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安全预评价范本.docx
- 文档编号:9872484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64.06KB
尾矿库安全预评价范本.docx
《尾矿库安全预评价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尾矿库安全预评价范本.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尾矿库安全预评价范本
前言
XXXXXXXX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等文件精神,委托我XXXXXXXX,对其拟建的尾矿库进行安全预评价。
为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切实达到安全预评价的目的,兹提出《XXXXXX尾矿库安全预评价报告》。
本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是按照《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关于印发<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的通知》(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18号令)以及《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的要求确定的。
1.安全预评价的目的、依据及范围与程序ﻩ1
1.1安全预评价的目的ﻩ1
1.2安全预评价的依据ﻩ1
1.4安全预评价的程序ﻩ4
2.建设单位简介与建设项目概况ﻩ6
2.2建设项目概况ﻩ6
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ﻩ16
3.2主要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ﻩ20
3.3职业危害因素辨识20
3.4公共安全影响因素辨识及分析21
4.1预评价单元划分22
4.2预评价方法选择及简介ﻩ22
5.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ﻩ24
5.1库址选择及周边环境单元24
5.2尾矿库安全设施单元ﻩ25
5.3职业危害单元ﻩ34
5.4公共安全影响单元ﻩ34
5.5安全生产管理单元36
6.安全对策措施及安全设施设计原则37
6.1安全对策措施37
7 安全预评价结论42
7.1各评价单元评价结果42
7.2总体评价结论43
附件及附图:
1.评审意见
2.平面位置图
3.汇水面积及总平面图
4.坝体及排洪系统剖面图
5.库容曲线图
6.初期坝剖面图
1.安全预评价的目的、依据及范围与程序
1.1安全预评价的目的
本次安全预评价的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根据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建设方案,对其存(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为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高该新建项目的本质安全程度。
1.2安全预评价的依据
1.2.1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2.2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原劳动部令第4号,1996年10月30日实施);
(2)《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3)《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8号)。
1.2.3行政规章
(1)《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18号令,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
(4)《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8号令);
(5)《关于印发<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有关表格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29号);
(6)《关于印发<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的通知》(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
(7)《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8)《关于印发<“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的通知》(安监总应急[2007]109号);
(9)《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1992年8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1号);
(10)《关于印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财企[2006]478号)。
(1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2月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
1.2.4标准和规范
(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2)《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3)《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
(4)《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
(5)《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YS5418-1995);
(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7)《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SL210-98);
(8)《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1997);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
(11)《防洪标准》(GB50201-94);
(1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
(1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
(14)《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5)《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
(16)《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2.5资料
(1)《XXXXXX尾矿库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XXXXX,2011年9月;
(2)《XXXXXXX尾矿库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以下简称《地灾报告》),XXXXX,2011年9月;
(3)《XXXXXX尾矿库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以下简称《工勘报告》),XXXXXXXXX,2011年9月;
(4)《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998年8月);
(5)《安全评价》(第三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5年4月。
1.3安全预评价的范围
本次安全预评价的范围包括:
XXXXXXX尾矿库库址选择及周边环境、尾矿库安全设施以及安全生产管理。
1.4安全预评价的程序
本次安全预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
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提出相应安全对策措施;确定评价结论;编制预评价报告。
具体的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
前期准备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
选择评价方法
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做出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图1-1 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
2.建设单位简介与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单位简介
XXXXXXXX,为采选联合矿山企业,选矿厂采用单一磁选工艺,最终产品为铁精粉。
2.2建设项目概况
为了充分利用抚顺市的铁矿资源、发展地区经济,确保选矿厂的正常生产并保护周边环境XXXXXXXX自行筹措资金建设尾矿库。
该尾矿库为新建项目,《可研报告》由承德龙兴矿业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9月编制完成;《可研报告》确定尾矿库总坝高58.0m,总库容253.96×10
m
。
2.2.1尾矿库库址
XXXXXXXX尾矿库库址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五道堡村南大沟内,选矿厂位于南大沟沟口南侧山坡上,处于尾矿库下游沟口的右侧,尾矿库距选矿厂约200m。
(见图2-1)。
图2-1 拟建尾矿库库址
2.2.2地形与气候
库区地貌类型主要为海拔高度355-586m 的低山丘陵,相对高差约231m,坡度13°~28°,顶部多呈浑圆状,丘坡多为凸坡,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单一。
库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年平均气温7.8℃,每年7月份最热,最高气温高达38.3℃;每年1月最冷,最低气温为-30.6℃。
每年一般11月初开始结冻,次年4月上旬解冻。
最大降水量1055mm(1953年),最小降水量445.0mm(1965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4.4mm,年平均径流深90mm,最大24小时暴雨量215.5mm,最大1小时暴雨量89.0mm,最大10分钟暴雨量47.6mm,最大降雪深度28cm。
无霜期154天左右。
最大冻结深度1.20m。
2.2.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构造
2.2.3.1工程地质
《工勘报告》确定尾矿库库区地层岩性构成如下:
库区内岩性简单,主要由地表第四纪人为活动耕土层组成。
①耕土(Q4dl-pl):
黄褐色,稍湿,松散,干强度低,韧性低,包含植物根系,分布普遍。
层厚0.40-0.50m,层底埋深0.40-0.50m,层底标高357.61~401.15m。
①1块石(Q3dl-pl):
杂色,块石主要为片麻岩,可见一般砾径为60cm,分布布均匀,层厚1.30~2.30m,层顶埋深0.50m,层顶标高376.45~388.64m。
②1全风化混合岩(M1):
黄褐色,原岩结构构造已完全破坏,岩芯呈砂土状及碎块状。
分布普遍。
层厚1.00~6.40m,层顶埋深0.00~2.80m,层顶标高357.61~401.15m。
②2强风化混合岩(M1):
黄褐色,原岩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等,分布普遍。
层厚0.60~4.80m,层顶埋深2.10~6.80m,层顶标高352.41~399.05m。
②3中风化混合岩(M1):
青灰色,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及碎块状。
该层分布普遍,揭露层厚0.20~9.20m,层顶埋深3.10~9.80m,层顶标高349.11~397.45m。
2.2.3.2水文地质
《工勘报告》确定库区地下水赋存于全风化混合岩层及强风化混合岩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补给,沿途下渗。
稳定水位埋深0.20~2.40m。
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 PH值7.02。
水分析报告中Mg2+含量为3.7(mg/L),Cl-含量为5.2(mg/L),SO42-含量为22.0(mg/L),该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本库区水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2.2.3.2地质构造
库区大地构造地处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Ⅰ1),铁岭-靖宇台拱(Ⅰ11-5)与抚顺凸起(Ⅰ11-4)的衔接地带。
地层主要由太古界建平群石棚子组混合岩组成。
2.2.4场地类别及地震效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确定该项目地基场地类别为II类,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拟建库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小于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2.5《工勘报告》结论
(1)库区下伏基岩较稳定,初期坝坝基地段基岩节理、裂隙不发育,未发现地质构造。
本区内未发现滑坡、崩坍、采空区、地裂缝等影响坝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
(2)根据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建筑物特点,拟建尾矿库建议采用浅基础,以中风化混合岩②3层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3)筑坝材料可以取库区内耕土①层及全风化混合岩②1层。
2.2.6尾矿库周边情况
拟建尾矿库位于距选矿厂西北侧约200m的南大沟内,沟内植被良好,坝址距沟口约200m,其间无居民和重要设施。
沟口外为耕地,主要作物是玉米,拟建初期坝下游约400m为永清公路,永清公路东侧约100m有一南北流向的小溪;顺永清公路往南,距南大沟沟口约800~900m处有一村庄,该村紧靠公路,该村所在的位置与尾矿库的走向成90°角,且村庄与尾矿库分处公路两侧。
除此之外,尾矿库下游没有风景名胜、国家自然保护区或军事设施,无通讯、供电线路,无国家级公路、铁路和桥梁等设施。
图2-2库区下游状况
2.2.7选矿工艺及尾矿库库容与服务年限
选矿厂采用两段磨矿,单一磁选的工艺流程。
当堆积标高达425.0m时,尾矿库总库容为253.96×104m3,充填系数为0.80,尾矿库有效库容为203.17×104m3,此时最大坝高为58.0m。
该选矿厂年产生尾矿量20.0×104t,尾砂堆积干容重为1.5t/m3,年排尾矿量为13.33×104m3,尾矿库服务年限15.16年。
2.2.8尾矿排放及回水系统
(一)尾矿排放
尾矿放矿方式采用坝前多管分散放矿法,均匀充填。
放矿主管为159mm钢管或其他耐磨管材,放矿支管为PE管,直径为60mm;冰冻期采用库内冰下放矿,并时常移动放矿口的位置。
(二)尾矿回水系统
回水系统设在坝下回水池,回水量初期考虑按来水的60%计,即60t/h;中、后期考虑按来水的80%计,即80 t/h;采用IS-100-65-250B型水泵两台(一用一备),其性能为Q=86.6m3/h,H=60m,N=22KW。
2.2.9尾矿坝
尾矿坝由初期坝与尾矿堆积坝组成。
(1)初期坝
设计初期坝坝型为透水土石混合坝,筑坝材料为库内全风化、强风化岩。
确定初期坝坝顶标高为390.0m,坝底标高为367.0m,最大坝高23.0m,坝长194.0m,坝顶宽4.0m,坝内坡比1:
1.75,坝外坡比1:
2.0。
坝内坡设斜卧排渗,具体做法为:
坝内坡从上至下依次铺设400mm厚保护层,500g/ m2土工无纺布反滤层及800mm天然级配砂卵石排渗层,500g/m2土工无纺布反滤层,土石混合坝体;坝底设褥垫排渗,具体做法为:
从土石混合坝体至坝体持力层依次铺设500g/m2土工无纺布反滤层,天然级配砂卵石垫层厚400mm,块石排渗层厚2500mm,天然级配砂卵石垫层厚400mm。
坝内坡斜卧排渗与坝底褥垫排渗相连接构成坝体的排渗系统。
坝外坡380.0m标高设4.0m宽马道,外坡采用干砌块石护坡。
(2)尾砂堆积坝
堆积坝从390.0m标高到425.0m标高,采用池填法筑子坝。
子坝高均5.0m,顶宽均为10.0m,子坝外坡比均为1:
2.0,内坡比均为1:
1.5,堆积坝外坡平均坡比为1:
4.0。
为充分保证堆积坝渗流稳定和边坡稳定,降低堆积坝的浸润线,尾矿堆积分别在399m、408m和417m标高设水平排渗盲沟,并每100m左右设一导水管,将渗水引到坝坡排水沟后有序导出。
2.2.10尾矿库等别及防洪标准
根据《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尾矿库等别及防洪标准分别按表2-1、2-2确定。
尾矿库等别 表2-1
等别
全库容(10000m3)
坝高(m)
一
二等库具备提高等别条件者
二
三
四
五
V≥10000
1000≤V<10000
100≤V<1000
V<100
H≥100
60≤H<100
30≤H<60
H<30
尾矿库防洪标准 表2-2
尾矿库等别
一
二
三
四
五
洪水重现期(年)
初期
100~200
50~100
30~50
20~30
后期
1000~2000
500~1000
200~500
100~200
50~100
注:
初期指尾矿库启用后的头3~5年。
根据上表规定及该拟建尾矿库具体情况:
总坝高为58.0m,总库容为253.96×104m3,确定尾矿库等别为四等。
防洪标准为:
《可研报告》确定尾矿库不同运行期采用不同防洪标准,具体见表2-3。
尾矿库等别及防洪标准 表2-3
标高H(m)
按坝高确定
按库容确定
设计选定
坝高(m)
等别
库容(万m³)
等别
等别
洪水重现期
390
23
五
26.16
五
五
20
397
30
四
50.4
五
四
50
406
39
四
104.4
四
四
100
425
58
四
254.0
四
四
200
2.2.11防排洪(水)系统
(一)防排洪(水)系统
防洪排水系统采用井—管的型式,排水井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排水管为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圆管,敷设方式采用沟埋式,排水管按地基条件设沉降缝(岩基15m一缝,土基4-6m一缝),缝间设橡胶止水带。
库内设4座排水井,其中1#井为调节初期水位而设,其余3个井按满足澄清距离的要求设置。
防排洪(水)系统的具体布置见表2-4。
防洪排水系统规格 表2-4
构筑物名称
回水池
1#井
2#井
3#井
4#井
井径(m)
3.0
井高(m)
6.0
11.0
16.0
20.0
排水管内径(m)
1.4
1.4
1.2
1.2
排水管长度(m)
170.0
72.0
85.0
110.0
2.2.12通讯及照明
在尾矿库附近设一砖混结构的值班室和仓库,面积40~50m2,设专职值班人员2~4人,设专用调度电话和手机通讯。
保持每班都有人值班,按时定期对尾矿库进行巡视。
尾矿库值班室及坝上设照明,照明线路为可拆卸移动的木制电杆;修一条从选矿厂到尾矿坝的道路和一条上坝路,以方便车辆、人员通行和管理。
照明等用电由选矿厂车间统一供电,且配有备用电源。
2.2.13观测设施
尾矿库应设观测设施,观测设施包括坝体位移观测设施和浸润线观测设施。
对尾矿库实施定期观测是尾矿库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观测及时了解和掌握尾矿库的安全稳定现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处理,以确保尾矿库安全。
(1)坝体位移观测设施
设置水平位移和垂直变形的观测点。
观测点由观测标点、工作基点和起测基点组成。
标点主要布置在尾矿堆积坝外坡平台上,马道外缘和坝坡脚外5~10m处地面上。
共设10个标点,2个基点。
用GPS检测。
(2)浸润线观测设施
在尾矿堆积坝面沿主沟方向布置两条浸润线观测线。
间距60m。
横向观测点间距离40m。
观测点均设置在初期坝和尾矿堆积坝外坡。
用测压管进行观测,共设8个点。
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尾矿库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有害因素,即尾矿库危险源。
在已基本上掌握尾矿库通常存在的危险源并不断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可研报告》、现场调研,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并结合以往尾矿库的事故经验教训,辨识出该尾矿库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分析如下。
3.1主要危险因素辨识及分析
3.1.1溃坝
导致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有:
勘察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和自然因素等。
勘察因素:
对不良地质情况勘察不明。
设计因素:
设计未遵循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及技术论证方法不当;选择的坝址、坝型及排洪系统不合理等。
施工因素:
未按规程及设计要求筑坝;初期坝坝体材料不符合要求;防渗层铺设不当;选择的排水构筑物材料强度不够;碾压不合格;坝基处理不好等。
管理因素:
没有专业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库内及周边乱挖乱采;未按规程及设计要求进行放矿;没有定期对排洪构筑物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隐患未及时整改等。
自然因素:
超标准的强降雨发生,地震等。
雨季时由于防排洪系统出现问题导致库内雨水汇集,坝体浸润线升高,有发生溃坝的可能。
若一旦发生溃坝事故,不仅会对下游的永清线公路构成威胁,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且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因此,建设单位必须给予重视,应做好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并加强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工作,并采取监控措施,避免溃坝事故的发生。
3.1.2漫顶
尾矿库如果管理不善、安全超高不足、排洪设施不完善、排水系统不畅,在降雨量集中的月份,容易发生漫顶事故,进而可能引发溃坝事故,后果是严重的。
因此,建设单位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做好对上述导致漫顶的诸因素的预防工作。
3.1.3 滑坡
滑坡能导致尾矿库溃坝事故,因此,即使是小滑坡也不可掉以轻心。
滑坡按性质可分为剪切性滑坡、塑流性滑坡和液化性滑坡;按滑面形状可分为圆弧滑坡、折线滑坡和混合滑坡。
滑坡成因很复杂,有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
在勘察时没有查明坝基地质情况,并在设计时未采取相应措施;坝脚处沉陷过大;坝基岩石破碎发育,设计未采取防渗措施;坝坡稳定分析选用各项指标偏高,对地震因素考虑不周等;筑坝碾压时铺土太厚,碾压不实,达不到设计要求值;冬季施工形成冻层;筑坝材料采用不同风化程度的残积土等。
此外,地震、持续特大暴雨、在坝体附近爆破等原因,均可造成坝体滑坡事故。
3.1.4机械伤害
该项目中使用渣浆泵、水泵等机械设备,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
造成机械伤害的主要原因如下:
(1)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2)防护用品没有穿戴好,衣角、袖口、头发等被转动的机械卷入。
(3)机械某些零部件受损伤,突然断裂伤人。
(4)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险装置,或其失灵而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1.5 车辆伤害
在该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机动车辆,与此相关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常见的车辆事故有:
机动车撞车,机动车撞、压行人等。
其中,机动车撞、压行人是危害最大的事故。
机动车撞、压伤人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人员方面。
行人行走位置不当,如在道路中间行走,就可能被机动车撞伤;行人安全意识差或精神不集中,不及时避让、与机动车抢道,都可能会造成事故。
(2)环境的影响。
如运输道路无人行道、无躲避空间,设备材料堆积占道,行车视线不良,道路照度不够、噪声大等。
(3)机动车运行方面。
如超速运行、违章操作、精神不集中、判断失误、操作失误等;制动装置失效等。
(4)其他因素。
如无信号或信号不起作用,车辆操作人员无证驾驶等。
3.1.6 高处坠落
在该项目尾矿库内共设置4座排水井,排水井高6.0m~20.0m,施工过程中当作业人员具有的势能释放时,就可能发生坠落事故。
3.1.7淹溺
尾矿库形态类似泥潭水库,尤其细颗粒尾砂沉入库中类似矿泥,强度极低,人员一旦坠入其中或库区水域易造成淹溺伤亡;另外,尾矿库下游设消力池,由于四周缺少安全警示标志、防护设施或照明不足等原因,人员可能不慎坠入,造成淹溺事故。
3.1.8泄漏
设计时,排水设施结构、强度设计不合理等,导致泄漏事故。
排水设施施工时,质量、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致使生产过程中发生坍塌、破裂等,从而造成尾矿库内的尾矿水及尾砂泄漏事故。
施工时,未清理排水设施地基至基岩,使排水构筑物地基不稳固;排水构筑物地基夯实不均,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生产过程中致使排水构筑物受力不均,有发生倾斜、倒塌、破裂、坍塌等事故,进而引发泄漏事故。
生产过程中,管理、维护、检查不及时;超标准的排放尾矿,致使排水设施承受压力超过设计标准,从而发生坍塌、破裂,导致泄漏事故。
3.1.9 触电与雷击
该项目将使用渣浆泵、水泵等用电设备和照明设施。
当电气设备及线路绝缘损坏时,就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尾矿 安全 评价 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