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归纳及今后五年规划.docx
- 文档编号:9772665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15KB
农村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归纳及今后五年规划.docx
《农村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归纳及今后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归纳及今后五年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归纳及今后五年规划
农村、宣传工作总结
及今后五年规划
一、农村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工作以小康社会建设为统揽,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主要抓手,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保持稳定,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推进了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59.8万亩,总产23.2万吨,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1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1、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明晰工作思路。
年初,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市委、市政府《霸州市2005年“三农”工作实施意见》,在加强农业综合能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城镇化、农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与此同时,又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率先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若干具体实施意见》、《霸州市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职责任务》等文件,确定了霸州市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并把任务目标分解到全市15个乡镇和市直各部门,健全了责任体系和目标考核机制,在全市形成了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为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全力实施“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
根据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通过广泛深入地调研、分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出台了《关于农民增收“五进工程”的实施意见》,实施以“进城、进厂、进店、进‘棚’、进校”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增收“五进工程”,以此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多措并举,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了以106线、112线、廊大路一横两纵3条交通主干线为框架,以胜芳、堂二里、信安、煎茶铺、霸州、南孟6镇为中心的2个环城、6个组团、3个连线的“工字型”创建格局,辐射带动周边村街的工作思路,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创建原则,通过“四抓四促”即:
抓认识提高,促创建氛围形成;抓典型示范,促整体水平提高;抓重点突破,促全面推进;抓机制完善,促创建深入开展,采取部门帮扶、村企共建、四套班子包村街、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保证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扎实顺利推进,创建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全市农村外通公路硬化298公里,村内街道硬化638公里,有324个村实现亮化,285个村实现绿化,245个村成立了环卫队,建垃圾点667个,清理街道542条、垃圾31713方,216个村成立了业余文体队,评选“十星级文明户”85000户,建设沼气池758个。
首批71个创建村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22个精品村成效显着,先后涌现出开发区宋庄、南孟镇东头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特别是北崔双瓮式环保厕所成为全市的亮点,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全市已初步形成“2个环城样板交错、6镇组团精品团簇、3条连线亮点相接”的创建效果。
在首批创建村的带动下,第二批、第三批村街创建工作也已经全面启动,全市上下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蔚然成风,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普遍改善。
4、抓规范,促提高,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是认真搞好村务公开。
2005年,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规范完善,巩固提高,求真务实上。
先后印发《中共霸州市委关于2005年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的意见》等8个文件,进一步对村务公开的内容、考核等提出了具体规范的要求,增加了土地流转、补偿情况等村民普遍关心问题的公开,使公开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加。
二是在民主议事活动中,重点突出议事主题的针对性和鲜明性。
每次议事日前,在明确廊坊市确定的议事主题的同时,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符合村街实际的具体议题,确保议事活动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取得实效。
三是严格落实减负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我们严格落实中央农业税减免政策,在2004年农业税降低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再降低2个百分点。
四是全面落实土地政策,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紧紧围绕土地承包“三个健全”(健全制度、健全管理、健全档案)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承包制度,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的有效途径进行积极探索,在依法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按照法定流转程序,促进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
二、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凝心聚力,鼓劲造势,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了宣传思想工作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的作用,为我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1新闻外宣实现了新突破。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注重把焦点聚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把新闻视角伸向三个文明建设的各个角落,共在廊坊以上报台刊发各类稿件1100多篇(次),形成了宣传强势,进一步提高了霸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重点报台上稿创历史新高。
在河北电视台《新闻广角》栏目推出反映我市民营经济、农民工转移等专题4期,其中有关霸州教育的专题报道,在全省引起广泛关注,省教育厅负责人对我市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省级报刊重要版面刊发稿件40余篇;在《廊坊日报》刊发头版头条10个,推出反映我市生产力布局、农业产业化、工业反哺农业和文明生态村创建等重点稿件400多篇。
上稿数量、质量都有了新的飞跃,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重大经贸活动的宣传产生轰动效应。
配合“5·18”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和“10·21”河北省农产品交易会,先后与《河北画报》策划辑印了“人文霸州”、“财富霸州”、“文化霸州”的精美画册;制作了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的《世纪的跨越——霸州经济社会发展纪实》电视专题片;设计布置了霸州市建设成果展览馆。
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主要新闻媒体的联系。
结合我市项目建设工作的需要成功举办了中、省市新闻媒体霸州采访行和新闻界朋友联谊会等活动。
今年以来,共邀请、接待廊坊以上各类新闻媒体编辑记者400余人次,对我市新闻外宣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文化宣传取得了新进展。
一年来,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方针,从抓好群众文化活动活动入手,不断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推动了全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大型文化活动层次高、效果好。
“两节”期间,研究制定了《2005年春节期间文化活动的安排意见》。
在全市着重组织开展了“名家名段京剧演唱会”、“三下乡”集中活动周、优秀电影电视剧展播、“迎春书法展、摄影作品展”“日新月异看霸州”等专场展览、大型合唱歌咏会等五个大项的具体活动,受到了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普及中呈现出繁荣景象。
为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筹建了霸州书画院,为我市的书画爱好者搭建了业务创作和交流的平台;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从4月底开始,在市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开展了“彩色周末”文艺演出、组织“群星大舞台”、“文化艺术下基层”等文艺演出队赴乡镇村街慰问演出10场。
同时,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
制定了《霸州市文化、出版物市场整治方案》,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全市文化市场进行检查规范,重点对全市范围内的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进行专项治理有效净化了我市文化市场,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健康有序发展。
3、精神文明建设呈现了新面貌。
一是以争创“燕赵杯”为抓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入。
对照《县级市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制定了《2005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操作方案》,将创建任务分解到62个责任部门,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
抓机构,领导到位。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负责文明城市创建的统一领导。
指挥部下设3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谋划、组织、协调和督促,召开了专题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安排。
抓舆论,宣传到位。
通过市“一报两台”开办专题、专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报道,利用文艺表演、电子显示屏、短信、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条幅、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在全市形成了凝聚人心、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抓督导,责任到位。
对照《操作方案》要求,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和窗口行业严格按照实地考察部分内容要求进行了规范治理;协调各执法执纪部门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
对各单位专项治理活动进行了严格的督导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下发督办卡,限期整改,从而形成合力,保证了文明城市创建整体目标的实现。
今年的“燕赵杯”检查活动中,各级领导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以提高公民素质为根本,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推进。
为促进家庭美德建设,与市妇联开展了第九届“十大孝子”、“十大孝媳”、“十对模范夫妻”和百户“星级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为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在市区开展了营造城市森林公益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61个市直部门的70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了植树活动;围绕职业道德建设,会同有关部门选树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好法官刘建华”这个先进典型,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其典型事迹,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在全市开展了主题为“走近文明”的9.20“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争创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少年”、阳光关爱——向城区“膀爷”送文明等9个系列专题活动,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此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针对性较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体规划。
同时实施了以学校为主、家庭、社区、社会为辅的“四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网络,通过开展“护绿小天使”、“我是校园小卫士”等系列主题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活动参与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
三、农村、宣传工作今后五年规划
农村工作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稳定完善惠农政策,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未来五年工作目标:
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左右,年均增长6%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10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达到70%以上。
工农差别二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基本得到扭转;民主法制建设明显加强;现代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全市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之路。
1、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
严格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
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征地制度改革,规范土地的征收、征用行为,探索多种途径安置失地农民的办法。
2、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市财政每年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要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倾斜。
3、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升级能力。
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重点发展畜牧、蔬菜、林果花木三大主导产业,搞好国家级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杂粮、优质专用玉米、优质大豆、无公害蔬菜、畜牧养殖等六大基地建设。
坚持把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首要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改变以鲜活农产品为主,以中低档产品销售为主的现状,努力使农产品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
积极鼓励与高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等联合创办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是加强对农业增产增收有重大影响的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力争在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推广。
重点在综合技术上抓优化,关键技术上抓量化,操作技术上抓简化,把增产增收技术落产到田块、落实到农户。
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是着力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排灌体系,全面提升我市整体防洪能力。
要以田间排灌抗旱工程为重点,继续推进节水灌溉示范,到2010年,建设管灌项目区5.4万亩。
二是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从机制创新入手,大力发展经济林、用材林和生态林。
到2010年,全市林地面积稳定在53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加强对农村“四荒”资源的治理和开发,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继续做好道路、通讯、电视闭路信号入户、农村医疗卫生、校舍危房改造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全面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改变落后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素质。
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政府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投资建设机制。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制度。
引导农民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建设美好家园,到2010年,力争40%的行政村建成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文明生态村。
7、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保障能力。
一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和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促进发展农产品销售。
二是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现代营销手段,组织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与超市对接,通过产销直接见面,降低流通成本。
加强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广辟农产品流通渠道,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是完善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布机制,做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五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完善农业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反应机制,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8、加强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人口转移承载能力。
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抓好城乡产销市场和产业功能区建设,把市场建设、住房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交通、信息、流通环境,使小城镇成为各类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聚集地,吸纳更多的农民进城创业和就业,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立足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建立按照职业特点划分城镇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把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人口视同城镇人口。
9、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以建立专业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组织为突破口,认真研究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和运行机制。
落实市、乡、村三级负责制,市级负责到村,乡级负责到户,村级负责到人。
积极领办或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创办劳务公司,努力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劳务市场,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劳务输出工作向“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良性运行轨道发展。
10、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一是稳定双层经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二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
三是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四是完善小额贷款发放和贴息补助机制。
五是积极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六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财富积累机制。
宣传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发展宣传文化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和鼓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和谐霸州”,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而努力奋斗。
2006-2010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总的目标是:
1、进一步增强理论工作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提高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进一步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管理和引导水平,创造对霸州有利的舆论环境和良好形象。
3、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推动宣传文化事业的持续繁荣。
4、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稳定社会秩序和文明社会环境。
实现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2006-2010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发展中统一思想、前进中凝聚人心,着重做好5项重点工作:
在理论武装方面,要以提高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创新方法、完善机制,不断推进全市理论党教工作上水平。
在新闻宣传方面,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对于关系工作全局的重要决策、重要活动、重大项目、重大典型,要周密策划,精心组织,下功夫搞好专题报道和规模宣传。
对内宣传,要在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上下功夫,通过典型宣传、专题宣传、系列宣传等各种方式,认真搞好舆论宣传,用大量鲜活的新闻来体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导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全市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对外宣传,要以树形象,造氛围为主旨,在宣传手段、宣传机制上实现突破。
在宣传手段上,一、大力借助网络宣传。
在注重报刊宣传的同时,和一些知名网站建立联系,推介霸州。
二、报刊宣传突出精品意识。
把稿件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加强和大报大台的沟通,把常规宣传当做常态性的规模宣传。
三、继续为大系统、亮点单位谋划制作专题片,为他们选出亮点,使得部门宣传有特色、有深度,推动霸州整体形象的提升。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着力培育文化产业主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壮大县域文化,重点实施五大战略:
一是文化经济战略。
积极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增强经济的文化内涵,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努力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龙头带动战略。
充分发挥我市毗邻京、津的地位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把我市的文化产业做活,重点扶植鸾宇乐器、扬芬港泥塑、信安琥珀、地毯、王庄子陶瓷、仿古家具等一批龙头产业。
三是品牌特色战略。
增强文化品牌意识,积极开发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并形成品牌链,推出二至三个国内叫得响的文化品牌。
探索举办国家级大型的文化品牌栏目、文化艺术节活动,提高我市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科技创新战略。
促进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有机结合,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逐步使文化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
五是人才聚集战略。
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
着力培养、吸引和用好一批熟悉意识形态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经营人才,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以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生态村工作为载体,通过实施系列创建工程,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
一是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大力开展新霸州精神的培育塑造,激励和引领霸州人民始终昂扬向上,奋发有为;进一步严格落实《霸州市文明市民守则》和《霸州市民行为规范》,社会公德观念普遍得到增强;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关心弱势群体等传统美德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倡导科学精神,婚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深化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街的创建,拓展延伸文明单位创建面,注重非公经济组织的文明创建;进一步开展窗口服务行业规范服务达标活动,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逐步实现由窗口服务行业达标向文明行业创建的转轨;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以农村城镇化为导向,初步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系;进一步深化文明社区的创建,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加大文明示范标志区和文明路段的创建力度,完善硬件设施,健全长效管理,全面提升市区的文明程度。
三是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力度。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加强社区建设,用爱心教育感染学生;净化社会环境,用社会关爱影响学生;开展创建特色家庭活动,用健康文明的家庭文化熏陶学生。
在全市健全完善并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网络体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工作 精神文明 建设 总结 归纳 今后 规划