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docx
- 文档编号:9934793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115
- 大小:1.28MB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
生物的特征导学案编号:
01
自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自学重点和难点:
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学习过程
一、构建知网并展示(提示:
对于“生物的特征”这个话题,你有哪些问题?
结合自己的想法,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现出来)(5min)
二、自学自研(15min)
学习任务一:
解读科学观察法与一般观察的区别
观察法:
⑴工具
a、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借助放大镜、等仪器。
b、可以利用、录音机、等工具。
c、有时还需要。
⑵注意事项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
b、观察时要、细致和,并及时记录结果。
c、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耐心。
学习任务二:
讨论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区别
1、阅读课文,联系生活,思考:
教室里哪些物体是生物?
哪些物体不是生物(即非生物)?
2、说说我们的校园里哪些物体是生物?
哪些不是生物?
3、在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是。
学习任务三:
概括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1、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请举例说明。
2、思考:
除本节课课文列出的生物特征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生物特征呢?
学习任务四:
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书上马、牛、驴三种动物的图片,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展示交流(16min)
1.各小组代表选择任务讲解,并对新生成的问题进行简单讨论。
2.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补充。
四、诊断评价(9min)
1、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进行;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生物能对作出反应;生物能
和;生物都有和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2004年春节期间,“禽流感”波及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越南和泰国等地还出现了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
引起“禽流感”的病毒属于生物的理由是()
A.具有细胞结构B.能使其它生物致病C.能繁殖后代D.具有严整的结构
3、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人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遁,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营养B.呼吸C.排泄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4、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家鸡由原鸡驯养而来,但家鸡比原鸡性格温顺、产卵量高,这说明生物具有下列哪一特征?
()
A.生殖和发育B.应激性C.遗传变异D.适应性
7、下面是猫和老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这些现象分别属于生物的哪种基本特征。
⑴猫生小猫属于 。
⑵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
⑶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 。
⑷猫吃老鼠属于 。
⑸“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属于。
⑹一窝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五、学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
还存在的疑惑: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导学案编号:
02
自学目标:
1、了解调查的方法。
2、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所学到的生物进行归类。
3、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4、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自学重点和难点:
1、调查的一般方法。
2、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学习过程
一、构建知网并展示(提示:
请以“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为中心,以概念图的形式将心中的疑惑列出来,构建知识网络)(5min)
二、自学自研(15min)
学习任务一:
解读科学探究方法中的调查法
调查法:
⑴明确调查和。
⑵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⑶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
学习任务二:
讨论怎样对校园生物种类进行调查,尝试制作一份调查方案
温馨提示:
请参考课本上的案例——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设计自己的调查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完成这项任务)
学习任务三:
尝试对自己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并完成下列习题
1、生物的分类方法
按形态结构特点分:
、和其他生物。
按生活环境分:
和等。
按用途分:
、家禽、和宠物等。
2、讨论:
对生物进行归类有什么意义?
三、展示交流(15min)
1、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设计的调查方案。
2.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点拨补充。
四、诊断评价(10min)
1、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调查时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
B、调查时,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
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不同之处
2、以下那一项不属于调查法()
A、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
B、我国进行人口普查
C、同学们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
D、女科学家珍妮在非洲森林中研究黑猩猩,她如实记录下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叫声的含义
3、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知道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
4、下列几种生物中,按形态结构划分,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
A、狗尾草B、山茶花C、苹果树D、东北虎
5、在一般情况下,你认为区分小麦和水稻的最简单方法是()
A、生活环境B、内部结构C、用途D、高度
6、关于调查生物种类,下列给出了具体步骤,请按正确顺序排列
做好记录
选择调查范围
设计调查路线和方案
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
分析归好类的资料
归类
7、某中学初一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调查公园一角的生物时,发现并记录了如下的生物:
荷花、红松、蘑菇、麻雀、蚱蜢、狗尾草、侧柏、天鹅、绿头鸭,请你结合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将荷花、红松、狗尾草、侧柏归为A类,麻雀、蚱蜢、天鹅、绿头鸭归为B类,蘑菇归为C类,请问进行归类的依据是什么?
A、B、C三类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如果将荷花、天鹅、绿头鸭归为D类,红松、蘑菇归为E类,麻雀和蚱蜢归为F类,请问归类的依据是什么?
D、E、F三类的含义又是什么?
如果将天鹅、绿头鸭归为G类,其余动物归为H类,请问归类的依据是什么?
五、学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
还存在的疑惑:
复习课1:
认识生物编号:
03
知识梳理(自我完善,构建知网)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知识点1:
观察
知识点2:
生物的特征
知识点3:
调查的一般方法
知识点4:
生物分类
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生物分为、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生物分为和等;按照用途,生物分为、、、等。
巩固提升
1、“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体现了小草()
A.需要营养B.能生长C.能呼吸D.能排泄
2、下列哪些现象不属于生物的生命活动()
A.大雁南飞B.腐木上长出蘑菇
C.尘土飞扬D.鲜花怒放
3、某活动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蜻蜓、蚂蚱、小鸟、蘑菇及各种树木花草。
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A.都能进行呼吸B.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都能生长和繁殖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4、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
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5、草原上,一只老鼠发现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
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6、童谣中“春天来了,小草说我要长大,小树说我要发芽。
”描述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A.需要营养B.生长C.呼吸D.排出废物
7、小明到植物园参观,碰到含羞草,发现含羞草叶片合拢,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
8、根据所学近视眼形成原因的知识,同学们为了解学校近视眼发病情况,一般采用()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比较法
9、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A.上网搜索资料B.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C.用放大镜看蚂蚁D.进行人口普查
10、下面是在某小水塘中发现的物体或物质,请选出全部是生物的一项()
①水 ②石块 ③泥沙 ④水草 ⑤青蛙 ⑥小鱼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11、“ 葵花朵朵向太阳” 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生物能进行呼吸
12、下列活动的完成不需要进行调查的是()
A.描写人物外貌的特点B.产品的销售预测
C.人口普查D.中学生价值观报告
13、常言道: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这句俗话表明了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
。
14“一娘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生物具有现象;“龙生龙,凤生凤”说明生物具有现象。
15、天气炎热时人会出汗,说明生物具有哪一基本特征?
。
16、在地理、生物、语文3门学科中,某校七年级开展了同学们最喜欢学习哪门学科的调查(七年级共有200人).
⑴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⑵调查的对象是谁?
⑶在被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40人最喜欢学语文,60人最喜欢学地理,80人最喜欢学生物,其余的人选择其他,求最喜欢学生物这门学科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分类训练
帮上面16道题找到相应的知识点,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导学案编号:
04
自学目标:
1、说出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
2、描述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自学重点和难点: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学习过程
一、构建知网并展示(提示:
想想结合主题,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3min)
二、自学自研(20min)
学习任务一:
小组成员一起解读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 什么是生态因素?
有哪些生态因素?
2、我们可以将生态因素分为几类?
分类依据是什么?
3、观察教材P13图1-12,说一说:
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
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学习任务二:
讨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了解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比较分析法。
示例:
教材P13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分析:
高山上,针叶林分布在海拔高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温度较低;
阔叶林分布在海拔低的地方,海拔低的地方温度较高。
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植物的分布跟温度有关系。
2、尝试用上述方法分析教材P13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小组讨论设计一份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方案
(课后详细讨论完成,下节实验课再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三:
解读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2、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关系分为两种: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等。
3、根据上面的提示,请问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蚂蚁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习任务四:
尝试用实例解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⑴认真分析教材P17图片和文字资料,讨论下列思考题:
①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
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②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③你还能说出哪些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实例?
⑵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展示交流(15min)
1.各小组代表选择任务讲解,并对生成的个别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2.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点拨补充。
四、诊断评价(7min)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种现象主要是受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
2、下列影响玉米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B.害虫C.水分D.温度
3、“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
A.合作B.竞争C.共生D.捕食
4、下列不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B.竹节虫形似竹节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D.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B.树林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状
6、小明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
小明决定进行探究。
请帮助他完成下面实验方案:
⑴提出问题:
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⑵作出假设:
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⑶实验步骤:
①准备材料用具:
20只鼠妇,铁盘,
纸板,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
②设计实验装置:
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
土,另一侧放,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相同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
④观察与记录:
仔细观察,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和湿土处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
⑷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实验结论: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五、学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
还存在的疑惑:
实验课——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编号:
05
§Ⅰ《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报告
【实验名称】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和实施计划】
1、材料用具:
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也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只要能完成实验)。
2、实验装置:
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⑴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⑵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⑶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阴暗
【现象】。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讨论
1、这个实验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
2、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
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Ⅱ科学方法——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注意:
在探究过程中,还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对照实验的常用类型
任何一个实验都是要验证(探究)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在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确定,首先必须反映探究的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是否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来判断。
常用对照的类型通常有下列几种:
空白对照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如“探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中,A组:
给蝌蚪喂养掺有甲状腺制剂的饲料;B组:
喂养掺有甲状腺抑制剂的饲料;C组为空白对照组。
而喂养掺有甲状腺抑制剂饲料的就是条件对照组,它施加的不是实验因素,所以不是实验组,也不是空白对照组,而成为条件对照组。
条件对照虽给对照组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因素。
如上述实验中B组为条件对照组。
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
如“验证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pH值分别为5.0、6.2、6.8、7.4、8.0的5个组,这5个组相互对照。
自身对照指实验和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
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先加入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后加入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其中前者为自身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
摘自《初中生物探究实验》P4主编丁远毅张贤荣
认真阅读上述材料,分析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这个实验中,变量是,研究对象是,明亮组为组,阴暗组为组。
§Ⅲ巩固练习
1、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鼠妇如图所示。
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
根据他们的记录,可初步推测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O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
2、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请据表分析:
处理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A.2组,温度、空气B.2组,温度、消毒棉球
C.2组,温度、细菌D.3组,温度、消毒棉球、细菌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导学案编号:
06
自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自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网中食物链条数的计算。
2、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过程
一、构建知网并展示(提示:
明确研究对象和内容,构建知识网络)(4min)
二、自学自研(20min)
学习任务一:
小组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
1、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认真分析教材P20资料分析,回答书上提出的三个讨论题。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4、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习任务二:
解读食物链和食物网
1、什么是食物链?
什么是食物网?
2、小组讨论完成教材P22资料分析的2道讨论题,并将你认为图中可能的食物链写出来。
3、阅读教材P23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⑵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学习任务三:
结合实例分析,正确认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思考:
在草原上,当兔的数量因食物充足而大量增加时,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
草场放养的牲畜太多了,会发生哪些变化?
2、对上述问题的正确分析说明了一个道理?
三、展示交流(15min)
1.各小组代表选择任务讲解,并对生成的个别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2.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点拨。
四、诊断评价(6min)
1、“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
2、下列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A.小猫吃鱼B.长颈鹿吃树叶C.松鼠吃蘑菇D.黄鼠狼吃鸡
3、几位同学针对食物链“草→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各自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草属于生产者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保护食虫鸟对人类有益D.多条食物链就可构成生态系统
4、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食物链“水草→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中汞中毒最深的生物是()
A.水草B.蜻蜓的幼虫C.小鱼D.大鱼
5、右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6、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由条食物链构成。
(2)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
(3)对猫头鹰而言,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是。
(4)猫头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是来源于进行的作用。
(5)如果当地有人开办工厂,导致该生态系统发生了重金属污染,则图中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五、学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
还存在的疑惑: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导学案编号:
07
自学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自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认识生物圈的范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习过程
一、构建知网并展示(提示:
针对主题找关键词,并构建知识网络)(5min)
二、自学自研(18min)
学习任务一:
小组成员交流对生物圈范围的认识
1、找出生物圈的概念并写下来。
2、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3、解说组成生物圈的各个圈层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
认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设计一份表格,比较书上所说生态系统各自的特点。
2、考考你,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有“地球之肾”之美称的生态系统是;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植物每年制造氧气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有“地球之肺”美誉的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包括和
。
3、技能训练——分组讨论小熊提出的问题,并作出假设。
学习任务三:
解读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结合教材P30资料分析,讨论:
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
(你的依据是什么?
)
2、思考: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展示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七 年级 生物 上册 导学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