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888829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4.89KB
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答案.docx
《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2)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3)军队建设革命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一)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二)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党章规定: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6、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第二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它的集中表述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无产阶级领导问题。
首先,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再次,它是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和时代转换的必然结果。
无产阶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
无产阶级要实现其领导权就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武装斗;(4)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
这三者的相互关系是:
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大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是过渡性社会
(1)在经济上,由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必须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2)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
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的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义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就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一)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这指明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定性问题。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一阶段出发,不能超越这一阶段。
这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定位问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上:
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产业结构状况上: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经济运行方式上: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上:
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人民富裕程度上:
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地区发展状况上: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体制改革上: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精神文明建设上:
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国际比较上: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出许多新情况。
首先,经济实力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这些矛盾和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最后,改革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4、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进程。
科学阐述处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坚持最高纲领不是也不能离开现实空谈远大理想,实践最低纲领不是也不能只顾眼前而忘记远大理想。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致力于贯彻落实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断把中特事业推向前进。
第六章
1、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一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提出原因
(1)“中国梦”为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奋斗赋予了个人意义
(2)“中国梦”更接地气
(3)“中国梦”为改革创新发展集聚正能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性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类社会实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
革命是解放生产
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总目标)?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2)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3)解决我国发展面您的一些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特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
(2)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非常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
因此要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
(3)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也不走改旗易帜。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
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发展。
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5、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2)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3)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际国内大势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提出来的。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现实意义:
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2.社会主义初级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对公有制经济有了新的认识。
;
3)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答:
主要内容包括:
坚持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怎样理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答:
①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实
③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答:
1)基本内容:
第一,一个中国。
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二,两制并存。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三,高度自治。
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第二,坚持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第十章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使当今时代的主题?
(1)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2)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
(3)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
(4)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①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②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负荷各国人民的利益。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①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2)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3)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4)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5)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4、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2)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1)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2)中国工人阶级具有最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
(3)工人阶级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也是最基本的推动力量。
3、为什么说新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
(3)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
4、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爱国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
5、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第十二章
1、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的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概论 思考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