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历史辽宁省沈阳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 精品.docx
- 文档编号:9785608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08MB
最新 历史辽宁省沈阳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 精品.docx
《最新 历史辽宁省沈阳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历史辽宁省沈阳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 精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历史辽宁省沈阳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精品
沈阳二中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高三(10届)历史试题
说明:
1.测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l、与下列图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
②图二所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后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③图三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耕作方式上已使用铁犁牛耕
A.①的说法正确,②③说法不正确
B.①②说法正确,③的说法不正确
C.①②③的说法都正确
D.①②③的说法都不正确
2、殷墟甲骨文中有:
(王)令众人曰:
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反映了商代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
3、《荀子·王制》:
“凡农之道,厚(侯)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业。
”《吕氏春秋·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4、下列对地主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封建政府通过均田制加以克服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5、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
A.实地调查B.文献查阅C.道听途说D.考古发掘
6、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
“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身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7、宋徽宗时期,宋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表明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无可奈何。
这说明
①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②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
③唐代以前的“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④“侵街”的现象在今天的城市发展中仍大量存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原因是
A、生产力的不断进步B、从商容易致富
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D、商人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9、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
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10、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1l、明清时期,在江南纺织行业中已形成了机户和机工之间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下列关于机工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机工已基本脱离土地,失去了生产资料
②机工受机户严格控制,没有人生自由
③机工“计日受值”,其工资是其劳动创造的所有价值
④机工“计日受值”,其工资是其劳动力的价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③
12、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乙: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丙: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末
13、清末的禁海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①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4、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的增加B.雇佣劳动力增加
C.资本的原始积累迅速增长D.封建主阶级衰落
15、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
但是,她由此赢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
这个女王是
A.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B.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C.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D.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16、五百多年前,欧洲的一批航海家进行了开辟新航路的探险,而今,美洲越来越多的足球运动员带着梦想踏上了欧洲联赛的赛场,他们登陆的首选落脚点是西班牙的足球甲级联赛。
从历史的渊源来看,这主要是因为:
A.两班牙距离美洲最近B.美洲人对西班牙存在好感
C.两地有着相同的语言和信仰D.西班牙是古代足球的发祥地
17、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1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19、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因素不包括
A.殖民活动的开展B.国家贸易的扩展
C.民族主义的兴起D.交通运输的发展
2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难以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冲击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公开与外国侵略者勾结B.大量战争赔款使清政府财政困难
C.低关税和外国工业品的优势D.中国人开始喜欢外国商品
21、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看,洋务运动的突出作用是
A.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B.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突破封建教育内容和体制D.从传统理藩外交走向近代外交
2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措施规定:
“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B.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3、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
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24.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
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25、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
这种现象说明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26、2018年12月10日,庆祝“马克思纪念图书馆”成立75周年的场面令众多媒体大为惊叹。
舆论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实体经济危机初露端倪的情况下,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
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金融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这种现象说明金融危机下的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金融危机的出现
D.这种现象说明马克思主义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了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27、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农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瞻拜起立之烦。
”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8、左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
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电话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②当时新式学堂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③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④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②③④
29、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洋务派创立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轮船运输业的垄断局面
B.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
C.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设置无线电报
D.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30、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下面是一则当时美国一对母子的对话,这则对话反映了:
“妈妈,为什么不生火?
”
“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
”
.“为什么没有煤了呢?
”
“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
”
“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
“因为矿上生产的煤太多了。
”
A.财富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B.许多部门的生产相对过剩
C.证券市场上的资金并没有投入生产领域
D.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
31、对于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人们常常谈到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确认,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罗斯福新政有利于防止上述情景出现的措施有:
①整顿银行、编制币制、改革银行体系
②保障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
⑨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④实施《社会保障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2、下列有关凯恩斯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根本上修改了19世纪以来的传统经济理论
B.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社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D.20世纪40年代至今资本主义的主流理论
33、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一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
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趋势
C.企业的认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手中
D.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34、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整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
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35、我们把暂时共产主义成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
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
36、“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
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
37、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更进一步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罗斯福新政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是
①给工人集体与雇主谈判的权利
②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③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④建立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8.2018年9月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七次降息,至2018年4月已经降到2.0%,利率水平总计下降了3.25个百分点,同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这表明美国
A.加强了经济的宏观调控B.走上了计划经济的轨道
C.通货膨胀利关元贬值D.市场调节机制的丧失
39、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告诉我们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③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④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0、有人评价赫鲁晓大“是徘徊在新IR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41题11分,42题10分,43题12分,44题7分,共40分。
)
11、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征,(2分)试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
(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3分)?
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1分)
材料三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
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
——吴于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二次产业革命的相继发生,交通运输和电信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使全球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敦程·近代卷》
(3)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二7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产生和新的经济、阶级关系的出现,逐步产生了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中国早期的维新派。
……他们在呼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进行相应政治变革的要求。
——《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三(资产阶级)制定出若干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法令。
工商部于1912年12月5日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1914年1月公布了((公司条例》和((公司保息条例》,
1915年公布了“农商部奖章规则》等。
……旨在发展实业的各种团体——“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实业协会”等,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中囤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四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依据材料,民族工业产生后出现了哪两次发展热潮?
(2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一次”发展热潮的原因。
(2分)这两次热潮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思潮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
(2分)
43、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敢应。
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
…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
(见图9)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14日)
材料三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找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象战时紧急状况那一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
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
材料四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经济结构的演进主要表现为滞后效应,造成这一效应的有哪些主要制度和政策?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原本计划以怎样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过渡(1分)?
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分)。
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1分)
(4)综合上述信息,你怎样认识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
选做题(四选一)(备7分)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
改革:
是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一鲜卑族拓拔部首领)说:
“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
培理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二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次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
(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住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4分)
(2)观察材料二图片中的服饰。
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
(2分)
45、《近代比土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英国是近代宪法的起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称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之为“不成文法”。
——《外国法制史》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曲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近代法国产生过l2部宪法……如此频繁更换宪法实属罕见……但,它们大都接受大革命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反映和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
很多宪法还将((宣言》作为序言,或确认《宣言》的基本内容。
——《外国法制史》
(1)材料一指出,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举出你最熟悉一部英国宪法性法律(1分),并作出简要评价(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87年《英国宪法》积极作用。
(2分)
(3)依据材料一说明。
为什么许多部法国宪法将《宣言》作为序言,或确认《宣言》为基本内容(2分)?
46.《战争与和平》(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
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
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
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俄、法、德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与美矛盾和斗争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即,是维护现行的国际政治体系、基本准则,还是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
——摘自《伊拉克战争》
请同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朝鲜战争的性质(2分)
(2)朝鲜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主要国家和关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西欧主要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3分)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
他说:
“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遭受最大灾难的阴谋。
如果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的话,可以说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
”1796年,64岁的华盛顿在第二任总统任期结束时急流勇退,辞官回家,不当终身总统。
材料二:
美国总统可提名大法官,可否决国会的法律;美国国会可弹劾总统,总统提名大法官须经参议院批准;美国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可宣布国会通过法律违究无效。
众议院应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历史辽宁省沈阳二中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 精品 历史 辽宁省 沈阳 二中届高三 第二次 阶段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