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2单元 教学反思.docx
- 文档编号:9944622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1.90KB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2单元 教学反思.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2单元 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2单元 教学反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学反思
5.《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教学的难点:
理解五、六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很讲究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
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3.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
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的精神。
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感情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课堂教学时,我始终抓住朗读为主线,让学生朗读,从读中去感悟红军战士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读中,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这首词所呈现的画面:
腾跃五岭、飞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并结合学生所收集的资料,让学生来说一说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
三、不足之处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如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改变,有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着重从学生学情考虑,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多交流自己掌握的资料,在交流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感悟课文内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首先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征,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
接着初读全诗,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然后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仅仅就字就词孤立地分析讲解。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最后拓展延伸,读读所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找“壮”称
读过本文的人都知道,文中对这五位英雄有两个称呼——“战士”和“壮士”,我首先让孩子们找一找,文章的哪一部分是称呼他们为“战士”的?
从哪一部分开始又称呼他们为“壮士”了?
为什么?
循着这一问题,孩子们认真地读着课文,然后他们真的有了重大发现:
文章的前半部分,在介绍他们完成连队下达的任务时用的时“战士”,而后来他们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并壮烈跳崖,是战士们为了连队主力和老百姓的安全、为了体现对日本人的仇恨,不惜牺牲了自己,充分显示了五位壮士的“壮志凌云”,称他们为“壮士”更为合适。
2.观壮行
指导学生继续读课文,使他们了解到从文章第二自然段开始,写五位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景。
文章先概括地讲五位壮士一边“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一边“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
接着,抓住每个壮士的特点分别描写与叙述,表现出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文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着重写了班长负伤后,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如何带领战士们用石头与敌人奋战到底,其中“拧、抢、夺、举、喊、砸”等一系列动作,进一步突出了五壮士行为的壮烈。
而文章的第六自然段到结尾,集中表现了五位壮士抗战到底,舍生忘死的斗争精神与英雄气概。
“屹立”一词,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眺望”蕴含着对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安然转移的欣慰和怀念;“回头望望”写出了壮士们对敌人的蔑视。
接着,写班长带领五壮士纵身跳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昂首挺胸”“壮烈豪迈”等词句,具体刻画了五壮士在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
3.品壮语
通过本文人物可以看到五壮士的内心世界。
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去细细品味文本:
一是文中为什么只写班长的三次说话,而不写其他四位呢?
当班长决定走的路线时,为什么只用了一个“走”字?
二是最后两句口号,充分体现了五位壮士在生命最后一息,为了新中国死而无憾,这是五壮士的心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地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定能打败日本侵略者,这心声代表了全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战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
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2.“壮”是什么意思?
“五壮士”指谁?
3.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设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直接让学生画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再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所表达的效果,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动作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
学生掌握了知识。
但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回答较差,主要是引导不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首先新课一开始,我就扣住“壮”字进行设疑:
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五壮士“壮”在哪里呢?
接下来,我紧扣“壮”字这个疑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针对这四个问题,抓住文中能体现“壮”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分析探讨。
然后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引导的逐层品味,步步深入,学生体会到了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壮志”;感受到了他们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领悟到了五壮士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以及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
最后设置悬念、形成包袱。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到这里,作者所用称呼的都是五位战士,那么由“战士”到“壮士”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在什么地方这种称呼才进行了改变?
7.《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
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
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场面描写”,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之一。
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会是教学难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看一看:
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入到这感人的情境中。
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2.画一画:
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天安门城楼的布置等情况。
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
再说说各位置上的设施。
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画简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3.比一比:
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
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
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词,展开想象,深刻挖掘。
具体教学如下:
熟读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
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
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可分别采用齐读、轮读、赛读的形式。
语调要高昂,情绪要饱满,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
接下来与伙伴交流就可以相得益彰,彼此启发,使思路拓展,思维活跃起来,许多细小的地方学生都能独具慧眼体察到。
如:
红旗、红灯笼、掌声、呼声、鸣炮、起早步行几十里参加大典等等都能自然而然地提到。
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种相互协作,你我共享成果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达到最佳状态。
学生的语言训练机会增多了,情感也得到了交融,朗读起来由感而发,水道渠成。
学生对于当时的那种场面、那种气氛、人们内心的激动的情感就会由衷地感悟到。
4.写一写:
在读熟课文,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以“欢乐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段。
写出节日夜晚灯火、焰花、彩旗交相辉映的情景。
再写参加活动人员的表现,及观众的表现等,学以致用,将文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画,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
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学习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
整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朗读指导。
“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
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首先采用激趣的启发式谈话。
通过问题:
你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岁的生日在什么时间吗?
引出课题“开国大典”,随后播放课件《开国大典》片段(课件),然后让学生说说:
该片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并提出自己看到课题后产生的疑问,最后让他们带着心中的疑问,结合自学的生字新词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接着从把握孩子的认知起点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场面,想象场面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揣摩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然后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借助开国大典盛况的课件片段把学生带入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学生走入情境,深化体验,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课件)看完开国大典片段之后让学生欣赏(60年国庆阅兵)(课件)通过前后两课件的对比,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最后进行练笔:
如果你是一名开国大典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些方面?
请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配上文字说明。
——以此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8.《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主要是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
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
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
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
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2.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
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
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啊”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
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小组合作,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让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
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
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3.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我们该如何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已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已非常活跃。
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最后,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
三、不足之处
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习词语花了太多的时间。
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首先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接着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灯光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然后齐读文中描写灯光的语句。
通过在“读、悟、说、读”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散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操。
走近英雄,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
最后拓展延伸,畅所欲言:
(欣赏都市夜景图片)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得到了许多的启示,教师及时提供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从现实中,从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是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本语文园地一共涉及到了四方面的内容:
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第一部分“交流平台”旨在让学生学习场面描写。
描写场面时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意在让学生学会重点词的作用和一些词的另一种表达方法。
“书写提示”板块通过举办书写展览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最后“日积月累”版块用四首诗里的诗句表达出精忠爱国的高尚情怀。
通过教学,我有以下想分享的内容:
1、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进行教学之前,我放开课堂,让学生们自己说说学过的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场景,总结出点面结合表述方法有什么特点,然后让组长做代表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同学们兴趣盎然,都很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最后进行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的小练笔。
2、学习第二板块时,关于重点词的运用,我让学生们对带有重点词和不带重点词的句子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进而理解重点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对于一词多种表达,我让学生反复地读例句,并用“说”替换到句子中,使学生明白,不同语境下的词语虽然意思一样,但是蕴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3、关于书写提示,我拿出一节课的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练字,并巡视纠正学生们的书写,不断地纠正他们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写完之后,让学生们之间互相讨论,推举出书写好的学生,让学生们对于字体严格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4、对于古诗的学习,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古诗,纠正学生的字音,使学生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再让学生品一品这些诗句中所蕴含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爱国之情。
二、成功之处
在语文园地二的学习中,由于我备课比较充分,在课堂上讲解很自然,很好地把握了课堂,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古诗背诵环节学生们积极性比较高,课上全班同学基本背过了诗句,并理解了诗意。
三、不足之处
对于书写指导上还有很大的欠缺,一时无法纠正学生们的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方法,学生们练字时是一种姿态,平时写字又是一种姿态,没有办法很好地融合起来,因而课后作业,学生们的书写和课上练字的书写一点也不一样。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教学中,平时也要多对学生们进行督促,平时作业中注意纠正坏的书写习惯,严格要求学生保持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相信经过长期的坚持和训练,学生们会越来越好。
“交流平台”介绍了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方法。
教学中我先出示了《开国大典》和《狼牙山五壮士》这两篇课文中场面描写的部分,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感受场面的壮观,懂得描写场面时要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是相同句式的连用,其二是“说”的不同表达方式;我都是让学生先感知,再讲解,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运用这些方式方法的好处。
“书写提示”栏目的教学,我注意用网上优秀的书法作品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懂得行款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名言,再听老师的详细讲解,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
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科的教学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在自我感知阶段进度不一,我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结果少数同学因时间太短而没有什么感知,今后我一定注意到这一点。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
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将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想与大家一起探讨。
2、教学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值得继续坚持:
1.先声夺人,帮助学生“酝酿”感情。
我在上课之前和学生进行了谈话,看似随意,其实是为下面的理解文章所服务的。
上课伊始,我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说一说——“你了解这组数字吗?
”让学生感受到长征所经历的重重艰难,其实就是为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理解诗意、领悟诗所要表达的情意作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把长征路线展示出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觉形成了强烈的情感碰撞。
为学生很好地创设了一个学习《长征》的情境。
我此举旨在“酝酿”情感。
“酝酿”情感是我们打造有效课堂至关重要的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声夺人,构建起情感的基石。
2.课前准备充分,图片资料丰富。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我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诗歌内容。
再现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
如: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
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利用资料巧解难点。
我通过资料,巧妙地将学生陌生的时代背景、七律的特点、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路线等情况穿插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
4.在教学中,我力求先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困难的大,大到让常人难以想象,万分惧怕,再突出红军的不怕和无畏,从而体会到红军将士的乐观。
我们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朗读则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
对诗词的教学,读更是少不了的。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我带领学生始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感悟,通过情感的相互引发,心灵的相互交融,语言在交流中凸现,情感在交流中升华。
尤其是最后饱含深情的配乐朗诵,让学生积蓄在胸中的情感得以宣泄,加以升华。
2.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激发情感。
在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时,我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不孤立地讲解词句,使学生与本课诗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不足之处
本课中,虽然创设了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但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毕竟人生阅历少,读诗时虽有感情,但是却还是少了一些韵味,没有办法读出诗中的磅礴的气势。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之前成功的基础上,多阐述一些毛主席的事例,让学生通过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到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上五壮士》是一篇精读课文。
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五壮士成功地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
1.重视字词教学。
根据我班学生学情,我依然不敢放松字词教学,但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对于学生自己容易出错的字音、字形和词语意思讲解即可。
2.理清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条理清晰。
教学时,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我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提纲,
(1)接受任务。
(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3)把敌人引上绝路。
(4)顶峰歼敌。
(5)英勇跳崖。
然后按提纲给课文分段。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内容,又可以教给学生布局谋篇的方法。
3.结合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
教学前,我先布置学生搜集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分类整理。
这样做既促发了课堂思考又引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
如教学完“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后,让学生质疑、答疑后,我问: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是五壮士喊的,为什么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你们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当“老师”,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学生”问住,于是他们互相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
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碰撞。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2单元 教学反思 最新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单元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