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785829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52.30KB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首句歌颂了“历遍穷通”的伊尹和吕尚,展示了一代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感情。
B.“若使当时身不遇”词人为伊尹和姜子牙感到庆幸,也为没有被知遇的英雄而惋惜。
C.下阕首写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遇合”就会“风虎云龙”,使国家兴盛。
D.本诗用典贴切,借用历史中二位“英雄”,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2)某位评论家说:
“二翁合也,均本诗之□□也”,这两个字是本词的词眼。
你知道词眼是什么吗?
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花犯·苔梅①
王沂孙②
古婵娟③,苍鬟素屬,盈盈瞰流水。
断魂十里。
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
故山岁晚谁堪寄。
琅玕④聊自倚。
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
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
罗浮梦⑤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
又唤取、玉奴⑥归去,余香空翠被。
注:
①范成大《梅谱》云:
“古梅……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
”②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
本词当作于德佑二年三月宋奉表降元、临安失守后。
③婵娟:
形态美好。
④琅玕:
翠竹。
⑤罗浮句:
罗浮梦,梅花梦。
半蟾,弯月。
幺风,状如凤凰而小,故称幺凤。
⑥玉奴:
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而死。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描写苔梅苍古清奇的美好形态,苔须如发衬其素色雪容,流水清澈映其盈盈清姿。
B.词人暮年遭家国丧乱,见苔须飘零更觉孤寂,不禁忆起寒浪孤舟,身披绿蓑寻梅的情景。
C.“云卧”表梅之高洁,“蓝衣”写苔丝的形状,“护春憔悴”的悲吟中透露出感伤的心境。
D.词人从梦中醒来,残月挂空天色欲晓,一片清冷空寂;但花去香留,又觉得心里有所安慰。
(2)有人评价王沂孙的词“托物寄意,运意高远”,请赏析“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这几句的精妙之处。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逃名,《汉书•逸民传》载:
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
“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
“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
“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安万善吹觱篥①中歌(节选)
李颀
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②,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③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释】①觱篥(bìlì),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
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失传。
②渔阳掺:
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
③杨柳:
指古曲名《折杨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
B.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
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
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
(2)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徐州任上。
②炯:
光明,明亮。
③青蘋:
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多次换韵,不符合律诗的一般要求。
B.本诗写初春之景,乍暖还寒,故言“春风恶”。
C.“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
D.“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
(2)以下评析不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由首句观之,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
B.最后两句写的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的凋零之花,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C.本诗将写人、写花、写月、写酒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D.本诗情景交融,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
(3)“炯如流水涵青蘋”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
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
C.尾联以“寻芳客”与“我”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
D.本诗体现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虽有用典,但浅近易懂。
(2)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
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
杜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
C.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
D.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
(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2)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婉悲凉
B.清幽质朴
C.凄楚含蓄
D.旷达闲适
(3)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
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
古代官吏的饰物。
簪:
冠上的装饰;组:
系印的绶带。
③榜(bàng):
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
陈与义
海棠脉脉要诗催,
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欲识此花奇绝处,
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寒③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1125年北宋时期。
②紫绵:
最名贵的海棠品种。
③此诗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
④园公:
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寒未了怯园公”一句中的“怯”字,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B.《春寒》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画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C.古代诗词中的花草很多具有象征含义,比如牡丹是豪华富贵的象征,莲花是高雅纯洁的象征;桂花是阖家团圆的象征。
这两首诗中的海棠都是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D.苏轼有《海棠》诗云: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贬官遭际。
而陈与义笔下的海棠也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2)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
请指出并分别举例。
(3)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通过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情感。
12.阅读下面这首古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
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1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
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
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
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
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
王安石
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
“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
“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
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
“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
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
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
②樱桃:
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回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C.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转外:
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E.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 步①
陆游
市人莫笑雪蒙头,北陌南阡信脚游。
风递钟声云外寺,水摇灯影酒家楼。
鹤归辽海②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却掩船扉耿无寐,半窗落月照清愁。
【注释】①本诗为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
②鹤归辽海:
《搜神后记》载汉有道士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发如雪的诗人在夜晚随意散步,“信”字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在。
B.“风递”描绘出山寺钟声的悠远,“水摇”表现出灯火倒影水中的景象。
C.尾联寓情于景,表现作者在透窗而入的月光下清愁萦心、夜不能寐的情景。
D.本诗主要写诗人夜晚散步的见闻及感受,写景细腻传神,富有艺术美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无寐”的原因。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出嘉峪关①感赋四首(其一)
林则徐②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
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①嘉峪关:
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七十里。
②林则徐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1841年6月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函谷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征人驻马蹄”指明全诗的立足点,这首诗从同一视点上,写出对象雄伟壮阔的丰富性。
B.“严关百尺界天西”一句“界”字指出嘉峪关作为通向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
C.“飞阁遥连秦树直”,诗人回首来路,视角由远及近,嘉峪关楼阁与古秦地。
树木相连,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回的凄凉苦楚之情。
D.“缭垣斜压陇云低”“云烟”“绕垣”被压低“严关”又高出城墙,云烟绕垣烘托了严关高“百尺”。
(2)此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从 军 行
[隋]明余庆①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②,笳③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④。
[注]①明余庆(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平原鬲人,明克让之子。
生卒年均不祥,约陈末隋初间在世。
②常山阵:
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
③笳:
胡笳军乐,隋军中也用,主要用来助攻,提振士气。
④朔方城:
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边庭紧急,烽火四起,敌人来势汹汹,十万隋军奔赴边疆,浩浩荡荡,威武雄壮。
B.颔联写隋军摆出“常山阵”,以风卷残云之势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
C.颈联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表现隋军战士不畏严寒、彻夜未眠地守卫边关的战斗精神。
D.尾联巧用典故,想象隋军也能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那样所向披靡,并且建立纪念胜利之城。
(2)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释】顴(pīng)姿:
光润而美的样子。
端须:
只该。
燕:
通“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上片第三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异曲同工,都写出梅花的美丽与清高孤绝。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与人的互动。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20.阅读下面这诗,完成各题
渊明携酒图①
[宋]梁栋
渊明无心云,才出便归岫。
东皋半顷秫,所种不常有。
苦恨无酒钱,闲却持杯手。
今朝有一壶,携之访亲友。
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
区区谋一醉,岂望名不朽!
闲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
试问刘寄奴②,还识此人不?
注:
①此诗是一首题画诗。
梁栋(1242—1305),湘州(今湖南长沙)人。
咸淳四年(1268)进士。
宋亡,不愿为新朝效力,先归武林(杭州别称,以武林山得名)闲居,后又隐居在大茅山中。
②寄奴:
南朝宋高祖刘裕的乳名。
陶潜曾与刘裕同官晋朝。
刘裕代晋称帝后,陶潜耻事二姓,作品只称甲子,不用刘宋年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绘画只能表现一刹那的景象和意态,而本诗从“今朝有一壶,携之访亲友”这一颇富想象的片段生发开来,不是工笔,而是写意,意在传神。
B.“闲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两句,写出了陶渊明“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高洁志趣。
C.“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两句中,一个“惜”字,既写陶渊明无共酌之人,也写诗人自己的的孤寂感。
D.此诗基调闲适恬淡,诗人借赞美陶渊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
(2)这首诗最后两句诗以诘问句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
(1)D
(2)兴王。
说二位轻而易举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这样有本事的人才是真人才;因为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结尾对本句引申,二位超越千载,无人与之匹敌,体现了作者的改革变法的决心。
解析:
(1)D
(2)兴王。
说二位轻而易举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这样有本事的人才是真人才;因为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结尾对本句引申,二位超越千载,无人与之匹敌,体现了作者的改革变法的决心。
【解析】【分析】
(1)D项,“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错误。
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故选D。
(2)首先分析本词的内容,全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诗歌 鉴赏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