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专题.docx
- 文档编号:9793315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565.26KB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docx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实验专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
北京2016-2017初三化学期末实验专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1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
C
鉴别碳酸钙粉末和氯化钙粉末
加入稀盐酸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活性炭
20.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镁和铝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B.镁在空气中加热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
二氧化锰中加
入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原理分析〗
37.(5分)同学们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完成2个实验。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如右图所示,注射器A中吸入20mL氧气,
注射器B中吸入20mL80℃的热水,在玻璃
管中放一小块白磷
②将注射器B中的热水迅速推入玻璃管内,
白磷浸没水中
③再将注射器A中的氧气推入玻璃管,使玻
璃管中的热水全部进入注射器B,此时白磷
开始燃烧
实验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如上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白磷,两个注射器和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60mL空气。
加热装有白磷的玻璃管至白磷燃烧
②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燃着的白磷熄灭
③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根据实验2回答:
ⅰ.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
ⅲ.步骤③中,当注射器活塞不再移动时,密闭系统内气体体积为______mL。
(3)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有多种。
某同学采用如下方法检验:
在注射器A和B中分别吸入20mL的空气,按图所示连接好玻璃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请补全“……”包含的操作及现象:
______。
〖科学探究〗
38.(7分)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
分解速率的因素。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猜想与假设】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
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x
6
6
6
6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90
70
70
20
20
锥形瓶中的物质
-----
-----
-----
-----
0.5gNaCl
0.5gFeCl3
60min内产生氧气(mL)
0.0
41.0
4.5
12.1
2.0
650.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______mL。
(2)实验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4)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______(答两点)。
(6)某同学改用右图所示装置代替气囊完成实验②,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
a.将导管伸入量筒,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b.开启控温加热器,将导管伸入量筒,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c.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待导管口有连续均
匀气泡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量筒
19
20
C
B
点燃
37.(5分)
(1)①中白磷不燃烧,③中白磷燃烧
(2)i.4P+5O22P2O5ii.使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消耗氧气完全)iii.48
(3)缓缓将注射器B中的空气由20mL推至10mL,此时注射器A中的空气由20mL变为30mL。
(操作现象统一)
38.(7分)
[解释与结论]
(1)6
(2)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3)③④(4)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大
[反思与评价](5)相同时间内实验②产生氧气少;需要加热;水蒸气含量高
(0,1,2)(说出一条给1分,只看对的)
(6)a
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2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一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镁条与充足氧气反应时,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
蜡烛
CO2
玻璃片
〖实验原理分析〗
36.(4分)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装置B可以将装置A制得的气体进行净化。
(1)甲处放置铁粉和炭粉(两种物质距离0.5cm)。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装置A中生成氧气。
当D中长导管有均匀气泡冒出后,点燃a处酒精灯,使两种物质同时均匀受热。
一段时间后,炭粉和铁粉先后燃烧,由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炭粉和铁粉是可燃物;②;③。
(2)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装置A处甲酸(HCOOH)分解制得一氧化碳,装置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未进行尾气处理,应如何改进?
〖科学探究〗
37.(6分)铜片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绿。
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变绿的条件。
【查阅资料】1.铜绿的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能够与盐酸反应。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为一些气体的干燥剂。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铜片变绿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利用下图1装置分别制取并收集气体于试管中,制取气体原理及收集气体等操作见下表。
将收集好的气体,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4个实验,通过控制与铜片接触的物质,进行实验并持续观察实验现象。
图1图2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甲中盛有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收集一试管气体
铜片始终无明显变化
2
甲中盛有大理石和稀盐酸,收集一试管气体
铜片始终无明显变化
3
甲处先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收集半试管气体,再换盛有大理石和稀盐酸的装置,继续收集至一试管气体
一段时间后铜片变绿
4
甲处先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收集半试管气体,再换盛有大理石和稀盐酸的装置,继续收集至一试管气体,并向气体中加入适量浓硫酸
铜片始终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验证。
(2)实验2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得出“铜片变绿一定与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编号)。
(4)实验4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
(5)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片变绿的条件是。
【讨论与交流】
(6)同学们猜想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此猜想所需试剂是。
20
D
36.(4分)
(1)①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炭的着火点比铁低
(2)3CO+Fe2O3
3CO2+2Fe在D装置的右上导管口放置燃着的酒精灯
37.(6分)
(1)只与氧气和水接触,铜片不生锈
(2)CaCO3+2HCl==CaCl2+H2O+CO2↑
(3)2和3
(4)氧气和二氧化碳
(5)O2、CO2、水蒸气同时存在
(6)澄清石灰水
北京市朝阳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34.(3分)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1)实验1:
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
(2)实验2:
该实验目的是。
(3)实验3: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还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实验原理分析〗
35.(5分)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始终在液面以下;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Ⅰ.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Ⅱ.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容积为200mL的集气瓶内加入80mL约80℃的热水,浸没白磷
Ⅲ.将a端连接盛有50mL空气的注射器
Ⅳ.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20mL处,瓶中液面恰好低于燃烧匙底部,立即关闭K,观察现象
Ⅴ.冷却至室温后,打开K
(1)实验前,连接好仪器,关闭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
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
(2)实验中,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对比步骤II和Ⅳ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5)步骤Ⅴ,打开K后,注射器活塞最终停在23mL处,则实际测得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科学探究〗
36.(7分)央视频道《是真的吗?
》栏目中有一段视频:
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
据此,某同学取“锡纸”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一:
“锡纸”燃烧的原因
“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
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二:
“锡纸”中金属的成分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Ⅰ:
“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
“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可知猜想(填“Ⅰ”或“Ⅱ”)
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
(1)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2)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填字母序号)。
A.氯化铜B.硝酸银C.硫酸钠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如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Fe>Cu>Ag
34.(3分)
(1)滴加石灰水的量相同
(2)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合理给分)
(3)将无锈的铁钉放在干燥的氧气中(或空气中)
〖实验原理分析〗
35.(5分)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4P+5O2点燃2P2O5
(3)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液面下降
(4)与氧气接触(5)18
〖科学探究〗
36.(7分)
探究一:
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二:
【进行实验】Ⅱ2Al+3ZnCl2=3Zn+2AlCl3
【交流讨论】
(1)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2)D
【拓展应用】金属A:
Fe金属B:
Ag溶液C:
CuSO4溶液
现象: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银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丰台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实验原理分析】
35.(5分)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条件和研究CO2性质。
AB
(1)探究燃烧的条件:
进行此实验时,B中液体是热水,底部靠近导管口固定一小块白磷,A中固体为二氧化锰,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A中,打开K1,看到有气泡冒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观察到时,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
(2)研究CO2性质:
A中充满CO2,B中是紫色石蕊溶液,打开K,将分液漏斗中适量的水滴入A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1,看到的现象是,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学探究】
36.(6分)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探究。
【实验回顾】
(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低于1/5,可能的原因是①装置漏气;②,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3)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该实验,并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为5.85%。
植物油
粗铁丝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右图)。
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蒸馏水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是。
蒸
馏
水
浸润NaCl溶液的滤纸(内壁撒有铁粉、炭粉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右图),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1.0mL
90.0mL
63.6mL
请写出利用上述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计算式。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O+CO2=Cu2(OH)2CO3)。
若将实验探究1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35.
(1)2H2O2===2H2O+O2↑水下白磷通氧气后燃烧与氧气接触
(2)B中液体倒吸入A中,溶液由紫变红CO2+H2O===H2CO3
点燃
36.【实验回顾】
(1)4P+5O2===2P2O5
(2)红磷量不足
【交流与反思】更充分消耗氧气(合理即可)
×100%
【实验探究2】90.0-63.3
131.0
【结论与反思】铁粉、炭粉、氯化钠的混合物
【拓展延伸】空气中CO2含量只有0.03%,无法完全消耗氧气
石景山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试卷
19.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
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20.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
B.向一定量CaCO3中加入稀盐酸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实验原理分析〗
39.(4分)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装置
实验1
实验2
Ⅰ.将A试管充满CO2,B试管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Ⅱ.密闭下,用针筒将A中部分CO2抽出
Ⅲ.打开K
Ⅰ.将A试管充满CO2,B试管加入稀盐酸
Ⅱ.用针筒向A中注入适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Ⅲ.打开K
(1)实验1中,用针筒将部分CO2抽出,A试管中分子间隔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该实验可以验证CO2与水发生反应,看到的现象是。
(2)实验2中,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Ⅲ中,打开K后发现A中液面上升后又下降,有气泡产生,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科学探究〗
40.(6分)生活中铜制品放置久了,表面会产生绿色的铜锈。
某实验小组分别对铜锈的组成和铜锈蚀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探究1:
铜锈由哪些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对铜锈进行加热,观察到试管口有水珠生成,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绿色固体变为黑色。
经检测,黑色固体为氧化铜。
根据实验,铜锈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
探究2:
铜发生锈蚀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亚硫酸钠(Na2SO3)、氢氧化钠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常温下:
亚硫酸钠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
【猜想与假设】铜的锈蚀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利用如下图装置(铜片长度均为4cm,试管容积均相同,1和2中未标注的液体为加热后冷却的蒸馏水)进行了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一个月。
12345
实验现象:
只有实验1中铜片小部分发生了锈蚀。
【解释与结论】
(1)实验4的目的是。
(2)对比实验1和5,得出的结论是。
(3)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锈蚀的条件是。
【反思与评价】
(4)对实验进行反思后,同学们认为实验可以不用进行。
(5)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铜发生锈蚀的方法。
19
20
C
C
39.(4分)
(1)变大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Ca(OH)2+CO2==CaCO3↓+H2O
CO2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使A中压强变小,打开K后,B中盐酸流入A中,与碳酸钙反应生成CO2,使A中压强增大,导致A中液体流入B中
40.(6分)探究1:
C、H、O、Cu
(1)探究在有O2和H2O无CO2时铜片能否生锈
(2)铜生锈与氧气有关(3)O2、H2O、CO2同时存在
(4)2(5)隔绝氧气(或保持干燥或隔绝二氧化碳等)
北京市昌平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考试
〖实验原理分析〗
36.(4分)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是40℃
步骤I.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II.将盛有足量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向瓶中加满80℃热水,塞紧瓶塞。
步骤III.打开K1、K2,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
关闭K1、K2。
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00mL。
a
K1K2
80oC的热水
盛有足量
白磷的带孔
燃烧匙
AB
(1)步骤Ⅲ中,关闭K1、K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对比步骤II和III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K2,观察到,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37.(7分)铜片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表面会产生绿色的铜锈。
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
实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打磨光亮的铜片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铜生锈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铜片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铜片长
8cm,宽1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7个实验,并持续观察3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充满纯净的O2
铜片均无明显变化
2
充满纯净的CO2
3
充满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
4
加入蒸馏水5mL(液面未浸没铜片),再充满O2
5
加入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5mL,再充满CO2
6
充入10mLO2,再充入10mLCO2
7
加入蒸馏水5ml,再依次充入10mLCO2和10mLO2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解释与结论】
(1)实验3中,要使用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原因是。
(2)实验5的目的是。
(3)通过上述实验,得出铜生锈的条件是。
【反思与评价】
(4)请写出一种防止铜制品锈蚀的方法。
(5)查阅资料可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由此,你认为上述实验中只需进行实验(填实验编号),就可探究出铜生锈条件,理由是。
(6)与以上进行的实验对比,你认为铜片在通常状况的空气中,生锈非常缓慢的原因
可能是。
点燃
36.(4分,每空1分)
(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22P2O5
(2)与氧气接触(3)量筒B中的水倒流回A中约40mL,剩余液体体积约为160mL
37.(7分,每空1分)
(1)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2)探究铜生锈是否是H2O与CO2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3)需O2、CO2、水蒸气同时存在(4)涂油(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5)5和7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中含有碳、氢元素,由元素守恒可知,铜生锈的过程中一定有CO2与H2O参加反应,故只需要进行实验5和7即可知道铜生锈条件是否需要O2的参加(6)空气中O2、CO2、水蒸气的含量较低
北京市通州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
〖实验原理分析〗
34.(4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白磷和氧气的反应,装置中试管内液面与试管外相平。
(1)白磷在氧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打开a、b两侧的止水夹,从b处通入氧气,可观察到试管内液面________,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白磷开始燃烧后,停止通入氧气,关闭a侧止水夹,观察到以下现象:
开始时试管外的液面下降;白磷熄灭后,会看到________。
开始时试管外液面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科学探究〗
O
F
S
Cl
35.(7分)小明从科普读物上获知,元素周期表中对角相邻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由此,他猜想氯气的性质可能与氧气相似,并进行实验探究。
(1)小明回顾氧气的性质,下列物质中,不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是
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木炭b.红磷c.铁丝d.二氧化碳e.一氧化碳
(2)探究氯气和氧气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小明计划研究3种物质与氯气的反应,初步形成两个方案:
方案1选用木炭、红磷、氢气,方案2选用铁丝、氢气、甲烷。
最后他认为方案2优于方案1,请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说明其理由是________。
氯气
铁丝
②探究氯气能否与铁丝反应
将铁丝伸入氯气中,没有明显现象。
但小明认为这不能作为判断氯气与铁丝能否反应的证据。
理由是二者可能发生了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或________。
氢气
由此,小明改进后进行实验,发现氯气可以和铁丝反应。
③探究氯气能否与氢气反应
氯气
将燃着的氢气放入盛有氯气的瓶中,观察到苍白色火焰,小明
由此推断氯气可以和氢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氯气的其他性质,小明又做了以下实验,请补全实验报告中的操作及现象。
资料:
i.通常情况下,氯气呈黄绿色;ii.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物质变红。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两个集满氯气的集气瓶,
① ,振荡
观察到加入水的集气瓶中气体颜色变浅,液体变为浅绿色
氯气能溶解于水
氯气加水后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取集气瓶中部分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具有 ③
和漂白性
②
无明显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实验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