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华理一化工杯初赛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9928677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393.63KB
上海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华理一化工杯初赛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
《上海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华理一化工杯初赛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华理一化工杯初赛试题带答案解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华理一化工杯初赛试题带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上海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华理一化工杯”)初赛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油”中所含主要有机成分的类别与奶油相同的是()
A.汽油B.甘油C.酱油D.豆油
2.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对应正确的是
A
B
C
D
物质
加碘食盐
漂粉精
食用纯碱
铝热剂
主要成分
NaClI2
CaCl2Ca(ClO)2
NaHCO3
Al2O3Fe
A.AB.BC.CD.D
3.下列单质均为1.000g时,含有原子数量最多的是()
A.C60B.O3C.P4D.S8
4.若规定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且将0.024千克碳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定义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下列物理量数值会变为原来一半的是()
A.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B.98%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D.44g干冰所含分子数
5.下列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漏操作的是()
A.
B.
C.
D.
6.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A.电子的转移B.能量的转化
C.旧化学键断裂与新化学键生成D.质量的守恒
7.下列关于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正确的是()
A.溶质未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无固体溶质残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蒸发一定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无溶质析出,原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冷却后无溶质析出,原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8.核反应堆中常存在三种具有放射性的微粒23894X、24094Y、23892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894X与24094Y互为同素异形体B.23894X与23892Z互为同位素
C.23894X与23892Z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24094Y、23892Z具有形同的中子数
9.已知苯蒸气在激光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棱晶烷:
根据上述关系,在相同条件下不能判断()
A.苯和棱晶烷的稳定性相对大小
B.等质量苯与棱晶烷完全分解为炭黑与氢气所需能量大小
C.等物质的量的苯与棱晶烷分别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大小
D.一根碳碳双键与两根碳碳单键键能之和大小
10.如图用纸层析法分离Fe3+与Cu2+后,将滤纸条置于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进行氨熏,最终滤纸条上显示的色带分布正确的是()
A.
B.
C.
D.
11.有机化学试剂氨基氰(如图所示)常用于制备磺胺类药物,抗癌药等。
下列有关氨基氰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不饱和烃B.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
C.水溶性较好D.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氧化等反应
12.埋在地下的钢管道可以用如图所示方法进行电化学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道表面发生了还原反应
B.该方法将电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C.该方法称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D.镁块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O2+2H2O+4e→4OH-
13.取相同质量的H2O和D2O分别与少量金属钾反应完全,若电子转移数目相同,则下列叙述中有关物理量不相等的是()
A.反应消耗H2O和D2O的物质的量B.产生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
C.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D.参加反应金属钾的质量
14.将一份NaOH溶液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后,与另一份新配制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定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能正确反映滴定过程中溶液pH变化曲线的是(虚线表示放置较长时间后的NaOH溶液,实线表示新配制的NaOH溶液)()
A.
B.
C.
D.
15.将
与足量NaOH醇溶液共热,同时发生了两种反应。
能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的操作与现象是()
A.反应混合物
溴的颜色褪去
B.反应混合物
产生白色沉淀
C.反应混合物
有机物
紫色褪去
D.反应混合物
有机物
溴的颜色褪去
16.某同学采用BaSO4沉淀重量法测定样品中SO42-的含量时,发现滤液中有少许沉淀,检查滤纸并未破裂,此时他应该()
A.将滤液倒回漏斗重新过滤
B.在漏斗中再加一张滤纸,将滤液重新过滤
C.另取一漏斗,将滤液过滤后与原滤纸合并
D.弃去,重新取样分析
17.衣康酸是制备高效除臭剂、粘合剂等多种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
由3-甲基-3-丁烯酸合成衣康酸的路线如下所示
关于反应正确的是()
反应l
反应ll
反应lll
反应lV
A
加成
取代
消去
氧化
B
加成
取代
氧化
消去
C
取代
加成
消去
氧化
D
取代
加成
氧化
消去
A.AB.BC.CD.D
18.将9.2g金属钠投入足量重水(D2O)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A.0.2mol中子B.0.2mol质子C.0.4mol电子D.0.4mol分子
19.某同学为了验证难溶的氯化银在水中也存在溶解平衡,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
A.步骤①中应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
B.步骤①中应使NaCl溶液过量
C.步骤②中现象是无沉淀产生
D.步骤②中选用的AgNO3溶液浓度应小于步骤①
20.在制备和提纯乙酸丁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装置或操作不会涉及的是()
A.
B.
C.
D.
21.温度为T1C时,向固定体积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197kJ一段时间后,将反应体系温度瞬间升至T2C,并开始连续测定体系内SO3的物质的量浓度并绘制其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下列示意图一定不可能出现的是()
A.
B.
C.
D.
22.某芳香族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6O2,分子中除苯环外不含其它环状结构,则该分子中可能同时含有()
A.羟基与碳碳叁键B.醛基与羟基C.酯基与碳碳双键D.羧基与甲基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23.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塑料老化B.石碱风化C.溶洞形成D.胶卷曝光
24.离子检验时排除干扰很重要,下列排除干扰方法正确的是()
A.检验Cl-用稀硫酸排除OH-的干扰
B.检验SO42-用稀盐酸排除SO32-的干扰
C.检验K+用蓝色钴玻璃排除Na+的干扰
D.检验Fe3+用氯水排除Fe2+的干扰
25.元素a-e为短周期原子序数相连的五种元素(未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若x为原子的价电子数,y为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下表列出了这五种元素原子(x-y)的数值。
a
b
c
d
e
x-y
0
2
4
6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性:
a>bB.e单质的化学性质最稳定
C.原子半径:
d>aD.核外未成对电子数:
b=c
26.在一定条件下,饱和NaHCO3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HCO3-⇌H++CO32-.欲提高该溶液中CO32-的浓度,可采用的方法是(忽略溶液体枳变化)()
A.通入少量氨气
B.加入少量Ba(OH)2固体
C.加入少量冰醋酸
D.加入少量NaHCO3固体
27.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6molH2与1.0molCO,发生如下可逆反应并达到平衡:
H2(g)+CO(g)⇌C(s)+H2O(g)+QkJ(Q>0).若压缩容器体积并同时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后,关于下列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速率可能保持不变
B.平衡常数一定减小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可能减小
D.H2O(g)的体积分数可能增大
28.常温下,某溶液中只含有CH3COO-、Na+、H+、OH-四种离子。
已知该溶液的溶质为一种或两种,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存在c(Na+)>c(CH3COO-)>c(OH-)>c(H+),则溶质只有CH3COONa
B.若存在c(CH3COO-)>c(Na+)=c(H+)>c(OH-),则溶质为CH3COONa与CH3COOH
C.若溶液pH=7,则可能存在:
c(Na+)=c(CH3COO-)=c(OH-)=c(H+)
D.若溶液pH<7,则不可能存在:
c(Na+)>c(CH3COO-)>c(H+)>c(OH-)
29.M、N两种溶液各含有下列十种离子中的五种:
Al3+,Na+、Mg2+,H+、Cl-、NO3-、OH-、SO32-、SO42-、CO32-已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如果M呈强酸性,则N中可能向时含有NO3-、SO42-、CO32-
B.如果M呈强碱性,则N中可能同时含有Al3+、SO42-、Cl-
C.如果M具有强还原性,则N中一定同时含有H+、Mg2+、Cl-
D.如果M具有强氧化性,则N中一定同时含有Na+、OH-、SO32-
30.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5mLpH=3的醋酸溶液,向乙烧杯加水稀释至溶液pH=4,关于两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液体积:
10V甲 B.水电离出的OH-浓度: 10c(OH-)甲 C.若分别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 甲<乙 D.若分别与5mLpH=11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pH: 甲<乙 31.某碳酸钠样品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硫酸铜五种杂质中的三种。 现进行下列实验: ①称取4.7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部分溶解。 ②向①中所得悬浊液中加入100mL1mol/LHCl,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此过程中共产生0.04mol气体。 ③向②中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与稀硝酸,得到15.8g白色沉淀, 由此可知杂质中() A.一定含NaCl,一定不含CuSO4B.可能含CaO、NaOH C.一定含CaCO3,可能含NaOHD.可能含CaO而不含CaCO3 32.将0.20mol/L的盐酸和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的Na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两种溶液。 下表是配制时所取盐酸与NaOH溶液体积与混合后溶液中Na+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数据(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溶液 混合前所取溶液体积(mL) 混合后离子浓度(mol/L) HCl NaOH Na+ Cl- ① 30 x 1.5z z ② 10 y z 2z 下列说法正确() A.x=90B.y=30C.z=0.10D.c=0.10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推断题 纯碱工业始于18世纪末,至今已有两百多年。 在纯碱工业史上,比利时人索尔维,中国人侯德榜等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下图是1861年索尔维发明的制碱法中物质转化关系图,其中I~IV代表四个主要化学反应,a~i代表除H2O以外不同的物质。 若不计其他损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只有e、g、h B.水溶液呈酸性的物质只有c、f、i C.每消耗1mola,同时消耗0.5molb D.每消耗1molh,同时消耗0.5moli 34.从母液中析出的NaHCO3中含有NH4Cl,需洗涤后再进行灼烧。 若省略洗涤操作,则最终对所得纯碱纯度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无明显影响B.NH4Cl杂质含量上升 C.NaCl杂质含量上升D.NaOH杂质含量上升 35.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推进了纯碱工业的发展,其最重要贡献是() A.找到了新型高效的催化剂B.充分利用了能量 C.提高了纯碱产品的纯度D.提升了Na+的利用率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奶油中所含的主要有机成分有油脂; A.汽油主要成分是C4~C12的烃类混合物,与奶油主要有机成分类别不同,故A不选; B.甘油是丙三醇,属于醇类物质,与奶油主要有机成分类别不同,故B不选; C.酱油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与奶油主要有机成分类别不同,故C不选; D.豆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和脂肪,与奶油主要有机成分类别相同,故D选; 故答案选D。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碘食盐中的主要成分是NaCl和KIO3,故A错误; B.漂粉精是氢氧化钙溶液与Cl2反应生成的,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故B正确; C.食用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故C错误; D.常用的铝热剂是Al与Fe2O3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3.A 【解析】 【分析】 由n= 可知,当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小的原子所含原子数反而越多,而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时与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相等,故比较各物质所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即可。 【详解】 C60中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O3中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P4中P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S8中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关系为C 4.B 【解析】 【分析】 假设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且以0.024千克12C所含有的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在规定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时,实际上是把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从原来用12C质量的 改为 ,但是单个碳原子的质量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原来是以0.012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作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现在用0.024kg12C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很明显0.024kg12C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是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个数的2倍;故阿伏加德罗常数变为原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2倍,以此来解答。 【详解】 A.一个12C原子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故A不选; B.阿伏加德罗常数变为原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2倍,98%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 倍,故B选; C.阿伏加德罗常数变为原来的2倍,则每摩尔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原来的2倍,标况下占有的体积为原来的2倍,故C不选; D.一个CO2分子的质量不变,故44gCO2所含的分子个数不变,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点睛】 明确常数的规定发生变化时其数值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概念来解答。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式滴定管下部有玻璃旋塞,使用前需要验漏,故A选; B.移液管没有玻璃塞或旋塞,使用前不需要验漏,故B不选; C.长颈漏斗没有玻璃塞或旋塞,使用前不需要验漏,故C不选; D.量筒没有玻璃塞或旋塞,使用前不需要验漏,故D不选; 故答案选A。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有电子的转移,如复分解反应,故A不选; B.物理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转化,如灯泡发光,故B不选; C.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与新化学键生成的过程,故C选; D.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质量的守恒不是化学反应本质,故D不选; 故答案选C。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质未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也有可能是溶质正在析出,故A错误; B.无固体溶质残留的溶液有可能是恰好达到饱和的溶液,故B错误; C.加热蒸发一定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无溶质析出,原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部分物质,如氢氧化钙,温度降低溶解度反而增大,所以冷却不会析出晶体,但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8.D 【解析】 【分析】 同一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元素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详解】 A.23894X与24094Y是不同元素的原子,不是单质,不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23894X与23892Z质子数不同,不为同位素,故B错误; C.23894X与23892Z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D.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4094Y与23892Z具有相同中子数,都为146,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明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以及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判断是解答关键。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题目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相同物质的量的苯比棱晶烷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由此可知苯比棱晶烷更稳定,故A不选; B.由题目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相同质量的苯比棱晶烷能量低,等质量苯完全分解为炭黑与氢气所需能量比棱晶烷要多,故B不选; C.由题目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相同物质的量的苯比棱晶烷能量低,等物质的量的棱晶烷分别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比苯要多,故C不选; D.苯与棱晶烷中都没有碳碳双键,所以无法推断一根碳碳双键与两根碳碳单键键能之和的相对大小,故D选; 故答案选D。 10.C 【解析】 【分析】 纸上层析法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而形成不同位置的色斑,且展开剂为丙酮和盐酸,Fe3+在丙酮中的溶解能力大,以此来解答。 【详解】 纸上层析法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而形成不同位置的色斑,所以色斑的形成和距离可判断分离的效果,展开剂为丙酮和盐酸,Fe3+更易溶于丙酮,展开的速度快,所以因氨熏后红褐色出现在滤纸上端,只有图C符合,故答案选C。 【点睛】 本题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纸上层析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纸上层析法原理的理解。 11.C 【解析】 【分析】 氨基氰含有氨基,具有碱性,可与酸反应,含有−N−H键,可形成氢键,且为极性分子,可溶于水,分子中含有N−C键,为δ键,可旋转,分子不一定共平面,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氨基氰含有氨基,不属于烃,故A错误; B.氨基氰分子中含有N−C键,为δ键,可旋转,分子中所有原子不一定共平面,故B错误; C.氨基氰含有−N−H键,可形成氢键,且为极性分子,可溶于水,故C正确; D.氨基氰含有氨基,能够发生取代、氧化反应,含有碳氮三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2.A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片知,该金属防护措施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即把金属和钢管及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镁块作负极,钢管道作正极,从而钢管道得到保护。 【详解】 A.根据图片知,该金属防护措施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钢管道作正极,表面上发生了还原反应,故A正确; B.构成的原电池中,该方法是将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故B错误; C.根据图片知,没有外加电源,该金属防护措施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错误; D.镁块作负极,电极反应: Mg−2e−+4OH−=Mg(OH)2↓,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3.C 【解析】 【分析】 根据2K+2H2O=2KOH+H2↑,2K+2D2O=2KOD+D2↑,由关系式2K 2H2O H2 2e-和2K 2D2O D2 2e-可知,根据电子转移数目相同进行分析。 【详解】 根据2K+2H2O=2KOH+H2↑,2K+2D2O=2KOD+D2↑,由关系式2K 2H2O H2 2e-和2K 2D2O D2 2e-可知,若电子转移数目相同,则: A.反应消耗H2O和D2O的物质的量相同,故A不选; B.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相同,故B不选; C.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但是由于KOH和KOD的摩尔质量不同,则质量不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同,故C选; D.参加反应金属钾的质量相同,故D不选; 故答案选C。 14.A 【解析】 【分析】 NaOH溶液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杂质,碱性减弱。 【详解】 NaOH溶液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杂质,碱性减弱,与另一份新配制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定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当溶液达到中性时消耗的体积更大;当碱滴加过量时,由于含有碳酸钠杂质的溶液碱性弱,则加入相同体积后溶液的pH更低;则符合题意的图像是A,故答案选A。 15.D 【解析】 【分析】 根据 与足量NaOH醇溶液共热时发生了消去反应生成苯乙烯,苯乙烯、乙醇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乙烯能使溴水褪色,乙醇不能使溴水褪色来解答。 【详解】 A.反应混合物 溴的颜色褪去,可能是单质溴与碱反应,也可能单质溴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无法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故A不选; B.反应混合物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氯离子,而 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都能生成氯离子,无法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故B不选; C.反应混合物 有机物 紫色褪去,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故C不选; D.反应混合物 有机物 溴的颜色褪去,说明有苯乙烯生成,能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故D选; 故答案选D。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利用BaSO4沉淀重量法测定样品中SO42-的含量,需要在原溶液中加入过量的含Ba2+离子的溶液,当沉淀完全时再进行过滤、称重;若发现滤液中有少许沉淀,检查滤纸并未破裂,说明沉淀没有产生完全时就进行了过滤,此时称重不能准确的计算出SO42-的含量,只能弃去,重新取样分析,故答案选D。 17.B 【解析】 【分析】 【详解】 3−甲基−3−丁烯酸通过反应I、II后得到的产物中多了2个醇羟基,则反应I应该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结构简式为CH2BrCBr(CH3)CH2COOH,反应II为卤代烃CH2BrCBr(CH3)CH2COOH的水解反应,其产物为HOCH2COH(CH3)CH2COOH,根据衣康酸结构简式知,反应III为氧化反应,产物为HOOCCOH(CH3)CH2COOH,然后醇羟基发生消去反应得到衣康酸,所以反应I为和溴的加成反应、反应II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反应III为醇羟基的氧化反应、反应IV为醇羟基的消去反应;故答案选B。 【点睛】 明确有机物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类型判断是解本题关键,注意: 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上不含H原子时,该醇羟基不能被催化氧化。 18.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2Na+2D2O=2NaOD+2D2↑,n(Na)= =0.4mol,结合化学方程式和原子的构成计算。 【详解】 n(Na)= =0.4mol,反应方程式为2Na+2D2O=2NaOD+D2↑,生成n(D2)=0.2mol,则: A.中子的量为0.2mol×2=0.4mol,故A错误; B.质子的量为0.2mol×2=0.4mol,故B错误; C.电子的量为0.2mol×2=0.4mol,故C正确; D.分子的量为0.2mol,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高中学生 化学 竞赛 华理一 化工 初赛 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