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案 中图版选修6.docx
- 文档编号:9791711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86.48KB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案 中图版选修6.docx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案 中图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案 中图版选修6.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案中图版选修6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能够说出具体环境问题的类型。
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能够分析某种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
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1)概念:
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分类
①原生环境问题:
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②次生环境问题:
指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
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合作探究】
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跨越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材料二 漫画“苦难的地球”。
(1)仔细观察材料二图,找出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其中具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环境问题的产生以人为原因最为重要,其主要表现为哪几对矛盾的冲突?
(3)为什么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
提示:
(1)图中显示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乱砍滥伐、温室效应、噪声污染、火山喷发、土地荒漠化。
其中具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大气污染。
(2)主要表现为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以及人类世代的无限延续和个人需求的不断增长,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导致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
【核心归纳】
1.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含义
也称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也称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指次生环境问题
表现
自然灾害等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举例
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洪涝、干旱、海啸等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等
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城市垃圾污染等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指次生环境问题,即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它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
由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可知,两者相互作用。
人类社会为了发展经济,必然要消耗资源和排放废弃物,若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即产生环境问题。
【跟踪训练】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各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B、C、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滥采滥用石油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
①人类社会与环境的联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②环境的反馈作用:
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答案:
(1)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 人类系统的反馈作用
(2)②③ ①④ ⑥ ⑤⑦⑧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自主学习】
环境污染
(1)全球气候变暖
①概念:
指地球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的上升。
②特点:
全球气温呈略有波动的逐步上升趋势。
③我国的表现:
气候变暖最明显的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2)酸雨污染
①概念:
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②地球上三大酸雨区:
欧洲、北美和中国。
③危害:
使水体酸化,威胁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森林生产力下降,土壤酸度增加,腐蚀建筑物等。
(3)臭氧层破坏
①概念:
指某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氟氯烃,可以通过光化学作用耗损大气层中的臭氧。
②典型地区:
南极上空、北极、青藏高原。
③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增加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危险,也使海洋浮游生物受到伤害,使部分海洋生物难以生存。
生态破坏
(1)生物物种锐减
①原因:
人类对野生生物的滥砍乱杀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②危害:
使生物食物链断裂,生态失去平衡。
(2)水土流失
①原因:
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森林。
②危害:
耕地越来越贫瘠,造成水库、湖泊的淤积,从而抬高河床,减少水库、湖泊的库容,加剧洪涝灾害。
(3)土地荒漠化:
由于不合理地利用土地造成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问题尤为严重。
【合作探究】
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教材图1-2-9“引起气候变化的一些原因”。
材料二 教材P16~17案例研究材料。
材料三 有人说,现在地球的保护伞破了,需要“女娲补天”,这里所说的保护伞就是指臭氧层。
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分被其吸收。
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经科学家研究认为:
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人患皮肤癌的几率就增加3%。
(1)材料一中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可归纳为几类?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减缓气候变化做些什么?
(3)据材料二,英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
(5)臭氧层破坏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提示:
(1)原因主要有火山爆发、生物呼吸、工业和交通燃烧矿物能源、森林破坏、农业活动等。
可归纳为两类: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节约用电、尽量乘坐公交车等。
(3)制定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目标,税收调节温室气体的排放,建设节能建筑,采用绿色能源等。
鼓励人们少开私家车等。
(4)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氟氯烃通过光化学作用损耗大气中的臭氧。
(5)臭氧层破坏会使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危害人体健康,增加人类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危险,对野生动物、野外放牧的牧畜也有类似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也会使海洋生物受到伤害。
【核心归纳】
1.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规律
国家
(地区)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发展变化
发达
国家
工业化较早,工业发达,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的工业转移,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发展中
国家
以农业活动为主,人地矛盾突出,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
城市
人口稠密,工业发达,交通拥挤,污染废弃物排放量大,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不断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工业由城市转移到郊区,甚至是农村,农村也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
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环境问题以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为主
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环境
污染
主要原因
影响
解决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出现变暖的趋势
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如引起两极地区及陆地上的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等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一些生物灭绝;使农作物减产及危害人体健康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
酸雨污染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建筑物遭到腐蚀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
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有害混合烟雾
降低能见度,损害动植物和人类健康
控制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的排放
3.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生态破坏
主要原因
影响
解决措施
水土流失
大规模地破坏森林,降水集中,地形坡度大
水库湖泊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土壤贫瘠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水库、建坝)
土地荒漠化
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加强管理
生物物种锐减
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
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保护森林,禁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
利用图示法归纳酸雨的危害
【跟踪训练】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
(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
(3)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看出:
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②在西欧发达国家分布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
第
(2)题,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第(3)题,土地沙漠化是在沙漠周围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运动造成的。
答案:
(1)B
(2)D (3)C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必背
1.环境问题的概念。
2.环境问题的分类。
3.环境问题的成因。
4.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微点拨
1.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不一定会造成环境污染
只有当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时才会造成环境污染。
2.全球气候变暖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人为原因:
主要是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森林锐减。
3.环境问题分布的区域差异
地区差异:
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农村则以生态破坏为主。
国家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一、选择题
环境问题指因为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长江口附近水质恶化
B.河套平原地区出现盐碱化
C.塔里木盆地形成荒漠
D.呼伦贝尔草原草场退化
2.下列现象中,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
A.2017年2月9日福建省多地迎来降雪
B.臭氧层出现空洞,危害人体健康
C.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
D.北方春季频繁出现的沙尘天气,使大气污染加剧
解析:
第1题,长江口附近水质恶化是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造成的;河套平原地区的盐碱化则是由人类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富集造成的;呼伦贝尔草原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第2题,臭氧层出现空洞,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大量释放氟氯烃化合物形成的。
答案:
1.C 2.B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D.地面沉降
4.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解析:
第3题,由于该流域河流输沙量较大,因而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4题,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输沙量大,到下游水流缓慢,导致大量泥沙淤积在河湖库区。
答案:
3.B 4.C
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B.固体废弃物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C.美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
D.当代环境问题具有过程的不可逆性
解析:
选D。
环境问题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固体废弃物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美国仍然存在生态破坏的情况;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具有过程的不可逆性的特点。
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透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下图并完成6~7题。
6.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D.青藏高原上空
7.臭氧层位于( )
A.对流层顶部
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
C.平流层中
D.高层大气中
解析:
第6题,伍拉斯顿群岛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靠近南极洲,受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影响。
第7题,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答案:
6.B 7.C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8~9题。
地区
甲
乙
丙
丁
粤
☆☆
☆☆
☆☆☆☆
川
☆☆☆
☆
☆☆☆
新
☆
☆☆
☆☆☆☆
晋
☆☆☆☆
☆☆☆
☆
☆
8.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环境问题是( )
A.寒潮 酸雨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B.酸雨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寒潮
C.水土流失 寒潮 土地荒漠化 酸雨
D.土地荒漠化 寒潮 酸雨 水土流失
9.影响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因素是( )
A.森林覆盖率B.纬度位置和地形
C.降水量D.经济发达程度
解析:
第8题,广东省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工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而产生酸雨;四川省水土流失与酸雨问题均较严重;新疆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其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C项正确。
第9题,据上题,乙类环境问题是寒潮,由于广东省纬度较低,加上北部山地的阻挡,冷空气对该地的影响较弱,故B项正确;寒潮天气与降水量、森林覆盖率、经济发达程度均无关。
答案:
8.C 9.B
10.环境问题的后果、环境问题和主要污染物的连线正确的是( )
A.南美南部动物视力障碍——臭氧空洞——氟氯烃
B.挪威沿海渔业减产——温室效应——二氧化硫
C.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酸雨——二氧化碳
D.旅行鸽灭绝——突发性污染事件——氯气泄漏
答案:
A
国际研究团对北极气候进行了评估,发现随着气温持续升高,北极地区可以用来反射阳光的白色积雪不断加速消融,从而导致北极熊数量日趋减少。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材料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资源短缺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D.臭氧层空洞
12.材料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地壳的抬升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D.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解析:
第11题,根据材料中“气温持续升高”“白色积雪不断加速消融”等可知,该环境问题为全球气候变暖。
第12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答案:
11.C 12.D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甲为代表的
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中1~8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E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____为主,冬季采暖季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_________污染最为突出。
解析:
从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来看,甲代表的地区应是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区,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植被稀疏,人为破坏严重。
丙位于四川盆地,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燃烧煤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SO2而形成的酸雨污染。
乙地区是江南丘陵地区,主要出现水土流失问题。
1~8城市集中在华北地区,淡水资源短缺;A~E城市分布在东北地区,冬季燃煤多,空气污染严重。
答案:
(1)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四川盆地 酸雨污染 湿润多雨 以燃煤为主
(3)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4)淡水资源短缺 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偏少,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
(5)煤炭 空气(大气)
14.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
(2)该海岸被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______和______。
(填选项字母)
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B.容纳、净化污染物
C.增加河流水量D.保护生物多样性
(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
解析:
(1)结合相互联系的文字信息,可以判断A、B、C的含义。
(2)海岸带的变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地表径流和海浪沉积可营造海岸,海岸也受地表径流和海浪的侵蚀。
海岸后退是因为营造建设比侵蚀弱,而入海泥沙量减少,使得构筑海岸缺少了物质来源,这是海岸后退的主要原因。
(3)苇滩、湿地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繁衍物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4)枯水期水量过少,海水可能逆河道上溯产生咸潮;河流携带泥沙少,海岸线营造能力弱,侵蚀后退严重;对河口和整个海洋提供淡水水量少,难以稀释和降解污染。
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能带来更多的淡水,减轻淡水变咸状况;携带更多的泥沙,延缓海岸侵蚀后退速度;稀释海水污染物,减轻海洋污染。
答案:
(1)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
(2)B (3)B D
(4)减轻了淡水变咸的状况;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
15.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所示的环境问题依次是( )
A.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
B.酸雨危害、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森林锐减
C.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水体污染
D.森林锐减、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危害
(2)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南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甲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应属森林锐减;乙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南方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酸雨;丁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河流下游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体污染。
第
(2)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森林锐减,森林锐减不仅直接导致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增多,还直接造成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第(3)题,南方水土流失严重是由于南方低山丘陵多,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径流量大,再加上人为植被的破坏加剧水土流失。
答案:
(1)C
(2)森林锐减
(3)山区面积广,地形坡度较大;降水丰富,暴雨集中;植被破坏(毁林开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案 中图版选修6 环境 问题 第二 产生 及其 危害 图版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