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编 人教版高中历史 赢在高考选修三四汇编.docx
- 文档编号:9861643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83
- 大小:1.50MB
原创精编 人教版高中历史 赢在高考选修三四汇编.docx
《原创精编 人教版高中历史 赢在高考选修三四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精编 人教版高中历史 赢在高考选修三四汇编.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创精编人教版高中历史赢在高考选修三四汇编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两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雅尔塔体系
【考纲要求·解读】
考纲展示
课标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考点梳理·导学】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根本原因:
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2)具体原因: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3)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思维激活】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以英国为核心,其对立的实质是后期的资本主义强国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2、过程:
(1)战争的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俄、法、德、英相继参战。
(2)主要战线:
英法和德国交战的西线;俄国与德奥交战的东线;德奥与塞尔维亚交战的南线。
(3)主要战役:
1914年9月的马恩河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4)美国参战:
1917年4月,美国以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契机,宣布对德作战。
(5)苏俄退出战争:
1917年苏俄颁布《和平法令》,宣布退出战争;1918年3月,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订和约。
(6)德奥集团战败:
1918年9月,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帝国相继宣布投降;1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新政府与协约国签署停战协定。
【思维激活】美国参战的根本目的是凭借经济实力控制其他国家,参与重新瓜分世界,以夺取世界霸权;苏俄退出战争不仅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而且引发了交战各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4、后果:
(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西欧相对衰落、美日崛起。
(3)引发了独立和革命浪潮,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
(4)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凡尔赛体系
①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召开巴黎和会。
②内容:
《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与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的和约以及《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2)华盛顿体系
①背景:
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日益激化。
②内容: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署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3)评价:
①实质:
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影响:
A.积极:
使欧洲和亚太地区保持了暂时稳定,军备得到一定控制,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消极:
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隐患。
【思维激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外交手段对一战后欧洲和中东以及亚太国际关系的调整,表面上是“国际和平体系”,实质上是根据欧美列强的实力对欧洲、中东和亚太地区列强的势力范围进行重新瓜分。
2、国际联盟
(1)背景:
①一战的惨痛教训激起了广泛的反战和平思潮。
②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中主张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企图支配世界。
(2)成立:
1920年1月20日在日内瓦正是成立。
(3)性质:
英法等少数大国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4)解散:
面对战争危机和侵略战争,毫无作为,1946年正是宣布解散。
(5)评价:
①积极:
盟约体现的基本内容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②消极:
被英法等大国所控制,在一系列国际争端的处理上留下了不光彩的历史记录。
【思维激活】国际联盟在制止武装冲突方面以“冷处理”为指导思想,以经济制裁为主要手段,加之国联内部各方面与生俱来的弊端,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方面作用不大。
3、《非战公约》
(1)背景:
法国在欧洲地位削弱,寄希望于美国来保障自身安全;美国倡议签署多边非战公约。
(2)内容:
缔约国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主张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3)评价:
①积极:
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法律武器。
②消极:
对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不能起到实际作用。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根源: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具体原因: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形成合力。
【思维激活】绥靖政策是一战后英法等国为确保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的一种托学退让、纵容侵略的政策,但没有达到息事宁人、避战求和的目的。
2、过程:
(1)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扩大:
①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军大举入侵苏联。
②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①过程:
A.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实际上与英国结盟。
B.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苏联表示支持。
C.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②影响:
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4)转折: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是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
②中途岛海战:
美军重创日军,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③阿拉曼战役:
英军重创德意军队,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④诺曼底登陆:
是西欧战场的转折点。
(5)胜利:
①意大利:
1943年,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被推翻,意大利投降。
②德国:
1945年5月,苏军攻占柏林,德国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③日本:
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3、影响:
(1)性质:
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理性”得到张扬,民主、人权、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3)改变了世界格局。
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
(4)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5)世界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6)客观上推动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冷战”局面的形成
(1)原因:
①雅尔塔体制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美苏实力超群,双方力量势均力敌。
③美苏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尖锐对立。
④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霸权的最大障碍。
【思维拓展】二战后初期,美国与苏联两国世界战略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的冲突与矛盾;同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也是两国由战时合作走向对抗的重要原因。
(2)过程:
①美国:
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提出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苏联:
政治上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互会;军事上组建华沙条约组织。
(3)标志:
1955年华约的建立。
(4)影响:
①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使世界不得安宁。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苏关系
(1)七十年代的美苏关系:
①特征:
美苏关系出现缓和。
②原因:
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冲击;美国经济陷入困境;美苏调整对外政策,美国实行“尼克松主义”,苏联推行缓和战略。
③表现:
1972年尼克松访苏,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1975年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召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西欧间的关系。
【思维激活】美苏之间的缓和与对话以“对话中包含对抗,缓和时不忘争夺”为主要特点,说明它们没有放弃争夺地区霸权和世界霸权的战略目标。
(2)八十年代的美苏关系:
①特征:
战略优势转向美国,苏联实施战略收缩,美苏关系再次“缓和”。
②原因:
美国提出了“卡特主义”和“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军备竞赛使苏联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思维”理论,寻求与西方的缓和。
③表现:
苏联收缩力量,不干涉东欧;苏联与美国谈判并签署了《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重点难点·突破】
一、比较一战与二战的异同点(见原书P273)
例1(即原P273例2,原“方法归纳”改为“方法技巧”)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对象
类别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形成过程
一战结束后三四年内形成
二战接近尾声至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
性质
具有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性质
具有反法西斯、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性质
主要国家
英法在欧洲、美日在亚太地区的斗争
美苏在全球各地的角逐
影响
时间相对较短(20年的休战)、范围相对较小(在局部地区)
时间相对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范围相对较广,在全球各地
瓦解
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美苏争霸后期,苏东剧变,苏联一极坍塌
例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
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派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巴黎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建立了调整欧洲以及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等大国召开几次会议,就联合国的建立、处置德国等战后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构成了战后世界格局的新体制,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的身份参加此次会议。
这次会议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3)材料三所说的体系和新体制各是指什么?
【解析】第
(1)问从材料一中的“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可以概括得出。
第
(2)问中的“原因”应从材料一中涉及的中国抗战对所在战场的贡献来思考;“成果”从材料二中的时间可推知这是德黑兰会议,然后答出德黑兰会议的最主要成果即可。
第(3)问中的“体系”指的是一战后建立的国际关系体制,而“新体制”指的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关系新体制,然后根据所学内容回答出两个体制的名称即可。
【答案】
(1)英国请求中国支援。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中国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开罗宣言》。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制。
【方法技巧】二战中,中国在亚洲战场中的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之一。
一方面体现了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作战,另一方面也必然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因此而成为战后决定国际事务的五大国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中的地位截然不同。
这也正说明了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地位的基本道理。
【考向探究·预测】
一、紧扣教材重点
本讲教材重点内容有:
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非战公约》、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美苏争霸等。
【探究命题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些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材料二 下表是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所占位次
1
4
2
5
材料三 以下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请完成: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垄断组织形成后产生的重要影响。
(2)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局势的成因,并指出这一局势发展的后果。
【解析】对垄断组织的判断评价要从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去分析,据此可回答第
(1)问。
材料三表明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抓住此线索,即可回答第
(2)问。
【答案】
(1)垄断组织的形成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计划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垄断组织的形成也促进了竞争,加剧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2)随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英德矛盾成为各国间的最主要矛盾,形成了分别以德英为核心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
两大集团的斗争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追踪社会热点
2010年9月22日[世华财讯]世界各国领导人汇聚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年度盛典,利用授权的25分钟的时间,在联合国的讲台上,推动自己的议程。
但是这次盛会还有另外一个非官方的目的,即展示美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其总统的强大能力。
本周,奥巴马总统将向联合国展示,美国依然具备驱动外交的能力。
这段报道体现了美国利用国际组织控制世界的一贯伎俩。
在历史上,美国对国际联盟的态度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探究命题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家把国际联盟比喻为一架大桥,大桥最关键的一块砖头-----美国却空缺了。
大桥的左边竖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国际联盟大桥,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
”大桥的右边,山姆大叔正翘着二郎腿悠闲地抽烟,头枕着的正是那块最关键的砖头。
(1)漫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美国总统”为什么“负责设计”了“国际联盟大桥”?
(2)为什么美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不肯加入国联?
【解析】第
(1)问,“观点”要从大桥缺最主要的一块砖头判断------“国际联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组织”,“原因”可以从世界局势和美国的外交目的来归纳;第
(2)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观点:
由于美国拒绝加入,国际联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组织。
原因:
迎合一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主张;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2)加入一战的原因:
捞取战利品;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商业利益;希望协约国获胜以偿还美国贷款。
不肯加入国联的原因:
国联为英法控制,美国领导世界的意图落空;美国长久以来一直受着孤立主义思想的影响。
【课后作业】
1、(2010山东济南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面这幅漫画刊登在1921年德国的一家杂志上:
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依据材料一,从五头怪兽中任选一头为例说明它可能代表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是如何吞食猎物的内脏的?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大国指那两个大国?
结合所学,说明列宁作出这—判断的依据。
(5分)
【解析】第
(1)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所反映的时间和当时国际关系,可以推断五头怪兽应该是一战后主持巴黎和会的五大国。
由此再考查巴黎和会和后来的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关于赔款、殖民地、军备等问题。
第
(2)问根据材料二的提示语: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下一场战争,可以判断这两个一战后的大国是美日。
第二问可以根据所学史实阐明美日在华盛顿会议上的矛盾冲突。
【答案】
(1)
国家
赔款
领土
海外殖民地
限制军备
英
√
√
√
法
√
√
√
√
美
√
√
意
√
√
√
日
√
√
√
(2)美日。
依据:
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埋葬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引起日本强烈不满,伺机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2、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是短暂的,但这一时期人类为维护和平而进行的探索弥足珍贵。
根据所学知识,对下表中所列的历史事件分别进行简要的阐述。
图片
历史地位
理由
国际联盟大会现场
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1)
美国主力舰“德克萨斯”号
第一个裁军协议
(2)
美国总统在公约上签字
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3)
【解析】第一张图片结合国联成立的背景以及过程进行分析;第二张图片结合图片内容分析出各国进行军备竞赛,进而联系《五国海军条约》进行分析;第三张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及其历史地位综合考虑,得出他应与《非战公约》有关,进而联系其内容和影响进行概括。
【答案】
(1)国际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他的“十四点和平纲领”中提出建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1919年4月,国际联盟盟约在巴黎和会的全体大会上通过;1920年1月20日,在日内瓦正式成立,开始有44个成员国,后来增加到63个。
(2)《五国海军条约》:
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的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
(3)《非战公约》:
该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家争端或冲突的原则,体现了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3、(即P274原第2题)
4、战争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但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考和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上的必要。
它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一种逻辑的要求。
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的概念……”
------《大国崛起》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2)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史实说明材料二所宣扬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第
(1)问需要认真观察两幅图片,图一中是两个英语单词“NOWAR”,图二中是“和平鸽”,可知两图反映了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愿望。
第
(2)问首先要清楚材料二的含义,材料中突出强调了一个国家的崛起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战争,然后我们结合二战后欧洲靠团结合作共谋发展来回答就行了。
在答题时要注意增加一些一体化的史实来证明。
【答案】
(1)反对战争,向往和平。
(2)二战后,西欧国家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将以上三个结构合并,成为欧共体,90年代发展为欧盟,发行统一货币欧元;这种团结合作的一体化极大地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并使西欧在二战后保持长期的和平与安定。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争名称
双方动员军队数量
直接战争费用(亿美元)
双方伤亡人数
财产损失
一战
6540万
1863
3000多万
3000多亿美元
二战
1.1亿
1.1
14亿多
4万亿美元
越南战争
/
(美国)1650
将近200万
/
两伊战争
/
/
250多万
9000多亿美元
海湾战争
/
(美国)600
10万
2600亿美元
材料二
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
你对战争、发展、和平的关系有何认识?
(4分)
(2)材料二中的这幅画是为什么而作?
有什么象征意义?
许多有良知的科学家也为和平而呼吁,请举例说明。
(6分)
【解析】第
(1)问从材料中双方动员军队数量、战争费用、双方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方面的数字可以得知现象是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
后面关于对战争、发展、和平的关系需要点明和平时前提,是主流,追求和平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战争永远是和平、发展的障碍。
第
(2)问从图片知道是一只和平鸽,为什么而作和其意义根据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举例那就是很典型的罗素和爱因斯坦。
【答案】
(1)战争,无论是世界大战还是局部战争,都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
认识:
战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只有保持世界和平,才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所以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2)为庆祝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而作。
是和平的象征。
1955年,由两位科学巨人发起签名的《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反对战争,尤其反对核战争,主张用和平办法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一切争端。
6、(2010山东枣庄高三调研)
材料一右图漫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材料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尼克松演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体现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
【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提示知道是美苏争霸,依据材料中“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进一步得出是美苏争霸中的古巴导弹危机,据文字“赫鲁晓夫满头大汗”还有图片中的手腕的倒向得知优势在美国。
第二问依据材料“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得知美国此时有些力不从心,也就是对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创精编 人教版高中历史 赢在高考选修三四汇编 原创 精编 人教版 高中历史 高考 选修 三四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