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建茶场综合农业开发项目计划书.docx
- 文档编号:9934536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1.85MB
龙建茶场综合农业开发项目计划书.docx
《龙建茶场综合农业开发项目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建茶场综合农业开发项目计划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建茶场综合农业开发项目计划书
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项目
****市龙建茶场综合农业开发项目
计
划
书
编制单位:
忠食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2年4月20日
一、项目背景
涟源市龙建茶场成立于1958年,占地1695亩,茶地1050亩,荒山300亩,总人口1015人,70-80年代主要以出口红碎茶为主,曾是省级重点农业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产业老化,科研技术落后,产业品种单一、产量低、人工投资大。
无法创造经济效益,许多职工外出打工,使茶场荒废。
如何改变其现有状态,让这片土地发挥出它本身所具有的光辉,成为了我们的使命和目标。
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进一步促进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业和优质农产品的综合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保持生态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工业反哺农业”已成为发展大势。
古老、传统而又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地位的农业,正在重新回到国民经济大舞台的中心位置。
忠食农业食用菌工厂化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项目及生态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将是实现这个目标出发点,忠食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建成,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循环农业生态园区。
公司结合茶场地理及气候等资源的优势,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为龙头驱动,带动当地农业,把有机废物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养殖、种植和有机肥产业及食用菌深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大跨越,促进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
使经济效益远“高于现代工业”的高科技特色有机循环农业。
产业园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为引擎,利用农业废弃残料为原料、引进国内目前最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低成本、高效能生产食用菌。
同时,利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菌渣)为饲料、利用茶场丰富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山地散养猪、鸡,并以猪、鸡的粪便用于生产有机蔬菜和有机颗粒肥,形成完整的循环农业生产链。
为带动当地农户积极性,将工厂化食用菌种植逐渐向食用菌深加工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循环经济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
二、项目产品介绍
食用菌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且味道鲜美无比。
食用菌被国际公认为最理想的蛋白质和组合营养物的来源之一。
世界粮农组织也将食用菌纳入健康饮食必不可少的成分,推荐每日食谱为“一荤一菌一素”。
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食药兼用的菌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素,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
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
它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鲜品、深加工食品、医药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罐头加工)、制药等多个领域。
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食用菌不但富含营养,并且含有多种功能成分,如食用菌多糖、腺苷衍生物、三萜类物质、多酚物质、微量元素、低聚糖、糖蛋白、脂蛋白、糖脂等衍生物等。
其中,食用菌多糖是从真菌中分离出的由10个以上的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
可通过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入侵能力。
国内外专家研究证明:
所有的大型真菌,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源于其含有“多糖”。
目前,多种食用菌多糖已被成功提取,并形成食用菌多糖系列产品。
富含微量元素也是食用菌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而我国有72%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
因此,硒摄入量是关乎键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项目采用标准化厂房生产,提供最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条件,产品外观品质远远优于采用一般大棚栽培形式生产的食用菌品质;且全过程无公害栽培,品质优良,是绿色食品。
技术先进,菌种优良,领先于同行业。
本项目生产的食用菌为金针菇和杏鲍菇,它们除具备以上食用菌的共同特征外,还有其特有的性质:
金针菇:
颜色雪白、柄脆嫩,菌盖粘滑,味道鲜美,在大众菜肴中经常可见。
其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丰富,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国外称为“增智菇”,它还含有植物纤维,能吸附胆汁酸盐,调节胆固醇代谢,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促进肠胃的蠕动,也可以预防高血压,并有治疗肝病和胃溃疡的效果。
杏鲍菇:
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喜爱。
加工厂主要产品有:
食用菌真空系列、食用菌罐头系列、食用菌干品系列、食用菌鲜品系列。
有机蔬菜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都必须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也就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转基因工程技术,同时还必须经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审查。
所以有机蔬菜的生产必须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环境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规范来生产,以保证它的无污染、富营养和高质量的特点。
有机蔬菜是有机农业中的一部分,必须经过国家专门机构认证,根据有机农业的原则吸取了几千年来传统农业的精华,结合蔬菜作物自身的特点,强调因地因时因物制宜的耕作原则,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激素,以及转基因产物,采用天然材料和与环境友好的农作方式,恢复园艺生产系统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与平衡,通过作物种类品种的选择、轮作、间作套种,休闲养地水资源管理与栽培方式的配套应用,创造人类万物共享的生态环境。
因此种植有机蔬菜需要更多劳力和更密集的技术,精耕细作,用功量大,产量低,但有机蔬菜远离污染,品质高,具有自然本色。
目前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很少,产品不多,有机蔬菜已成为礼品菜需求的时尚。
最重要的是有机蔬菜的种植讲究的是安全、自然的生产方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和维持生态平衡。
有机蔬菜无化学残留,口感佳,而且已被证明比普通蔬菜更具营养。
现在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国内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散养土鸡一直是市场的畅销产品,供不应求,尽管其养殖成本高、饲养周期长、产蛋量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养殖过程绿色环保、营养价值高,其肉、蛋一直深受消费者青睐。
沁水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该项目的循环农业模式,为高端生态土鸡养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生态高档猪通过引进优良种猪、经过品种改良、饲料以绿色、环保、无污染植物或蔬菜为主。
例如,莱芜黑猪和太湖黑猪杂交的品种,其仔猪饲料以奶和有机蔬菜为主,育肥期则以青草、有机蔬菜为主,再搭配如玉米、豆饼、菌头、其它生物饲料等。
这种猪肉肉质鲜嫩、肥而不腻、口感非常好,其猪肉价格在市场上比普通猪肉价格翻了一倍。
三、市场分析
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2010年食用菌销量达到2000万吨,销售收入近12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8000万人;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21世纪的食品重点是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而食用菌正是保健食品的佼佼者,它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因此,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1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达到652家,比2010年的443家增长了47%。
652家企业分别分布于全国的28个省区,其中江苏省从2010年的86家,增长到2011年的163家,增长了90%,增长速度及企业数量跃居全国首位。
以山西省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部分地区企业数量增长5倍以上。
2011年全国“关、停、并、转”企业13家,主要原因有资金欠缺、管理不善、股东分歧、利润降低等方面,但“关、停、并、转”数量明显低于2010年的32家。
2011年工厂化食用菌产品仍以内销为主,销售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主营出口业务的企业为8家,仅占企业总数的1.23%。
652家工厂化企业中,拥有产品品牌的企业279家,占企业总数的43%。
尽管食用菌品牌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全国知名品牌很少,在全行业知名的也不多。
进行品牌推广对食用菌行业来说是个弱项,需要加大力度,需要全行业参与。
工厂化产品经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成都、南京、武汉、哈尔滨等大型城市为主的集散地,沿海及发达地区的中小型城市的销量也逐年增加。
据调查,全国工厂化产品有70%以上是企业委托代理商经销,有近30%的企业是自销,还有的采取自销和代理结合的方式。
自销企业的销售成本较大,但可摆脱代理商压价和行情不好时违约的困境。
2011年全国工厂化生产企业中自产菌种企业61家,占企业总数的9.36%;外购菌种企业591家,占企业总数的90.64%,其中国外进口菌种7家,占企业总数的1%。
食用菌生产设备以国产为主,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企业为604家,占企业总数的92.6%;采取进口设备20家,占企业总数的3.1%;国产设备、进口设备并用的企业为28家,占企业总数的4.3%。
随着工厂化生产的发展,一些企业自制的非标设备比较普遍。
据调查,我国工厂化企业自制或改制设备约占60%以上。
2011年在建企业100多家,设备需求金额达2亿元以上。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快速发展为菌需物资及生产设备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表一2011年全国主产省(市、自治区)企业数量增长前十名
排名
省(市、自治区)
2011年企业数量
(个)
2010年企业数量
(个)
相比增长量
(%)
1
江苏省
163
86
77
2
福建省
145
115
30
3
山东省
56
20
36
4
浙江省
39
34
5
5
北京市
36
18
18
6
辽宁省
29
21
8
7
河南省
23
19
4
8
山西省
23
14
9
9
上海市
19
10
9
10
河北省
19
11
8
2011年全国工厂化食用菌产品日产量达到3183.1吨,比2010年的1712.83吨增长了85%;年产量达到99.04万吨,比2010年的65万吨增长了52%。
江苏省2011年总产量预计达316381吨,比2010年232929.5吨增长了35.8%,工厂化生产总产量依然保持全国领先位置。
表二2011年全国主产省(市、自治区)产量前十名及增长幅度
排名
省(市、自治区)
2011年生产量(吨)
2010年生产量
(吨)
相比增长量
(%)
1
江苏省
316381
232929.5
83451.5
2
山东省
113615
28230
85385
3
福建省
101005
81820
19185
4
辽宁省
80010
25371
54639
5
上海市
76880
31680
45200
6
广东省
55220
33723
21497
7
北京市
48500
28014
20486
8
甘肃省
25500
18615
6885
9
浙江省
24525
23415
1110
10
四川省
21360
14244
7116
我国食用菌机械化研发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食用菌的“机械化”、“标准化”、“工厂化”、“产业化”,从一种学术的探讨,逐渐转向研发、制造和应用。
应该说,我国食用菌机械化、标准化、工厂化、工业化时代已经到来了。
中国食用菌业随着市场的变化、生产技术的变革,到了战略转折和革命的时候了,单纯追求产量的时代正在结束。
我们采用传统思维、传统模式、传统技术,靠透支资源,拼劳动力追求产量的方式必将被淘汰。
中国食用菌的出路就是工业化、标准化,在种植业、养殖业中,最易工业化的是食用菌业,他不像植物天天需要阳光,不像动物天天需要饲料,制好培养基,分解吸收完成一个生命周期。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正在拉动食用菌产业的革命,催生新的产业模式。
1、食用菌工厂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一是开发主体多元化。
既有政府扶持引导又有企事业单位投入;既有国家研究机构又有民间科研组织研发;既有社会资金投入又有外资企业介入。
二是适应品种的多元化。
目前世界各国食用菌机械化栽培品种较单一,欧美是双孢菇,日、韩是金针菇、秀珍菇,我国有四十多个食用菌商品化栽培品种,每个品种又有多种模式,既有草生菌模式又有木生菌模式,既有床栽模式又有袋栽模式,既有室内栽培模式又有园田式栽培模式。
三是自动化水平的多元化。
我国食用菌生产处于小农生产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型期,我国食用菌生产主体生产方式十分复杂,既有千家万户手工作坊式生产,又有半机械化生产场,又有自动化现代菇厂,菇厂规模从小到大相差悬殊。
尽管介入食用菌生产主体表现为多元化,但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共识之路。
2、食用菌工厂化呈现标准化发展。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要逐步重视自主创新,实现标准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食用菌机械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正逐步建立,开发单位大力申办国家专利,食用菌生产企业法规的逐步健全,使食用菌机械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比如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仅食用菌机械方面向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申办的企业标准达20多项,注册商标10枚,专利30多项,并开始向国外注册专利。
3、安全体系健全完善,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据调查2011年全国工厂化产品没有发现因生产环节出现质量问题。
个别问题出现在流通环节,因包装物和提高产品保质期而出现的个案也非常少。
但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是工厂化企业的生存之本。
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加强了产品质量的监管工作,除了基料及投入品的严格把关外,在包装、运输、经销环节也逐步引进安全管理体系。
工厂化的快速发展必须要以产品安全为前提。
四、项目优势和难点
1、地理条件
湖南发展食用菌生产及深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湖南适合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材料十分丰富。
目前大量栽培食用菌的基质主要以富含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农作物副产品为主,如稻草、木屑、玉米秆、玉米芯等,贵州每年农业生产废弃大量的稻草、玉米秆,其他经济植物副产品(茎、叶、荚、壳)和加工下脚料(渣、饼)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二是湖南气候条件好,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16℃-20℃,高、中、低温型食用菌品种都能种植;三是本省目前没有食用菌深加工厂。
工厂化周年栽培食用菌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技术,其特点是通过对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条件进行人工智能控制,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进行全年生产,从而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把食用菌产业逐渐变为工厂化、机械化生产。
周年生产使周年供应成为可能,尤其是反季节生产,使人们在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菇类食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食用菌深加工(保健品和即食产品)后,不但可以大幅提高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还可有效提升企业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因此,项目拟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农副产品,建设“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示范及深加工项目”,进行规范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及相关食品。
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本地方食用菌生产,城市“菜篮子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2、政策优势
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国家计委在《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目录》中明确指出:
“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而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并带深加工恰好符合此项要求。
本项目采用人工智能控制、标准化厂房、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一方面生产条件不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可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保障市场全年供应。
另一方面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的现代农业产业。
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是以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维护生态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优势,是现代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典范。
同时,还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的产业特点,是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农业转变为高效、生态农业的新兴产业。
食用菌作为白色农业(微生物发酵业)与绿色农业(植物种植业)、蓝色农业(水产养殖业、动物养殖业)构成农业三大支柱产业,是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农业专家把食用菌产业比喻成大农业的“垃圾处理厂”,其含义是指食用菌生产能科学有效地利用了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秸秆、枝条木屑等“垃圾”。
食用菌生产正是将这些“垃圾”按照科学的配方组合起来,经过一系列的生物作用,利用其中的碳、氮、矿物质、有机酸等生产出集“美味、营养、保健、绿色”于一体的食用菌产品,使高蛋白有机物进入新的食物链。
实践证明,每半亩地的菇棚,每年将消耗15~20亩作物秸秆,不仅使秸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还可避免因焚烧作物秸秆而造成污染环境、影响交通的问题,大大有利于环保农业和路域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同时,栽培食用菌所产生的菌糠,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还田肥田,可促进土壤营养成分的腐殖质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颗粒结构,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15~20%,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这样,有了食用菌这一环节,便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梯次循环、多层次增值、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构成了食物链和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这也充分说明了食用菌产业在废物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食用菌生产原料:
稻草、木屑、玉米秆、玉米芯等)
市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是集生物工程育种、人工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作业于一体的新型生产方式。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之路,是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食用菌产业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调查表明,我国食用菌基于这样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我国丰富的原料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中国各级政府的支持政策,今后几年或十几年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特别是食用菌营养品质方面的凸显作用,作为循环经济产业,现代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典范以及其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优势为其取得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
预计2012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进程将呈更快的大发展,我国食用菌行业特别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五、项目目的、内容及目标
1、项目目的
采用日韩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建造国内先进的集生物工程育种、人工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械作业于一体的食用菌标准化周年生产工厂。
以食用菌为主导,大力发展山地散养猪、鸡,并以猪、鸡的粪便用于生产有机蔬菜和有机颗粒肥,形成完整的循环农业生产链,发展食用菌产业链,开展食用菌深加工工厂。
2、项目难点
食用菌等农产品,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非常大。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技术和管理难度大,需专业管理团队经营。
由于食用菌深加工的生产环节多,生产环节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就比较多,因此不能排除产生质量风险的可能性。
3、项目内容
由于采用标准化厂房生产,本项目可根据筹集资金的额度和市场销售能力设定其经营规模,本项目计划五年内完成。
其中食用菌生产基地占地10万平方米,按日韩标准建设食用菌标准化智能菇房560间,每间长10米,宽8米,共需投资1.8亿人民币;项目深加工区占地16万平方米,建造深加工车间、厂房、产品检测车间等,需投资0.5亿人民币,建造即食调味产品车间生产线、配套脱水、配制、冷藏、包装等设备的食用菌精包装即食食品生产线、食用菌即食性冲饮粉剂生产线3条生产线共需投资3.7亿人民币,食用菌深加工过程中所需的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设施及流动资金等需投资0.2亿人民币。
生猪养殖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土鸡养殖场9万平方米,蔬菜大棚11平方米等养殖基地投资1.6亿元人民币。
成为国内最大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和最具示范效应的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4、项目目标
项目全部投产后基地每年可产鲜菇3万吨。
年加工0.4万吨,生产食用菌保健胶囊3000万粒,保健口服液2000万支,产值达1.95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年加工食用菌2万吨,生产味精、方便面调料等5000万袋,精包装即食食品3000万包,即食性冲饮粉剂3000万包,产值达3.12亿,实现利润2亿元。
年出栏生猪1.5万头;,年产土鸡蛋200吨,土鸡肉80吨;年产蔬菜1000吨。
可实现利润1.8万元。
5、项目产品计划
食用菌拟生产白色金针菇和杏鲍菇。
深加工产品:
食用菌保健胶囊、食用菌保健口服液、味精、方便面调料、精包装即食食品及即食性冲饮粉剂,生态养殖以土鸡生态养殖,黑猪生态养殖为主。
(1)金针菇产品种类分为三类:
农民产品:
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使用简单的大棚栽培,根据外界自然条件生产,每年可出菇时间约4个月,产品质量较差。
设施化的产品:
设施化是指采用塑料袋进行,采用传统的灭菌工艺和人工接种等操作,在保温大棚+空调的环境中生产,产品质量稍微优于农民产品。
工厂化产品:
全年生产,产品质量远优于农民产品和设施化产品。
本省金针菇市场结构:
现本省金针菇市场70%产品依靠外省供应。
本省金针菇价格状况(A级品):
2010年,平均价格约8~12元/公斤。
(2)杏鲍菇产品种类分为两类:
农民产品:
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使用简单的大棚栽培,根据外界自然条件生产,每年可出菇时间约4个月,产品质量较差。
工厂化产品:
目前国内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水平还比较低,基本采用台湾生产技术,使用塑料袋装生产,可全年生产,产品质量远优于农民产品。
本省杏鲍菇市场结构:
现本省杏鲍菇市场基本全部依靠外省供应。
本省杏鲍菇价格状况:
农2010年,平均价格约16~18元/公斤。
6、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销售市场
工厂化食用菌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消费主要面向高端消费阶层和中高端消费阶层,宾馆、饭店、火锅连锁店的消费量也十分巨大;此消费阶层能够接受相对较高的价格;近几年工厂化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很大,在国内销售利润往往能够达到25%~40%,因此还是国内销售为主。
由于金针菇出口价格与国内销售价格差距仅10%左右,加上出口手续相对繁琐,目前出口仅占生产总量约5%~10%。
杏鲍菇在西餐中的使用量近年来稳步上升,出口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出口价格与国内销售差价能够达到20%~30%,因此,质量较好的杏鲍菇一般都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工厂化杏鲍菇产品出口比例约30%左右。
7、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
(1)金针菇
2010年产量增加,市场价格较09年略有下调,而市场价格下调使得更多消费者能够享用到工厂化的金针菇,从而使工厂化金针菇产品的市场容量扩大,价格也会随之逐步上调,预测2010年工厂化产品A级品年平均价格14元/公斤;今后随着工厂数量的增加,价格竞争将逐步开始激烈,但中国今后几年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金针菇的价格随着粮油菜的价格逐步上行,预测2010年开始,年均销售价格将会在16元/公斤维持。
而金针菇工厂的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场 综合 农业 开发 项目 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