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的实验报告.docx
- 文档编号:9937626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56KB
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的实验报告.docx
《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的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的实验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的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的实验报告
篇一: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
1.细菌基本形态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3种: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
2.细菌特殊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
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1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
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且数量较多的丝状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
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
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
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比如吸器、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
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态。
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
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并通过横隔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5.微生物菌落
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细菌的菌落有其自己的特征,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调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
三、实验器材
普通光学显微镜(nikonYs-100),镜油,镜头纸,擦镜液;
微生物装片15张,分为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几类;
微生物单菌落划线平板6块,分别为大肠杆菌、酵母、泾阳链霉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黄青霉。
四、实验步骤
1.调节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装片,选择其中6张手绘微生物形态;2.选择另外6张通过数字摄影系统拍照;3.观察6块菌落平板特征;4.整理仪器,清洁桌面。
注:
本人所在35号台的显微镜不能进行数字摄影,故照片是在3号台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
手绘图在两台显微镜观察下各有3张。
五、实验结果
1.数字摄影照片(图1)
分生孢子小梗梗基分生孢子梗
接合孢子
孢子囊梗
(a)(b)
孢子囊
分生孢子
顶囊
(c)(d)
接合孢子
芽孢子
(e)(f)
图1.微生物显微观察电子照片,摄于3号显微镜。
(a)青霉,10×40倍观察;(b)黑根霉,10×40倍观察;(c)曲霉,10×40倍观察;(d)毛霉,10×40倍观察;(e)接合孢子,10×40倍观察;(f)酵母菌,10×100倍观察。
各菌种的主要特征标注在图上。
2.手绘图照片(图2)
(a)(b)
(c)(d)
(e)(f)
图2.微生物装片手绘图。
(a)螺菌,放大10×100倍;(b)巨大芽孢杆菌,放大10×100倍;(c)褐色固氮菌,放大10×100倍;(d)枯草杆菌,放大10×100倍;(e)放线菌,放大10×100倍;(f)苏云金杆菌,放大10×100倍。
3.菌落特征(表1)
六、讨论
本次实验最大的收获在于熟悉了油镜的使用和清洁。
过去虽让做过不少使用显微镜的生物实验,但是因为观察的都是比较大的动植物细胞,没有机会练习油镜的使用。
这次观察的都是个体非常小的微生物,真菌还可以在低倍镜下观察,但是细菌、放线菌必须使用油镜观察。
即使这样,八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形体极小的菌种仍然不能清楚地看到单个菌体,这也是这次没有对它们进行绘图或是摄影的原因。
注意,转换到100×物镜后,禁止使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也要慢慢调节,否则极易打碎装片。
螺菌装片是为了观察鞭毛的,但是因为没有对装片进行过特殊染色,鞭毛非常不容易看到,必须将孔径光阑调到很小,同时降低聚光灯亮度,才能提高视野的对比度
。
能够隐约地衬出鞭毛,绘图时一定仔细观察。
如经媒介剂加粗再染色,将更容易观察。
本周的3个实验(遗传、细胞、微生物)内容非常相似,都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之后进行手绘图片,而且所用的显微镜型号相同。
希望以后可以整合类似资源,对同一项技能没必要3门同时上的课都训练。
可否考虑对此部分上联合绪论课,讲解光学显微镜使用、手绘生物图方法,单独授课时则侧重讲需要重点观察的样本特征。
这样同学们对3门实验尤其是一周中上的最后一门会有更大的兴趣。
最后,感谢原先坐在3号台的同学,摄影结束后与我交换坐位,使我也能够对标本进行正常的数字摄影。
七、参考资料
陈金春、陈国强,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
篇二:
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生命科学趣味实验
实验名称:
微生物形态观察
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原理、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了解酵母菌、霉菌的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显微镜成像原理:
目镜、物镜各自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被检标本置于聚光器与物镜之间,即物镜下方1~2倍焦距之间,物镜可使标本在物镜的上方形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倒像),该实像正好位于目镜的下焦点(焦平面)之内,目镜进一步将它放大成一个虚像,通过调焦可使虚像落在眼睛的明视距离处。
三、实验仪器、材料
酵母菌涂片、霉菌涂片。
奥林巴斯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实验方法:
1显微镜安置
取显微镜时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底座,使显微镜保持直立、平稳,置显微镜于平整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3~4cm,接通电源。
注意:
显微镜移动时切忌用单手拎提。
2选择物镜
将低倍物镜放入光路。
3调整光强
打开显微镜主电源,调整照明度。
通过亮度调整旋钮来改变电压大小从而调整显微镜亮度强弱。
4调整聚光器位置和孔径光阑
在孔径光阑环上刻有物镜倍率(10倍,40倍),观察时将其与使用物镜相对应倍率放到正面。
5放置标本
调粗调旋钮使载物台下降,向外拉开机械式载物台样本夹自前向后将标本切片放入平台,标本放稳后,再将标本夹轻轻放回原位;通过垂直旋转移动杆和水平旋转移动杆来上下和左右移动标本。
6聚焦
①对焦要领为:
从侧面看,转动粗调旋钮,使物镜尽可能接近标本;一边看目镜,一边调粗调旋钮,使载物台下降;看到标本后,再用细调旋钮正确对焦。
②调整瞳距:
一边看目镜,一边移动双目镜筒,让左右视野一致。
标识●的位置表示瞳距。
③调整屈光度数:
以右眼看右侧目镜,旋转粗、细调旋钮对好焦距;以左眼看左侧目镜,旋转屈光度调整环,对好焦距。
④目镜眼罩使用方法:
戴眼镜时候,将眼罩折叠,可防止眼镜和目镜接触所造成擦痕;不戴眼镜时候,将折叠眼罩向外拉长,可防止目镜和眼睛之间射入不必要光线,利于观察。
7观察
在低倍镜找到合适目的菌将其移到视野中央。
8高倍镜下观察
①转换高倍镜:
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用手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②调焦:
眼睛向目镜内观察,同时微微上下转动细调旋钮,直至视野内看到清晰物像为止。
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清晰聚焦,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它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的准焦状态,称为物镜同焦,利用物镜同焦,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时仅用细调旋钮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使用粗调旋钮时可能误操作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9绘图
10显微镜用毕后处理
(1)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
(2)用擦镜纸清洁物镜及目镜;
(3)将各部分还原:
载物台下降到最低位置;聚光器下降到最低位置;物镜镜头呈∧型,使物镜处于非光路位置;关好电源,将显微镜主电源开关拨到电压值为最小状态,然后断开电源。
五、实验结果:
10×4010×40霉菌涂片酵母菌涂片
六、实验讨论:
可写实验体会。
篇三: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一
实验一
标准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
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
20XX年8月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和保养方法。
2.观察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测。
二、实验要求
1.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听从指导教师安排;
2.认真听讲,不懂就问;
3.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1.光学显微镜、擦镜纸、香柏油或液体石蜡、二甲苯
2.微生物示范片: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枯草芽孢杆菌)
四、显微镜的结构、光学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光学原理
显微镜分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1.机械装置
(1)镜筒: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接转换器。
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
单筒有直立式(长度为160mm)和后倾斜式(倾斜45°)。
双筒全是倾斜式的,其中一个筒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两眼视力不同者调节使用。
两筒之间可调距离,以适应两眼宽度不同者调节使用。
(2)转换器:
转换器装在镜筒的下方,其上有3个孔,有的有4个或5个孔。
不同规格的物镜分别安装在各孔上。
(3)载物台:
戴物台为方形(多数)和圆形的平台,中央有一光孔,孔的两侧各装1个夹片,载物台上还有移动器(其上有刻度标尺),可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器的作用是夹住和移动标本用。
(4)镜臂:
镜臂支撑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节器。
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可改变倾斜度)两种。
(5)镜座:
镜座为马蹄形,支撑整台显微镜,其上有反光镜。
(6)调节器:
调节器包括大、小螺旋调节器(调焦距)各一个。
可调节物镜和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调节器有装在镜臂上方或下方的两种,装在镜上方的是通过升降镜臂来调焦距,装在镜臂下方的是通过升降载物台来调焦距,新式显微镜多半装在镜臂的下方。
2.光学系统及其光学原理
(1)目镜:
每台显微镜备有3个不同规格的目镜,例如,5倍(5×)、10倍(10×)
和15倍(15×),高级显微镜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20倍(20×)的。
(2)物镜:
物镜装在转换器的孔上,物镜有低倍(8×、10×、20×三种)、高倍(40×或45×)及油镜(100×)。
物镜的性能由数值孔径(numeri-calAperture,n.A.)决定,数值孔径=n.sinα/2,其意为玻片和物镜之间的折射率乘上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夹角的一半的正弦。
光线投射到物镜的角度越大,显微镜的效能越大,该角度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
n是影响数值孔径的因素,空气的折射率n=1,水的折射率n=1.33,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用油镜时光线入射α/2为60°,则sin60°=0.87。
以空气为介质时:
n.A.=l×0.87=0.87
以水为介质时:
n.A.=1.33×0.87=1.16
以香柏油为介质时:
n.A.=1.52×0.87=1.32
显微镜的性能还依赖于物镜的分辨率,分辨率即能分辨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
分辨率用δ表示,δ?
0.61?
λ/n.A(λ为波长),分辨率与数值孔径成正比,与被长成反比。
增大数值孔径,缩短波长可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使目的物的细微结构更清晰可见。
事实上可见光的波长(0.38~0.7μm)是不可能缩短的,只有靠增大数值孔径来提高分辨率。
物镜上标有:
n.A.1.25、100×、“oI”、160/0.17、0.16等字样,其中n.A.1.25为数值孔径,100×为放大倍数,“160/0.17”中160表示镜筒长,0.17表示要求盖玻片的厚度。
“oI”表示油镜,(即oilImmersion),0.16为工作距离。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聚光器:
聚光器安装在载物台的下面,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通过聚光器被聚集成光锥照射到标本上,可增强照明度,提高物镜的分辨率。
聚光器可上、下调节,它中间装有光圈可调节光亮度,在看高倍镜和油镜时需调节聚光器,合理调节聚光器的高度和光圈的大小,可得到适当的光照和清晰的图像。
(4)反光镜: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有平、凹两面,光源为自然光时用平面镜,光源为灯光时用凹面镜。
它可自由转动方向。
反光镜可反射光线到聚光器上。
(5)滤光片:
自然光由各种波长的光组成,如只需某一波长的光线,可选用合适的滤光片,以提高分辨率,增加反差和清晰度。
滤光片有紫、青、蓝、绿、黄、橙、红等颜色。
根据标本颜色,在聚光器下加相应的滤光片。
五、实验步骤及内容
1.低倍镜的操作
(1)置显微镜于固定的桌上。
窗外不宜有障碍视线之物。
(2)旋动转换器,将低倍镜移到镜筒正下方,和镜筒对直。
(3)转动反光镜向着光源处,同时用眼对准目镜(选用适当放大倍数的目镜)仔细观察,使视野亮度均匀。
(4)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目的物置于圆孔的正中央。
(5)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或载物台向上旋转),眼睛注视物镜,以防物镜和载玻片相碰。
当物镜的尖端距载玻片约0.50cm处时停止旋转。
(6)左眼向目镜里观察,将粗调节器向上旋转,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调节器调节,至目的物清晰为止。
(7)如果粗调节器旋得太快,使超过焦点,必须从第(5)步重调,不应正视目镜情况下调粗调节器,以防没把握的旋转使物镜与载玻片相碰撞坏。
(8)观察时两眼同时睁开(双眼不感疲劳)。
单筒显微镜应习惯用左眼观察,以便于绘图。
2.高倍镜的操作
(1)使用高倍镜前,先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的物后将它移到视野正中处。
(2)旋动转换器换高倍镜,如果高倍镜触及载玻片立即停止旋动,说明原来低倍镜就没有调准焦距,目的物并没有找到,要用低倍镜重调。
如果调对了,换高倍镜时基本可以看到目的物。
若有点模糊,用细调节器调就清晰可见。
3.油镜的操作
(1)如果用高倍镜目的物未能看清,可用油镜。
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检查标本片,将目的物移到视野正中。
(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香柏油(或液体石蜡),将油镜移至正中使油镜头浸没在油中,刚好贴近载玻片。
用细调节器微微向上调(切记不用粗调节器)即可。
(3)油镜观察完毕,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油揩净,另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揩拭镜头,再用擦镜纸揩干。
4.用铅笔分别绘出各种细菌的形态图。
六、数据整理
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事项及心得
1.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从低倍到高倍,用油镜时,直接从低倍到油镜。
2.油镜使用过后应用擦镜纸蘸二甲苯擦拭干净,如此两次,第三次用干净的擦镜纸直接擦拭镜头。
八、思考题
1.油镜为什么要先用低倍和高倍镜检查?
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可逐渐缩小视野范围,选取目的物,便于观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显微镜 观察 微生物 形态 实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