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民营化之绩效.docx
- 文档编号:9845195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451.58KB
交通银行民营化之绩效.docx
《交通银行民营化之绩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银行民营化之绩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银行民营化之绩效
交通銀行民營化前後之績效評估
報告人:
經三B
488730140李立璿
488730409劉澤惠
488730507蘇婷琳
488730605林宛姿
指導教授:
簡明哲老師
民國89年5月29日
目錄
第一章前言p1
壹、動機p1
貳、公營及民營的定義p1
一﹑公營銀行民營化過程
二﹑民營化面臨的隱憂
三﹑變革中點燃再造動力
四﹑國內金融服務業跨業經營的大環境趨勢
第二章交通銀行民營前、後的金融環境p9
壹、環境分析p9
一﹑政治層面
二﹑經濟層面
貳、產業結構分析p10
一﹑產業規模
二﹑產業分析
參、民國88年時的金融情勢p13
肆、交銀當時遇到的問題p13
伍、交通銀行簡史p13
一﹑大陸時期
二﹑在台時期
第三章、公營與民營的績效比較p14
壹、民營化前的銀行狀況p14
一﹑開發銀行
二﹑組織規模與人事制度
三﹑主要業務
四﹑營運狀況與營運績效
貳、民營後的組織制度改變p29
一﹑營業管理面
二﹑人事管理制度
三﹑引進知識管理的觀念
四﹑公司制度網路化
五﹑民營化後長期股權投資業務拓展具體實績
六﹑民營化後長期股權投資業務發展方向
七﹑新台幣資金概況
八﹑公司制度面
參﹑公營與民營的績效比較p34
第4章結論與參考文獻p38
壹、結論p38
貳、參考文獻p38
第一章前言
壹、動機
過去數十年來,台灣銀行業中公營銀行佔了絕大多數,但近幾年來,擺脫不了過去保守作風的公營銀行要如何與這些民營銀行及外商銀行一起參與搶奪這塊金融業的大餅,在民營銀行以及外商銀行的強大競爭力下,公營銀行的績效不復以往,為求革新,想要突破這經營困境,許多公營銀行紛紛民營化。
但在這波民營化的浪潮中,民營化後的公營銀行對於過去公營時代的優惠喪失及難以改變的官僚氣息所帶來的新衝擊,將會如何影響改制後的績效是許多關心的問題。
貳、公營及民營的定義
一、公營銀行民營化過程
公營銀行能如何盡快轉移民營?
這是台灣金融界領導階層多年來夢寐以求的一件大事,為了夢境成真,用「前仆後繼」來形容這其中的奮鬥過程,似乎還算貼切。
潮流是不容易拂逆的,而且台灣金融界為提高公營銀行經營效率的理念和堅持,始終未曾減退,八十三年間終於撥雲見日,同年八月一日總統公佈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第三項,就國家對於公營金融機構之管理,應本企業化經營之原則,其管理、人事、預算、決算及審計,明定「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經研討後,即在中華民國銀行公會設置,提升公營金融機構經營效率特別委員會。
在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二十日,第一位中華民國民選總統就職,接著中央政府衡量內在刑事與外在環境後,釐定了跨越公元二千年的國家建設計劃,其中有關建構亞太地區金融中心部份,依照計劃內容,政府將採多種策略,擴大並健全銀行外匯、貨幣、資本及保險市場,使台灣成為國內外金融機構區域運總部,國內外企業金融交易,籌資及財務調度中心,同年年底,政府繼召開國家發展會議,在,加速公營事業民營化,議題中,達成,課以民營化執行單位五年內完成之責任與壓力,等多項共同意見。
二、民營化面臨的隱憂
在過去數十年當中,台灣銀行業在公營銀行占絕大多數的情形下,官僚體制的經營作風始終未改,近幾年來,由於民營銀行及外商銀行參與爭奪銀行市場,致使公營銀行經營每況愈下,因而亟思變革,突破經營困境,公營銀行的民營化,把原來牽制經營決策及管理作為的法令規章大大的鬆綁,足以適應經徵劇烈的動盪環境,為民營後,過去的保護傘不復存在,銀行必須自負經營成敗,而公營行庫的經營典範,管理能力及員工條件早已定型而慣性化,因此在民營化後,無可避免的面臨下列諸多的隱憂。
(一)國際信用重新評估
公營行庫推動民營銀行的結果,亦將影響其債信評等等級的動向,而國際信用評鑑機構公營銀行及民營銀行償債能力的評鑑,有不同的評鑑標準。
(二)公營優惠喪失
1.公營銀行身分所擁有的代庫地位,及取得大型聯貸案的競爭優勢,將因改制民營逐漸減退。
2.政府基金流失問題,在個市政府基金中,因勞保條例明文規定勞保基金需轉存於公營行庫,改變最為明顯。
3.信保基金方面,也有轉存民營銀行不得超過總基金規模四十%的規定,若依該基金規定,公營銀行改民營化後也須將與其他民營銀行爭食此四十%基金存款。
4.其他政府基金未明文規定,但財務人員按照以往慣例,都將基金存於公營銀行。
(三)員工工作心態調整不易
即使公營銀行完成改制民營,其公營體制下入行的員工,由於長期處於公務人員法令保護傘下,受到十足的保障,員工大都缺乏自動自發,主動積極的精神,不四民營銀行,人員之任用、升遷、待遇、考績、退休及撫恤,均可依個人能力,工作表現或營運績效彈性調整,從而激發行員的責任心及成就感,改制民營的公營銀行,無不致力於提生員工生產力之課題,例如:
1.在公司章程的盈餘分派像姆中增訂員工紅利分配成數;
2.調整薪資結構方式及主管職務加給;
3.有官員公升遷,獎罰制度透明化;
但由於部分員工已經習慣於往日的工作巢臼,可能限於無法突破的困境,因而制度鬆綁固然是必要的,在民營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不能忽略員工如何在心態、思維及作法上同步改革。
(四)專業素質人才需求殷切
公營銀行改民營後,為尋求更寬廣的獲利空間,無不積極規劃轉投資跨業經營金融週邊事業,又為因應金融創新及金融國際化的趨勢,唯有仰賴具外語能力及分析判斷能力的金融專業人才之領導規劃,方能強化經營績效,使銀行順利轉型調整,因此國際金融專業人才的培訓與儲備不可或缺,並須輔以銀行業務電腦化來增加效率,才能面對金融環境變遷的挑戰,而在增幕人才的類別,管道.工具及資格方面,如何有別於過去僵式型態,使之具備彈性,效率及品質,則當前面臨之課題。
(五)有待改進的行銷觀念
新銀行及外商銀行瓜分原公營銀行之金融大餅是不爭的事實,雖然部分公營銀行已有警惕,並加強對員工的訓練,為大多仍偏重於服務技巧層面的部分,對於整體性行銷管理的重視程度仍低,在近年國內商業矇氣逐漸走向開放自由,行銷觀念逐漸取代銷售觀念環境下,再加上民營銀行普遍較重視行銷工作之推動,公營銀行民營後,以不容繼續忽略行銷策略的規劃及此方面專業人員的訓練。
(六)財團入主問題
公營銀行民營化釋股作業過程中,為避免「財團化」與「圖利特定人」之疑慮與爭議,其市面釋古係採全面公開承銷方式為之,在市場經濟下,所謂「集團」的逐漸形成,不比視為洪水猛獸,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完整制度,切斷任何可能利益輸送的臍帶,導引銀行正確的在「社會公器」的軌道上運作。
(七)員工股的角色與影響力
以目前股權結構來看,員工股如整合起來,將可能擁有董監事席位,在政府,經營團隊,工會與未來可能入主財團之間,員工究竟要保持何種立場,是支持工會爭取團體利益?
或支持經營團隊來拒抗外來的干預及購併?
甚至委託專業人士來參與公司經營?
誰來整合、主導、控制員工股?
可預見的,員工股的訴求與立場,對銀行未來的安定與發展將會有很大的影響。
三、變革中點燃再造動力
(一)企業再造
民營化前後,經營體制的轉變是企業在生轉型的契機,公營銀行民營後,為經營決策走出既往模式,發揮經自主之競爭優勢,無不致力推動,企業再造工程,當然,企業再造工程是一像持續進行的工程。
民營後,隨著經營環境變遷所面臨之經營課題,仍需持續經由改造工程之推動,始終不斷的展現經營新作風、新氣象、綿延企業,永續經營,的生命力。
。
1.組織改造
公營銀行組織架構僵硬化,人力調派不靈活,又侷限於預算員額之規定,人力配置往往不符實際需要,亦無法適時進用優秀人才,民營銀行的策略則較具彈性,組織架構可隨營業規模,市場狀況及業務發展需要彈性調整,有助於組織效益及組織機能的發揮,因此公營民營後,組織改造自然是日趨積極,與新銀行相較,個人消費金融像是公營銀行最弱的一項,尤其是信用卡業務等等。
2.員工心態再造
員工心態的調整市民營化後現階段的首要重點之一,要求除去以往抱持的,公務員,心態的陋習,灌輸員工以,顧客導向,觀念來服務大眾,隊分之營業單位管理,則採取「績效導向」目的就是希望整個營運體質能活絡起來。
(二)法規鬆綁展一翱翔
民營後所有利多效應的來源,就是掙脫長久的人事、預算枷鎖、以及受到民意機關的種種限制,而由此點延伸出來的營運彈性(包括精簡組織、提高經營效率、財務操作的靈活、投資業務的開展等),配合其原有的競爭優勢,如龐大的土地資產與豐碩的轉投資潛在收益,競爭力較為過去顯著提升。
其中投資面的大幅鬆綁是民營後的最直接利多,就人士與預算桎梏的解除來看,民營化後人事成本接可以更節約且有效率,而組織運作亦更具彈性。
(三)建立「顧客導向」的企業文化
服務業應以「顧客導向」為指導方針,當內部能建立此種顧客導向的理念,不但能真正了解顧客真正的需要,深耕舊有客戶,同時亦可開發更多新的顧客,因此,公營銀行改民營後,無不致力轉型成為以「顧客導向」的銀行,建構全球金融服務網、開展電子銀行、企業銀行、網路銀行、消費金融業務及研發各種新金融商品,並積極參與國際聯貸案,必能夠隨時隨地提供每一位顧客迅速、準確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四)積極投資金融週邊事業
面對新銀行積極開拓新業務的做法,以及直接金融的興盛,經營環境的改變,要維持高獲利水準並不容易,因此公營銀行民營後,必定積極從事轉投資金融週邊事業,如投信、投顧、證券、租賃、票券與期貨等,以擴展經營版圖,並增加獲利來源。
(五)積極清理閒置資產
公營銀行民營前,擁有的龐大資產遍部全台,但受至於民意機關的監督,凡資產的處置,都必須按規定編列預算,民意機關三讀通過後,才能執行,否則一延就是一個會計年度,再瞬息萬變的商場上,往往在成商機的延宕,在民營之後,只要經董事會通過,即可授權處理,無論是閒置資產的處分或運用,都可使龐大資產的管理更趨靈活,並更能機動的掌握商機,龐大的隱藏性資產,其淺在資產的優勢將成為管理彈性化及營運上轉機的一大利多。
(六)增資計劃
公營銀行民營化後,積極規劃多角化經營,進行轉投資金融週邊事業,並積極拓展海外據點,但新版銀行適足率規定,本國銀行的自有資本將因扣除轉投資項目而減少,且財政部對於銀行到海外設立據點者,要求資本適足率達到一O%,才會予以放行。
因此銀行若要達到新版標準,又需同時拓展版圖,以支應轉投資所需的龐大資金要求,只有增資一途。
四、國內金融服務業跨業經營的大環境趨勢
就產業外部之整體經濟金融環境而言,由於政府朝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之目標邁進,逐步鬆綁法令,開放金融市場,大批外商銀行進軍台灣市場均表示濃厚興趣.國內金融業者為因應外商銀行之挑戰,在政府法令已無法成為保護傘下,國內銀行除了在服務及專業領域佳景步伐之外,更應強調本土經營優勢,並透過跨業經營,以直接轉投資或策略聯盟方式,擴大經營版圖。
金融業務自由化,國際化後,各類金融商品應運而生,加上直接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國內銀行面臨空前的挑戰及衝擊,傳統銀行業務已不具競爭力的情況下,各銀行在短期內愈求突破,無不積極思變,向外跨出腳步尋求商機.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可為邁入關鍵時期,所謂兼營、跨業、合併等形成銀行百貨化,形成金融集團等,都還是銀行本身擴大生存空間所延伸出的新潮流。
國際間不能避免,台灣更是如此發展。
隨著金融環境自由化,國際化的演變,金融機構差異性與金融市場區隔的必然性已漸趨模糊,而行業區隔越明顯的國家,其伴隨而來的挑戰也越加強烈。
透過喀業經營的整合,將使金融業走向集團化經營,更能發揮所謂大規模經濟與多角化經濟的效益,進一步提升其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第二章交通銀行民營前、後的金融環境
壹、環境分析
一、政治層面
交通銀行是在民國88年9月13日正式民營化的,在此之前,台灣已經歷多次的民主選舉,民主政治趨於理性成熟。
長達半個世紀以來,台灣皆由國民黨執政,呈現一個穩定的政治型態,而民進黨由原本是國內最大的在野黨,在民國89年首次成為執政黨。
但是大陸與台灣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台灣內部難以取得共識的重大議題,而和大陸之間的對立,往往是除了台灣本身的政治變動之外,影響台灣對內部、對國際最重要的政治因素。
二、經濟層面
(一)民國86年—公營
1.台灣經濟
景氣回溫,股市活絡,台灣累計商品出口及進口都較85年成長,經濟成長率居四小龍之冠,達6.24。
但是7月時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波及,台幣貶值心理增加,可能跌破30關卡。
而物價波動尚呈平穩。
2.美國經濟
私人投資與消費增加,就業市場持續改善,失業率低,物價平穩,出口貿易快速成長,但進口貿易也成長,入超現象未改善。
3.日本經濟
企業國外生產比重增加,產業外移,銀行的巨額不良債權問題使信用擴張面臨困難,本年為了增加財政收入,4月又將消費稅由3﹪提高到5﹪,對經濟成長及消費有不利影響,失業率維持在3﹪,改善有限,是因日本的結構性失業人數大增之故。
4.大陸經濟
保持平穩發展的趨勢,GDP較前一年增10.5﹪,物價上漲率為6﹪。
農業生產較上年增4.3﹪,工業增加15.2﹪,政府與民間投資比前一年增18.5﹪。
(二)民國87年—公營
1.台灣經濟
自民86年7月泰國金融危機,東南亞各國紛紛經濟崩潰,日、韓也
呈現經濟衰退,台灣受到影響雖較小,但仍景氣下跌、出口及進口都呈負成長,物價並未上漲,失業率維持在2.5﹪左右,在政府的穩定下,台灣股市暫停下挫,但是台幣跌到35元的谷底。
2.美國經濟
未受金融風暴影響,景氣持續熱絡,經濟成長率3.9﹪,私人投資與消費是主要動力,通膨率低,低失業率,對外貿易赤字增加。
3.日本經濟
面臨減稅與重建財政的兩難,金融機構呆帳問題是經濟持續低迷的主
因,加上民眾信心缺乏,日圓貶值,經濟欲振乏力。
4.大陸經濟
通膨率控制在3﹪,人民幣兌美元一直控制在8.28人民幣,是東亞唯
一獨撐者,但卻付出龐大經濟代價,出口衰退、外資衰退。
另因國營企業效益不彰故失業率高,約3.1﹪。
5.金融產業狀況
金融機構逾放比率續創新高,企業財務問題頻傳,銀行放款年增率先盛後衰,證券投資逐漸恢復成長。
(三)民國88年—改制民營
1.台灣經濟
921地震前經濟由谷底穩定成長,出口成長,外國資金注入,但是921後,經濟成長暫受衝擊,為了重建,政府龐大的租稅減免與重建支出可能使台灣有財政問題,且對部分公共工程有排擠效果。
對外貿易略呈停滯。
2.美國經濟
私人消費擴張,因內需旺盛,商品與勞務的進口成長9.26﹪,高於出口成長的2.04﹪。
近幾年美國政府相當注重財政支出的縮減,有相當成效。
3.大陸經濟
經濟成長表現欠佳,雖然逐漸擺脫經濟風暴,出口恢復成長,但是消費不振,物價持續低迷,投資成長減緩。
大陸財政部在今年向國有商業銀行增發600億元國債,用於增加公共建設以提昇經濟成長率。
外貿情勢好轉,外資衰退持續。
(四)民國89年—民營
1.台灣經濟
全球國際貿易熱絡,故台灣也是出口暢旺,連帶使各種工業也成長,尤以電子資訊產業成長22.65﹪最多。
但4月初股市由萬點跌至10月的5000點左右,故民間消費變的謹慎。
物價略為上漲1.14﹪,新台幣回升至30NT/$的價位後又貶,但失業問題仍無改善,房地產業仍是大幅超額供給。
2.美國經濟
拜高科技產業技術進步所賜,景氣仍然擴張,因技術進步帶來產出增加,而消費、投資熱絡,供需同時成長下,物價維持平穩。
3.大陸經濟
經濟成長達8﹪,由於擴張性財政政策及一系列需求拉抬政策,各項價格指數都止跌回升,進出口皆成長,GDP成長率達8﹪。
4.金融產業狀況
銀行放款與投資年增率續居低檔,而本國銀行逾放比、逾放金額創歷年新高。
(五)民國90年—民營
1.台灣經濟
因美國911事件,全球經濟衰退加劇,國外需求大幅萎縮,衝擊國內經濟,使台灣進出口貿易大幅衰退,又因大陸吸磁效應,產業外移,國內股匯市下跌,財富縮水,民間消費、投資嚴重衰退,景氣低迷,出現15年來首度的負值實質經濟成長率。
2.美國經濟
景氣趨緩,又經歷911事件,經濟表現一路下滑,本年前三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5﹪、1.2﹪、0.6﹪,鄰近的加拿大及墨西哥的經濟成長也是趨近零或衰退。
美國進口衰退,而美政府企圖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及擴張性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同時因為911,政府支出激增,不過這些政策的效果將在民國91年下半年顯現。
3.日本經濟
經濟成長率約為-1﹪,受到美國911及狂牛病事件影響,消費者頗不安,私人消費衰退。
另外,失業率創新高,惡化至5.4,設備投資也呈負成長,物價下跌。
4.大陸經濟
由於工業生產成長走低,在國際經濟環境惡化下,呈現生長走緩,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攀升,房地產投資持續加快。
受到總體經濟良好影響,消費者信心指數攀升。
大陸在這3-5年逐步開放,外商在內地的投資更成長。
5.金融產業狀況
加入WTO後,金融服務業掀起大型化風潮,89年11月通過金融機構合併法,90年6月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等六個重大金融法案,故許多金控公司紛紛籌備成立。
三十六家績效為負值的基層金融機構,進行重建。
貳、產業結構分析
一、產業規模
(一)現行金融體系
依據銀行法規定,銀行業務之經營項目由財政部核定,惟有外匯業務之經營需經中央銀行支許可,銀行法之主管機關為財政部。
根據銀行法,銀行分為三種,一為商業銀行,二為專業銀行,三為信託投資公司,交銀屬於專業銀行中的工業銀行。
財政部金融局將金融機構定義為:
依銀行法或其他有關法令組織登記,經營金融業務之機構,包括貨幣機構及其他金融機構二類。
(二)金融機構家數
88年底的統計顯示,國內共有金融機構總機構491家,分機構5636家,合計6127家,比起民國87年的家數成長率為1.68﹪。
不過金融機構家數的成長,84年即有飽和的成長遲緩現象,顯示金融機構日益擴大且競爭激烈。
二﹑產業分析
運用波特的五力分析來分析產業結構,以下說明影響金融產業的五種力量。
(一)現有競爭者
依據「交通銀行條例」第一條規定,交通銀行經政府特許為發展全國工、礦、交通及其他公用事業之開發銀行。
如案銀行法所核定的業務性質來區分,則交銀在民營之前,在工業銀行業務方面的現有競爭者計有中華開發工業銀行,及台灣工業銀行。
商業銀行業務方面,則有許多外商及本土銀行為強勁對手。
在附圖中,本研究將民88年時資產規模達新台幣150000百萬元以上者作為直接競爭者,未達者作為間接競爭者,因為這些銀行對交銀的影響相當微小。
(二)潛在競爭者
國內未來設置新的工業銀行或商業銀行的可能性不大,不過在加入
WTO之後,外商銀行挾其豐沛資源及財力進入台灣市場的機會大增,交銀必須對此重大挑戰嚴陣以待。
(三)替代品
銀行所從事的間接金融工作,可以被直接金融市場取代,且直接金融對於間接金融而言,較具價格彈性,且能為顧客量身定做。
從1996--1999,直接金融的比率有上升的趨勢。
表1單位:
新台幣億元來源:
中央銀行
項目
年度
直接金融
間接金融
金額
百分比
金額
百分比
1996
24024
14.53
141305
85.47
1997
35029
18.44
154956
81.56
1998
44768
21.1
671415
78.9
1999
50661
22.53
74162
77.47
(四)供應商
銀行業務主要是吸收存款再加以貸放,故銀行的資金來源除了股東之
外,就是存款人。
中央銀行在統計銀行存款人時將其區分為公、民營企業、政府機關、非營利團體及個人,而依照資金主要來源順序排列為個人、公、民營企業、非營利團體,最後才是政府機關。
(五)購買者
銀行的資金銷售對象即是借款人,一般銀行放款對想主要包含公營事業、民營事業、政府機關、個人、非營利事業等。
依統計資料上述對象以個人貸款佔最主要部分,而個人貸款和民營企業貸款佔約8成放款市場,其餘才是公營企業、非營利團體、政府機關的貸款。
參、民國88年時的金融情勢
在民國88年時,15家新民營銀行陸續開業,國內金融業之競爭日趨激烈,
經營成本日增,營運風險漸鉅,以往高獲利時代不復見。
未來公營銀行營運將處
於不利地位,業務萎縮、人才外流等問題即將浮現,故交銀考慮到公營體制勢必
轉變,否則將限於不利的經營困境,而金融國際化及自由化,已成金融業未來趨
勢。
肆、交銀當時遇到的問題
原本在台灣,公營銀行是金融體系的主幹,但是公營銀行經營遭受法規、制度及人為因素的種種限制,經營喪失自主性,導致經營效率偏低,金融服務品質不理想。
故交銀急欲在制度面改弦更張,否則無法因應新的國際情勢。
伍、交通銀行簡史
一、大陸時期
清光緒33年印刷發行紙幣
民國3年發行兌換券等同國家紙幣
民國17年規定交銀為特許發展全國實業之銀行
民國22年將全國鈔票發行權集中在中央中國交通三家銀行
民國37年貨幣由中央銀行集中發行,交銀已發展全國實業為宗旨
二、在台時期
民國49年在台復業,以專業化銀行地位,力求遵行政府經濟建設之政策,悉以促進國家經濟工業化
民國64年交銀經財政部指定為工業銀行,中長期信用為主要任務之專業銀行
民國68年改制為開發銀行
民國71年成立投資部,開始轉投資
民國88年民營化
民國90年成立交銀金控
第三章、公營與民營的績效比較
壹、民營化前的銀行狀況
1.開發銀行
(1)改制始末
民國64年新銀行法公佈後,交銀經財政部依法指定為工業銀行,作為工礦交通及其他公用事業所需中長期信用為主要任務之專業銀行。
民國66年,由於國際間經濟不景氣,國內投資意願低落,行政院公佈「改善投資環境實施要點」,以刺激國內投資意願。
於民國68年經立法院修正通過,交銀改制為開發銀行。
交銀改制為開發銀行後的特色為:
1.資本額調整為新台幣一百億元,由政府分年編列預算撥足,公﹑民股按股份比例增資
2.為籌措資金,得向國外引進外資(借款),接受政府指定之基金存款與在國內外發行金融債券,以充裕資金來源,增強營運能力
3.主動參加創導性投資,並且辦理保證及有關配合性之短期授信﹑輔導,協助授信與投資事業改進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以扶植生產事業之有效發展
4.對工業﹑礦業﹑交通及其他公用事業之中﹑長期開發性授信,不得少於其授信總額之70﹪,已積極達成開發銀行開發性融資之任務
5.營業所得之純利,應先提40﹪為法定盈餘公積,以強化資本結構﹑擴大營運基礎,此為國內銀行中的創例
(2)改制後的任務與功能
1.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
(1)適時融資,提供充足的外匯資金,使廠商得以購置生產設備,並幫助其建立工業設施
(2)推動水利、電力、通信、交通、教育等一般公共設施
(3)促進生產投資、人才培育、技術改進及建立各種制度,逐漸加重開發銀行傳統的「創新和先導性」的任務,以配合政府總體發展的政策。
2.經濟發展的中期階段
(1)資金籌措及融資,積極動員國內資金和引進外資,用以彌補自國外採購生產資本財、精密設備及技術等所需外匯之不足
(2)引導國內資金流向審慎選定之重要工業和策略性工業,以其專業人才從旁輔助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達成開發銀行融資管理經濟開發的雙重功能
3.經濟發展的後或逐漸成熟期階段
以「推動科技工業的銀行」自我期許,更以「全能銀行」為目標,配合國家經濟發展為需要,從事前瞻性金融業務,以發揮開發銀行應有之時代功能。
2.組織規模與人事制度
(1)組織與規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银行 民营 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