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紫砂壶的质量好坏.docx
- 文档编号:9806203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4.31KB
如何鉴别紫砂壶的质量好坏.docx
《如何鉴别紫砂壶的质量好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鉴别紫砂壶的质量好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鉴别紫砂壶的质量好坏
如何鉴别紫砂壶的质量好坏?
1、安装工艺。
在外形上,从壶的侧面看,壶口、壶嘴和壶把的上端面应该平齐;从上面看,壶嘴壶把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应有歪斜,且居于壶身的中间。
口、盖端面应该平整无起伏,配合应该严密,没有砂纸或锉刀打磨的痕迹。
通身不应该有裂纹和剥落,如有则是次品,价格最少要短三分之一。
尤其注意嘴、把、滴子与壶身、壶盖镶接的地方,另外壶底、壶口沿、盖的口沿和花货的装饰物也是镶接上去的,也不应该有裂纹,有许多裂纹在壶的里面,特别要当心。
剥落则可能发生在嘴、口、盖子等容易发生撞击的端面。
2、手工艺。
接头的地方应该过渡自然光滑,没有人工修补的痕迹。
线条应挺拔清楚,不拖泥带水,花货的形象应尽量逼真、有质感,工具修饰的痕迹应越少越好。
我们要以机械整体加工的规格来衡量,好的壶应该就像用机械整体加工出来一般,其加工精度以500元的壶为标准,光面每厘米非造型起伏不得超过±0.1毫米,装配精度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口与盖的配合间隙在0.5毫米左右,如果盖子是对称几何形,则盖子在各个对称方向上应该配合良好。
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应该有为了配合良好而用砂纸、锉刀打磨的痕迹。
3、烧成。
在烧成过程中由于火力的不均匀、温度的高低可能造成颜色不均匀,有气泡,过老或过嫩等现象,这也要注意。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料,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集符合科学的生产工艺,精美绝伦的器物造型,有囗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
历代宜兴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提供了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不断深入地进行紫砂陶的科学研究,探索奥妙,总结经验,古为今用,促进陶都繁荣昌盛,促使宜兴紫砂陶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在外形上,从壶的侧面看,壶口、壶嘴和壶把的上端面应该平齐;从上面看,壶嘴壶把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应有歪斜,且居于壶身的中间。
口、盖端面应该平整无起伏,配合应该严密,没有砂纸或锉刀打磨的痕迹。
1. “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又“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上述为古人总结的心得,易言之,以紫砂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
2. 紫砂壶“注茶越宿,暑月不馊”,茶汁不易霉馊变质,且不易起腻苔,所以清洗容易,不费周章。
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暑月不馊”,即夏日隔夜亦不馊,虽然就茶道而言,理应“旋沦旋啜”、“宜倾竭即涤去停渣”,即随泡随饮,事毕即清除茶渣,但现代人生活繁忙,将茶渣留于壶中数日亦是常事。
对此,清人吴骞记载了他的洗壶妙方﹕“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
”读者不妨一试。
3. 紫砂陶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的精细茶器,具有持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
由于这种特性,所以它能吸收茶汁,壶经久用,自然能于内壁累积出“锈(茶山)”,此时即使不置茶,叶,单以沸水冲入亦能泡出淡淡的茶香来。
(也由此可知“一壶不事二茶”的原因)。
4. 紫砂茶具使用越久,不但壶身光泽越加光润,而且据《阳羡茗壶系》载﹕“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闇然之光,入手可鉴”,此即指常用干布摩拭,更显气韵温润,这也正是国人热衷的“养壶”。
5. 紫砂器具有耐热性能,冷热急变性佳,寒天腊月即使注入沸水,也不易因温度遽变而胀裂。
(壶身有暗伤者,另当别论。
)
6. 紫砂砂质传热缓慢,执用时较不易烫手,且性耐烹烧,可放在温火上炖煮,所以用紫砂制成的砂锅十分受到人们的欢迎。
此外,紫砂因传热慢,所以保温亦较持久,此点对于半发酵茶而言,更是一项难得的特点。
7. 紫砂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配合以特殊且精准的制壶技艺,所以成品口盖严密,缝隙极少,减少了含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管首,相对延长了茶汤变质的时间,有益人体健康。
8.砂泥色多采,且多不上釉,透过历代艺人的巧手妙思,便能变幻出种种缤纷斑斓的色泽、纹饰来,加深了它的艺术性。
9. 紫砂泥的可塑性高,虽不利于灌浆成型,但其成型技法变化万千,不像手拉坯等轮转成型法,只限于同心圆范围,所以紫砂器在造型上的品种之多,堪称举世第一。
10.紫砂茶具透过「茶」,与文人雅士结缘,并进而吸引到许多画家、诗人在壶身题诗、作画,寓情写意,此举使得紫砂器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紫砂壶的泡养及使用
正确的养壶方法:
(一).泡茶之前先冲淋热水,泡茶之前,宜先用热水冲淋茶壶内外,可兼具去霉、消毒与暖壶三种功效。
(二).趁热擦拭壶身泡茶时,因水温极高,茶壶本身的毛细孔会略微扩张,水气会呈现在茶壶表面。
此时,可用一条干净的细棉巾,分别在第一泡、第二泡……的浸泡时间内,分几次把整个壶身拭遍,即可利用热水的温度,使壶身变得更加亮润。
(三).泡茶时,勿将茶壶浸水中,有些人在泡茶时,习惯在茶船内倒入沸水,以达保温的功效,然而这对养壶则无正面的功效,反而会在壶身留下不均匀的色泽。
(四).泡完茶后,倒掉茶渣,每次泡完茶后,应倒掉茶渣,用热水冲去残留在壶身的茶汤,以保持壶里壶外的清洁。
(五).壶内勿浸置茶汤,泡完茶后,务必把茶渣和茶汤都倒掉,用热水冲淋壶里壶外,然后倒掉水分。
应保持壶内干爽,绝对不可积存湿气,如此养出来的陶壶,才能发出自然的光泽。
(六)、阴干时应打开壶盖,把茶壶冲淋干净后,应打开壶盖,放在通风易干之处,等到完全阴干后再妥善收存。
(七)、避免放在灰尘多之处,存放茶壶时,避免放在油烟、灰尘过多的地方,以免影响壶面的润泽感。
(八).避免用化学洗洁剂清洗,绝对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学洗洁剂刷洗陶壶,不仅会将壶内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会刷掉茶壶外表的光泽,所以应绝对避免。
紫砂壶的保养:
1.新壶购置回来,可用细纱布稍加磨擦,用水清洗后,放如较浓的茶叶水锅里煮沸,稍凉后,再点火煮沸,如此再三,取出晾干后即可沏茶。
2.不论新壶、旧壶,用开水沏茶后,壶体表面温度较高,此时可用湿毛巾,或干净湿布,擦抹壶体,水印旋擦旋干,反复多次,壶体温度降后,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于壶体光润。
如此坚持三四月后,新壶大体可发"黯然之光"。
3.茶壶长期不用,应及时将茶渣倒出,以免发生霉变或产生异味.茶壶最忌沾上
油污
试论紫砂壶商品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自北宋以来,紫砂之名传承不息,数百年的沉积,如今紫砂壶种类繁多。
但世人却有商品壶、工艺壶之分。
商品壶,顾名思义仅仅把紫砂壶当作一种商品,其中又以细货、粗货之分来确定其商品价值。
但总的说来,商品壶工艺粗糙,量多质差,其商品价值也不会很高,以其价低为普通人群接受,却不能成为众多收藏玩家真正喜爱追求的理想作品;而工艺壶一般有工艺壶、特艺壶之档次区分。
工艺壶的价值又按艺人特有的设计理念和独特制作工艺以及稀少珍贵的泥料,以及全面表达出艺人独有作品的价值程度而论。
如今处于紫砂事业蓬勃发展阶段的陶都宜兴,紫砂商品壶在紫砂制品市场上琳琅满目,其种类繁多、数量充足,已经成为了紫砂商品壶市场的一大特色。
不过,紫砂商品壶附带而来的“品质低下”也成为了商品壶的代名词。
商品壶虽然品质难以过硬,但依然市场紧俏易销为众多商家所爱,盖因其价格低廉又有紫砂名气!
而同样工艺壶在凝聚了紫砂艺人的创作心血之后设计不菲,名师壶更是众相追捧,大有“名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之势。
回顾紫砂事业处于低靡状态,那时同样也不缺乏紫砂艺人对紫砂艺术真谛的不息追求,但紫砂事业却始终低靡不振,紫砂壶难为世人所钟爱。
究其原因,紫砂事业要蓬勃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紫砂制品走向市场,依靠紫砂其独特的魅力和独特的功能吸引四海的目光,为更多更广的朋友所接受所喜爱。
而这一切就决定了紫砂艺术中“商品性”这一特殊属性的必然。
商品,究其含义就是适合市场交换的劳动产品,被普通人群所接受。
因此好的商品一定要有利于市场交换,通俗说来就是好商品容易卖出去。
大家应该都能想象什么样的商品最利于卖出去,既然要卖当然就必须涉及到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因此简单地说就是要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勾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要投消费者所好、要使消费者对商品“一见钟情”!
把以上所述沿用到紫砂上来,就是紫砂艺人做出来的壶要被广大壶友接受,要引起买壶之人的购买兴趣、购买欲望,要以其特有的“秀色”使壶友难以它顾。
这就是今天紫砂壶必须具备的特殊属性——商品性。
这就是如今要发展紫砂事业、促进紫砂事业的昌盛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而要满足紫砂的商品性,除了要自我完善制壶工艺之外,还必须要在这基础上出一点“绝招”!
这绝招对每个不同的紫砂艺人来说,其自我诠释也是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专长,或变革创新、或博采广纳、或奇手妙艺……也就是每一个紫砂艺人都会在工艺上形成自我的固有风格。
笔者认为,紫砂的商品性与工艺性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承的。
一件紫砂作品,其工艺性方面趋于完美,那么其商品性方面应该也是商品价值极高的;另一方面,假如一件紫砂作品要想具备比较理想的商品价值,那么首先这件紫砂作品必须在工艺方面没有明显的大的瑕疵。
名家壶之所以为广大壶友所追捧只不过是其固有风格已经为世人所认可,其固有风格赢得了壶友的消费心理,它总会在某些方面为壶友所钟爱,见“艳”心喜。
这一“艳”字,其实也包含众多,譬如泥料、造型、色泽、制作方法、成型工艺、装饰手法,甚至艺人的名气……但都可以概括为在工艺性方面没有大的瑕疵,是一件完整无缺的作品。
在商品性方面以其造型工艺的特色赢得人心、赢得市场。
名家壶如此,工艺壶如此,新近繁盛的商品壶亦是如此!
随着近期紫砂界风起云涌,广大爱壶买壶之人对于紫砂壶了解日深,对于一些紫砂壶鉴赏的专业知识也日益深入。
从一开始对传统紫砂文化的敬仰,产生对自己喜欢的壶“盲目”购买收藏,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壶友会对自己所购买收藏之壶,从泥料材质到造型工艺进行自我评估,甚至会运用现代交流工具——网络,把紫砂壶各个视角的照片发布到网上,以众人之力来对其进行“三堂会审”。
如果连最基本的工艺都乏善可陈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此类作品不可能通过广大壶友的把关。
可见,如今紫砂得到了发展,但壶友的素养也同步得到了提升,要想更好地发展紫砂壶的商品特性,就必须在工艺方面重下功夫,尽可能地完美紫砂的工艺性。
然而,要创立紫砂作品良好的商品性,还要以“新艺”吸引壶友的关注目光,这却是不分什么商品壶,还是工艺壶的。
紫砂壶的商品性与工艺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两者有其相交结合之处。
只有商品性与工艺性并重,才能更加稳步地发展紫砂事业,让紫砂文化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紫砂壶价格差距缘何悬殊
宜兴紫砂壶和中国的景瓷早已是天下闻名了!
可是,有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能叫价几十万元,有些卖茶具的商店,一把紫砂茶壶也就几十元。
同是紫砂壶,价格何以相差那么大呢?
现在有很多人误以为凡是陶壶都是紫砂壶,其实不然。
用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才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
紫砂茶具始创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紫砂壶泡茶,不失茶的原味。
因为紫砂陶壶气孔较大,吸水率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从而推迟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
紫砂壶收藏的“名人效应”
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
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因此应根据泥土质地,而不是颜色来区分其贵贱好坏。
紫砂壶收藏爱好者必须知道,和字画、陶瓷等收藏品一样,紫砂壶收藏也有“名人效应”,名人制作的壶与非名人制作的壶在收藏价值上有天壤之别。
市面上的紫砂壶有的是经济实用,制作简单,成本也较低的一般茶壶;还有是选料精良、精雕细琢、出自名家的工艺品紫砂壶,收藏宜选后者。
紫砂壶史上首位有名可考的大师名叫供春,自明代的供春之后,制壶艺人相继辈出:
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被称为紫砂壶制作“四大名家”。
而时朋之子时大彬见紫砂壶除一般家用外,还有品茗、斗趣之需,后改制小壶。
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其壶身、底、盖都可分可合,水入注其中,则“滴屑无漏”。
因此其作品历代都备受追捧。
在茶壶底部,制陶者一般会有印记,有的名家防止别人效仿,经常设计多种印记。
还有的名家,故意将其印记模糊,以防止仿效。
因此,在选择名家茶壶作为收藏对象时,应选择信誉度较好之商家.
紫砂壶式样繁多
据专家介绍,一把紫砂壶准确地说共有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
而从制作的工艺上细分,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等三种。
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谓纷繁多样。
历代流传的紫砂壶型制都有一定名称,至今还有数十种流行。
如洋桶、一粒珠、龙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鱼儿龙、寿星等,仍普受欢迎。
现代人较注意紫砂壶的收藏价值,单从其收藏价值考虑,紫砂古壶价值连城、寸柄之壶则更珍贵。
怎样才算好壶
一把好的紫砂壶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型制上看,如果去掉盖子,茶壶嘴、壶柄及茶壶口一般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
也就是说,如果将茶壶倒转放平,基本上是可以和水平面保持一致的。
其次,如果将壶中水倒出,手按住茶壶盖的小孔或流口,水如果涓滴不出或壶盖不落,则表示是一把好壶。
(特型壶例外)
第二、从功能上来看,茶味不易霉馊变质。
其次,如果有水溢出壶外,水很快就被壶吸干了。
第三、如果是好的紫砂壶,使用过后,即使空壶沸水注入,也有茶味。
用过的茶壶,表面比新壶更光滑。
养壶小秘诀
好壶也需要保养。
使用新壶之初,应先用茶汤煮一番,这样既可除去土味,还可以使壶得到滋养,煮后的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阴干就可使用。
在泡用紫砂壶前,除倒去茶渣外,还要用热水冲去残汤,保持清洁。
茶壶还应经常擦拭,并用手不断抚摸,清洗茶壶表面时,也尽量用手加以擦洗,洗后放于干燥通风且无异味之处阴干。
映月『荷花』别样红——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
团团花瓣簇拥莲蓬,米黄的底色,朱红的花脉,墨绿的莲房内镶嵌着粒粒的青蛙,多么清丽!
这不是一幅画,而是一把壶,紫砂金玉凝成的立体的艺术!
走进市博物馆的周怀民藏画馆,这套《荷花茶具》首先映入眼帘。
当我们惊叹于大胆的色彩搭配、流畅的线条与浓郁的民俗特色时,壶的制作者被誉为“紫壶女泰斗”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走向了我们。
“今天,我真的很高兴。
紫砂壶能被家乡博物馆收藏,是件好事。
”年过八旬的蒋蓉一幅慈祥模样,《阳羡古韵——宜兴紫砂艺术精品展》的开幕式上,她称得上是最忙的人了,不断地有人采访,摄影,老人都不厌其烦。
她说,尽管自己的作品早已被收藏在英国等国外知名博物馆里,南京博物院等也有她的“一壶之地”但是让家乡的艺术殿堂里传播、发光、是她最开心的事了。
”所以,博物馆的同志跟我一说入藏展的事,我一口答应了。
“老人的爽快也推动了此番艺术展的顺利进行。
”
做壶,我想要效法自然,提炼自然。
“别看老人如今腿脚不方便,心灵手巧的她早以为自己60多岁的艺术生涯进行了一番总结:
”只有到大自然中去,通过实地观察,师法造化,博采众长,才能把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融和起来,才能有所成就。
“当年她跟着伯父仿制紫砂古董。
后来她走上了自己的创新的路,《荷花茶具》称得上她的成名之作。
”我先采集了荷花等的样本,仔细观察,把一筋一瓣都模仿的惟妙惟肖,但这还不够,为了美化茶具的全身,我又一次次地去莲池看,终于看到跳来跳去的小青蛙,我把它拿来做了’的子‘你看,这把壶不就很有生机嘛?
“泥土就这样在蒋蓉手里被赋予了生命。
60多年来,她创制了千姿百态的200多种紫砂工艺品,如今,耄耋之年的年的她把更多精力花在了教学生身上,正如她所说的:
"让家乡艺术在下一代手里发扬光大.
宜兴紫砂富贵土
江苏宜兴古名荆溪、阳羡,地处太湖西岸,具有久远的烧陶历史。
宜兴特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制品称作"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
近千年来,紫砂经过产生、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历久不衰,于是在景德镇瓷都之外,并列一个陶都宜兴,产品畅销国内外。
宜兴紫砂早已成为很多人研究的课题。
(一)
紫砂原料,是颗料较粗的陶土,它和景德镇、龙泉窑的瓷土同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但铁、硅量较高。
从颜色分主要有三种子:
一种呈紫红色和浅紫色,称作"紫砂泥",肉眼可以见含有云母微料,烧成后为紫黑色或紫棕色;一种呈灰白色或灰绿色,称作"经泥",烧成后为浅灰色或灰黄色;还有一种呈红棕色,称作"经泥",烧成后为灰黑色。
这三种陶土,宜兴丁蜀镇的黄龙山都有蕴藏,紫砂尼最丰富,绿泥较为稀少。
根据宜兴陶瓷工业公司的研究,利用这些陶土来烧制器皿,有以下优点:
一是紫砂原料经过澄淀、炼制,可塑性好,烧制过程中收缩率小,烧成范围大,产品不易变形。
二是紫砂成品有小于2%的吸水率,说明它的气孔率介于一般陶器和瓷器之间。
紫砂原料中存在大量团聚体,团聚体内部有闭口气孔。
烧成时,团聚体产生较大的收缩,它的周围又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气孔群,大部分属开口气孔,显气孔率约为5%。
这样质地的器皿,用来泡茶,色、香、味俱佳;用来栽花,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不易烂根。
三是泥料分子排列呈鳞片状结构,与一般陶瓷泥料的颗粒结构不同。
因此,紫砂成品冷热急变性好,热传导性低,用为茶具时,抚摸不烫的,寒冬季节沸水注入及火上煎烧都不易炸裂,优于一种般瓷器。
四是按照行家的说法,可烧成海棠红、朱紫砂、葵黄、墨绿、白砂、淡墨、沉香、水碧、闪色、葡萄紫、榴皮、梨皮、豆青、新铜绿等几十种颜色,全凭原料呈现的天然色泽,成为紫砂器高雅、质朴的装饰。
紫砂器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几大类,第类都有丰富的造型。
首先是茶壶类,这是紫砂器的大守。
紫砂壶造型多姿态多采,按宜兴陶瓷工业公司的归纳,有:
1、几何形体造型,主要是筋纹器,包括圆形、方形、菱花型、葵形等。
2、直接取材于自然界的瓜果花木、虫鸟鱼兽的造型。
包括整体模拟自然形体的造型,如松竹梅、柿子、莲心;以及以几何形为主体,以自然形态诸如竹节、松鼠葡萄等为器皿的嘴、把、盖、足等局部的造型。
3、受生活中某些器物式样启发而设计的造型,如玉笠、柱基、斗方。
4、借鉴青铜器、锡器、玉器、彩陶、秦砖汉瓦的形式,设计的簋、瓦当等造型。
另外的一些提法,或者分为自然形、几何形、筋纹形和水平形;或者分为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还有的分为素面的"光货"和加堆塑装饰的花货。
其次为花盆类。
花盆造型有圆形、腰形、蛋形、四方、长方、三角、六角、八角、折角,还有如"一颗印"、筒形、升形、弓形、枕形、蝶形、豆形、叶形,以及云肩、钟鼎、梅花、海棠、菱花、菊花、喇叭、竹节等形状。
花盆的口沿有漂口、直口、窝口、和蒲包四种处理方式。
底足分挖足、装足两种。
再次是罐类和其他,主要有罐、瓶、杯、盏、盘、碟、盒、文具、香熏、像生果子、枕头、挂屏、鼻烟壶、蟋蟀罐、塑像等。
(二)
作为大宗的紫砂茶具,它的生产和发展,同我国上千年的饮茶习俗有关。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很早就开始了茶的种植和利用。
西汉王褒《僮约》,东汉末年华佗《食论》,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陆羽《茶经》,白居易《琵琶行》,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卖茶、饮茶的许多史料和论述。
人们认识到茶有止渴、提神之功;商人或肩挑担子、或乘船到几百里以外去买茶叶;市面上有人设铺卖茶,提瓶卖茶,顾客可投钱取饮;饮茶的方式有"烹茶"、"煎茶"、"点茶";饮茶的普及程度是"比屋饮"、"穷日尽夜"、"俗遍天下"。
与饮茶有关的器皿,有茶盏、汤盏、茶筅、茶碾、茶瓶、茶瓶、汲水瓶和花瓶等等。
至于茗壶,民间传说苏轼设计过"东坡壶",是一咱大型提梁壶。
到了明代,在汉族地区,散茶、芽茶取代了膏茶、饼茶,方式改为泡茶,茗壶成为主要茶具。
茗壶在明初仍然较大,以后逐渐变小。
福建、广东一带饮用乌龙茶之"功夫茶",茗壶更是小得出奇。
《阳羡名陶录》卷下引周澍《台阳百咏注》,说台湾人品茶"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鼻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壶"。
饮茶之风在上层社会的盛行,影响尤其巨大。
从《三国志》卷六十五、魏张揖《广雅》,唐杨华《膳夫经手录》、冯贽《云仙杂记》、宋《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可见吴主孙皓、宋徽宗赵佶、宋代文人苏轼、陆游等,都好饮茶。
早在唐代,讲究饮茶已经形成理论,以后持续不断,当然关涉到茶具。
宋人喜"斗茶",对茶具的制法和色泽有特殊的要求。
明人认为"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
何也?
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
至于体验到"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以及"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云云,这就是"茶道"的真谛了。
品茶理论的发展,必然影响和促进茶具的生产。
而茶具之中,紫砂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清朝宫廷中,紫砂茶具成为皇家贡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康熙年"年款的画珐琅四时花卉紫砂壶,造型有方有圆。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二十日"持出宜兴壶大小六把"。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五日的档案,记录苏州织造送到"宜兴壶四件"。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带"乾隆年制"底款的紫砂壶和乾隆帝处出时携带的状在藤编提盒里的成组饮茶用具,包括本集所收镌刻乾隆帝御制诗的紫砂壶和茶叶罐等。
紫砂茶具之作,还与国外市场的需求有关。
明末,葡萄牙东印度公司大量贩运中国茶叶到西欧的同时,紫砂器传到了荷兰,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时称"红色瓷器"、"朱泥器"或"朱砂?
quot;。
大约在1680年,荷兰匠师米尔德(ArydeMilde)曾加以仿造。
1690年,英国匠师埃勒尔(Elers)弟兄用红色粘土仿制紫砂器,适应了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饮茶的风尚,满足了他们对茶具的需要。
美国纽约莫塔赫德(Mottahedeh)藏有郑宁侯制透雕树枝、梅花方壶和双流壶。
后者为一件提梁壶,壶内分隔为两小室,可分装两种茶;两个壶嘴镶银,边上分别刻上英文"Green"(绿茶)"Bohea"(武夷)。
在日本,江户时代末期传入紫砂茶具,镌有"惠孟臣"和"陈鸣远"名款的茗壶特别为人所宝爱。
十九世纪中叶,在医生平野忠司倡导下,陶工们在常滑试烧紫砂器。
明治年间,常滑陶工鲤江高须,聘请苏州籍紫砂艺人金士恒去日本传授技艺。
中国紫砂茶具有专供外销的产品,存?
quot;贡局"砂壶,是专为泰国烧制的,有"天启贡局"、"顺治贡局"等铭款。
这种出口茗壶,直到十九世纪还在继续烧制。
清光绪年间,紫砂器大量销往日本、墨西哥和南美各国。
(三)
基于紫砂器特有的性质,它在历史上多作茶具。
紫砂茶具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紫砂器发展史的基本部分。
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瓯"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
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分为壶。
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行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
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
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
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开启年间写成的《阳羡茗壶系》中所说,当时已经极难经见。
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
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
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鉴别 紫砂壶 质量 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