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全部复习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992990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DOCX
- 页数:64
- 大小:38.99KB
初中物理全部复习人教版.docx
《初中物理全部复习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全部复习人教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全部复习人教版
初中物理全部复习人教版
第1讲磁原子和星系
【知识要点】
一、磁体
1.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
磁体。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
N极(北极)和S极(南极)。
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叫做磁场,磁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就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
2.磁场是有方向的,放在磁场中的某一点的,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
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这一点磁场方向。
3.磁感应线是人们为了方便、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假想曲
线,磁体外部的磁感应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
常见的磁感应线分布图
三、电流的磁场
1.着名的奥斯特实验首先表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具有磁效
应。
2.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其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3.右手螺旋定则
a.对于通电直导线:
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幺弯曲的
四指就表示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b.对于通电螺线管:
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
那幺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四、原子
1.物质构成了物体,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
2.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a.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存在着电子,建立了原子的”葡萄干蛋
糕模型”;
他认为整个原子就好像是一个均匀分布的正电荷的蛋糕,而电子则是一颗
颗嵌在其中的葡萄干。
b.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恒星),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
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行星)在核外空间里绕核高速旋
转。
c.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根据量子理论,建立了原子的”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
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
称它为”电子云”。
电子云模型是目前认为最科学的原子模型。
约瑟夫·汤姆孙
欧内斯特·卢瑟福
埃尔文·薛定谔
葡萄干蛋糕模型
行星模型
电子云模型
3.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
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五、地球和太阳系
1.太阳系:
恒星是太阳;
2.行星: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
王星)
3.地球的卫星:
月球、人造地球卫星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将钢棒的一端靠近磁针的N极时,所看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钢棒具有磁性,且A端为S极B.钢棒具有磁性,且A端为N极
C.钢棒无磁性D.不能确定钢棒是否有磁性
2.已知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和画出的磁感线方向(或螺线管两端的极
性),图中正确的图是[]
ABCD第
3题图
3.如图所示,将挂有小铁球的弹簧秤自左向右地慢慢移动时,弹簧秤的示
数将[]
A.不变B.逐渐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4.到目前为止,最具科学性的原子模型是[]
A.葡萄干模型B.蛋糕模型C.行星模型D.电
子云模型。
5.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a)、(b)、(c)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
依照提出时间的顺序正确的排列为[]
A.(a)、(b)、(c)B.(c)、(b)、(a)C.(b)、(c)、(a)
D.(a)、(c)、(b)
6.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
A.核子B.电子C.中子D.质子
7.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原子中不带电的是[]
A.质子 B.电子 C.中子 D.核子
8.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
带电的中子组成
C.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D.原子核虽然很小,却集中了原子
的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
9.许多天体的运动特点和原子中电子运动特点相似,下列天体中不具备这
种特点的是[]
A.太阳B.地球C.月球D.火星
10.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地球太阳系”一节后,整理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
示。
在有下划线的四项内容中,归类不正确的是[]
A.
(1)B.
(2)C.(3)D.(4)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利用如上图所示装置研究磁与电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
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a)、(b)两图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b)、(c)两图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甲所示,轻推一下小车B,越靠近小车A,B车就越快,直到
A、B两磁体接触上;如图乙所示,轻推一下小车B,越靠近小车A,B车就
越慢,B车距A一段距离停止。
甲乙
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包括”力学”“磁学”):
(1)由图甲和图乙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甲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图题
13.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电源的
正、负极。
14.在图中,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在图中分别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和两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
第13题第14题图
第2讲声音和光
【知识要点】
一、声音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2.声音的特征
a.响度:
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b.音调: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声音的频率
f有关;
c.音色:
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20赫兹~20000赫兹。
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
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
(1)控制噪声源;
(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
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
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
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
型。
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
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
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
反射
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
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
于任何反射面,包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
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
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
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
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
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
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ri
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作用是不同的。
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到光密介质的时
候,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到光疏介质的时候,入射角
要小于折射角。
记忆方法:
对空气、水和玻璃,空气中的角>水中的角>玻璃
中的角,这里的角可以指入射角或折射角。
六、光的色散
1.白光的色散:
一束白光穿过棱镜后,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的
现象。
2.三原色光:
红光,蓝光,绿光。
七、透镜(光的折射现象应用)
1.透镜的种类:
a.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有2个焦点。
b.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有2个虚焦
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如果用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则有如下重要不等
式关系:
a.u>2f,f2f,像物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
幻灯机;
d.u=f,不成像点;
e.uf2)的两块凸透镜进行实验。
实验时,他将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
离凸透镜L1和L2(L1 8(a)、(b)、(c)、(d)所示。 (1)比较图8(a)与(b)[或(c)与(d)]的物距、焦距、像距,以及 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可知: 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21)。 (2)比较图8(a)与(c)[或(b)与(d)]的物距、焦距、像距,以及 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可知: (22)。 14.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 有时光屏上 不能成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有时 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 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该小组同学 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①分别比较实验序号1或5中的物距与各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 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0)。 ②继续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把表格中的物距u与像距v分别与各自凸透 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进行比较,发现当(11)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 像;当(12)时,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当(13)时,在光屏上成缩小 的像。 ③请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与4(或6与7与8)数据中的物距u 与像距v及所成像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4)。 ④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并经运算后可归纳得出的结 论是: 。 第4讲测量力与运动 【知识要点】 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 1.长度(l,s,h): 测量工具: 刻度尺;国际单位: 米(m); 2.质量(m): 测量工具: 托盘天平;国际单位: 千克(kg); 3.时间(t): 测量工具: 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 秒(s); 4.温度(t、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全部 复习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