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
- 文档编号:9821853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05.60KB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关注民风民俗了解民间文化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所需时间
7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设计。
本单元为民俗单元,或写各地的节日风俗,或讲述民间艺人轶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情画卷。
学习重点是感受生活所蕴含的乐趣,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本单元分三个专题:
专题一:
感受民俗,体味思乡情感;专题二:
欣赏风俗民情的魅力,通过作者独特的描绘感受当地风俗民情的独特魅力。
专题三:
抒写风俗民情,选择运用作者的写作技巧描绘本地的风土民情。
专题一:
感受民俗,体味思乡情感——以《端午的鸭蛋》、《春酒》为例。
首先,以《端午的鸭蛋》为例,让学生感受作者汪曾祺家乡高邮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让学生品味文章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理解日常生活中蕴含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其次,本专题以《春酒》为例,让学生在琦君不雕琢、不粉饰而又典雅隽永的字里行间体会另一种风俗之美,人情之美,体会作者对故乡、对亲友的浓浓思念之情。
《端午的鸭蛋》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的使用,《春酒》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对学生的写作都有着有益的启示。
专题二:
欣赏风俗民情的魅力,通过作者独特的描绘感受当地风俗民情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于语言的品味以及图片视频的观看,感受当地风俗习惯的独特魅力,并分析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
专题三:
抒写风俗民情,选择运用作者的写作技巧描绘本地的风土民情。
这部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准备,可以围绕“我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它们是如何进行,有什么特点?
”等问题进行搜集资料,讨论总结。
单元学习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采用活动式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力求实现读写结合,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结合,文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的创作特点。
2、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家乡的风俗。
3、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及其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对重点语句的品味,感受当地风俗的魅力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参与活动等形式,感受传统的民间文化3、通过实地调查访问、网络查询资料等形式感受民间习俗。
4、通过游戏、讲故事、幻灯片展示、写作等形式展现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热爱故乡风土人情的感情。
2、通过实地调查访问、网络查询资料等形式感受民间习俗。
3、通过游戏、讲故事、幻灯片展示、写作等形式展现学习成果。
对应课标
1.熟读课文,理解思路。
2.体味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里的作用。
3.读文章,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4.多个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
5..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6.可以小组内或者同桌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文章为我们呈现了哪些民俗?
2.作者在描绘民俗画卷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思乡情感具体是如何表现的?
4这些民风民俗为什么能长久地传承下来?
专题划分
专题一 :
感受民俗,体味思乡情感——以《端午的鸭蛋》、《春酒》为例 (3课时)
专题二:
欣赏风俗民情的魅力,通过作者独特的描绘感受当地风俗民情的独特魅力 (2课时)
专题三 抒写风俗民情,选择运用作者的写作技巧描绘本地的风土民情。
2课时
其中,专题二·三含有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感受民俗,体味思乡情感——以《端午的鸭蛋》、《春酒》为例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的创作特点。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家乡的风俗。
3、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及其效果。
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专题问题设计
1、作者家乡端午、春节分别有哪些习俗?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3、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如何体现的?
请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具体品析。
4、两篇文章分别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具体赏析。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多媒体
常规资源:
音响设备
各种支持资源:
多媒体教室、课本、笔记本、练习本等
学习活动设计
本专题由3个课时组成。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交流: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为什么久久不能忘怀?
第二课时
活动二: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1、朗读并品味印象深刻的语言,勾划喜欢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
2、小组交流、谈论、分享。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活动三:
拓展体验
1、为什么作者对如何挑选鸭蛋这种很小的事情津津乐道?
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2、作者借助小小的咸鸭蛋写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儿时的快乐,现在我们也来写写自己印象中最深的家乡习俗。
第三课时
活动四:
1、学生畅谈新年印象,导入课文
2、朗读课文,读出文中的情感。
3、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故乡生活的哪几件往事?
4、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5、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怎样体现的?
具体赏析。
6、找出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体会故乡的民俗之美,人情之美。
评价要点
学习成果评价
1、概括文章内容的正确与否的评价。
2、学生感受评价。
3、学生梳理结构情况评价
学习态度评价
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专题二
欣赏风俗民情的魅力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对重点语句的品味,感受当地风俗的魅力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参与活动等形式,感受传统的民间文化
专题问题设计
1、 这些风俗习惯为什么能够长久不衰?
这些风俗民情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2、 作者是如何把这种内涵和精神描绘出来的?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电脑,多媒体设备,PPT等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回顾文章主要风俗
1、 回顾作者描写了哪些风俗?
2、 这些风俗各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
品读描写风俗的重点语段
1、 齐读相关段落
2、 这些风俗习惯为什么能够长久不衰?
(先讨论在回答)
3、 这些风俗民情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活动三:
学习技艺
作者是如何把这种内涵和精神描绘出来的?
评价要点
1、 回答问题情况
2、 体会民俗文化内涵情况
3、 概括作者的写作技巧
专题三
抒写风俗民情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思考我们这个地方有哪些风俗习惯,小组讨论他们有哪些文化内涵?
2、仿照作者的写作技巧选几个你认为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行描绘
专题问题设计
1、 我们这地方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2、 它们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呢?
3、 请你学习几位作者的写作手法,用你的笔描绘出来。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电脑、PPT、笔记本等工具和材料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总结本地民俗
1、收集资料:
通过网络查找,咨询专业人员、家长等方式,收集足够的资料。
2、分类整理,剔除模糊的信息资料。
活动二:
讨论交流民俗内涵
1、 小组展示收集的民俗
2、 一起讨论其内涵意义
3、 思考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活动三:
我写民俗
1、 回顾各位作家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自选一个或者几个民俗风情习惯,进行描绘
3、 展示,学习
评价要点
1·收集资料是否详细。
2·整理资料是否科学。
3·讨论是否热烈。
4·小组合作是否有效。
5·展示情况如何。
6·描绘是否生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 初中语文关注民风民俗 了解民间文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 关注 民风 民俗 了解 民间文化 单元 教学 设计 以及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