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周邦彦赏析与手法.docx
- 文档编号:9843608
- 上传时间:2023-02-0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54KB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与手法.docx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与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幕遮周邦彦赏析与手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与手法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与手法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与手法
这是苏幕遮周邦彦赏析与手法,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与手法第1篇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为分明。
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
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
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啦。
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
动景如生。
这样,我们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
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片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
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
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
紧接“王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
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
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这首词构成的境界,确如周济所说:
“上片,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
”(《宋四家词选》)而周邦彦的心胸,又当如陈世所说:
“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
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
足见周邦彦的词以典雅著称,又被推为集大成词人,其词作固然精工绝伦,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实尤为其词作之牢固基础。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与手法第2篇
周邦彦——《苏幕遮》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苏幕遮》
【内容】: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戢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懂音乐,能自作曲,向来被认为是北宋末年的大词人。
其词多写男女之情,讲究形式格律和语言技巧,对词的发展颇有影响。
有《片玉词》。
【注释】:
燎:
燃。
沉香:
水沉木制成的薰香。
溽暑:
盛夏湿热天气。
侵晓:
破晓,天刚亮。
吴门:
本为苏州别名,此指古属三吴之地的`钱境(杭州)。
长安:
借指北宋汴京。
芙蓉浦:
长着荷花的水边。
【赏析】:
此词写异地乡思。
上片为眼前所见之景。
夏雨初晴,风荷飘举,清新宜人。
下片由景及情,遥想故乡五月,风光迷人,小楫轻舟,消失于芙蓉浦中。
末句“芙蓉”,与上片“风荷”呼应,点明由此及彼、神思奔驰由来,具见经营之妙。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叶上”三句,笔力清挺,极体物浏亮之致。
胡云翼《宋词选》:
周邦彦的词向以“富艳精工”著称;这首词前段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后段写小楫舟的归梦,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与手法第3篇
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
上片写醒后之所感、所闻、所见。
首四句写时间与季节的特点,看似平常,实则颇具匠心,用笔不苟。
“燎沉香”句,虽可构成烟雾缭绕的画面,但这句并非动作的刻画,而是就嗅觉这方面来描述的。
作者刚刚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仍弥漫室内,那使人感到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
“消溽暑”句,包括触觉上的反应,这是作者醒后的第一个感受。
“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
溽暑消失,天气放晴,故鸟雀也十分活跃,从争噪的鸣声之中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
这首词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境大体相同,不同的是这首词写的是盛夏的清晨,而孟浩然写的是“春晓”。
“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对“呼晴”作进一步的补充。
作者听到鸟雀的欢叫之声以后,由于关心天气的阴晴,他立即睁开眼帘朝窗外望去,首先看到的便是雀儿们映着晚色,立在屋檐上往下窥视,一边彼此叫个不停。
“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
上四句是第一层。
“叶上初阳干宿雨”三句是第二层。
这两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
“初阳,接“晴”“宿雨”承“溽暑”。
荷叶上反映出旭日的光彩,进一步把“晴”字形象化、具体化了。
“宿雨”的被蒸发、被晒干,不仅在点染“晴”字,同时还扣紧“溽暑”这一季节特点。
这句很像特写镜头,连荷叶上的雨滴以及雨滴被“干”掉的过程也都被摄进画面。
形象如此逼真!
“水面清圆”是“叶上”一句的扩大。
作者把镜头远远拉开、推高,然后居高临下,俯视整个荷塘,终于摄下那铺满水面的圆圆荷叶。
继之,又把镜头拉下,转移角度,进行水平摄影,镜头在水面上缓缓推进:
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叶,仿佛由什么人高高擎起,在晨风中摇曳生姿,在镜头面前纷纷后退。
这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赞美这几句说:
“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
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
前四句是思归。
换头两句故作推宕。
词笔由实转虚,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出深沉的乡愁。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
一是“吴门”,一是“长安”。
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
“五月”三句写梦游。
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
“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
“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
“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
下片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以逆挽手法呼应起句,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与手法第4篇
教学目的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3.诵读课文教学重点:
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人周敦颐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除了《爱莲说》,同学们还能想起哪些关于莲荷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莲荷有关的词--周邦彦《苏幕遮》二、知人论世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宋婉约词派之集大成者,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著有词集《片玉词》。
周邦彦的词作,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羁旅愁思是周邦彦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邦彦词作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苏幕遮》就是一首将思想情绪与荷花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三、解题“苏幕遮”,词牌名,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另度新曲,为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四、整体感知1.注释①溽rù,润湿、湿热。
②呼晴,唤晴,旧时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③侵晓,拂晓;侵,渐近。
④宿雨,隔夜的雨。
⑤清圆,清润圆正。
⑥吴门,今江苏苏州。
⑦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⑧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芙蓉,荷花的别称。
2.译文焚烧着沉香,以驱散闷热潮湿的暑气。
拂晓时分,鸟雀鸣唱,报告着天晴的消息,我偷听着它们在屋檐下的说话。
初阳映照,荷叶上隔夜的雨水已经晒干,荷叶铺满水面,清润圆正,迎着晨风,亭亭玉立。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时才能回去呢?
我家在吴门,却长期旅居长安。
五月时节,渔郎是否会想起我呢?
我梦中划着一叶轻舟,荡入荷花塘中。
3.小结: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借吟咏雨后荷花,抒发对故乡及亲友的思念。
五、赏析、探究1.上片写景,词人抓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嗅觉:
)五月盛夏的一个拂晓,沉香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听觉:
)已是雨过天晴,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
(视觉:
)初升的太阳映照着荷花,雨洗后的荷叶清润圆正;微风过处,朵朵荷花亭亭玉立。
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与景之间关联密切。
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将景与情联系起来的是哪个意象?
--见景生情。
--风荷。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联想到盛产莲荷的家乡,而“梦入芙蓉浦”。
由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不着痕迹。
3.在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用设问的方式,反写不知旧友“渔郎”是否忆我来表现自己对故乡及亲友的深深思念。
这样写,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及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4.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这两句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风荷”则把微风过处荷叶随风轻摇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了出来。
“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风”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六、诵读提示:
1.上篇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候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注意词人的情绪变化:
“燎沉香,消溽暑。
”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风荷举。
”视野开阔,境界清远,需中音中速,语势连贯,其中“风荷举”需重读。
2.下片抒怀,格调轻柔,如梦似幻:
“故乡遥……久作长安旅。
”慢速,似喃喃自语;“五月渔郎……梦入芙蓉浦。
”充满深情,突出梦幻之感。
苏幕遮,词牌名,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幕,一作“莫”或“摩”。
代表作有:
范仲淹的《苏幕遮》、周邦彦的《苏幕遮?
海天一色》。
苏幕遮词牌格律:
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表示可平可仄。
(韵)前的字表示韵脚。
)典范词作: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
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
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
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
羁旅之思。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
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
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赏析: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
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
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
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
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国学大师王国维评: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千古。
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我们不妨把这三句译成白话:
“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
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
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
”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下片开头他就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那美丽的吴门,苏小小居住的地方。
“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到:
打鱼的大哥,还记得我吗?
我是美成啊!
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
思乡之苦隐藏在清圆的荷叶下,遗忘在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上……周邦彦:
宋代一位在文学史上有较高成就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久被尊称‘正宗’这首诗是作者客居汴梁所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幕遮周邦彦 赏析 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