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抗.docx
- 文档编号:9900829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79K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抗.docx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抗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抗
早在二次大战后期,美、英、苏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曾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进行过多次讨论,1945年2月4日——2月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辽养胜地雅尔塔举行了战争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的第二次会晤,会议讨论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战后对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改组波兰政府及波兰疆界的确定、南斯拉夫新政府的建立、苏联对日作战、联合国会议、对战后保持和加强在战时实行的合作、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问题,并分别达成了协议或初步协议,会议还产生了两个文件,一是《苏、美、英三国克里米亚声明》,二是《雅尔塔协定》,前者是三国就战后欧洲的政策和建立联合国问题达成的谅解,后者则是三国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所达成的秘密协议。
雅尔塔会议是确定战后欧洲和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一次历史性会晤,它的实质是根据各自的实力和利益对战后世界的重新安排,并粗略地计划出了以美、苏两大国为中心的世界总格局,同时在三国妥协、谅解的背后却隐藏着由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利益和不同的参战目的而产生的尖锐矛盾。
战后,随着东西方关系的恶化,战时的盟国苏联和美、英、法三国分道扬镳。
以美国与北约为一方,以苏联和华约为另一方构成两极世界格局。
这一格局的存在,既表现为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的政治争夺,又表现为北约和华约在欧洲地区长期严峻的军事对峙,也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政治制度及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在全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内容更为广泛的斗争。
正是这一经纬分明的两极格局的存在与发展,一直左右和影响着战后世界历史的进程,这就是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以“两极”相争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在19世纪末,美国便开始为准备取得世界霸权而忙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满以为凭借自己巨大的经济实力,就能左右欧洲局势,成为世界的霸主,但由于受到当时在海军方面仍占优势的英国和在陆军方面仍占优势的法国的反对而未能如愿。
美国人为此哀叹:
美国1917年放过一个“担任世界领导权的绝好机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一次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精疲力竭的英、法等国相比,美国不仅没有被剥弱,而且其经济和军事实力获得空前的发展,从1933年到1944年,美国的工业在战争的刺激下增长了1.5倍,到1945年,美国已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0%,对外贸易额的1/3,黄金储备的3/4,成了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
在军事力量方面,美国武装部队已由战前的33万余人增到1200万人,军费开支也由战前的不足10亿美元增至800亿美元,它拥有庞大的空军和海军,尤其是海军战斗力大大提高,已取代了英国几个世纪经营起来的海上霸权,美国还垄断着原子弹,美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势力和影响,已经越过大西洋、太平洋,进入西欧、地中海、中东和远东地区,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但它并不以此为满足,它一再宣称:
“领导世界的责任”历史地落到美国头上。
”为此,美国很快便把全球作为扩张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推行所谓全球战略,美国先后抛出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第四点计划“,企图把西欧、南欧和亚、非、拉广大地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杜鲁门主义的出笼是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第一个重要步骤,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作了关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演说,在演说中,杜鲁门声称希腊受到了共产党领导的几千名武装人员威胁,如果希腊陷落,将严重影响土耳其,从而直接影响欧洲、中东和整个自由世界,他要求国会批准给予希、土两国几亿美元的援助,帮助希土重建经济生活,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后来人们称杜鲁门的这项政策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打出反苏、反共的旗号,是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掀起反苏、反共浪潮的总动员令。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称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经济援助”为诱饵,打着复兴欧洲的幌子,来达到控制西欧盟国和对抗苏联的双重目的。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援欧演说,人称“马歇尔计划”,在这篇演说中,他强调欧洲已是一片废墟,经济结构被战争打得支离破碎,唯一的补救方法是美国给予援助,从1948年4月到1951年6月,美国共向西欧盟国提供了134.3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英、法、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四国所得占全部援助的66%,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仅使西欧各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屈从于美国,而且促使了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增强了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
继马歇尔计划之后,美国为了有效地遏制苏联、控制盟国,称霸世界,在西欧各国“恐苏症”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又策划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实现控制欧洲防务体系的目的,1949年4月4日,美、英、法、荷,比、卢、加、丹、挪、冰、葡、意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在军事上实行战略同盟的重要步骤,该条约现定有效期20年,同年8月24日生效,它是马歇尔计划合乎逻辑的发展,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的又一重要标志。
在控制了西欧之后,美国又把它的势力进一步向亚、非、拉广大地区扩张,1949年1月20日,杜鲁门在宣誓连任总统职位的就职演说中,提出了今后外交方面的“四点主要行动原则”,第四点就是“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即“第四点计划”,这个计划表面宣称美国将给“不发达”国家以“技术援助”和投资,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经济中的困难,实际上是想借“援助”为名企图排挤老殖民主义势力,进而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亚、非、拉的受援国家,到1953年,有33个国家和地区接受了这个“计划”,这样美国的势力扩张到亚、非、拉、欧、美广大地区。
通过上述步骤,美国已把整个西方世界联合在美国的旗帜之下,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它们利用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政治上遏制等手段,企图扼杀战后出现的一大批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主权和利益,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联系,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条约,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战后,社会方义由一国胜利发展为十几个国家的胜利,拥有全世界人口的1/3和土地的1/4,且东南西北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政治地域,这就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世界人民的变化,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使共产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从意识形态转变为现实力量,在此背景下,美苏之间的冲突扩展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战前资本主义世界围绕重新划分世界政治地图的斗争被战后世界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为界标的全面冷战所代替。
在经济上,针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加强与东欧各国的经济合作,从1947年开始,先后同东欧各国广泛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以巩固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经济联系,西方统称苏联与东欧国家的这些协定为“莫洛托夫计划”,“莫洛托夫计划”实施不久,1949年元月,苏、波、捷、匈、保、罗6国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其目的是为了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对抗帝国主义的歧视政策,加强内部的互相合作,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经互会的建立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对于打破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促进东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都达到了战前的水平,增强了与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经济实力。
在政治上,苏联积极支持和帮助东欧各国进行民主改革,以增强和扩大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和进步力量的地位和影响,针对美、英等国对东欧各国的政治颠覆,苏联强有力地支持东欧各国共产党把反动的资产阶级势为驱逐出政府,这不仅使东欧各国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了巩固,而且也加强了苏联在东欧的地位和影响,1947年9月1日,苏联又组织建立了欧洲各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这是苏联针对当时已经开始的冷战形势,采取的又一重大步骤,在情报局成立大会上,9国代表通过了《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宣言》强调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必须团结自己的队伍,制定一个一致同意的行动纲领和策略,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同盟者,情报局的任务是要就如何反对帝国主义阵营的侵略性活动交流经验和协同行动。
在军事上,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苏联在加强本国军队建设、加强核武力量研制和试验的同时,还帮助东欧各国加强了武装力量的建设和训练,并向这些国家派驻了30个师,约50万人的部队,1949年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1955年5月5日,在西欧各国不顾苏联的抗议,把联邦德国拉入“北大西洋公约”的《巴黎协定》生效后,5月14日,苏、阿、保、匈、罗、波、捷及民主德国8国政府的代表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并通过了建立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的决议,条约有效期为20年,从此,苏联与东欧各国形成了正式的军事集团。
苏联在同东欧各国发展关系的同时,也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后,10月2日苏联就立即予以承认,随即建交,东欧各国也相继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底至1950年2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经过谈判协商,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内容包括:
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重新侵略,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就有关两国共同利益的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协商,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合作等,从此,形成了中苏两个大国的军事同盟,把欧亚社会主义国家连成了一片,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出现了东方和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新格局。
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
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这种对峙与斗争贯穿于整个五十年代,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
在政治上,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洪水猛兽”,他们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以防止共产主义为幌子,在全世界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到处支持反动独裁政权,镇压人民革命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以美国为首的新老殖民主义者对亚、非、拉加紧争夺和控制,使得这些地区的各种矛盾激化,对新建立的欧亚人民民主国家,他们也千方百计地进行颠覆和破坏,他们勾结这些国家的反动势力制造危机,企图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针对这种情况,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各国相继把亲西方势力从政府、议会和各级国家机关清除出去,使共产党与资产阶级政党保持联合政府的局面转变为共产党单独执政,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国际上、社会主义阵营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倡导发动了席卷世界的和平运动,坚决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运动,同帝国主义侵略政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在经济上,两大阵营的斗争主要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当时,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都很脆弱,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帝国主义阵营妄图以经济封锁的手段来扼杀欧亚社会主义国家,1947年美国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战略物质禁运,1949年美、英、法、意等15个国家又成立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的国际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在美国的控制下,“巴统”对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实行禁运,其中对苏联的禁运货单为450种,对中国的禁运货单高达490种,对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坚决的反封锁的斗争,他们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立足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1949年,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互相帮助,互相补充,还注意发展同新兴民主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在原料、产品、市场、资金等多方面实行合作,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努力探索和扩大同西方国家之间的民间贸易,开辟新的贸易渠道和贸易形式,从而打破了帝国主义阵营的经济封锁。
在军事上,两大阵营的对峙也十分尖锐,美国从1951年到1953年,先后签订了“美日共同安全保障条约”、“美澳新安全条约”、“东南亚集团条约”、“巴格达条约”等等,这样,美国就把45个国家收罗进“条约网”,完成了对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包围,与此相对应,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以对抗西方大国的扩张,从此以后,两个阵营和美苏之间出现了一连串的冲突现象,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等等。
此外,在意识形态方面,两大阵营也进行了激烈的较量,帝国主义阵营曾希望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一代会发生“和平演变”,从而在这些国家复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阵营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阴谋保持着高度警惕,坚持对青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辨别能力。
(选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阵营 形成 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