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4 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
- 文档编号:9811082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42.32KB
单元测试4 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
《单元测试4 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测试4 遗传的物质基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测试4遗传的物质基础
单元测试(四) 遗传的物质基础
时间:
90分钟
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7·山东青岛期末]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mRNA与tRNA的结合,以上事实不能说明( )
A.有的抗生素能阻止转录过程
B.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译过程
C.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D.有的抗生素能抑制rRNA的合成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有的抗生素能阻止mRNA与tRNA的结合”可知,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译过程,而不能阻止转录过程,A错误、B正确;rRNA是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根据题干信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可知,有的抗生素可能抑制rRNA的合成,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C、D正确。
2.[2016·江西师大附中考试]用卡片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所提供的卡片类型和数量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卡片类型
脱氧核糖
磷酸
碱基
A
T
G
C
卡片数量
10
10
2
3
3
2
A.最多可构建4种脱氧核苷酸,5个脱氧核苷酸对
B.构成的双链DNA片段最多有10个氢键
C.DNA中每个脱氧核糖均与1分子磷酸相连
D.最多可构建44种不同碱基序列的DNA
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的卡片数分别都是10,所以最多可构建10个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种类可推知最多构建4种脱氧核苷酸,4个脱氧核苷酸对,A错误;构成的双链DNA片段中可含2个A—T碱基对和2个G—C碱基对,故最多可含有氢键数=2×2+2×3=10(个),B正确;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连接的一般是2个磷酸,但最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1个磷酸,C错误;碱基序列要达到44种,每种碱基对的数量至少要有4个,D错误。
3.[2017·山西实验中学月考]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
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生物的蛋白质不同,具有种间特异性,A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可决定生物的外在性状,B正确;蛋白质的热稳定性低,不能够自我复制,C错误;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其氨基酸排序可体现遗传信息,D正确。
4.[2017·河北调研]下面是四位同学拼制的R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RNA分子是由核糖核苷酸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大分子结构,一侧应为磷酸与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另一侧应为游离的碱基。
故本题C正确,A、B、D错误。
5.[2017·合肥一六八中学段考]豌豆的粒形有圆粒和皱粒,与圆粒豌豆的DNA不同的是,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若缺乏该酶会使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蔗糖含量升高,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插入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重组
C.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豌豆吸水减少成皱粒是表现型
答案 D
解析 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突变,A、B、C错;豌豆吸水减少成皱粒是表现型,D正确。
6.[2017·山西大学附中期末]下列有关科学发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的提出与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提出都应用了假说—演绎法
C.沃森和克里克成功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中心法则
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B
解析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而不是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和授粉,A错误;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的提出和基因分离定律的提出都是先根据问题提出假说,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属于假说—演绎法,B正确;中心法则是由克里克提出的,C错误;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某种转化因子可以将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7.[2017·辽宁六校期末]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可表示为a—b—c。
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无外界因素的影响,a中碱基对也会发生变化,导致生物体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B.若基因的排列顺序由a—b—c改变为a—c—b,则生物体的性状一定不发生改变
C.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a—b—c可变为a—B—c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b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位于片段Ⅰ和Ⅱ中
答案 C
解析 若无外界因素的影响,a中碱基对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所以生物体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若基因的排列顺序改变,则生物体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B错误;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a—b—c可变为a—B—c,C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b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位于b基因片段内上游和下游的非编码区,D错误。
8.[2017·合肥一六八中学段考]如图所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与DNA复制的共同点,都是以DNA单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
B.③过程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
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蛋白质间接表现,苯丙酮尿症是通过蛋白质直接表现
D.HIV和T2噬菌体都可独自进行①③这两个基本过程
答案 B
解析 ①过程与DNA复制的不同点是以DNA单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A错误;③过程是翻译,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B正确;苯丙酮尿症是通过蛋白质间接表现,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蛋白质直接表现,C错误;HIV和T2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物质和能量才能完成①③过程,D错误。
9.赫尔希和蔡斯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B.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2P的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其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占3/4
答案 B
解析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侵染大肠杆菌后,若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则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导致大肠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出现在上清液所致,A错误;T2噬菌体结构简单是该实验中选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B正确;噬菌体为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直接培养,C错误;根据DNA复制的特点,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2P的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其子代噬菌体都含32P,D错误。
10.[2016·山东一模]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
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
答案 B
解析 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A项错误;两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B项正确;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是相互对照,C项错误;两实验都没有诱发DNA突变,D项错误。
11.[2016·合肥三检]如图分别为DNA、tRNA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DNA分子中的⑤为氢键,tRNA中的b为磷酸二酯键
B.DNA分子复制、切割目的基因片段时分别破坏的化学键为⑤⑥
C.tRNA是由三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
D.c处表示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 C
解析 左图中⑤为氢键,⑥⑦均可称为磷酸二酯键,但⑦为一个核苷酸内部脱氧核糖的5号碳原子与磷酸基团之间的连接,而⑥为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右图中b指代的是tRNA臂上,若代表化学键,只能是磷酸二酯键,A项正确;DNA分子复制和切割目的基因片段破坏的化学键分别是⑤氢键和⑥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项正确;tRNA是由多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三叶草结构,C项错误。
12.[2017·南京联考]FX17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感染宿主细胞时,先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分子(其中母链称为正链DNA,子链称为负链DNA)。
转录时以负链DNA作为模板合成mRNA。
如图为FX174噬菌体的部分基因序列及其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序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X174噬菌体的不同基因之间可以相互重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假设正链中(A+G)/(T+C)=m,则负链中(A+G)/(T+C)=1/m
C.基因D、E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上的终止密码分别是UAA、UGA
D.基因D、E重叠部分的碱基序列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答案 D
解析 由图知基因D和基因E有重叠部分,这是生物适应环境长期进化的产物或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母链和子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正链中(A+G)/(T+C)=m,则负链中(A+G)/(T+C)=1/m;基因D指导合成蛋白质终止时DNA上对应的三个碱基是TAA,则负链(子链)对应的三个碱基为ATT,因此对应的终止密码子是UAA,同理可推出基因E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是UGA;基因D、E重叠密码子不同,因此,编码的氨基酸不同,至于未编号部分有可能相同,因此不能说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相同,故D项错误。
13.[2016·苏北一模]如图表示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图1可发生在绿藻细胞中,图2可发生在蓝藻细胞中
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C.图1翻译的结果得到了多条多肽链,图2翻译的结果只得到了一条多肽链
D.图2中③的合成需要的酶与图1中的RNA聚合酶完全一样
答案 C
解析 图1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只能发生在原核生物中,图2是先转录再翻译,应发生在真核生物中,绿藻为真核生物,而蓝藻为原核生物;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该与U配对;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种生物需要的聚合酶不同。
14.[2017·江西南昌联考]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利福平对细菌的作用部位或作用原理分别对应图乙中的⑥⑧⑨⑦,图甲为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都能抑制②③过程
B.青霉素和利福平都能抑制细菌的①过程
C.结核杆菌的④⑤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③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
答案 D
解析 由图乙知环丙沙星可抑制DNA的复制,对应①;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红霉素阻止翻译的进行,对应③;利福平抑制转录的进行,对应②;结核杆菌与人均为细胞生物,不会发生④⑤过程。
15.[2016·东城期末]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
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分化并最终衰老凋亡(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成体干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B.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染色体随机分配
C.通过该方式可以减少成体干细胞积累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
D.根据该假说可以推测生物体内的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B
解析 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此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染色体并不是随机分配的,成体干细胞总是将永生化链分配给一个子代细胞,成为成体干细胞,B项错误;由于子代的成体干细胞总含有永生化链,因此减少了对基因突变的积累,C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成体干细胞的数量基本不变,D项正确。
16.[2016·牡丹江一中期末]下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
B.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C.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
D.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
答案 D
解析 分析图形可知,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两者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A错误;③是翻译,场所是核糖体,②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或线粒体或叶绿体,B错误;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不同,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由肽链的长短可判断出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D正确。
17.[2016·临沂一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
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答案 C
解析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经过搅拌、离心,上清液是质量较轻的噬菌体外壳,沉淀物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A项错误;搅拌不充分,噬菌体与细菌未分离,放射性应出现在沉淀物中,B项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注入自身的DNA,子代噬菌体的DNA会含32P,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项正确,D项错误。
18.[2016·黑龙江大庆一模]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处理
注射活的R型菌
注射活的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实验结果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到S型活细菌
B.对第4组实验的分析必须是以1~3组的实验为参照
C.本实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D.本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答案 D
解析 本实验只能得出存在转化因子,但是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需要通过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来得出,D错误。
19.[2016·河南联考]关于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1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密码子
B.该过程需要mRNA、tRNA、rRNA参与
C.多个结构1共同完成一条物质2的合成
D.结构1读取到AUG时,物质2合成终止
答案 B
解析 物质1是mRNA,物质2是多肽,结构1是核糖体。
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密码子;每个核糖体独立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据多肽链长短可知该多肽链从左向右合成,所以应该是读取到UAA时,肽链合成终止。
20.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酶②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D.将一条链被15N标记的该DNA分子(第1代),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到第n代,复制次数n-1则只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2
答案 D
解析 图中酶①为解旋酶,酶②为DNA聚合酶,DNA聚合酶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图中的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新合成的子链与作为模板的母链一起形成子代DNA分子,体现了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复制成的两个DNA分子形成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点相连,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子染色体分离,两个DNA分子分开;将一条链被15N标记的某DNA分子(第1代),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到第n代,复制次数n-1则只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1-1。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2017·山西大学附中期末](10分)分别用含U(3H标记)和含T(3H标记)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周期为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成曲线如图1所示。
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图2),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
图3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
请回答:
(1)图1________点(填字母)分别代表大量合成RNA和DNA,_______点(填字母)表示DNA复制结束。
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主要存在于该细胞的_______中。
(2)如图2分析PCNA由细胞中________合成。
推测PCNA可能的作用是________,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细胞癌变后推测细胞内PCNA的含量会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在a和c两时期,________催化mRNA分子合成,在e时期,最活跃的细胞器是________。
在c和e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_。
(4)图3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活跃的时期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d~e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且原有的mRNA不断被分解。
(5)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3的________阶段(填字母)。
若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图3中________阶段的某一时期,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6)真核细胞增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基础。
答案
(1)b、d e 细胞核、线粒体
(2)核糖体 辅助DNA复制 细胞核 升高
(3)RNA聚合酶 高尔基体 1∶2和1∶1
(4)a、c DNA分子高度螺旋化,无合成mRNA的模板
(5)b d
(6)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生长、发育、繁殖、遗传
解析
(1)图1表示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对碱基的利用速率,虚线代表尿嘧啶U,实线代表胸腺嘧啶T,因此峰值b、d两点分别代表大量合成RNA和DN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参与合成DNA,DNA主要存在于该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内(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
(2)PCNA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在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PCNA的浓度随DN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DNA复制结束后,PCNA浓度降低,因此,PCNA可能辅助DNA的复制,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为细胞核。
细胞癌变后细胞分裂更加活跃,DNA复制频繁,PCNA的含量会升高。
(3)图3中a、c为有丝分裂间期的G1、G2期,主要合成蛋白质,mRNA分子的合成与RNA聚合酶的催化有关,在e阶段即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扩展成细胞壁,这一过程主要和高尔基体有关。
c阶段时,一个着丝点连接两个DNA分子,染色体和DNA分子数比例为1∶2,e阶段时,一个着丝点仅连接一个DNA分子,此时该比例为1∶1。
(4)图3中虚线代表mRNA,在a、c时期含量最多,此时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功能最活跃;d~e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原因为DNA分子高度螺旋化,无合成mRNA的模板,且原有的mRNA发挥作用后被分解。
(5)根据诱变育种原理,在DNA复制的b阶段最容易发生突变;若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图3中d阶段的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可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6)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2.(12分)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
(4)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________。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核
(2)26% (3)T//A替换为C//G(A//T替换为G//C) (4)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5)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注意区分DNA分子复制和DNA分子转录过程所用模板链。
(1)过程②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α链为RNA链,该过程为转录,其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2)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G分别占29%、19%,则α链中G+C占48%,则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G+C占48%,A+T占52%,A=T=26%。
(3)根据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mRNA上相应碱基的变化是U→C,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的替换情况是A//T替换成G//C。
(4)过程①、②、③分别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任何细胞器,不能发生过程①②③。
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会发生增殖和分化,因此可以进行过程①。
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增殖,可以进行蛋白质合成,所以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
(5)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的,由于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因此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转录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23.[2017·合肥一六八中学段考](10分)如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图示(片段)。
请根据图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________,2表示________,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作________。
(2)3有________种,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DNA分子中3与4是通过________连接起来的。
(4)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用序号表示)________与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测试4 遗传的物质基础 单元测试 遗传 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