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9937064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16.47KB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新人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新人教版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
【教材分析】
“9加几”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前面的基础,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
同时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误和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学生的这一部分内容没有掌握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在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学情分析】
10以内加减法和10加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对于“9加几”学生可通过讨论、操作,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其中“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应作为重点。
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学生能正确的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棒等
【教学流程】
→
↓ ↓
→
↓ ↓
→
↓ ↓
→
【复习导入】
1.填空。
师:
观察这些分解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在小黑板上出示五角星。
(1)要想数出一共有多少个五星,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
(2)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来演示:
先数出十个圈起来,看外面还剩几个就是十几个。
小结:
刚才,同学们说得特别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看谁能把下面的知识学得更出色。
【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89页情境图
师:
这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分析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提炼问题并用算式表示:
9+4=K。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合作,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生独立思考解决办法,有想法后,开始和同学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巡视指导。
师:
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呢?
请各小组指派一名学生到台上来展示你们的方法。
学生汇报:
生1:
我们是数出来的。
1、2、3、4……12、13,一共有13盒。
生2:
我们是看箱子里有9盒饮料,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3:
把外面的一盒拿到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就是13盒。
生4:
我们是用小棒代替饮料,摆出来的。
师:
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一共有多少?
(请你边摆边说)
学生到视频投影下摆小棒。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用画图的方式演示学生说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
从右边的4根小棒里拿出一根放在左边,左边就有了10个,右边还剩3个,一共就是13个。
第二种方法:
从左边的9根小棒里拿出6个放在右边,右边就有了10个,左边还剩3个,一共就是13个。
师:
这两种摆法都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13根小棒,但哪一种方法更好?
好在哪儿?
学生讨论并小结:
先从小棒少的一边分出1个和另外9个凑成十,还剩几个就是十几个,这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师:
根据这种摆的过程说一说9+4=?
怎样思考?
师提问:
为什么要把4分成1和3?
生:
因为9和1加起来就是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
脱离小棒,抽象算式。
师:
我们可以把刚才的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大家请看:
请大家根据老师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师强调:
计算9加几时,用“凑十法”比较简便,把9凑成10需要加1,就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巩固应用】
教材第89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8、7、6加几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
【教材分析】
8、7、6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学的第一步是老师创设情境,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接着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初步体验“凑十法”。
8加几的计算方法与9加几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凑十法”来解决,逐步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
然后让学生直接看算式算出结果。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和以上的感知、体验、比较,学生会很自然地用“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的这些算式,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
然后设计8加9的计算,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最后,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亲身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在学习9加几的时候,学生对“凑十法”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但由于是单一的练习,只知道机械地分出一个1来,为什么要分出1来却不太清楚,所以在学习8、7、6加几的时候对要分出几来凑十在理解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在感知“凑十法”简洁性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8、7、6加几与9加几思维过程的异同,提高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合作意识与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8、7、6加几计算方法的算理。
难点:
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流程】
→
↓ ↓
→
↓ ↓
→
↓ ↓
→
【复习导入】
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计算,谁能说一说计算9加几时,我们用什么方法?
生:
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先把9加1凑成10,再用几加几,得十几。
师:
现在我们再用这种方法做几道口算题,看谁看得又快又对!
要看清题目哟。
(视频投影展示口算题目)
9+5=( ) 9+3=( )
9+4=( ) 9+7=( )
9+9=( ) 9+6=( )
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答。
师:
回答得非常正确。
你能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视频投影仪展示口算题目)
8+( )=10 7+( )=10
6+( )=10 8+2+6=( )
7+3+2=( ) 6+4+4=( )
学生口答。
师:
同学们真棒!
老师相信下面的题目也难不倒大家的,试一试吧!
【探究新知】
1.学习8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情境图)
(1)图上说了什么事?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2)怎样解决“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的问题?
学生回答,师板书算式:
8+5=( )
(3)探索8+5的计算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展示汇报。
方法不只一种,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使用“凑十法”。
师:
在运用“凑十法”的过程中,我们把几分成了两部分?
谁能完整地边摆边说出这个过程?
试一试。
学生用小棒边摆边说凑十的过程,并用板书来完成。
2.学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算法。
小组代表汇报:
用“凑十法”计算。
口述算理,并板书过程。
3.归纳算法特点
师:
想一想,我们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题目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师:
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题目时,都可以运用“凑十法”,只不过8加几的题目是把8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2和几;7加几的题目是把7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3和几;6加几的题目是把6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4和几。
【巩固应用】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对每组算式进行对比,再计算。
2.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3题。
3.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哪些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8、7、6加几
(1)
第3课时 8、7、6加几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页
【教材分析】
本课时通过计算8+9=?
及9+8=?
让学生理解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它们的和不变。
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进行计算时,可以重新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主要是看把哪个数凑成十,把哪个数分成哪两个数的和。
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是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推想出得数的,蕴含着简单的推想过程,让学生在计算中初步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及8、7、6加几的方法。
对于加数交换位置之后,再运用“凑十法”计算并不困难;再加上理解了加数交换位置之后得数不变,这部分内容学起来就很容易了。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8、7、6加几的计算,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
难点:
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及正确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等
【教学流程】
→
↓ ↓
→
↓ ↓
→
↓ ↓
→
【复习导入】
1.开火车:
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题。
2.口算。
9+7=( ) 7+6=( )
8+6=( ) 9+8=( )
6+5=( ) 9+4=( )
8+7=( ) 8+5=( )
9+6=( ) 8+4=( )
7+5=( ) 6+5=( )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题:
8+9=K
1.独立想办法计算。
2.学生汇报不同的做法,课件显示。
方法一:
方法二:
3.看课件回答问题。
师:
哪种方法能很快算出得数?
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分析:
前两种方法,都是用凑十法计算的,是我们在前面两节已经学过的。
第三种方法是把加数交换了位置,知道了9+8=17,直接就能得出8+9=17。
4.课件出示一些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与它们结果相等的算式。
师:
老师给出一些算式,你能试着写出和它们的得数相等的算式吗?
来试一试吧!
7+5=( ) 7+8=( )
8+6=( ) 6+9=( )
2+9=( ) 7+9=( )
8+5=( ) 5+6=( )
【巩固应用】
1.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把这里的题目做成数字转盘,让学生在抢答结果之后,再说交换加数位置后的算式及结果。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KK
第4课时 5、4、3、2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学的计算实际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前面所学习的“凑十法”迁移过来进行计算,另一种是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的计算,只要交换加数的位置就能转化成学过的算式,算出得数。
虽然这种转化的方法在8前面已经学过,但也是在接下来的计算中要广泛使用到的一种比较便捷的方法。
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及8、7、6加几的方法,并且理解“交换加数得数不变”这一规律。
因此,学习本节内容较为容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3、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计算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
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
↓ ↓
→
↓ ↓
→
↓ ↓
→
【复习导入】
1.口算题卡显示:
9+5=( ) 9+3=( )
8+5=( ) 8+3=( )
9+4=( ) 9+2=( )
8+4=( ) 7+5=( )
6+5=( ) 8+6=( )
2.视频显示:
8+9=?
让学生口算并说出思考过程,电脑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师: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板书:
5、4、3、2加几)
【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5+7=K,同桌合作学习。
(1)师:
5+7等于多少?
怎样计算呢?
(2)学生独立试做5+7。
(3)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各种算法,老师板书。
生1:
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
所以5+7=12。
(板书)
生2:
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
所以5+7=12。
(板书)
生3:
因为7+5=12,所以5+7=12。
(板书)
(5)看看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6)师:
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1)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2)汇报不同的算法,老师板书。
3.讨论:
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
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
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生根据提示汇报:
(师板书)
(1)5加几有:
5+6 5+7 5+8 5+9
(2)4加几有:
4+7 4+8 4+9
(3)3加几有:
3+8 3+9
(4)2加几有:
2+9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4.看书质疑。
5.做一做。
(1)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注:
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2)算一算。
7+5=( ) 9+5=( )
8+4=( ) 9+2=( )
5+7=( ) 5+9=( )
4+8=( ) 2+9=( )
9+4=( ) 3+8=( )
6+7=( ) 9+6=( )
4+9=( ) 8+3=( )
7+6=( ) 6+9=( )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
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6.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巩固应用】
教材第95页第1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5+7=K
想:
8+5=13 想:
7+5=12
5+8=135+7=12
4+8=K3+9=K
想:
8+4=12 想:
9+3=12
4+8=123+9=12K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中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依据不同的标准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找到不同的办法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分析情境图、搜集正确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看图分析信息的能力:
根据一幅具体的情境图,能够较为全面地搜集信息,能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而本课时中的问题已经不用学生提出,他们只要结合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以了,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
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
【教学流程】
→
↓ ↓
→
↓ ↓
→
↓ ↓
→
【复习导入】
1.口算。
8+3=( ) 7+6=( )
6+5=( ) 8+6=( )
8+8=( ) 7+5=( )
8+4=( ) 7+7=( )
6+6=( ) 4+7=( )
2.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5+9=( ) 4+7=( )
8+5=( ) 8+3=( )
9+4=( ) 9+2=( )
10-4=( ) 7+5=( )
6-5=( ) 3+6=( )
3.看图列式计算。
【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问:
根据这幅情境图,我们可以提出什么加法问题?
生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解题方法:
①点数法:
一个一个数出来,共有15人。
②前排的加后排的:
前排7人,后排8人,列出算式:
7+8=15(人)。
③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男生9人,女生6人,列出算式:
9+6=15(人)
(3)讨论:
哪种方法好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师强调:
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方法不只一种,我们要选择简便的、自己喜欢的方法,如果数量多的时候,一般不采用点数法,而要分析信息,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
【巩固应用】
1.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主题图。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
(1)说明题意。
(2)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
8+6=14(只)或7+7=14(只)。
(3)班内交流。
让小组代表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小结: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按天鹅所在的位置分成两部分:
左边有7只,右边也有7只,所以小朋友们就列出了算式:
7+7。
还有的同学是按天鹅的颜色来分组的:
白天鹅8只,黑天鹅6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可以列出算式:
8+6。
这样看来,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说明理由。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学生汇报:
(1)男生8人,女生6人,列出算式:
8+6=14(人)。
(2)戴头饰的9人,不戴头饰的5人,列出算式:
9+5=14(人)。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
一共有多少人?
1.数出来。
2.8+7=15(人)
想:
后排8人,前排7人
共有8+7=□(人)
3.9+6=15(人)
想:
男生9人,女生6人
共有9+6=□(人)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加法的含义,并能应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加法计算“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稍微复杂一些,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方式不一致,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
因此,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加法来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的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的求和问题。
学生开始学习这类问题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但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只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学生就可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算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利用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算理,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加法的含义。
3.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
↓ ↓
→
↓ ↓
→
↓ ↓
→
【情境导入】
1.师生谈话。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
生:
想要!
师:
开动你的小脑筋。
如果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
2.(准备10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师:
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
生抓出4块橡皮,师告诉学生盒子还剩6块橡皮。
(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
师:
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橡皮吗?
生:
10块。
师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因为刚才小朋友抓出来了4块,老师又告诉我们盒子里还剩6块。
把两部分加起来就是原来盒子里的橡皮了。
3.师边小结边演示:
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
(师将抓出的橡皮放回盒子里,再将所有的都拿出来,我们一起数数原来是不是10块。
师生齐数:
2、4、6、8、10)你答对了,这个小礼物就送给你了。
4.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情境图)
1.猜一猜。
老师领走了7个(出现情境图中的这一部分,另一部分“还剩的5个”不出现,板书:
7个)。
请你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
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
如果桌子上的拿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如果桌子上的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9、10……但不可能少于7个。
2.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
师:
老师没有拿完,桌子还剩几个?
(板书:
桌上还剩5个)
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
原来有多少个?
)
桌子原来有多少个,该怎么算?
为什么这样算?
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
桌上原来的的个数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领走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
求原来有多少个,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
(板书:
7+5=12或5+7=12)
师:
7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
12呢?
“7+5=12(个)”又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老师领走的个数加剩下的个数等于原来的个数)
3.指导写单位名称。
师:
算式写好之后我们还要在它的后面打上括号写出单位名称,(边说边在算式后面打括号)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
(板书:
个)
师:
解决实际问题在列式后,要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题目问:
原来有多少个?
谁会回答?
生:
原来有12个。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这句话)
4.如果学生前面没有说出5+7=12的算式,在解答后提问,还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把还剩下的和已经用去的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巩固应用】
1.教材第98页做一做。
师:
你能看图说出题目中的两个已知的条件吗?
你是怎么找到的?
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并口头回答。
师: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学生回答)
师:
对,求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新人教版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第八 单元 20 以内 进位 加法 教案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