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题资料讲解.docx
- 文档编号:9798171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96.69KB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题资料讲解.docx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题资料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题资料讲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题资料讲解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题
绝密★启用前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2.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浓度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B.②C.③D.④
3.肺泡中的O2被运输到组织细胞中并被利用消耗,一共穿过了几层磷脂双分子层
A.6层B.8层C.9层D.11层
4.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
⑤食物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B.①③⑤
C.①③⑦D.③⑤⑥⑧⑨
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6.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传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B.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7.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④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9.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10.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
⑴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⑵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11.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内
B.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第II卷(非选择题)
12.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代表的液体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
(4)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5)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1-、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13.(5分)如图A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的过程,图B是图A中⑤结构的部分放大。
回答问题:
(1)图A结构称为,图A中的③④⑤共同构成。
(2)
结构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构成
结构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__
(4)静息时,⑤结构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4分)如图甲示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e,c,b和a分别表示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共同组成_________。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____________。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______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乙图是甲图中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______,它包括___________
______三部分。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
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______________。
(4)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
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
刺激e处,肌肉________;刺激b处,肌肉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①是内环境,包括三部分,应是细胞外液,故A、D错误。
②能和④,④能和⑤之间相互转化,故②是血浆,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③是单向流动的淋巴,故B正确,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分析可知图中①-④依次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
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会降低,相比而言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加,故组织液增多,故B正确。
血浆的量是减少的,故A错误。
细胞内液和淋巴影响不大,故C、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识图能力。
3.D
【解析】
试题分析:
肺泡中的O2穿过肺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中穿过了2层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进入血浆中,穿过红细胞膜1层膜进入红细胞中,随红细胞运输至组织细胞处,出红细胞1层膜,出毛细血管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最后进入线粒体中2层膜,从肺泡运输到消耗利用共穿过11层膜,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利用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细胞内液。
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过程发生在细胞内。
⑤食物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过程发生在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有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5.C
【解析】
试题分析:
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
由图可知,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向血浆和淋巴两个方向扩散,随血液循环到靶细胞附近,经组织液作用于靶细胞,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B
【解析】
试题分析:
激素是通过体液传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作用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A错误。
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C错误。
突触小泡位于突触前膜内及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应用能力。
7.D
【解析】
试题分析: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①错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②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③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剧变,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④错误。
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8.C
【解析】
试题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故A、B错误。
受到刺激后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故C正确,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9.D
【解析】
试题分析: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突触间隙,故A正确。
在突触前膜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突触间隙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传递到突触后膜,故B正确。
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产生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突触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单向传递,故C正确。
因为需要信号的转变,突触前膜先兴奋,突触后膜兴奋在后是不同步的,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在神经元间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排尿次数多,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A项错误;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要依次到达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才能引起排尿反射,B项错误;无意识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C项错误;由于惊恐大脑皮层暂时失去支配功能,不能有效调控脊髓的生理活动,从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题干中的
(1)
(2)现象都能说明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具有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A、C两项错误;由此可见,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其传递是单向的,B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2.
(1)血浆组织液
(2)无机盐、蛋白质(只答无机盐也给分,只答蛋白质不给分)
(3)自由扩散6三
(4)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一般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5)pH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图示可知:
①是组织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
(2)②渗透压即血浆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①,依次经历的生物膜是:
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即6层生物膜;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
(4)③(组织液)、④(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②(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5)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HCO3-、HPO42-等物质。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及其关系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
(1)突触突触
(2)神经递质(3)磷脂双分子层(4)外正内负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A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结构称为突触。
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共称为突触。
(2)②是突触小泡,其释放的物质称为神经递质,能够传递信息。
(3)⑤是突触后膜,所有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4)静息时,因为钾离子外流,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识别能力。
14.
(1)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
(2)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3)d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轴突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
(4)不收缩收缩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题意图甲为反射弧模式图,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故图中f、e、c、b和a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兴奋时,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内正外负,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乙图是甲图中d突触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只能从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到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递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
(4)若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刺激e处,兴奋不能传导至a,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兴奋可以传导至a,引起肌肉收缩。
考点: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 调节 体液 练习题 资料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