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匮要略复习重点.docx
- 文档编号:9784535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8.75KB
最新金匮要略复习重点.docx
《最新金匮要略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金匮要略复习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金匮要略复习重点
金匮要略
一、绪论
1、金匮要略的性质与沿革:
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宋朝王洙发现《金匮玉涵要略方》。
宋神宗时期,林亿校订。
2、金匮要略的基本的内容与编写体例
原文398条,40多种疾病,205方(5方只有方名:
杏子汤、黄连粉、藜芦甘草汤、附子汤、胶姜汤),用药155
3、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
A、首创以病为纲、病症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①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
②据脉论理:
诊脉部位除寸口外,兼及趺阳、少阴、少阳
③紧扣病机施治
④倡导治未病
⑤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
⑥祛邪注意因势利导
B、创制配伍严谨,创制了用药精当的经方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治则与预防
(1)治未病
未病先防: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有病早治:
【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既病防变: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虚实异治、表里分缓急
【问曰,病有急当救表救里者,何谓也?
师曰:
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
(3)新久有先后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
(4)攻邪当随其所得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第三个原则
(5)根据饮食居处和五脏喜恶护理。
【师曰:
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为病。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痉病:
素体津液不足,又外受风寒,致筋脉失养,以项背强急、口噤,甚则角工反张为特征。
2、湿病的治疗原则:
发汗。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具去也。
】
3、寒湿表实:
寒湿伤表,营卫不和,麻黄加术汤。
4、风湿兼气虚:
风湿在表,卫虚不固,防己黄芪汤。
益气除湿,调和营卫。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5、里阳虚:
白术附子汤
6、表里阳气俱虚:
甘草附子汤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百合病:
多因伤寒热病后,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导致心肺阴虚内热,临床表现为神志恍惚不定,口苦,便赤,脉微数。
2、百合病病因病机
特征:
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病机:
心肺阴虚内热,百脉不合
2、百合病主方:
百合地黄汤。
病机:
心肺阴虚内热。
治法:
润肺宁心,滋阴清热。
组成:
百合、生地黄汁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3、百合病误吐:
百合鸡子汤
4、百合病变发热:
百合滑石散
5、百合病变渴: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6、狐惑病症状主方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
内治:
甘草泻心汤【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
【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7、狐惑病临床表现:
咽喉及二阴溃烂。
治法:
清热化湿,安中解毒。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1、中风辨证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
言,口吐涎。
】
2、历节病
病机:
肝肾不足,水湿内侵(肝肾);阴血不足,风血相搏;气虚饮酒,汗出当风;胃有蕴热,外感风湿;过食酸咸,内伤肝肾。
3、历节病证治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两条证及方方剂组成
(1)风湿偏胜:
桂枝芍药知母汤【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
方药:
(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加减)
麻黄桂枝、附子、白术防风、知母芍药、生姜、甘草
(2)寒湿偏胜:
乌头汤【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
方药:
麻黄、乌头、芍药甘草、黄芪、蜜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1、血痹病成因与轻症辩治
【问曰:
血痹病从何得之?
师曰:
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
病机:
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
2、血痹主证主方、方剂组成
温阳行痹,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方药:
(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
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3、虚劳里急:
调营卫,和阴阳。
小建中汤【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阴阳两虚,寒热错杂)
黄芪建中汤【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耆建中汤主之】(偏于气虚)
肾气丸【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肾虚兼小便不利)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可治疗:
(1)虚劳病的“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2)痰饮病的“短气有微饮”;
(3)消渴病的“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4)妇人杂病的转胞“妇人饮食如故,烦热不得眠,反倚息”,“不得溺”等病症。
虽主治病症不同,但病机皆与肾阳不足有关。
故均用肾气丸治疗,体现了张仲景异病同治的学术观点。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证治:
1、主证主方方剂:
射干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1寒饮郁肺:
射干麻黄汤【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方药:
射干、麻黄、生姜细辛、半夏紫菀冬花、五味子、大枣生姜
2痰浊壅肺:
皂荚丸。
痰浊壅肺,气道不利。
【咳而上逆,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3寒饮夹热:
厚朴麻黄汤【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4外感风热(饮热迫肺):
越婢加半夏汤【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方药:
麻黄石膏、半夏生姜、甘草大枣
5外寒内饮夹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肺胀,欬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方药:
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石膏、五味子、芍药、甘草
6肺胃阴虚气逆:
麦门冬汤。
【大气上逆,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7肺痿病用方:
麦门冬汤和甘草干姜汤(虚寒肺痿,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咳嗽上气的辨证:
痰浊壅盛:
射干麻黄汤(寒饮郁肺)、皂荚丸、厚朴麻黄汤(寒饮夹热)、泽漆汤
外邪内饮:
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虚火上炎:
麦门冬汤
奔豚气病
1、奔豚病的特征: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2、奔豚病的证治:
肝郁气逆证:
奔豚汤方(甘草、川芎、当归、半夏、黄芩、生葛、芍药、生姜、甘李根白皮)
阳虚寒冲证:
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甘草(炙)、生姜、大枣)
预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已作奔豚——桂枝加桂汤
胸痹心痛短气病
1、成因:
阳微阴弦
2、瓜蒌薤白白酒汤方证组成
阳虚阴盛,本虚标实。
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方药:
瓜蒌、薤白、白酒
3、胸痹系列方
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人参汤
茯苓杏仁甘草汤(饮邪偏盛)
橘枳姜汤
薏苡附子散【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4、心痛方
桂枝生姜枳实汤【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
1、腹满病:
辩证与治则
1虚寒性腹满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
2实热性腹满: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
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
3里实兼表寒
厚朴七物汤: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里实表邪仍在)
方药:
厚朴大黄枳实、甘草、大枣、桂枝、生姜
4里实积胀俱重
大承气汤: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5虚寒饮逆
附子粳米汤【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方药:
炮附子、半夏、粳米甘草大枣
6脾胃虚寒
大建中汤
五脏风寒积聚病
1、肝着证治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2、肾着证治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痰饮咳嗽
1、四饮脉证
【师曰: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行如肿,谓之支饮】
各饮停留部位:
痰饮(胃肠);悬饮(胁下);溢饮(四肢肌肤);支饮(胸膈)
2、治则: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痰饮所成,阳气不运为其本。
饮由津聚,其性属阴,遇寒则凝,得温则行。
既成之后,最易伤阳。
若阳能运化,饮亦自消。
故病痰饮者,当用温药调和之。
温药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之功;“和之”表示温而不可太过,亦非专于温补,寓有温药调和之意。
此乃痰饮病治本的法则。
3、证治代表方
痰饮:
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苓桂术甘汤——温阴化饮、健脾利水。
悬饮:
咳唾肋下引痛——十枣汤——攻破逐水。
溢饮: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
当汗出不汗出,身体疼重——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支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木防已汤
4、大小青龙的区别
风寒郁热:
大青龙汤【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风寒内饮:
小青龙汤
5、支饮常用方:
泽泻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大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木防己汤
6、泽泻汤: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饮停冒眩之支饮
己椒苈黄丸【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肠饮聚实痰饮
小青龙汤【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7、痰饮病治法:
汗(大小青龙)下(十枣汤)利(泽泻汤)温(苓桂术甘汤)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1、【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瓜蒌瞿麦丸主之】
水气病
1、分类与辩证
【师曰:
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其脉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2、水气病治疗原则:
(发汗,利尿,逐水)
①风水表虚:
防己黄芪汤【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②风水夹热:
越婢汤【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恶风加附子】
方药:
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
③皮水阳郁:
防己茯苓汤【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方药:
防己、茯苓、黄芪、桂枝、甘草
④阳虚水停: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⑤脾虚气滞:
枳术汤【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朮汤主之】
黄疸病
1、分类:
谷疸(茵陈蒿汤)、酒疸(栀子大黄汤)、女劳疸(硝石矾石散)
2、湿热并重:
茵陈蒿汤【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组成:
茵陈蒿、栀子、大黄
湿重于热:
茵陈五苓散
热重于湿:
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
1、证治:
1虚寒吐血:
柏叶汤。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用治虚寒吐血中寒不能摄血
2热盛吐衄:
泻心汤。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心火亢盛
3虚寒便血:
黄土汤【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温中健脾止血脾寒先便后血的下血。
组成:
灶心土、白术甘草、制附子、干地黄阿胶、黄芩
4湿热便血:
赤小豆当归散【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肠热先血后便的下血。
2、瘀血
【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呕吐秽下利
1、呕吐分类
寒性呕吐、热性呕吐、寒热错杂性呕吐、水饮呕吐。
2、所有呕吐辨证论治
①虚寒呕吐:
肝胃虚寒:
吴茱萸汤【①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脾肾阳虚,阴盛格阳:
四逆汤【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胃虚气逆,肠燥津亏:
大半夏汤
②实热呕吐:
少阳郁热,肝胃不和:
小柴胡汤【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胃肠热积,下闭上逆:
大黄甘草汤【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肠热内迫,胃气上逆: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③寒热错杂呕吐
寒热互结中焦,脾胃升降失调:
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寒热错杂呕
④饮阻气逆呕吐
寒饮内停:
小半夏汤【诸呕吐,榖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半夏干姜散【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中阳不足,寒饮上逆
寒饮搏结胸胃:
生姜半夏汤【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3、胃反主方:
大半夏汤【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4、饮阻气逆,呕渴并见:
茯苓泽泻汤【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5、痢疾
热利下重,便脓血:
白头翁汤【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赤石脂、干姜、粳米)
虚寒久利,便脓血:
桃花汤【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肠痈
1、未成脓:
大黄牡丹汤【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2、已成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妇人妊娠病
1、呕吐不止,脾胃虚寒兼饮:
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2、癥病瘀实:
桂枝茯苓丸【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者,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足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妇人产后病
1、产后三大证:
痉病、郁冒、大便难(三证)
2、产后中风:
阳旦汤中风阳虚:
竹叶汤
产后虚热烦呕吐:
竹皮大丸
产后下利虚极: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妇人杂病
1、病因: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2、梅核气:
痰气郁结:
半夏厚朴汤【妇人咽中有如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脏燥:
脏阴不足,气郁化火:
甘麦大枣汤【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人转胞:
肾气丸【问曰:
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
师曰:
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乖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热入血室:
用小柴胡加针刺
后记
1、为何要“微微似欲出汗”?
答:
微汗法仲景用于风湿在表的治疗,湿病、历节病为风湿或风寒湿邪侵入肌表、关节所致,可从汗表解,但发汗不可峻猛,宜微汗而解。
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若大发其汗,则风邪虽除而湿邪仍留滞不去,不仅不能愈病,且可耗伤卫阳。
若微发其汗,则顺应了湿邪之致病特点,使阳气充斥于肌腠表里之间,缓缓蒸发,则营卫通畅,风湿之邪才能俱去。
如麻黄加术汤用于治疗寒湿在表见恶寒发热、身重、骨节疼痛、无汗等症,一般认为,麻黄汤得术,则虽发汗但不致过汗;术得麻黄汤,则能行表里之湿。
2、麻黄加术汤与防己黄芪汤证治鉴别
麻黄加术汤:
主证为身烦疼痛、无汗、脉浮紧,病机为风寒湿侵袭肌腠、气血淤滞不通,治法为辛温散寒、微汗去湿。
寒湿在表(表实)。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
防己黄芪汤:
主证为身痛、汗出、恶风、脉浮紧,病机为风湿兼气虚,治法为益气化湿、调和营卫。
风湿在表(表虚)【防己、甘草、白术、黄芪】
3、乌头汤与桂枝芍药知母汤比较
相同点:
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均主治历节病,其共同主症为关节剧烈疼痛,不可屈伸,甚则肿大变形。
不同点:
(1)桂枝芍药知母汤
功效为祛风除湿、温经行痹、滋阴清热。
病机为风湿流注关节,郁而化热伤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主治风湿历节病。
其临床表现以关节疼痛肿大,痛处红肿或热为主症,伴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脚肿如脱,甚则关节变形、身体瘦弱。
若为外邪诱发,亦可伴有恶寒,但烦热口干,舌红苔厚,脉濡数。
(2)乌头汤
功效为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病机为寒湿侵及关节血脉,气血痹阻不行所致。
主治寒湿历节病。
其临床表现以关节疼痛剧烈,不可屈伸,甚至筋急,伴恶寒肢冷,得温则舒,遇寒加重,舌淡苔白滑,脉沉紧等症为特征。
4、血痹的证侯病机治则方药
血痹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滞,痹于肌肤。
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轻微疼痛为主症。
血痹轻证仅见肌肤轻微麻木不仁,治以针刺引动阳气。
重者除肌肤麻木不仁外,甚则可见轻微疼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行痹。
5、为什么“虚劳里急腹痛”治法要建中?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气建立,则脾能建运,胃能受纳,于是化源足,气血盛,营卫和调,阴阳得补,阴阳协调,寒热错杂之证自愈。
6、试述小青龙加石膏汤证、越婢加半夏汤证、射干麻黄汤证在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证治方面有何不同?
相同点:
病机均为内饮外寒,内外合邪,肺失宣降。
在症状上都有咳而上气,即咳逆喘促。
不同点:
(1)病因病机不同。
越婢加半夏汤证为外感风寒,入里化热与痰饮相结;小青龙加石膏汤证为外感风寒,郁而化热与内饮相结;射干麻黄汤证为寒饮郁肺。
(2)证候不同。
越婢加半夏汤证为热重于饮,喘重于咳之肺胀,症状表现为:
发热重,恶寒轻,咳喘重,目如脱状,口渴汗出,脉浮而大;小青龙加石膏汤证为饮重于热,咳喘并重之肺胀。
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身痛,咳喘,烦躁;射干麻黄汤证为寒饮郁肺,痰气相击。
症状表现为恶寒无汗,咳喘气迫,喉中痰鸣,脉浮紧。
(3)治则不同。
越婢加半夏汤证治宜宣肺泄热,降逆平喘;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治宜解表化饮,清热除烦;射干麻黄汤证治宜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7、麦门冬汤的主证病机治则方药
麦门冬汤用麦冬、人参、半夏、粳米、甘草、大枣组成,麦门冬与半夏之用量比例为7:
1。
本方重用麦门冬以养阴润肺清热为主,半夏下气化痰,虽辛燥但用量极轻。
方中又有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大队养阴之品,能助化源,使津液得生,以去其燥性伤阴之弊,而存其化痰降逆之功。
此即仲景在药物配伍中“去性取用”之妙。
故适用于肺胃阴虚气损,虚火上炎之肺痿,咳嗽上气之证。
8、虚寒性腹满与实热性腹满的鉴别
虚寒性腹满:
【病机】中焦阳虚、脾虚气滞。
【主证】腹满时减,急如故。
【按诊】按之不痛,喜按。
【舌脉】舌质淡,苔白面滑,脉微弦
实热性腹满:
【病机】实热内结、郁气不畅。
【主证】腹满不减,见不足言。
【按诊】疼痛,拒按。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面燥,脉实有力
9、大建中汤与附子粳米汤证的鉴别
附子粳米汤和大建中汤均为虚寒证,其区别在于前者以“雷鸣切痛”为主症,病机为脾胃虚寒,水湿内停,治法为散寒止痛、化饮降逆,方中重用半夏以化饮降逆;后者以寒气攻冲,“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呕而不能食”为主症,病机为脾胃阳虚,中虚寒甚,治法为温中散寒,建立中气,方中重用干姜以温中散寒。
10、肝着病的证治方药
肝着病机为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主症为胸胁痞闷不舒,甚则胀痛、刺痛。
治以旋覆花汤,方中旋覆花为主药,善通肝络而行气,新绛活血化瘀,葱茎通阳散结,气行血行,阳通瘀化,共奏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之功。
旋覆花汤是治络瘀之肝着要方。
王清任用血府逐瘀汤治愈“胸任重物”、“胸不任物”、陶保荪用通窍活血汤治愈“常欲人足蹈其胸”,叶天士治肝络血瘀证擅长用辛温通络、温柔通补、辛泄通瘀诸法,都是在本方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11、肾着病的证治方药
肾着多由于感受寒湿,着于腰部,阳气痹阻所致;以腰冷、腰痛、腰重为主症;治以甘姜苓术汤温中散寒、健脾除湿。
12、五苓散、苓桂术甘汤、泽泻汤的证治异同
方名
病机
主证
治法
五苓散
饮停下焦,泛逆中焦
脐下悸,吐涎沫,头眩
化气利水,导浊阴下行
苓桂术甘汤
300元以下918%脾虚饮停心下,升降失常
胸胁支满,目眩,短气
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泽泻汤
心下水饮上泛,蒙蔽清阳
§8-2购物环境与消费行为2004年3月20日冒眩严重
十字绣□编制类□银饰制品类□串珠首饰类□利水消饮,健脾制水
13、防己黄芪汤和防己茯苓汤的鉴别
防己黄芪汤适用水气病风水表虚证。
以浮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为主症。
其病机是表虚,卫气不固,感受风邪,水湿滞留肌表。
具有益气固表,利水除湿之功效。
方由防己、黄芪、白术、生姜、甘草、大枣组成,其中黄芪益气固表,防己、白术除风祛湿,姜、草、枣调和营卫,
防己茯苓汤适用于水气病之皮水脾失健运,水湿停留,阳气郁滞而四肢聂聂动者,以四肢浮肿,肌肉有轻微跳动为主症。
防己茯苓汤有通阳化气,表里分消之功效。
方由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组成。
其中防已、黄芪走表祛湿,使水湿从外而解;桂枝、茯苓通阳化气,使水气从小便而去。
甘草补中,调和诸药。
Beadwrks公司还组织各国的“芝自制饰品店”定期进行作品交流,体现东方女性聪慧的作品曾在其他国家大受欢迎;同样,自各国作品也曾无数次启发过中国姑娘们的灵感,这里更是创作的源泉。
防己茯苓汤证的肿势较防己黄芪汤证要重,故防己茯苓汤为汗利两法的具体运用,其利水力量较防己黄芪汤为强。
9、如果你亲戚朋友送你一件DIY手工艺制品你是否会喜欢?
14、茵陈蒿汤证病机治则方药
(5)资金问题茵陈蒿汤【茵陈、大黄、栀子】,【病机】胃热脾湿,【治则】利湿退黄,【主治】病位在腹中的谷疸病,【主症】食谷即眩,心胸不安,腹满,小便不利。
【证侯特征】湿热俱重。
15、瘀血病的脉证、病机、症状
脉证: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除了“漂亮女生”形成的价格,优惠等条件的威胁外,还有“碧芝”的物品的新颖性,创意的独特性等,我们必须充分预见到。
病机:
瘀血阻滞,气机痞满。
16、大半夏汤证病机证侯方药
大半夏汤证的病机为脾胃虚寒,不能腐熟食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为主症,严重者可见心下痞硬,大便燥结如羊屎状;治法为和胃降逆,补虚润燥;方用半夏降逆止呕,人参补虚,白蜜润燥。
17、
18、精明的商家不失时机地打出“自己的饰品自己做”、“DIY(DoItYourself)饰品、真我个性”的广告,推出“自制饰品”服务,吸引了不少喜欢标新立异、走在潮流前端的年轻女孩,成为上海的时尚消费市场。
其市场现状特点具体表现为:
大黄甘草汤证病机证侯方药
大黄甘草汤证的病机为胃肠实热壅滞,腑气不通,胃气上逆;症状为虽能食,但食已即吐;治法为通腑泻热去实;方用大黄通腑泻实,甘草和胃。
19、大黄牡丹汤证与薏苡附子败酱散证的证治异同
二方皆治疗肠痈。
据介绍,经常光顾“碧芝”的都是些希望得到世界上“独一无二”饰品的年轻人,他们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挑选,然后亲手串连,他们就是偏爱这种DIY的方式,完全自助。
【薏苡附子败酱散】肠痈脓已成,症见外观腹部局部紧张而肿,用手按压肿痛处,濡软不硬,肌肤甲错,身无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金匮要略 复习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