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论文.docx
- 文档编号:9901677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6.11KB
自主教育论文.docx
《自主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教育论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主教育论文
浅议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土门镇茅坪中学张家东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
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课外及课内方面入手:
情感方面:
1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主要途径有两个:
其一营造课堂氛围。
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
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课内方面:
除了要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
也要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
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主、互不相容,也可以相互运用。
课内的具体措施有:
1、开始阶段关健的一环就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反省认知”和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老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归纳为培养五种能力即:
能分析关键字句和符号标记;能读懂字意,句意,式意,例题意;能分析写出标题;能找出教材中的主要句段;能用不同颜色笔画出重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三读”。
第一遍粗读:
即扫清文字、符号障碍,了解本节大概内容。
第二遍细读:
即读句,逐句解释,把课本中某些省略了推理依据或中间运算补写出来并对课本中重难点加圈加点作记号,第三遍精读:
即在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知识,完成练习后,再重点分析关健词,重点句子,归纳总结和写学习体会,教师常采用提问,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并注意与家长逐步配合逐步培养。
上课时大至步骤如下:
①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自学提纲进行讨论小测,约二十分钟,练习做完自检或他检相结合。
②教师用十分钟左右答疑精讲。
③用十分钟左右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④用五分钟左右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调节学习行为。
2经过一般时间以后上课大自如下:
①先按照好中差组成的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约十分钟,课前预习中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及课后练习和自己学做教具。
②由小组长或教师解答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因势利导讲解重难点内容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如果问题小组能够解决,由小组长或其他同学上讲台讲解例题,能够用教具讲解的尽量由学生用自己做的教具讲解。
③用十分钟左右做教师或学生出的自测题,自测题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适中,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教师抽查部分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
④小结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约五分钟,最后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学生作业要求学习小组长超前一课时把学习小组好中差(3人)的作业批改好,填好反馈卡,教师抽部分作业了解存在的问题。
每学一单元之前与之后均开设导学课与归纳总结课。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自学,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己写章节单元小结,整理知识结构。
上课一些较容易例题及黑板上练习答案,可由学生上讲台自己讲解、订正,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开拓思路。
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教师可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2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
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
三不讲是:
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3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4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
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
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课外:
1学生课外预习的练习可分层布置:
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
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写作位置,等到教师讲解或理解后再补上。
2鼓励学生课后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课后方面:
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
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后均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作为单元考试卷。
课后鼓励学生做教具。
如学习几何三角形全等定理“SAS”,就可让学生自己用硬纸片做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结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上课时让学生带进课堂来分析三角形不全等的原因。
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时布置学生自己用硬纸皮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对折,体会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上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使学生在学做教具的同时在自主学习数学。
课后可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如≤我是这样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后先自主预习的好处≥,≤学习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等,进行探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方式
土门镇茅坪中学杨书莲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广泛性等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于是,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成为数学课改的主旋律,贯注了新课标理念的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方式脱颖而出。
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的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强调生师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崭新的模式。
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自体验出来的。
一、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的可行性。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
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作为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可以最大限度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任务驱动,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
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有关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交流、个别辅导、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等环节中,使教学任务逐一得到落实。
例如:
在数的分类、四边形的分类、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小结等内容都可以编制带有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这特别适宜于学生自我复习。
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设置为: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尝试问题解决→交流与整合→拓展与反思。
1、创设问题情景:
利用多媒体创设现实问题或虚拟情景,其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数学实验的重点。
如用飞机模型引入角平分线教学、用飘舞的风筝引入轴对称概念的教学;又如教师把与课本配合的课件“24点”游戏引进教学,组织学生在网络支持下进行“24点”游戏比赛。
这些情景的创设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但它不是盲目的,它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的,学生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进而激发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2、提出探究问题:
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在任务驱动下进行的,学生被看作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
这个目的性来源于学生的发现和教师的引导,情景导入中教师为学生留下了许多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导下,学生要通过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明确探究的要点。
3、探索解决方案:
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及探究的方向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教师课前制作完成的课件独立探索或小组合作探究,以发现知识的内涵或规律形成的原理。
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可利用课件,让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演示过程,生动形象地描述图形全等的内涵,使学生在动画中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与性质。
4、尝试问题解决:
学生在交互中经过独立思考获得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构思,独立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检验构思是否科学,找出不足。
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调整方法与路径,形成个人或小组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准备交流探讨。
5、交流与整合:
学生将探索获得的处理问题的结论与学习伙伴进行讨论,质疑辨析。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允许标新立异,交流完成后,教师可以把各种思维方案通过梳理后清晰而生动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去伪存真,筛选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6、拓展与反思: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
因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后,还要要求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问题解决过程中所用的数学方法。
这时,教师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通过图形的变换、条件的变化等处理方法的比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真正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
上好一堂课必须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探索知识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达到这种效果的最好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人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求知的精神力量,甚至可以达到为此废寝忘食的地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的设问,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中去。
如:
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中,复习部分以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作为铺垫,之后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如果先已知两直线平行,你可找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什么数量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不仅有效地复习了前面“平行线的识别”,还使学生发现将“两直线平行“作为条件时出现了新问题,在暗暗的比量的促使下,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在此可分小组展开讨论,相互质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由学生通过自主再造得到的知识,比被动得到的知识掌握得更深、更牢。
二、学生自主探究中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个性得到张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要把认识成果转化为个体认识,学生的认识是再生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教师不要一味地牵强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喧宾夺主。
这样做会大大克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探索问题的方式出有所不同。
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如:
在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一节中,由于在上节课已认识了相似三角形,知道用定义识别相似三角形比较麻烦,为了引入课题,教师可设问:
你是否能够通过动手探索得出识别相似三角形的简便方法呢?
首先让学生去猜想,教师不直接指出可行性,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我亲身的教学过程中分了五个小组,各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想法,有四个小组根据定义验证了三种不同的识别方法(即课本上用二课时讲解的三种识别方法)。
按要求此节课只需认识“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这一识别方法。
但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了二课时要求完成的任务,而且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主探索要让学生有目的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动手操作习惯;探索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发学生的争论,让学生的思维擦出火花;探索的过程中还应善于播种情弦,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探索后要求学生语言数学化——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茅坪中学邓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标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语文课程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激情引趣,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一切活动都伴随着一种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对于人的活动具有支配作用。
积极愉快的情感能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巩固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尤为重要。
兴趣并非天生就有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引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我在教学中组织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讲一个故事,学一个词语,积累一段优美语句,背诵一首古诗,剪一份报纸。
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在读书看报的同时,每人积累一份剪报册,积累写作素材;每天看到精彩语段边学习边积累;学习一个词语,要联系语境推断词义,并造一个句子加以运用;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以增强记诵能力。
课堂上选取时文、美文引导学生研读,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使学生从读中领悟明理、从读中习得写法。
如课前的三分钟演讲,我让学生把读过的《伊索寓言》、《智慧背囊》中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同学们都希望争得这一展示自我的机会,都希望自己的演讲能博得同学们的赞赏和掌声,因此,课前课后用不着老师逼迫着去阅读,自己便如饥似渴地去阅读,认真准备,跃跃欲试,正因为这难得的课前三分钟的吸引,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向往也与日俱增。
通过这些活动来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在集体交流中逐步提高理解鉴赏力,不断开拓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只有在浓厚的兴趣的支配下,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例如语文学习中,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向来是一些教师逐个过筛子的重要内容,以致使某些学生闻而生畏,视背诵默写为洪水猛兽,但若把检测的方式方法稍作改变,其结果就大不相同。
我们采取奖勤罚懒的办法,引进竞争机制,张榜公布,那些最先掌握的优胜者将荣获一枚奖章,而最末的学生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一来,以往的沉闷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练习的效果自然较以往也强上百倍。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合作。
新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根据语文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一特点,我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片断续写、剪报注评、札记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参观访问等活动,采用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剪报展览等形式组织语文兴趣小组和文学社,推荐好的作品积极投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写作热情,使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生入到生活之中,给学生们更多的应用语文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感受成功的滋味。
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文后,我引导学生就应该“重义轻财”还是“重财轻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后来我们决定在班级内部举行一次辩论赛,正反方辩手分头准备辩词,寻找依据,他们在一起合作,共同探究,最终的辩论赛异常精彩,并发展为两个班级的对抗赛,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尤其是综合性学习中的合作精神。
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习,在探究中不断进步,变苦学为乐学、善学。
三、授之以渔,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质疑。
古语云:
“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传统的教学只把传授知识看做是教学的唯一任务,知识只由教师讲;问题,只由教师提,教者主动,学者被动,这种陈旧的观念和落后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培根曾言:
“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若“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则标志着我们的阅读教学已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语文教学应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敢疑、善疑、乐疑,直至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我在进行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注重引领学生如何通过自读自悟、写读书随笔,探究质疑、解疑。
一篇文章,至少要读三遍。
首先通读文本,整体感知,或积累词语,或圈点批注;然后再深度阅读,即深入文本,理解分析,探究质疑,把自己的疑惑形成问题;再次针对文后问题,有目的地探析。
那么如何质疑?
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呢?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问题的设计均是围绕文章主旨而来,那么问题的设计自然也离不开主旨,所以探究要围绕文章的主要意旨来展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的教学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曾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探究式的学习中,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法的选择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要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逐步使学生养成自主意识、批判意识、合作学习的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探究的习惯。
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茅坪中学张家东
初中数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组成部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过程。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创造性使用教材 重建魅力课堂
初中数学教材特别是新教材,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并概括出来的,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发现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把数学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
根据学生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文本的、静态的、僵化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展示数学的精彩与魅力。
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 缓解学习的压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感情、需要被人尊重和激励的个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建立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师生间心灵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
我们还要尊重每位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可以信赖的朋友。
学生有了这样的安全感、自由感,才能真正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另外,我们还应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也更强烈了,由“要我学”自然而然地转变为“我要学”和“我爱学”。
巧用情感评价 使学生充满自信
教师要用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经常性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和期待,使学生与老师一样,对学习满怀热情。
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
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如果说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是自主学习的关键,那么学生在学习知识后,由所学知识,悟出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技巧,就应是自主学习的升华,它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巩固学生兴趣创造了条件,为此,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主 教育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