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学期七校联考语文.docx
- 文档编号:9951131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3.13KB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学期七校联考语文.docx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学期七校联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学期七校联考语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学期七校联考语文
广东省深圳市2007年高三第一学期七校联考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共13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为必考题(134分),第Ⅱ卷选考题(16分)。
请按照高考答题规范,用黑色水笔或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姓名、班级、学号等一律写在密封线以内,否则无效。
Ⅰ卷必考题(134分)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4题。
窗含与门泊 刘心武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工部的这两句诗,把中国传统建筑对窗门的美学追求,给了一个非常中肯的概括。
的确,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窗户绝不仅仅是为了透光和透气,一个好的窗户,应当是一个好的画框,也就是说,室主在室中面朝窗户时,他的首要感受,应当是觉得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这是写意画:
"榆柳萧疏楼阁闲,明月直见嵩山雪",这是工笔画。
因为把窗景当成画,所以"画框"便有非常丰富的变化,这在中国园林建筑中体现得尤其鲜明。
中国古典园林的墙廊上,往往开发出一个接一个形状不同的廊窗,或仙桃葫芦,或石榴蝙蝠,或扇形瓶形,或连环方胜。
"画框"本身极富装饰趣味,然而更重要的是让廊中漫游者移步换景,也便是犹如在一个画廊里赏画。
再进一步探究,我们便发现在中国古典建筑中窗不仅是"画",也是诗:
"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又是音乐: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及至"天籁"的笛孔: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在我们当前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种建筑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般的工业、民用建筑不好苛求,但对某些本身应构成一道风景的建筑,我们便不能不对其美学上的追求有所评议。
在吸收中国古典建筑的优秀传统,发扬其对"使窗如画"的追求上作得成功的例子,在北京我觉得起码有两处,一处是由美国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凡去过那饭店的人都不难感受到,那里几乎每一间客房都至少有一扇窗户,与香山一隅的景色构成着一幅生动的图画;这当然并非偶然,而是贝聿铭一进入设计构思时,便非常注重的一项美学追求。
另一处是长安街上的贵宾楼饭店,这家五星级饭店的外表似无甚特色,但其内部的公共共享空间多有新颖创意,其二楼咖啡厅有意将向南的一面完全装成落地大玻璃窗,使明清以来便存在的一堵皇城的红墙,恰好落入顾客视野,我以为这是将中国古典建筑那"以窗为画"的美学原则的活用,而又融入了西洋美术的某种抽象的装饰趣味,其设计上因地制宜的巧思,似更在香山饭店诸窗之上。
中国古典建筑对门的美学追求,往往将气派置于首位,但也不是单指门体本身的形态质地,也是与周遭的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放在一起来考虑的。
本文开首所引的老杜名句,便体现出这一意蕴。
"开门见山"在中国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具有褒义的成语。
所谓"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农业中国最佳的建筑环境,倘能"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那就更可居而自傲了。
但工业化浪潮使得绝大多数现代城市的建筑物大门失却了"泊船"、"见山"的可能性,它倒很可能是"门泊洋洋百辆车"或"两街排闼送灰来",这可怎么办呢?
近代的西洋建筑,凡讲究一点的,往往采取抬高大门础基,以回旋坡道与前伸的风雨廊,来缓解城市空间日见局促所带来的焦虑感,并与或许并不太宽阔的前庭,形成一种既有所区分又颇为亲和的关系。
目前中国大型建筑在门的处理上也多往此种西式风格上靠拢。
不过,其实中国古典建筑处理门的美学追求仍不失为一种可以借鉴的方式。
比如广州的花园酒店,初建时基本上是"全盘西化"的,营业初期据说效益不如所期,于是有看"风水"的高手建议其在"虎口"状拱门的几十米外筑一弧状花台,以"拦住虎吐";后果然筑起了弧形花台,上面密置大盆棕榈,据说效益从此便大为好转。
我不懂"风水",不敢率议。
但依我想来,这样补救酒店的"门景",遮蔽了车水马龙的喧嚣街市,其实很符合"开门见绿"的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追求,也许因此也就增进了出入其中的顾客的好感,成为其效益提高的原因。
愿我们的城市新建筑,能在一进入设计时,便能在门窗的把握上,不仅重视其,也重视其。
我们中国古典建筑在这方面的丰厚遗产,实在是大可借鉴活用啊!
(选自刘心武《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
1.文章开头引用杜甫诗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二自然段以香山饭店诸窗和贵宾楼饭店咖啡厅落地大玻窗设计构思为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后者胜过前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2分)
不仅重视其________,也重视其________。
4.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多处引用古代诗歌,既体现出对门窗的美学追求,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B.本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分说的两部分又各自由古而今,结构井然有序。
C.中国古典园林廊窗的形状丰富多彩,与景色相配,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D.文中对目前中国大型建筑在门的处理上多学西式风格的做法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E.广州的花园酒店在初建时效益不佳,主要是大门外车水马龙的喧嚣街市的影响。
F.搞建筑还是应该考虑一下“风水”问题,广州花园酒店前后的变化说明了这一点。
5.深圳有些西洋式建筑的门口,立了两只石狮子。
有人说这是中西结合,有人说这不伦不类,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夜渡两关记[明]程敏政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
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
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征束燎①以行。
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
石栈岖崟②,悉下马,累肩而上。
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
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
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
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
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
行四十里,渡后河。
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
“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
”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
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
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
“古昭关也。
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
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
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
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
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
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
尽二鼓,抵香林。
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
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
谨志之,以为后戒。
(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
[注]①铜钲:
铜锣。
束燎:
火把。
②岖崟(yín):
山石险峻的样子。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为之避易避易:
退却
B.自分恐不可免分:
分析
C.心识之识:
记住
D.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绐:
欺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悉下马累肩而上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良久乃起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D.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告假归家,因急于见亲人,冒着危险连夜赶路,虽临近危险而能避免,但自省仍不够谨慎,所以认真将这件事记下来作为警戒。
B.文章写夜过清流关时,始终无备而过,不想寒风暴起,人人自危,场面令人心悸。
夜过昭关时,一行人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训,有备而过,谁知此地更为险恶。
过关之后,竟有死里逃生之感,反衬出境地的险恶。
C.作者描写景物以衬托险情,描写险情以突出人的感受。
烘托气氛手法多样,途中并没有出现虎,但虎患无处不在,读之使人战战兢兢,惶惶然如临其境。
D.作者分别用所过两关有关的历史典故来衬托心情:
清流关是赵匡胤获胜之处,所以作者有此历虽险而奇冠平生的庆幸;昭关是伍子胥受厄之地,所以作者先“自分恐不可免”,后有“恍然自失,如更生者”的感受。
9.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3分)
译文:
(2)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
(3分)
译文:
(二)用“/”号给下列划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10.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三)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
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11.第一首《台城》中“只缘一曲后庭花”这句诗和杜牧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首《台城》中柳色“依旧烟笼十里堤”与第一首的哪一句可形成照应?
请把答案写在下面横线上。
(3分)
,
12.第二首《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最是“无情”?
(4分)
13.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
(四)古诗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五选三,做四句以上者只改前三句)。
(6分)
(1),。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4)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千古江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语言表达(22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模棱摹拟落寞莫逆之交顶礼膜拜
B.扉页菲薄斐然匪夷所思蜚短流长
C.诋毁底蕴邸所低首下心砥柱中流
D.搁浅奶酪贿赂洛阳纸贵一丘之貉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少年时代就告别亲友,作客他乡的好友回到故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亲访友,而他访问的第一位朋友就是我,对于他的做客我家,我们一家都表示了极大的热情。
B.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
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推脱;有责任要他负责,他总是找理由推托。
C.新华社多哈12月5日体育专电:
亚运会体操男子单项结束,中国队七项中染指六金。
D.“身教重于言教”,是为人父母者应当时刻牢记的原则。
如果我们平时注意礼仪,举止文明,不沾染赌博等恶习,那么,上行下效,孩子们就一定会走出一条正确的人生大道。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了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企业。
B.学术腐败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术资源分配体制不够合理、社会风气不佳和个人品行不良造成的。
C.广东经济建设超前,而文化素养置后,这种物质与精神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最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D.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为了减少战争对城市的损毁和交战双方人员的伤亡,所以心理战、舆论战等更应该受到重视。
18.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可以根据字形来进行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请从“众”、“旦”、“臭”中任选一个进行重新“会意”。
(3分)
示例:
劣:
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的诗歌《回答》中的诗句,诗意揭示了生活中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请调整该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增删词语或改换词语):
(1)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水浒传》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
“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
‘三碗不过冈’。
”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冈”是绝妙的广告词。
它究竟蕴含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
请回答三点。
(5分)
答:
(1)
(2)
(3)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说,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螃蟹:
可也怪!
人怎么是直着走的?
说明: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Ⅱ卷选考题(16分)
请在以下五、六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不跨大题选做小题。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2-24题。
雨前
何其芳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
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
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
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
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
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
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
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
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
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
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
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
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
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
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
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
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啁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
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
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
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
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复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
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
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
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
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1933年春,北京
(选自何其芳《画梦录》)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是一篇文情并茂、优美清新的散文。
文中的景物描写颇有特色,生动细腻,形象鲜活,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景象别致的图画,又给我们营造了情思悠悠的诗的意境。
B.作者善于选用富于色彩的词藻写景状物,构成鲜明生动的动态画面。
他创造的是诗化的风景,连那溪流里的嬉鸭、冷空中的飞鹰,也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C.作品的景物描写饱含情思,借助蒙太奇手法,以叠印的方式推出了两组镜头:
一为虚景,即北国的雨前之景;一为实景,即作者故乡的雨前之景。
两组景物对比强烈,色彩分明。
D.作者的主观情愫催生景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渗透于景观中的作者对南方故乡的一片深情,在文中化作了“大地和树根的期待”,化作了“枯涩的眼里”的“一滴温柔的泪”,化作了“鸭群的烦躁”和“焦急”。
E.从文末可以看出,1933年春的作者,时局激荡着他那年轻而富于血性的心灵,他的生活是充满愉悦和高兴的。
景由情生,思与景谐,进而酿造了作品中所展示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3.文章开头就不落俗套: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
”该如何理解“最后……也”的表达作用?
(3分)
24.本文题名《雨前》,在写景层面上,主要是描写北方雨前的自然天候和各种景物,可是为什么在第三、第六段要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
其作用是什么?
(3分)
25.余光中曾在《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白话文一用到形容词,似乎就离不开“的”,简直无“的”不成句了。
这正是流行的白话文所以僵化的原因。
学会少用“的”字之道,恐怕是白话文作家的第一课吧。
且说何其芳《雨前》文中的一个片段:
“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
这一句至少可以省掉三个“的”。
就是把“灰暗的凄冷的天空”改为“灰暗而凄冷的天空”,再把“夜色的来袭”和“风雨的将至”改成“夜色来袭”、“风雨将至”。
“夜色来袭”何等有力,“夜色的来袭”就松软下来了。
改,还是不改?
请从汉语规范化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26-28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
研究和谐社会
新华网北京10月8日电(记者:
吴晶熊争艳崔清新)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8日在京召开,此次为期四天的会议将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将作出重要决定。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彰显了中国执政党破解和谐社会难题的决心。
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
国际经验表明:
很多国家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可能会出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
“如果不采取措施缓解这一差距,将会影响民众对改革开放的支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
在个别地区,一些集市口角、房屋拆迁纠纷、土地征用分歧等日常生活的矛盾,都可能因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培林说,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在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的矛盾甚至比较突出和尖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说:
“很多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出现一个危险期。
中国政府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
”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近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新领导层执政开始,就把建设和谐社会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相继提出了各种围绕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概念,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
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郑永年认为,十六大以来,很多政策尤其是社会政策是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的,从实行社会低保政策到近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政策从其目标来看是要建设和谐社会。
李强说:
“十六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这种亲民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容纳多元利益的表达,有利于建立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和谐机制。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郑永年说。
有分析人士预测,中国政府将根据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着重从体制上、机制上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并可能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等几个重点领域率先推进改革,让穷人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和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
“可以相信,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
”
【新闻背景】
中国贫富悬殊居世界前列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从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迅速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3.22:
1,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式、税赋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在3倍以上。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
另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十多倍。
(来源:
国家统计局资料)
26.下列对这则报道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选文第1节是新闻的导语,很典范地将导语的五个“W”(何时:
When;何地:
Where;何人:
Who;何事:
What;何故:
Why)和一个“H”(如何:
How)交代得一清二楚。
B.新闻的题目是很有讲究的,完全式题目由三部分组成——引(眉、肩)题、正题和副(子、辅)题。
这则新闻只有引题和正题。
C.这则新闻中有许多中外学者和要人的谈话,重点都围绕着中国的“和谐社会”能否建立展开。
D.这则新闻后之所以要附上【新闻背景】材料,是因为它能够补充这则新闻没有结论的缺陷。
E.这是一则综合新闻,集中报道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中,贫富悬殊是面临的最棘手的不和谐因素,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27.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撰文指出“(中国)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为什么说“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请你联系原文谈谈自己的见解。
(3分)
28.谈谈作者要特意附上【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3分)
29.这则新闻的正题是“研究和谐社会”,可是新闻的基本材料、篇幅和中心以及重点探讨的都是“贫富悬殊”的问题。
有人认为,这恰好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怎样消除“贫富悬殊”这一重点。
也有人认为,重点内容与文题不统一,这是新闻写作的败笔。
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深圳市 第一 学期 联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