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docx
- 文档编号:9803188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11KB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docx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
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
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
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
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
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
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
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
(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
)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
(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
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指导书写:
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
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
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
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
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
(动作演示)
(3)扛:
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
(动作演示)
(4)“捧”和“抱”:
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
(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
(对比做动作)
(5)扔:
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
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左右结构。
编字歌:
“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
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
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
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
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
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
扩词:
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
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
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
教师口令:
火车火车哪里开?
学生对口令:
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
工、奉、乃。
拼字游戏:
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
“捧”“扛”“扔”。
2.学生活动:
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
(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
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
(3)进行说话训练。
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
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练读词语。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
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
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
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
选一种说说:
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
(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
还会觉得?
(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
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
(提示要点:
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
设计意图:
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
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
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
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
看,玉米地到了!
(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
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
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
(提示:
表情、动作。
)随机学习:
掰、扛。
(指导书写:
掰。
)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
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ww绿w色.l圃s中p小j学y教.c育o网m
(1)区别:
捧、抱。
(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
应该扔了三样东西。
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
(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
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示范:
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
(指导:
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
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
①猴妈妈会怎么问?
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
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
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
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
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
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
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猴子下山 部编版 一年级 下册 语文 猴子 下山 教学 设计 教案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