显示出他所受的教育给与他的影响,绝不同于一般的瘪三,这是这一篇的出色处。
”有一个深深体会了世味的人说:
“这一篇中,我以为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个话传达出无可奈何的寂寞之感。
这种寂寞之感不只属于这一篇中的酒店小伙计,也普遍属于一般人。
‘也便这么过’,谁能跳出这寂寞的网罗呢?
”
可见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见一些晶莹的宝石。
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
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其原由在此。
否则明明已经知道那文艺中间讲的是什么事物了,为什么再要反复阅读?
另外有一类也称为文艺的东西,粗略地阅读似乎也颇有趣味。
例如说一个人为了有个冤家想要报仇,往深山去寻访神仙。
神仙访到了,拜求收为徒弟,从他修习剑术。
结果剑术练成,只念念有辞,剑头就放出两道白光,能取人头于数十里之外。
于是辞别师父,下山找那冤家,可巧那冤家住在同一的客店里。
三更时分,人不知,鬼不觉,剑头的白光不必放到数十里那么长,仅仅通过了几道墙壁,就把那冤家的头取来,藏在作为行李的空皮箱里。
深仇既报,这个人不由得仰天大笑。
──我们知道现在有一些少年很欢喜阅读这一类东西。
如果阅读时候动一动天君,就觉察这只是一串因袭的浮浅的幻想。
除了荒诞的传说,世间哪里有什么神仙?
除了本身闪烁着寒光,剑头哪里会放出两道白光?
结下仇恨,专意取冤家的头,其人的性格何等暴戾?
深山里住着神仙,客店里失去头颅,这样的人世何等荒唐?
这中间没有真切的人生经验,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感、意志作为骨子。
说它是一派胡言,也不算过分。
这样一想,就不再认为这一类东西是文艺,不再觉得这一类东西有什么趣味。
读了一回,就大呼上当不止。
谁高兴再去上第二回当呢?
可见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
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见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见粗劣的瓦砾。
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取着走马看花的态度,决谈不到文艺鉴赏。
纯处于被动的地位的,也谈不到文艺鉴赏。
要认真阅读。
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
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的途径。
(附:
范文一篇)
我国最大的九龙壁
罗哲文
人们游览北京北海公园的时候,总想观赏一下九龙壁,并且还盼望在九龙壁前留影纪念。
这种龙壁在我国还是很多,有一龙壁、三龙壁、五龙壁、七龙壁、九龙壁。
九龙壁是最高的规格。
壁上的龙有砖雕的、泥塑的,也有绘制的,其中以琉璃烧制的色彩最为鲜艳、光泽夺目。
这些龙壁原来都不是孤立的建筑物,而是一组建筑群(宫殿、王府或寺庙)前的照壁。
照壁也称作照墙、影壁、影墙等。
它们的功用是作为建筑组群前的屏障,以别内外,并有壮观和装饰的意义。
它们往往把宫殿、王府或寺庙大门前围成一个广场或庭院,使外面不能一眼望穿内部,成为进大门之前停歇、活动的场所。
在一般民房门前,往往也有一个小照壁,大都是一堵普通的墙,间或也有些装饰。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封建时代把它作为帝王的象征,所以龙壁就较为尊贵,至于九龙壁就更为尊贵了。
我国九龙壁为数不少,其中保存得较好,艺术价值较高的九龙壁,除北京北海公园、故宫的两座外,要数大同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在山西省大同市内东大街路南,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9),是现在保存下来最早最大的一块九龙壁。
人们不禁要问:
九龙壁既这样尊贵,为什么要建在远离都城的大同呢?
这要从明朝初年大同的政治军事情况说起。
明太祖朱元璋把元朝统治者从北京赶走之后,为了巩固大明政权,把他的十几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个重镇去作藩王。
大同是明代北训重镇,他的第十三个儿子朱桂被封到大同当代王,在大同城内东部修造了一座巨大的代王府;为了壮观瞻,便在王府前修建了这座巨大的九龙壁。
后来,大同成了长城九镇之一,设总兵守卫,藩势削减,代王府日益衰敝,建筑也已不存,而这座九龙壁却完整地保存下来。
大同九龙壁全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分成三部分:
下面是一个高大的须弥座①,须弥座之上是壁身,壁身上复以斗拱②和琉璃瓦屋顶。
壁身是九龙壁的主要部分,以六层琉璃砖拼砌而成。
九条大龙飞舞奔腾于波涛云气之间,并以山崖,水草相间隔和联系。
正中一条龙是照壁的中心,所以它的姿势也是端正的:
龙头向前,正视王府的大门,龙身向上卷曲,龙尾向后摆动,看去好象端坐似的。
这条坐龙为主龙,正黄色。
主龙两侧的第一对为淡黄色行龙,头均向东,而尾则向着中心坐龙,构成对称的图案。
次两龙为中黄色,头均向西,构图与前两龙基本相同而局部有别。
再次为宝蓝色飞龙,两龙图案不对称,西边的飞龙好象由天空奔驰而下,龙头已入海中而龙尾还在天空中长曳翻动,东边的飞龙则是龙尾高悬,龙身卷伏,龙头凝视前方,有如刚自天空降下又从水中奋起。
最外侧为黄绿各色相间的坐龙,形象各异,不相对称。
九条龙不同的姿态,参差变化的颜色,使得整个龙壁的构图生动灵活而又色彩绚丽,加上龙身雕塑得非常雄浑、粗壮、有力,使龙壁显得非常庄严雄伟。
大同九龙壁已历六百年的风雨、地震等自然力的侵蚀,壁体倾斜鼓闪,壁顶和须弥座残破损缺,早已显得“老气横秋”了。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将此壁彻底修缮,并往南后退28米,按原状重新砌筑。
重建时,把原来的被积土埋没大半的须弥座抬高,使它显得更加壮丽了。
这种琉璃龙壁制作时工艺复杂,先要安排好整个画面,按照龙的不同部位分块雕塑。
从绘画、分块、雕刻、配料、调色、上釉、烧制到搬运安装,每个环节都要紧密配合。
为了保证质量,往往要一式烧制几套,以备残坏之后更换补配。
而这座九龙壁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建筑结构和艺术手法也有自己的时代风格和特点,堪称为我国古代琉璃工艺的杰出作品。
[注释]
①须弥座:
又名金刚座,是佛像底座,又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台基,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
②斗拱:
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一种承担重量的部件,逐层挑出,支承重载,可使屋檐挑出,兼有装饰作用。
[简析]
本文对九龙壁的介绍,一是知识全面,二是详略得当,三是描述准确。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既介绍了有关龙壁的知识,又说明了大同九龙壁的情况。
对于这座龙壁本身,作者从它建造的历史背景、到解放前倾斜鼓闪,解放后修缮得更加雄伟壮丽的情况;从它的地理位置到它的建筑结构、规模大小、雕塑的形态、颜色、艺术特点,都用确凿的材料、准确的描绘,做了具体说明。
对于有关龙壁的知识,作者开头说明了龙壁原是一组建筑群前的照壁,起屏障和壮观的作用,又介绍了有关照壁的知识;结尾又概括介绍了琉璃龙壁的制造工艺。
这就使我们对于龙壁的有关知识,大同九龙壁的具体情况,了解比较全面。
本文知识介绍得比较全面,但由于详略安排得当,所以文章毫不臃肿。
如对龙壁的有关知识略写,龙壁本身详写;就龙壁本身说,对它建造的历史背景略写,壁的基座、壁顶也略写,对雕刻就重点介绍,较详细地介绍了龙的不同姿态、神采、色调。
对雕刻的介绍,作者也没有平均使用力量,中间的主龙和两旁宝兰色飞龙描述较详,其它龙或稍加形容,或一笔带过,这样安排详略,使文章疏密有致,也使读者对这座龙壁的雕塑有个比较完整而具体的印象。
本文除运用翔实的数据、准确的资料,说明龙壁的有关知识外,在描述龙壁的雕刻时,文章也是非常简明准确的。
如对两边宝蓝色飞龙这么描写:
“西边的飞龙好象由天空奔驰而下,龙头已入海中,而龙尾还在天空中长曳飘动。
东边的飞龙则是龙尾高悬,龙身卷伏,龙头凝视前方,有如刚自天空降下又从水中奋起”。
文章对两条龙不同的动态、神采、视线,都作了比较准确细腻的描绘,使我们能想象出两条龙矫健飞舞的雄姿。
【思维体操】
下面有一个关于逻辑的故事,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某报副刊编辑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宫 博物院 博物馆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