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背诵总结.docx
- 文档编号:9827464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52.60KB
高中政治知识背诵总结.docx
《高中政治知识背诵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知识背诵总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知识背诵总结
《经济生活》
一、课本知识的记忆
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价值决定(成本);供求影响;货币本身价值;纸币发行量;纸币贬值率;纸币流通速度;通胀率;消费心理;国家政策;市场秩序混乱等
2、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活的影响是,
(1)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但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3)一种商品价格和其替代品的需求成正比,一种商品价格和其互补品的需求量成反比。
对生产的影响是,
(1)调节生产规模。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寻求降价空间,形成竞争优势。
(3)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消费水平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客观因素来讲,
(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
(2)居民收入影响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一般说来,当前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越高。
未来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一般说来,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水平越高。
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差距越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越高。
(3)物价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从主观上说,消费者的心理和消费观影响消费水平。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抑制消费。
(2)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3)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反作用生产(①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5、促进就业的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④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促进就业的措施:
①从根本上说,要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②党和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7、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意义: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劳动者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8、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
①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②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的程序维护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9、投资理财的原则:
①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②投资要注意多元化。
③要量力而行。
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投资方式。
④投资要注意考虑个人利益,同时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可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10、按劳分配的原因: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11、确定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12、我国分配制度存在的必然性: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②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制度。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只有让不同资源所有者获得应有的收入,才能充分调动所有者主体的积极性。
④实践证明,这种制度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3、我国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②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分配公平可以提高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14、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①根本上:
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②坚持和完善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③保证居民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应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⑤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
⑥鼓励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⑦城乡差距过大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缩小城乡差距。
区域差距过大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缩小区域差距。
行业差距过大应该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15、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应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福。
17、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8、市场调节的优缺点: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的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但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19、宏观调控的原因:
市场调节的不足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
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
20、宏观调控的手段: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2、科学发展观地位: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贯彻科学发展观。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④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会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发达国家财富不断积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不断加剧。
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国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6、政府(国家)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经济水平:
①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点上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
②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③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④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⑤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促使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科技加强管理、注重信誉和形象,根据国家市场检测标准,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⑥有规则意识,有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规则的本领,有应对别过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积极与争议国和世贸组织协商、协调,解决争端,维护自身利益。
27、企业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如何提高竞争力
二、根据、意义类扩展记忆:
大体上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主体进行分析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有利于弥补单纯市场调节的固有缺陷,完善市场经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1、若是涉及到富民、提收入、扩内需、促消费:
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体现;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②收入消费的前提,增加收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有利于拉动消费需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2、涉及到规范市场秩序
①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②有利于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
③有利于有利于弥补单纯市场调节的固有缺陷,完善市场经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3、涉及到促进国民经济好快发展的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出口的结构;有利于优化资源消耗的结构;有利于统筹城乡或区域发展;有利于自主创新以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涉及到涉外经济的
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的经济竞争与合作,实现经济优势互补;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5、涉及到发展某个产业、某个行业:
①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②促进该产业企业的发展、
③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三、措施类扩展记忆:
大体上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主体进行分析
国家
企业
个人
1、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2、大力发展生产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4、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公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促进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
6、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
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
●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
●经济增长主要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及劳动者素质转变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
8、●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点上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
●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促使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科技加强管理、注重信誉和形象,根据国家市场检测标准,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有规则意识,有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规则的本领,有应对别过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积极与争议国和世贸组织协商、协调,解决争端,维护自身利益。
1、坚持科学发展观
★劳动者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遵守职业道德
4、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消费者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增强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和社会公德
3、增强维权意识
—————————
★投资者
1、了解各种投资方式的优劣
2、科学理性投资
—————————
★纳税者
1、树立纳税人意识
2、自觉纳税
3、监督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2、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准确定位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提高经营者素质和职业道德
5、利用破产兼并强强联合,提高自己竞争力
6、诚信经营,提高质量和服务,维护消费者权益
7、适销对路,充分利用消费者反馈的信息改进产品
8、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9、提高劳动者待遇,改善用工环境,维护劳动者权益
10、遵守法律法规,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
11、充分利用国家宏调的优惠政策发展自己
12、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3、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4、优化出口结构,由低价取胜转为技术品牌
15、坚持市场多元化,分散风险
16、有规则意识和解决争端的能力
《文化生活》
一、大块知识点
1、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3)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技、教育、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和政治的关系:
(1)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此外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在政治上推行霸权主义,应坚决反对这种文化霸权主义。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特定的文化环境及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表现在影响人们的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以及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这种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两大特点;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有积极影响,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文化多样性的两大表现: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优势,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文化遗产】: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6、我们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文化具有多样性。
从态度上,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同时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从原则上要遵循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7.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既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8、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要处理要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5)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9.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理论依据: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现实意义:
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0.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
(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5)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1.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发展先进文化、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当代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科文事业,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会永葆生机和活力。
(7)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发展先进的、健康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8)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9)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
1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
(2)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3、为何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因此必须坚持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4、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5、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1)国家: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第一,应积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第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第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企业:
①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②发展大众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3)公民或青年学生:
①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散见知识点
1、文化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家电下乡、重视文化设施建设)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大力发展大众传媒(电脑、电视、大屏幕)
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5、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
6、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7、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8、中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政治 知识 背诵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