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样心电图.docx
- 文档编号:9782353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15MB
64样心电图.docx
《64样心电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4样心电图.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4样心电图
右心室肥大
①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RV1≥1.0mV;RV1+SV5≥1.2mV;V1呈qR形;RaVR≥0.5mV;aVR导联R/S>1;V1R/S>1,V5R/S<1;显著顺钟向转位,V1至V4甚至V6均呈rS波形;②QRS间期及R峰时间的变化:
QRS间期多正常;右室壁显著肥厚者,QRS间期>0.10秒;V1R峰时间>0.03秒;③ST-T改变:
V1-V3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T波倒置;Ⅱ、Ⅲ导联出现ST段下移及T波低平或倒置;V5导联ST段上移及T波高耸直立;④电轴偏转:
常电轴右偏,大多在+90°以上;顺钟转向。
左心室扩大
①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RV5或RV6≥2.5mV;RV5+SV6≥4.0mV(M)(注,F≥3.5mV);RⅠ≥1.5mV;RⅠ+SⅢ≥2.5mV;RaVL≥1.2mV或RaVF≥2.5mV。
②QRS间期及R峰时间的变化:
QRS间期>0.10秒;V5或V6的R峰时间>0.05秒;③ST-T改变--继发改变,或劳损:
V5、V6、aVL或aVF导联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TV5或TV6低于同导联中R波电压的1/10;V1导联ST段上移,T波多高耸或直立。
④电轴偏转:
常电轴左偏,大多在-10o以上,逆钟转向。
左心房扩大
①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0.12秒。
②P波多呈双峰型,第二峰常较第一峰大,峰间距大于0.04秒;“二尖瓣型P波”。
③V1导联中P波电压算术和>0.2mV,呈双向波,终末负向部分明显增宽,V1导联中P波终末电势(Ptfv1),≤-0.04mm*s
右心房扩大
0.25mV,“肺型P波”。
②V1、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少数低平或倒置。
③P波直立时,电压≥0.15mV;P波双向,电压算术和≥0.20mV。
④P波时间正常,0.12-0.20s。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①一系列增宽畸形的QRS波群,以每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②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可自行终止;③极易复发,或转为室颤;
常见发生原因:
先天性长Q-T综合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低钾、低镁;药物所致如奎尼丁等。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①室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②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140-200次/分
③RR间期规整,或RR间期差偶>0.03秒
④逆行性P波偶可见
a、位于QRS波群后呈1:
1传导或2:
1传导
b、RP′间期>0.20秒
⑤窦性P波有时可能见,与QRS波群无关
⑥可见心室夺获与心室融合波。
最上图伴有房室分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QRS波群:
时限、形态正常;绝对整齐。
心室率:
160-250次/分。
看不清明显的心房活动时,统称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颤
1、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整,频率450-600次/分。
2、RR间期绝对不整,当心室率缓慢而绝对规则,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3、心室率多增快,但通常<160次/分。
4、长期的房颤,f波可纤细不易辨认。
5、QRS多为室上性的,偶可增宽,见于室内差异性传导。
临床上,房颤时心房失去协调收缩,易形成附壁血栓。
房扑
1、各导联P波消失,等电位线消失;
2、代之以F波,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FF间隔规整。
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350次/分。
3、F:
R比例多为2:
1,故心室率一般在140-160次/分。
4、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
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特别是在房室传导比例为2:
1与4:
1交替出现时,出现于长周期的心搏易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各种类型期前收缩(早搏)的比较
交界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早搏)
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
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的表现:
1、早搏波:
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
2、P'R间期:
多正常,可延长(房室干扰),偶可短于0.12秒。
3、QRS波群:
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P'波后可无QRS波群,称为未下传的房早。
4、代偿间歇:
多不完全性。
下图为二联律。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二联律
图为频发性期前收缩,上下两图均为二联律。
期前收缩表现:
1、早搏波:
QRS波群,提早出现,宽大畸形时限>0.12秒,T波与QRS波群的方向相反;2、P波:
早搏的QRS波群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其后少有逆行的P’波;3、代偿间歇:
完全性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
1、早搏波:
QRS波群,提早出现,宽大畸形时限>0.12秒,T波与QRS波群的方向相反;2、P波:
早搏的QRS波群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其后少有逆行的P'波;3、代偿间歇:
完全性。
房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频率>QRS频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自规则。
伴发房颤。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图:
1、P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频率(60bpm)>QRS频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自规则;2、QRS波群宽大畸形,倒置T波,为室性逸搏心律。
下图:
1、P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频率(60bpm)>QRS频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自规则;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为交界区逸搏心律。
二度Ⅰ型和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比较
上图:
1、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QRS脱漏;2、R-R间期逐渐缩短;3、长的RR间期短于两个短RR间期之和;4、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除非合并室内传导异常);5、房室传导比例一般>2:
1,比如3:
2,4:
3等。
下图:
1、在QRS漏搏之前,PR间期恒定;2、RR间期无明显变化;3、长的RR间期为短RR间期的整数倍;4、房室传导比例一般为2:
1,3:
1等;5、连续出现2次以上的脱落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1、PR间期逐渐延长;2、RR间期逐渐缩短;3、QRS波群周期性脱落。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经典文氏现象
1、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QRS脱漏;2、R-R间期逐渐缩短;3、长的RR间期短于两个短RR间期之和;4、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除非合并室内传导异常);5、房室传导比例一般>2:
1,比如3:
2, 4:
3等。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持续>0.21秒。
PR间期虽未超过正常范围,但心率变或较快时,PR间期较原先延长0.04秒。
窦性停搏
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 4、很少出现房性逸搏。
心房与窦房结可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窦性心律不齐
1、P波的方向:
PⅡ直立, PaVR倒置 2、PR间期:
0.12-0.20秒 3、P-P间期差异:
>0.12s 4、常伴有窦性心动过缓。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常见
窦性心动过缓
1、P波的方向:
PⅡ直立, PaVR倒置;2、PR间期:
0.12-0.20秒; 3、频率:
<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
PR间期:
0.12-0.20秒; 3、频率:
>100次/分,但很少>150次/分。
Q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
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
R’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
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心肌梗塞急性期
异常Q波+损伤型ST抬高
T波可直立或逐渐倒置
图片简介:
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
当心室肌某一部分发生缺血时,将影响复极过程,产生ST-T改变
左心室肥大
1、电压改变:
RV5>2.5mV
RV5+SV1>3.5mV (女 )>4.0mV (男)
RⅠ+SⅢ>2.5mV
R aVL>1.2mV
2、 V5 VAT>0.05秒
3、ST-T改变
右心室肥大
1、电轴右偏
2、胸导联R/S比例异常
V1R/S≥1或/及 V5R/S≤1
3、RV11.0mVRV1+SV5> 1.2mV
4、V1VAT>0.03秒
5、ST-T异常
左心房肥大
P时间>0.11秒
P双峰、峰距>0.04秒
常后峰>前峰
PV1终末电势超过-0.04毫米•秒
该类型P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又称“二尖瓣P波”
右心房肥大
Ⅱ、Ⅲ、aVF导联P波高尖,电压≥0.25mV,常见于肺心病,该P波又称“肺型P波”
V1导联P波正向、电压≥0.2mV
房室分离:
P波及QRS波无固定关系。
诊断:
Ⅲ°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博,伴室内差传
Ⅲ°房室传导阻滞
1、P-P间期相等,R-R间 期相等
2、P与R无固定时间关系( P-R间期不等)
3、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4、QRS正常,表示心室起搏 点在交界区;QRS增宽变形 ,表示起搏点在心室
房室分离:
P波及QRS波无固定关系。
诊断:
Ⅲ°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博,伴室内差传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规律的窦性P-P中,突然有一长间歇与短P-P成倍数关系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R波后,P-R间期缩短,继之又延长,周而复始
Ⅰ°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限度(正常P-R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年龄有关),一般>0.20秒
[心电图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代替,频率100~160次/分。
2、心室律极不规则,频率100~160次/分。
3、QRS波群大部分正常。
如宽大畸形为室性差传
图片简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无法判定房性和交界性心动过速时的统称。
一系列快速整齐的QRS波群(160~220次/分),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如合并室内阻滞、预激或室内传导差异,则QRS增宽变形,应与室速鉴别。
[心电图特征]
1、心室律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2、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差传除外)
3、逆行P波(在Ⅱ、Ⅲ、aVF倒置,aVR直立)
4、起始突然,常由一个房早触发,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
图片简介:
A图为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频率> 10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围内。
B图为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征]
1、频率<6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围内
室性期前收缩(室早)
[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继发S-T段与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2、联律间期恒定
3、代偿间期完全
4、室早可以孤立或规律出现、形成二联律(左图上)、三联律、成对室早(左下图)。
5、在同一导联内若出现不同形态的室早为多形或多源性室早
[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
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
3、P‘-R间期≥0.12S
4、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窦性P波间期短于窦性P-R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
窦性心律
心率:
70次/分
PR间期:
0.16秒
QT间期:
0.33秒
PⅠⅡ↑ aVR↓
QRS时间:
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是1个单心室的先心病人的心电图,心室率达187次/分,QRS波群后有高大的P’波,QRS波符合右心室肥大表现
1.心电图纸上的每个小方格,横格为0.04s,纵格为0.lmV。
2.心率:
窦性心律,正常为60~100bpm之间,超过10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缓。
在一定范围内低于或高于正常频率的,以及轻度的窦性心律不齐,都属于正常范围的心律。
3.心律:
健康人绝大多数时间为正常窦性心律,偶有早搏等也非异常。
4.P波:
在肢体导联中除aVR为倒置外,余导联多为直立,或较低平。
在胸壁导联V1~6多不够明显直立
5.PR间期:
自P波开始至QRS波群开始的时间。
正常范围为0.12~0.20s。
6.QRS波群:
为一狭窄,形态多样的qR,R,Rs,rS,或qRs波群,时间在0.06~0.10s的狭窄范围内。
7.ST段:
是自QRS渡群终了的J点开始至T波开始的一段。
正常形态是随T波的直立而浅浅的上飘。
ST段平行的压低或斜向下的压低不正常,轻度抬高可见于正常人,应与临床情况结合判断正常与否。
8.T波:
除在aVR导联是倒置外,余在R波高于0.5mV时均应直立。
如在I,Ⅱ导联应直立,aVR中应倒置,胸前导联自V4~6均直立。
9.U波:
T波后的小波,在V2~3导联中易见,正常应直立,其它导联可不明显。
10.Q-T间期:
自qRS波开始至T波终了的间期。
QT间期随心率而略有长短之别。
但Q-T间期与心率不符合的延长有较重要意义。
异常缩短多为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影响
左房扩大心电图表现:
1.Pvl负向波>0.04s,深>0.10mV。
2.PⅡ时间常超过O.11s。
3.PⅡ出现双峰,峰距常超过0.04s。
4.P波宽度与P-R段之比超过1.6
右房扩大心电图表现:
l.P波时间不延长;
2.Pv1高达0.15mv或PⅡ高达0.25mv。
本图除右房大外,还有电轴右偏
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表现:
1.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特别反映在横面的胸前导联上表现较为恒定,更具有诊断价值。
肢体导联则由电轴偏移后的心脏变化亦可表现电压增高。
·标准肢体导联,RⅠ>1.5mV,RⅠ+SⅢ>2.5mV;
·胸壁导联Rv5+Sv1>3.5mV(女),>4.0mV(男),R5、R6+Sv1~Sv3>4.Omv。
·单极肢体导联,额面QRs朝左上方时Ravl>0.7额面QRS朝下时Ravf>2.0mv。
2.心电轴改变:
在+0~-30°属电轴左偏,电轴左偏对左心室肥厚诊断只有参考价值。
3.QRS时间延长:
可延长>0.09s,但不超过0.11s,对左心室肥厚诊断亦只有参考价值。
V5的室壁激动时间这个概念并不正确,实际上在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故可以删除这项标准
4.ST和T波改变:
在各个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下降超过0.05mv,T波倒置,属不正常。
产生ST-T改变的原因可能是继发性,但亦可有原发性的因素在内。
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后,对ST-T改变的可靠性明显下降,常不能参与诊断左心室肥厚。
目前认为电压增高加以ST-T改变,诊断左心室肥厚最为准确。
没有电压增高仅有ST改变者为左心室“劳损”。
劳损的改变有时呈可逆的。
仅有电压升高不能属于器质性病变,应属于正常范围心电图。
图中同时可见左房大
右心室肥厚心电图表现:
1.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右心室肥厚的横面向量环偏向右前方,故胸壁导联的电压改变最为突出,Rv1往往增高1·OmV以上,Sv1较正常减小或根本消失,R/S在V1导联上大于l,Sv5较正常深,甚至V5的R/S<1,Rv1+svs>1.2mV。
右心室肥厚时V1导联QRS波群基本上向上,但有时可呈现Rs、rsR'、qR等形状。
部分病人的肢体导联Ravr可较正常增高至≥0.5mv,avR导联中的R>Q波。
2.心电轴右偏可达+110°,对诊断右心室肥厚有较大意义。
3.V1的室壁激动时间可超过0.03s,其辅助诊断意义比V5的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对诊断意义较大。
4.ST段及T波改变:
V1、V2导联的ST下降,Tv1倒置,有参考价值,有时ST-T改变在Ⅱ、Ⅲ、aVF导联中亦常可见到
双侧心窒肥厚心电图表现:
l.只出现一侧心窒肥厚心电图改变。
2.近似正常心电图。
3.出现两侧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
急性前壁心梗心电图表现:
AVL,V1~V6导联ST段抬高,相应的下壁导联(II,III,aVF)ST段压低
男,55岁,胸部剧烈疼痛4小时
心电图表现:
下壁导联(II,III,aVF)ST段抬高,相应的前壁导联(1,AVL,V2-V4)ST段压低。
ECG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急性下壁心梗
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窦缓和CRBBB可能是下壁心梗所致(影响了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血供)
女,60岁,胸痛3小时
心电图表现:
超急性期可见镜像导联V1~V3导联ST段下降,如描记后壁导联可见V6~V9导联ST段抬高。
充分发展期(1周后)可见V1~V3导联的R波增高,T波直立高大。
通常合并下壁和/或侧壁心肌梗塞
男,79岁,胸痛5小时
心电图表现:
Ⅱ,Ⅲ,AVF,V4~V6导联ST段斜直型抬高,T波直立,与CLBBB的继发性ST-T改变方向相反,提示急性下壁,侧壁心肌梗塞。
CLBBB伴前间壁心梗会出现V1~V3导联ST段异常抬高大于0.5mV
男,53岁,缺血性心脏病
心电图表现:
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时间≥0.04S,振幅≥同导联R波的1/4),T波可直立,低平或倒置。
这个病人还有房颤
女,84岁,高血压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
PR间期大于0.22秒
女,73岁,头晕
心电图表现:
箭头开始每两个P波只有一个能下传心室,箭头之前的PR也延长。
2:
1阻滞不能确定是莫氏Ⅰ型还是Ⅱ型,因为不知道第二个PR波有无延长
男,70岁,运动后不适
心电图表现:
P波与QRS波均规律发生,但P波与QRS波完全无关。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不齐;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女,82岁,晕厥
心电图表现:
1.P波消失,代之以房颤波,心室率缓慢而规则(33次/分),QRS波宽大畸形,为室性逸搏心律。
2.一般QRS波越宽大,心律越慢,说明室性逸搏节奏点越不稳定。
3.心房纤颤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安装起搏器的适应症
女,43岁
心电图表现:
V1呈rsR',其余导联终末波粗钝,QRS综合波时间≥0.12秒,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
窦性P波,心率小于60次/分
心电图表现:
窦性P波,P波频率大于100次/分
男,48岁,心悸
心电图表现:
提前出现的形态异常的P'波(第8个P波),代偿间歇不完全
男,60岁,高血压
心电图表现:
每个正常的P波后间以一个房早。
这份图房早的P'波形态不一样,为双源性房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4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