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特色专业建设doc.docx
- 文档编号:9895978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46.17KB
工业设计特色专业建设doc.docx
《工业设计特色专业建设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设计特色专业建设doc.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设计特色专业建设doc
工业设计特色专业建设
一、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建设内容
背景:
机械工程系工业设计专业于2000年3月报请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
同年9月,开始招收应届高中(艺术和理科)毕业生,两个班,共计50人。
目前,全日制本科生292人(未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点人数);本教研室专业教师11人;建设经费累计投入60万元;拥有4万元的专业图书资料,专用教室10间和一个专业实验室,即模型制作室,简易摄影教学室和汽车造型研究室(筹)。
工业设计专业在学院、系领导的鼎立支持下,经过教研室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初具规模。
凝聚了学院各级领导和师生的心血和智慧。
目的:
以主动适应汽车行业及地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产品造型人才为重点,突出汽车造型特色,用10年时间,将本专业建设成在全国汽车行业“汽车造型设计”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专业。
兼顾广告与装潢等设计方面的人才培养。
意义:
1、将工业设计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建设,与学院制定的目标和定位相吻合;
2、形成专业特色是高校在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3、有利于学生就业;
4、加快学院建设步伐的有效举措。
建设内容,从六个方面着手进行:
1、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培养专业教师,使之达到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科(专业)结构情况基本合理;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尽快考研,使专业研究生学位的比例>50%,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5人以上(含在读)。
2、课程建设:
突出汽车特色,紧紧围绕汽车开设相关课程;兼顾广告装潢设计等专业方向的课程建设工作。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跟踪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收集我院本专业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并制订出具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研讨总结本专业的教学经验、找出差距、发现问题,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积极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3、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以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为前提,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为目标;在教学资料与教具、教师工作室和汽车造型设计研究室等建设上争取院系支持。
4、科研工作,撰写论文和做科研项目有新的突破。
5、加强实践环节、注重产学研合作:
由于本专业的特点,能保证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践(验)达80%以上,计算机室、摄影室和模型制作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加强产学研合作教研基地建设,挖掘其潜力,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和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6、图书资料建设。
建成藏书10万册,含一定数量的外文期刊或图书,并且能对学生开放的专业图书资料室。
二、计划、步骤、预期目标及效果等
1、师资队伍建设:
2010年专业教师人数达到18—20人。
分成3个教研组。
即产品(汽车)造型设计教研组;基础课程教研组;平面设计课程教研组。
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考研。
启动新一轮教师培养计划,分期分批送6名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做访问学者。
计划在2011年完成此计划。
2、课程建设:
加速课程的模块化、系列化建设,围绕产品(汽车)设计造型中心,突出汽车特色。
在产品造型设计、广告装潢设计等专业方向上开展实实在在的课程建设工作,力争在2010年前,有1门以上的院级优质课程、1门以上的省级优质课程。
3、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分2期建成模型制作室、摄影室和手工制作室。
实现有场地、有设备、有专职模型指导教师。
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初步建成教师工作室和汽车造型设计研究室等。
4、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跟踪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收集我院本专业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并制订出具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研讨总结本专业的教学经验、找出差距、发现问题,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积极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5、科研工作,争取保持每人每年发表一篇论文;省级教科研项目立项1—2个。
6、加强实践环节、注重产学研合作:
由于本专业的特点,能保证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践(验)达80%以上,计算机室、摄影室和模型制作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加强产学研合作教研基地建设,挖掘其潜力,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和达到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
7、图书资料建设。
争取在3—5年建成能对学生开放的专业图书资料室。
8、与1—2个具有设计开发汽车能力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做一些有实际价值的与汽车有关的设计项目。
三、项目特色
紧紧围绕形成汽车造型设计为中心形成专业特色。
1、课程设置上,将2007和2008届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研室组织教师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集思广益,完善已开出的汽车特色的系列课程:
车身结构与工艺、汽车造型设计概论、汽车造型技术基础、汽车展示设计、汽车油泥模型制作等课程。
将汽车设计美学、汽车装饰材料、汽车饰品设计和汽车发展史列入选修课程。
2、编写教材《汽车造型设计》和《汽车油泥模型》。
争取在2010年完成此项计划。
3、在实习基地建设上下工夫,做文章。
争取与5个与汽车有关的设计制造单位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
4、争取在2010年前,设计出一辆有我们特色的电动车,在校园内运行。
用实例体现出工业设计专业的能力和汽车造型专业特色。
软件工程
一、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建设内容
项目背景:
1、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需要采取新的措施,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领导提出了以项目带动学科建设,以项目促进教学改革。
2、在2006年10月12日至15日,由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上,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处长指出,高等教育改革将由原有的“综合化、信息化、国际化、终生化”更趋向于“工业化、知识化、大众化、全球化”,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设计应在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软件工程专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处于发展调整阶段的专业,我院软件工程专业正在一个起步阶段,如何利用兄弟院校的经验,加速我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科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
目的:
本课题的目标是研究满足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下述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
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专门人才。
意义:
学科建设是一个高等教育不变的话题,而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又是学科建设的基石,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保证,是课程建设的指南。
因此,本项目的成果----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将对为我院培养高质量的软件工程本科毕业生提供科学的知识规划。
建设内容:
按照培养目标研究软件工程本科毕业生应具有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要求,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规划相应的课程和课序,形成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1)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交流和沟通能力与现代意识。
专业素质: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身心素质:
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能力结构要求
掌握软件工程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获取知识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适应学科发展的能力等。
应用知识能力:
需求分析和建模的能力、软件设计和实现的能力、软件评审与测试的能力、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的能力、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能力、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等。
创新能力:
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
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等。
自然科学知识:
数学、物理学等。
工程学知识:
工程经济学、其他工程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知识:
经济学、管理学等。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计算机科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和网络、数据库等。
专业知识:
软件需求、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设计、人机交互、软件验证与确认、软件进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和软件管理等。
二、计划、步骤、预期目标及效果等
计划与步骤:
2007.8---2008.3学生情况调查分析,专业实习探索
2008.3---2009.2各课程系列及实验课程调研和探讨,包括前置条件,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2009.3---2010.8进行实施和适当调整
2010.9---2010.11总结验收
预期目标及效果:
本课程体系完成满足毕业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要求,毕业生既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又有毕业后就业的相关能力。
保证了教育部提出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项目特色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协作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知识更新快、经验成分较多等特点,只靠教师教授不可能满足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只能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学习者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进行协商和讨论,相应的课程体系就必须与一个由教与学、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组成立体型教学体系相适应。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建设内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81年,原为金属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98年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金属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归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1999年根据新的专业目录申请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0年3月该专业获得批准,2003年调整为现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路是:
以新型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当的教育方针,坚持调整、整合、改造的原则;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金属材料方向的学生仍然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
为适应本专业建设与发展,拓宽本专业的就业渠道,原有金属材料方向,在学科、专业教学体系上已比较成熟和完善,但学生相应的比较单一,在就业需求较大的金属表面处理方向、金属腐蚀与防护方向、高分子材料、汽车涂装与粉末冶金等方面,应予拓宽与加强。
以进一步满足人才市场变化和学生就业的需要。
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中,虽然现有计划中能基本保证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时间以及实验教学的需要,但在工程意识的养成和工程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与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校外实习基地受东风公司体制改革和生产任务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进厂难的问题,尚需大理协调,认真细致做好安排,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和教学特色。
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中,应当在拓宽专业教学内容,处理好专业“宽与专”的辩证关系,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本项目的建设中,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计划的建设、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内容的优化组合、实验平台建设以及教材建设。
二、计划、步骤、预期目标及效果等
2007.7-2008.7
结合2008年预期招收的高分子材料成形加工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新生进校之前,完成包括金属材料工程以及高分子材料成形加工两个方向的学生在内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配套的教学大纲。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尽可能的接纳新的高学历的教师,使师资队伍的结构趋于合理,在现有教师的培养上,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工程意识以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实际过程相结合,提高教师对理论知识以及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的控制能力。
2008.7-2009.7
在调研以及新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相配套的教学大纲,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分解、合并,构架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群综合实验体系框架,完成实验项目设置、实验内容优化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
完善与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相配套的教材体系,尽可能采用优秀教材和规划教材。
完成教材《汽车材料》的编写准备工作。
2009.7-2010.7
最终确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该专业的鲜明特色,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形成较为完善的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包含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在内的两个综合性实验平台,使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具有较为鲜明的专业特色,同时为形成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方向具有高分子材料科学以及模具设计能力的专业特色奠定基础。
三、项目特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有两个专业方向,从专业的整体而言,围绕汽车产业链以及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为核心,突出汽车用材料的开发、加工以及应用的特点。
对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汽车用材料的金属热加工改性是其主要的专业基础,通过建设,强化在金属表面处理,粉末冶金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原有的热处理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属腐蚀与防护以及粉末冶金方面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对于高分子材料成形加工专业,突出的特色在于培养学生即具有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知识,同时具有模具设计的能力,能更好的适应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的特殊性,与外校成形加工的学生相比,对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加工特性具有更多的了解,使学生就业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就业能力。
课程体系围绕与汽车行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来设置,在相关课程中,优化知识结构,尽可能减少知识点的重叠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知识。
在知识结构中增加金属腐蚀与防护以及粉末冶金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实验环节中加强这两方面内容,使学生真正具有金属腐蚀与防护以及粉末冶金方面应用能力。
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大纲,选择具有与专业特色相匹配的教材,部分课程逐步采用自编教材,突出本专业的特色。
汽车服务工程
一、项目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背景:
中国是汽车保有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后市场的经营收入和经济效益已经超过汽车制造业。
改革后,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滞后于汽车急剧增长的需求,存在的问题一个是短缺,一个是比较混乱。
中国原来不仅汽车数量少,而且全是公车的天下,单位养车,有专人负责,用的是公款,有了问题、出了事故公家都给包下来,可以不计成本,不怕代价,买车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
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汽车后市场规模有限,业务单一,主要以汽车修理为主。
随着汽车的急剧增加,推动着汽车后市场也发展起来,但由于受原有模式和思路的影响,无论是规模布局还是服务项目,都还不适应需要,尤其是私家车增多和轿车进入家庭后所产生的各种新需求,有些方面尚无从获取服务,有的则是得不到有效的服务。
中国的许多城市年人均GDP已达到或接近3000美元,2005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700美元,中国已基本进入汽车社会。
有调查表明,全国城镇家庭有两成即2600万户家庭有购车的欲望。
人们的收入在不断提高,轿车的价格在逐渐下落,当汽车的性价比与人们的心理接受程度和支付能力趋于吻合时,人们在把购车欲望变成购车行为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关注汽车后市场的情况。
从这个意义上讲,汽车后市场将很可能成为制约汽车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这一问题已有所显示。
汽车工业还是一个广就业的行业,发展汽车工业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而根据有关资料推算,每一个汽车制造业从业岗位相应就有四个汽车后市场工作岗位相对应,而相比汽车制造业的高投入,汽车后市场显得更有发展潜力。
因此,大力发展汽车后市场不仅可以发展国民经济,还可以解决我国劳动就业压力。
加入WTO后,随着外资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大力投入,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目前的高等教育,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还不能够满足国家对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企业特别缺乏能够在汽车服务基层经济组织中从事具体工作、具有良好的工程背景、掌握汽车服务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如对从事汽车销售、维修及汽车后市场技术开发的企业需要懂车辆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营销贸易规则以及管理的专业人才,保险业需要可从事车险理赔工作的专业人员。
企业只有对相近专业人才进行再次培训,代价昂贵,人才使用滞后。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将需要大量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
这类人才应是集工程知识、服务知识、贸易知识于一体,具有“懂技术、会经营、擅服务”能力素质,能够胜任技术与服务领域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武汉理工大学最先提出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并得到教育部批准设立。
目前,全国已有20余所大学设立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有着良好的汽车工程背景,培养汽车后市场专业人才符合学院专业人才的要求,汽车后市场专业人才培养是汽车产业链重要一环。
因此,在我院设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拓展汽车后市场专业面十分有益。
加之,肖生发本人是全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对在本院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建设内容:
结合我院特色和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汽车检测线的力度,增加专业任选课的比例。
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及技术基础,熟悉服务贸易政策和法规,能够胜任技术与服务领域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①通过前期高校调研,咨询专家,人才市场调研等工作,完成以汽车服务工程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及实验环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立项申报材料。
②加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运用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建设,购置教学参考书、教学软件,进一步完善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
结合当前汽车技术朝电子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实验室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科研活动等方面,加强电子数字类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完成《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等教材的立项、编写工作,通过教材的编写,带动相关的课程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汽车市场营销及管理方向,加强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建设,编写《汽车文化》、《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可靠性》和《汽车节能与净化技术》等教材;
增加专业任选课的比例,并建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网络平台。
③结合我院特色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加强汽车检测线的建设力度,建设现代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过程、汽车故障判断及排除、汽车维修的实验场所,满足汽车构造、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等课程的教学需要。
购买AVL公司ISAC整车道路模拟试验软件,增设整车道路模拟实验室。
建设汽车专业实习、汽车检测实习和汽车营销实习等实习基地,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加强与各实习基地的合作,使之成为实习、毕业设计的多功能基地;加强与各实习基地的科研合作和培训交流。
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各类企业营销业务往来、企业资源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网上营销及电子商务等的实验场所,为汽车营销、汽车服务企业管理以及汽车服务工程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提供良好实验环境,满足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教学的竞争力。
④培训3名教师进行AVL公司ISAC整车道路模拟试验软件的学习。
引进2-3名硕士研究生,并培养或引进1-2名本学科博士研究生。
同时,分阶段委派青年教师进修学习。
⑤参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及其它相关学术交流会,全方位了解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二、计划、步骤、预期目标及效果等
(一)项目实施计划、步骤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工作内容及重点
2007.7---->2007.12前期高校调研,咨询专家;
2008.1---->2008.6人才市场调研,完成专业申报材料;
2008.7---->2008.12课程建设、建设教学平台,制度实施;
2009.1---->2009.12实验室建设;
2010.1---->2010.7项目总结。
(二)预期目标
1.制定并完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完成与人才培养计划中有关课程应用的汽车检测实验室建设。
3.完成主要专业课《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可靠性》和《汽车节能与净化技术》等教材及其课程设计建设工作。
课程设计选题多样化,同时加强数字化设计内容。
4.在毕业设计中突出的应用。
(三)项目预期的成果(包括特色与创新之处,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对象等)
1)对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在懂得汽车构造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营销与管理的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取得良好的办学成果和社会效益。
2)对教师而言,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和教学研究论文。
3)对学院来说,加强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氛围,构建合理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体系,保障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项目特色
我院汽车工程系自1979年以来,一直开办汽车工程专业,培养本科学生。
有部分毕业生在从事汽车服务方面的工作,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其比例愈来愈大。
我院的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也能看到其良好的市场就业前景。
我院管理工程系在汽车营销、信贷金融、进出口贸易等方面有较强的教学实力。
将两系的实力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我院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较好的基础。
我院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既是具备懂车辆专业知识的技术服务型人才,又是具备营销贸易规则及管理的营销与管理型专业人才。
所以,以汽车行业为应用背景,立足汽车的技术服务与营销,培养应用型人才,达到“懂技术、会经营、擅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不断发展,向比较理想的目标迈进。
财务管理
一、项目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背景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财务管理是随着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机构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资本管理到以金融市场为基础,注重财务分析、定量分析的新型金融学理论。
从对一般的财务指标的分析,到对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的运用。
在教学上以公司财务管理和金融市场为重点,学生既要熟悉公司财务的基本运行原理和方法,能进行财务分析与诊断,搞好财务决策,又要掌握投资和法律知识,能运用金融工具进行投资分析,规避金融风险,同时还能进行财务和金融方面的咨询和一些具体工作。
我国引入西方的管理理论已有多年,在教学上大多数学校重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只能从事一般的财务管理。
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滞后,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只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之上。
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趋向多重化,财务管理对象趋于交叉化,企业如何更好地生存已成为其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
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要信息化,决策要科学化,管理要智能化、人性化,时刻要有创新意识和风险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理财的创新工具,提高理财技术水平,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赢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这一切的取得,说到底只能靠品德高尚、知识全面、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来实现。
(二)财务管理专业概况
财务管理专业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较早设置的本科专业。
是“企业管理”学科下属的一个专业。
1997年正式招收普教本科生,是在连续办了十几年会计专业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的。
目前有一个专业和一个资产评估方向。
截至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设计 特色 专业 建设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